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1. 以下哪类因素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B. 细菌和病毒C. 寄生虫和霉菌16. 以下哪种食物最可能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A. 变质的鱼肉√ B. 制作不当的腌肉、肴肉C. 霉变的花生25. 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控制时间和温度B. 控制 PH和氧气C. 控制温度和水分活性30. 为去除生豆浆中含有的皂素和抗胰蛋白酶等物质,豆浆在煮沸后一般应维持沸腾多少时间?A. 1分钟B. 3 分钟√ C. 5分钟35. 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用B. 食用腐烂变质蔬菜C. 食用腌制肉多选题1. 常见的能够产生芽胞的致病菌包括:√ A. 肉毒梭菌√ B. 蜡样芽胞杆菌C. 沙门菌√ D. 产气荚膜杆菌2. 以下哪些是致病性病毒的特点?√ A. 可以通过人的排泄物污染食品B. 在适宜的条件下,食品中的病毒可以增殖√ C. 可在食品与食品之间传播√ D. 可在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3. 生的蔬菜中最易污染的致病菌包括:A. 副溶血弧菌B. 沙门菌√ C. 大肠杆菌√ D. 痢疾杆菌4. 以下哪些是河豚鱼的特点?√ A. 最短食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生中毒B. 除严格按要求加工的干制品外,不得经营任何鲜或冰河豚鱼√C.“巴鱼”是河豚鱼的一种,也禁止经营D. 脏、卵巢、血液、鱼皮、鱼肉、鱼头等部位皆含剧毒5. 以下哪些危害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有较高的死亡率?√ A. 肉毒梭菌B. 雪卡毒素√ C. 贝类毒素√ D. 野蘑菇6. 以下适合厌氧菌生长的食品有:√ A. 罐头B. 腌腊肉√ C. 发酵酱D. 牛奶7. 以下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 A. 牛奶√ B. 花生、黄豆及坚果√ C. 鱼类和贝类√ D. 小麦是非题√ 5. 加入酸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1. 引言在餐饮行业中,食品卫生安全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许多危害因素可能会存在于食品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危害因素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并提供相关培训知识。
2. 常见的危害因素2.1.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餐饮食品中最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这些微生物可能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它们可能来自原料、环境、人员以及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
常见的微生物污染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2. 化学物质污染除了微生物污染外,餐饮食品中还存在着许多化学物质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如果这些化学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就可能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2.3. 物理污染物理污染是指由于不合理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食品中存在的各种杂质。
这些杂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异物、玻璃碎片、金属屑等。
物理污染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和口感。
3. 危害因素的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防控措施:3.1. 加强原料的检验和筛查在食品加工前,应对原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和筛查,确保其质量安全。
应对原料进行合规性检验,了解原料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并确保不受到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的污染。
3.2. 严格的储存与保管要求食品储存和保管的环境条件应当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应对食品进行分类、标注和分区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3. 规范的加工操作流程制定并贯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操作规程应包括食品加工的工序和步骤、操作员的培训和过程控制措施。
3.4. 加强食品安全培训餐饮行业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认识。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危害因素识别和食品安全管理等。
4. 结论餐饮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本章的内容包括: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学完本章后您应能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注:红色字体为重点题,黑色字体为非重点题。
答案:蓝色表示练习题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下列食品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A. 常温下放置较长时间的青专鱼B. 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四季豆C. 以上都是2.青专鱼特有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是:A. 致病菌B. 组胺C. 亚硝酸盐3.食品中最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危害是: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B. 细菌和病菌C. 寄生虫和霉菌4.下列哪种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能最高?A. 青皮红肉鱼B. 烤肉C. 暴腌菜5.细菌生长良好的温度范围(即危险温度带)是:A. -18℃~30℃B. 25℃~70℃C. 5℃~60℃6.以下哪种食物最可能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A. 变质的鱼肉B. 制作不当的腌肉、肴肉C. 霉变的花生7.下列哪种鱼类可引起组胺食物中毒?A. 河豚鱼B. 金枪鱼C. 青鱼8.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A. 控制时间和温度B. 控制酸碱度和氧气C. 控制温度和湿度9.以下哪种食品最适宜于细菌生长?A. 柠檬B. 裱花蛋糕C. 苏打饼干10.为防止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豆浆在煮沸后一般应维持沸腾多少时间?A. 1分钟B. 3分钟C. 5分钟11.以下哪种是国家禁止餐饮业采购、加工和销售的贝类?A. 福寿螺B. 黄泥螺C. 织纹螺12.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A. 误用亚硝酸盐当食盐用B. 食用腐烂变质蔬菜C. 食用腌腊肉13.预防河豚鱼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
A. 采用高温长时间(如在200℃温度条件下烹煮2小时)烹煮河豚鱼B. 不食用鲜河豚鱼,只食用河豚鱼干C. 不食用河豚鱼或河豚鱼干多选题1. 以下哪些是致病性病毒的特点?A. 可以通过人的排泄物污染食品B. 在适宜的条件下,食品中的病毒可以增殖C. 可在食品与食品之间传播D. 可在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2. 以下哪些是河豚鱼的特点?A. 毒素加热后也难以去除B. 除严格按要求加工的干制品外,不得经营任何鲜或冰河豚鱼C. “巴鱼”是河豚的一种,也禁止经营D. 禁止经营任何生或熟的河豚鱼干制品是非题1.烹饪时只要烧熟煮透,就可以杀灭所有细菌。
餐饮行业中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整改建议一、食品安全隐患的现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在餐饮行业中,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复杂的操作环节,存在许多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这些隐患严重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并对整个行业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 不合格食材: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使用劣质、过期食材等不法手段,这种不合格食材极易引发食物中毒或其他疾病。
2. 不合规操作:餐厅中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操作行为,比如员工无证上岗、使用脏污器具、无规范处理垃圾等。
这些不合规操作直接导致了菌落滋生和交叉感染等问题。
3. 环境污染:许多餐饮场所在装修时选择了低质量的建筑材料,并忽略了空气流通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导致空气质量和餐饮场所卫生状况较差。
这些环境污染因素直接危害到顾客的身体健康。
二、整改建议为了解决餐饮行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以下整改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同时,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日常巡查和抽检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材的流入。
2. 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食品安全抽检,增加抽样频率,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以供消费者参考。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商家使用不合格食材的可能性,并提高其自我约束意识。
3.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餐厅中建立严格的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并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定期检查和考核,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
4.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餐饮行业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顾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幕等方式向顾客推送食品安全知识,引导顾客正确选择餐饮场所。
5. 推动行业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商家联合起来,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行业信用体系。
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通过评选出一批优秀餐厅进行示范引领,带动整个行业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A. 罐头食品B. 发酵食品√ C. 海产品2.下列蔬菜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A. 鲜黄花菜B. 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四季豆√ C. 以上都是3.在隔夜米饭中最容易发现的致病菌是:A. 沙门菌√ B. 蜡样芽胞杆菌C. 副溶血弧菌4.可在5 ℃条件下生长的致病菌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李斯特菌C. 蜡样芽胞杆菌5.青专鱼特有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组胺C. 亚硝酸盐6.在海产品中经常能发现的致病菌是:√ A. 副溶血弧菌B. 沙门菌C. 痢疾杆菌7.沙门菌在下列哪种食品中最常见?√ A. 家禽及蛋类B. 蔬菜C. 水产类8. 以下哪种致病菌产生的毒素能够耐受通常的烹饪加热条件?√ 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沙门菌C. 副溶血弧菌10.以下哪类因素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B. 细菌和病毒C. 寄生虫和霉菌17.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控制时间和温度B. 控制酸碱度和氧气C. 控制温度和湿度20.引起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误用亚硝酸盐当食盐用B. 食用腐烂变质蔬菜C. 食用腌腊肉多选题1.以下哪些是致病性病毒的特点?√ A. 可以通过人的排泄物污染食品B. 在适宜的条件下,食品中的病毒可以增殖√ C. 可在食品与食品之间传播√ D. 可在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2. 以下哪些是河豚鱼的特点?√ A. 最短食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生中毒B. 除严格按要求加工的干制品外,不得经营任何鲜或冰河豚鱼√C. “巴鱼”是河豚鱼的一种,也禁止经营√ D. 内脏、卵巢、血液、鱼皮、鱼肉、鱼头等部位皆含剧毒3.以下哪些危害因素导致的食物中毒有较高的死亡率?√ A. 肉毒梭菌B. 雪卡毒素√ C. 贝类毒素√ D. 野蘑菇是非题×3.烹饪可破坏细菌产生的所有毒素。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餐饮业是与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行业,同时也是食品安全风险最高、最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食品行业。
但食物中毒并不是不可预防,每个餐饮单位和从业人员都可以采取措施,预防中毒的发生。
首先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自身管理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即各种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开展企业内部检查,促使各项食品安全制度得到落实,食品从业人员规范进行操作,遵守食品安全法律规定一、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系。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种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二、个人健康和卫生从业人员不良的健康状况、卫生习惯和举动都可以污染食品,譬如:1、出现胃肠道不适、咽痛、发热、手部受伤发炎、眼耳鼻分泌液体等症状。
2、食品从业人员在上厕所、倒垃圾、触摸身体部位后不洗手。
3、手部接触生食品后,未经清洗消毒即接触熟食品。
4、穿着不洁的工作服。
5、在加工场所进食、饮水或吸烟。
6、吐痰、吐口水、咳嗽或打喷嚏。
从业人员应勤于洗澡、洗头发,保持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尽量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风险。
手是人体接触食品机会最多的部位,手部的卫生是个人卫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您应该做到:按照标准的程序洗手(洗手、消毒方法见下一部分内容),因为按照要求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污物和大部分的微生物。
1、操作时不佩戴外露饰物(包括戒指、手链、手表等),因为饰物表面的凹陷处容易藏纳污垢和细菌,可能导致食品污染,而且戒指等小饰物可能会在操作中混入食品。
B文字考核题117题√√√√√√√√√第一章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单选题1.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是: A. 罐头食品 B. 发酵食品 C. 海产品2.下列蔬菜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A. 鲜黄花菜B. 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四季豆C. 以上都是3.在隔夜米饭中最容易发现的致病菌是: A. 沙门菌 B. 蜡样芽胞杆菌 C. 副溶血弧菌4.可在5 ℃条件下生长的致病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李斯特菌 C. 蜡样芽胞杆菌5.青专鱼特有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组胺 C. 亚硝酸盐6.在海产品中经常能发现的致病菌是: A. 副溶血弧菌 B. 沙门菌 C. 痢疾杆菌7.沙门菌在下列哪种食品中最常见? A. 家禽及蛋类B. 蔬菜C. 水产类8. 以下哪种致病菌产生的毒素能够耐受通常的烹饪加热条件?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菌 C. 副溶血弧菌10.以下哪类因素是食物中毒最主要的原因? A. 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 B. 细菌和病毒 C. 寄生虫和霉菌√√√√√√√√√√√×××√17.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实际运用的控制食品中细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控制时间和温度 B. 控制酸碱度和氧气 C. 控制温度和湿度xx年禁止生产经营的生食水产品。
A. 炝虾 B. 醉虾 C. 醉蟹9.本市规定 5~10月禁止供应的生食水产品是: A. 醉蟹、醉螃蜞 B. 咸蟹 C. 以上都是10.以下哪些水产属于禁止采购和经营的品种? A. 死鳝鱼、死甲鱼和死虾 B. 死河蟹、河豚和死乌龟 C. 以上都是11.“毛蚶是违禁水产,但泥蚶不是,可以采购经营”,这句话: A. 对,泥蚶不是违禁水产品B. 不对,毛蚶的产地决定是否可以采购售卖,近海的不行,青岛、舟山远海的可以C. 不对,泥蚶同样属于蚶类,在本市不能采购和经营12.下列组是全年禁止生产经营的水产品。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本章的内容包括: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学完本章后您应能
●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
●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
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
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
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
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
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大多数的细菌在5—60℃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
3、时间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多数细菌每10—20分钟就能够繁殖一代,一个细菌经过4~5小时就能繁殖到数以百万计的数量。
由于大部分细菌使人致病需要有一定数量,因此控制时间以防止细菌繁殖,对于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4、温度
水是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细菌是由大约80%的水构成的。
所以在潮湿的地方细菌容易存活,而用干制方法加工的食品则不容易变质。
5、酸度
细菌通常不能在强酸性(如柠檬、醋)或强碱性(如苏打饼干)的食品中繁殖,在弱酸性或中性食品中较易繁殖。
大部分食品都属此类,如奶类、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大部分果蔬等。
6、氧气
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有些则不需要,还有一些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长(大部分致病菌属此类)。
有些细菌在缺乏营养物质和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芽胞。
芽胞对高温、紫外线、化学物质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芽胞通常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一旦条件合适可以重新变为具有危害性的细菌。
可产生芽胞的细菌在食物中毒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类细菌通常能够在烹饪温度中存活下来。
许多病原菌可产生使人致病的毒素,大多数毒素在通常的烹饪温度条件下即被分解,但有些细菌的毒素即使经过烹饪烧煮也不能破坏,污染了这种毒素的食品即使加热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细菌产生毒素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温度越适宜,毒素产生的速度就越快。
病毒不会在食品中增殖,上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并不都是病毒生存所需。
病毒通常只需极少的数量即可使人致病,烹饪时彻底加热可以灭活食品中的病毒。
病毒传播的基本特点有:
1、可以通过人员的接触或排泄物污染食品与水源。
2、食品污染通常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不洗手等)所致。
3、可在食品与食品、食品接触的表面与食品之间传播。
4、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
人感染寄生虫大多是由于生食、半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或食品加热不彻底所导致。
低温冷冻或烹饪时彻底加热食品均能有效杀灭寄生虫。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是可使人致病的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危害,这些化学物质可源于食品本身,也可是受到外来污染所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原则。
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
这些食品有些属禁止供应品种,有些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去除毒素后供应。
(一)河豚鱼
河豚鱼毒素加热后也难以去除,发生中毒后的死亡率高,是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的食品。
需要指出的是,“巴鱼”也是河豚鱼的一种,同样禁止经营;河豚鱼干制品(包括生制品和熟制品)也不得经营。
(二)青皮红肉鱼
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会形成组胺,引起组胺食物中毒。
由于组胺的产生是因鱼体腐败引起,因此预防的方法是贮存加工中保证鱼的新鲜,防止组胺产生。
(三)四季豆、扁豆、荷兰豆
四季豆、扁豆、荷兰豆中含有可使人中毒的有毒物质。
烹调时先将豆类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后再炒,可有效去除这些有毒物质。
集体食堂加工单位因使用大锅可能导致烧炒不
透,不宜供应这类豆类。
(四)生豆浆
生豆浆也含有毒物质。
预防方法是将豆浆煮透,尤其要防止“假沸”,烧煮时应将上涌的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至沸腾5分钟。
(五)野蘑菇
野蘑菇中的部分品种具有毒性,食用后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防止中毒的有效方法是不采摘、不采购、不食用野生蘑菇。
(一)有机磷农药
1、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选择为受到农药污染的蔬菜。
2、蔬菜粗加工时以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
效去除大部分农药。
(二)瘦肉精
1、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采购市场外无证摊贩经营的产品。
2、选用带有肥膘的猪肉,猪内脏选择有品牌的定型包装产品。
(三)亚硝酸盐
1、亚硝酸盐外观与盐和味精相识,故应不使用来历不明的“食盐”或“味精”制作肴
肉、腌腊肉要用到亚硝酸盐,餐饮业应尽量不制作这些食品以免误用;如必须使用则应严格保管,使用量不超过0.15克/千克,使用时搅拌均匀。
2、尽量少食用暴腌菜,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这些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
(四)桐油
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油。
2、桐油具有特殊的气味,食品加工用油食用前应闻味辨别。
(五)贝类毒素
1、贝类毒素中毒的表现根据毒素的不同可有多种,部分种类的毒素可导致死亡。
2、预防贝类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不经营国家明令公告餐饮单位不得采
购、加工和销售的织纹螺。
(六)雪卡毒素
1、雪卡毒素存在于珊瑚礁附近觅食的鱼类(也称作珊瑚鱼)体内,常见的包括东星斑、
苏眉、老鼠斑等。
2、预防雪卡毒素中毒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采购时清楚来源;不供应珊瑚鱼的卵、
肝、肠、头、皮等部位,这些部位雪卡毒素含量较高。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主要是食品中的各种有害异物,如金属、玻璃、碎骨等,人误食后可能造成身体外伤、窒息、或其他健康问题。
预防物理性危害应在食品验收、加工等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措施使食品不会在加工操作过程中混入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