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后感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19 MB
- 文档页数:18
《当下的力量》优秀读后感《当下的力量》优秀读后感1让人精神世界打开一扇窗的一本书,书中最基本的一个理论“活在当下”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再回来了,未来也没有来临,你根本无法去掌控。
如果人在这里,脑子却跑到过去,这就带来了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者人在此刻,脑子却跑到了未来,就会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
我常常感到压力、遗憾、焦虑,人在现在,脑子却跑到了过去和未来。
因为总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是曾经那个不努力的自己造成的,所以害怕现在如果不够全力以赴,又会导致今后的遗憾和悔恨。
书中说,过去和未来都是幻象,你越关注就会错过当下重要的东西。
放不下过去,以过去的看法来判断现在,会得到一个被扭曲的理解,我们不能让过去的的错误来惩罚现在的自己,来耗尽生命的能量。
而幻想未来,对未来的期待代表了一种想解脱或者得到一种形式上的满足,这些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想法,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困惑中,收获无力感。
有一些观点,我是比较赞同,但是书中谈到的一些事情,我只能一知半解,或者现在还不可能做到,这是需要长时间练习和体会的。
临在感就是,不念过去,不想未来,只关注当下,把意念集中在现在发生的事情,以平静,理智、清醒的头脑来感知当下。
书中提到的,有些禅宗大师为了测试弟子的临在程度,会悄悄从身后用棍子打击他们,令人吃惊的是,如果弟子处于的临在,那就相当的警觉,就会感觉到后面发生的险境而去阻止或者闪避。
这让我联想到一些武侠小说中,描写到武功高强的人,会感知到一般人觉察不到的即将到来的危险,让人感觉他们是不是有千里眼,顺风耳,甚至是一些修炼高人能够得知自己归天的时辰。
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现在看来这就是一种临在的力量。
说起来虽然有点玄乎,但确有此事。
再比如参加一些刺激性的活动,如赛车、蹦极之类的人们就会只关注到当下,而感知到临在。
这就是为什么明知道很危险,但还是有那么多人热衷,就是因为在那一刻,他们体验到了临在畅快的感觉,那种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忧愁的全神贯注,只在乎当下的感觉。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当下的力量》读后感1我们拥有珍贵的东西——当下的力量。
一直以来,我们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
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通过对“当下”的感悟,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德国人。
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禅宗的传统里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若非当下,何时?”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当下——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心境调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可以憧憬和期待未来,但不能依靠未来。
可以总结和反思过去,但不能沉浸在过去。
一切都在当下发生,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当下——感悟过程,体验生命。
有句经典的语言——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当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丽、真爱、创造力、喜悦、内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改变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从今天起,当一个幸福的人。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2当我的思维操控着我合上德国著名作家埃克哈特·托利写的《当下的力量》时,我深刻的感受到:活在快乐的现在,千万不要让思维把你激怒。
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我们大脑的思维。
他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今天你被某人激怒,晚上,引你发怒的人早已安然入睡,但你却被气得睡不着。
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是你的思维不放过你。
许多人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波动的人或者事,B是你的信念,C是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 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制造者,可我们不知道,B是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
在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我们受苦的原因——“痛苦之身”。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读后感当人们活在当下,与内在的寂静有所连结,便可超越复杂的心智与情绪,发觉潜藏于内心深处恒在的平静,满足与力量。
偶然的机会,看见同事在学校班车上看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一书,她极力向我推荐此书并将该书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与神的对话》音频等素材一湛奖锤我。
我整整用了几周时间把英文版内容看完,接着又下载了中文版仔细品读,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可谓是心灵的鸡汤和与自己灵魂的对话,詹皇钡叵蜓生们推荐此书,毫不吝啬地奉上中英版素材及音频等素材,偶尔会与学生们探讨读书心得,颇有收获,现与大家交流分享我的体会,说说我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当下的力量》就是以托利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人们当下(即现在)的重要*。
告诉人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该书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清空自己。
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类似,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才能往杯子里倒入更多的水。
人们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学习到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
其次,在清空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淡定的人是最无敌的,因为他没有把破绽暴露出来。
正如今年的澳网,李娜苦战3盘,艰难淘汰大威。
李娜所显示的是她的淡定,关键时刻不急、不躁,最后一举将大威拿下进入澳网四强。
接着谈到,无欲则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努力做事、认真学习。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朝阳的美丽。
该书在后半部分,托利告诉我们:首先,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获。
其次,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
爱护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
它通过作者Peter Senge 和其他五位作者的合著,剖析了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并提出了如何通过系统思维和协同工作来创造更加可持续的未来的理念。
在读完本书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通过透彻的分析、案例,以及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观察,书中的作者们强调了当代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需要的创新思维和行动方式。
如果我们关注环保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社会公正问题等长期存在的问题,那么引导社会向更加可持续、公正和负责任的未来发展,可以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当下的力量》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指南。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篇章,深入详尽地介绍了系统思维的理念。
他们从系统思维的原理入手,介绍了如何理解和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强调协作的重要性。
协作是在当今社会中日益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能够在实践中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协作的技巧和方法,我们才能取得大规模改变的成功。
这本书还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作者们认为,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时代,我们需要智慧和勇气来采取新的方法和方法论。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和变化,才能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总之,读完《当下的力量》让我深感受益匪浅。
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于企业、团体、政府等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启示。
我相信,这本书会启发更多的人,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近年来,我对当下的力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力量不仅仅指物理上的力量,更包括社会、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力量。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观察身边的事物,我逐渐认识到当下的力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当下的力量在社会层面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社会力量可以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媒体力量等等。
这些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政治力量决定了国家的方向和政策,经济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媒体力量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观点。
这些力量的运作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下社会的格局和面貌。
其次,当下的力量还在心理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力量可以是个人的意志力、情绪力量、社会压力等等。
我们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力量的影响,这些力量可以激励我们追求目标,也可以压抑我们的意愿。
例如,意志力的力量可以使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情绪力量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社会压力则会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当下的力量在我们的心理世界中游走,时而激励我们向前,时而困扰我们不已。
最后,当下的力量还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力量可以是传统文化、流行文化、互联网文化等等。
文化力量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点。
例如,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使我们保持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和传承,流行文化的力量可以影响我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文化则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当下的力量塑造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表达,也在不断地推动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当下的力量的思考和观察,我深刻意识到力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我们需要明确当下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并积极应对。
首先,我们要保持对力量的敏感和警觉,不盲从、不被动地接受,而是要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
其次,我们要学会运用力量,善于利用力量的正能量,努力克服力量的负面影响。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当下的力量》读后感本书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世界一流的心灵导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入书中,这本书好像自带能量,很多读者表示,认真读完这本书后,他们生活得更快乐了。
1、痛苦的原因01、很难停止思考思考会控制我们的行为。
我们自以为拥有脑子,因为很多创新的点子都是我们想出来的。
但其实更多时候,思考在不停地产生有害信息,而我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些负面信息,任由这些信息影响我们。
02、当下制造痛苦思维虚构出来我故意误导你,让你看不见当下,让你沉溺在过去的痛苦中。
所以你会发现痛苦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想到以前那些痛苦的经历。
03、总被过去的痛苦唤醒在历过很多苦痛,早已有了痛苦之身,在某个时刻痛苦被触发,我们被痛苦控制会想要更多的痛苦。
2、摆脱痛苦方法一停止思考,解放大脑例如洗手时感受水流过的感觉,而不是去想手有没有洗干净。
通过类似的训练,来放空自己的思维,你会发现自己的意识更强了。
方法二关注当下而不是过去和未来作者提到两个时间,一个是钟表时间,也就是我们干完一件事实际用的时间。
还有一个是心理时间,就是实际干活的时间加上我们思考过去和未来所用的时间。
过分注重目标,你关注的就是未来而不是现在了,这时钟表时间就成了心理时间。
当下失去了价值,被你踩在脚下用来铺垫通向未来的路。
这感觉就像你不停地赶路,一心想要快速到达终点,你以为终点的美景最好,却不想路上的花朵才最为美丽芬芳。
一味地提醒自己,你关注的就是过去了,你不断地回忆过去的错误,这时你将错误变成了自我感觉的一部分,它也会变成心理时间。
方法三认清并接受痛苦我们习惯性地回避痛苦,这正好给了痛苦乘之机。
我们回避痛苦,不去正视痛苦,就没有办法发现它在做坏事。
书中介绍了一个女性瓦解痛苦之身的例子。
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会在月经来的那几天经历痛苦之身,痛得死去活来。
在意识到月经即将来临时,女性要留有警惕心,感觉到要被痛苦控制之前察觉到它,默默地感受它的力量,而不是被痛苦带跑了,跟着它一起痛。
当下的力量(解读版)导读人为什么会痛苦?痛苦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摆脱内心的痛苦?作者认为:人痛苦的根源是思维和时间,我们受控于思维而不自知,因为我们无法从身上找出任何一个按钮能立刻停止我们的思维。
而思维创造了小我,小我赖以生存的土壤却是来自外界的身外之物,比如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过去的一切造就了小我,小我意味着对当下的抗拒、不宽容、冲突、矛盾等消极的一面,这也是小我能存在的根基。
时间分为过去、当下和未来,无论你是沉溺于过去还是幻想一个美好或者糟糕的未来,都会带来痛苦,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
《当下的力量》起源于研讨会、冥想课程和私人咨询会谈中,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是世界一流的心灵导师,他针对人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所以全书采用了问答的形式。
他指出,“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焦虑、没有神经质的状态中”。
全书指导人们怎样生活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中。
这种经验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很长时间的压抑和绝望,如何在他29岁生日后不久的一个晚上突然消失,之后作者的生活一直处于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极乐状态中。
对于特别希望改变内心状态的人来说,它好似一种催化剂。
一、你不等于你的大脑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角色,开篇讲了一个乞丐的故事:一个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个陌生人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乞丐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给你。
”然后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坐在它上面。
”陌生人让乞丐打开箱子,没想到,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作者就是这个“陌生人”,而没有找到自己真正财富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财富,却内心空虚,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带来的欢乐和满足。
但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这些东西,而且拥有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作者希望帮助这些“乞丐”找到真正的财富——极乐状态。
这就需要达到“开悟”的状态。
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并不完整。
当下力量读后心得体会当下力量读后心得体会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
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
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有时,人们不停地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自己的内在。
一个人的真正财富并不是他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他真正拥有着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
哲学家笛卡尔在写下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自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真理。
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存在呢?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个生命。
存在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它不仅超越而且还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形体之内。
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
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
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就会感觉到存在,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领会它的真正含义。
是的,让你的思维处于静止并试着超越你的思维,思维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来说并不是最为关键的。
事实上,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还是无用的,而且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
然而我们却对思维上瘾,因为我们认同思维,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自我的感觉。
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停止思维活动,我们将不复存在。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当下的力量读后感当下的力量作者是德国埃克哈特托利,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你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判断自已是否活在当下,问自已: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当中有喜悦,自在和轻松吗?一、思维书中提到,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
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因而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已“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
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
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
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层面来说,它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
之所以思维抗拒当下,是因为在没有时间(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它无法发挥自已的作用并对你进行控制,所以它视永恒的当下时刻为威胁。
永远对当下说“是的”,有什么比对已经存在的东西进行内在的抗拒更徒劳,更疯狂的吗?向“是“臣服,对生活说”是的“,去看看生活是如何为你服务而不是与你为敌的。
二、情绪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积累了心理时间以及对当下时刻的拒绝所引起的。
你之所以痛苦,愧疚,悲伤,怨恨,是因为过于关注过去,之所以恐惧,烦脑,压力,不安,紧张,焦虑,是因为过于关注未来,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按照你的意愿来发生而感到痛苦,未来的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而感到恐惧。
原来,时间是造成痛苦和问题的原因。
时间是一种幻象,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有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
你所拥有的,只有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