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鉴赏201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苏轼的诗词鉴赏
嘿,你可知道苏轼这人?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大文豪啊!他的诗词,
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耀眼夺目。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哇,你想想,那竹林外稀稀
落落的桃花开了三两枝,鸭子在江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春天
江水的回暖,这画面多生动啊!就好像你站在那江边,亲眼看着这一
切发生。
再看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势,简直无与伦比!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一般,滚滚向前,把那些历史上的英雄
豪杰都席卷而去。
这难道不让你惊叹吗?
苏轼的诗词里,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人生的思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啊!他在思念亲人的时候,不是一
味地悲伤难过,而是把这份情感寄托在那明月之上,希望自己和亲人
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这明月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这不就像我们现在,即使和远方的朋友亲人不能时常相聚,但通过各种联系方式,也
能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吗?
他还有好多好多经典的诗词,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比如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看待事
情要多角度,不能只看一面吗?
苏轼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他依然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诗词,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他就像那顽强的小草,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顽强地生长。
我觉得苏轼的诗词就像是一座宝库,里面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你难道不想去这座宝库里好好探索一番吗?。
苏轼经典诗词赏析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词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明月几时有?”一句,通过把酒问天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2.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三国时期周瑜的赞美和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视野。
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少有的豪放派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词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通过描绘作者打猎时的豪情壮志和狂放不羁的姿态,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而“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不屈精神。
整首词气势磅礴、节奏明快、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轼典型诗词赏析苏轼典型诗词赏析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典型诗词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典型诗词赏析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的词原文及赏析20篇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惠崇春江晚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浣溪沙》等多首。
二、代表词作(一)《饮湖上初晴后雨》1.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注释1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蒙:细雨迷蒙的样子。
蒙,作“濛”。
4亦:也。
5奇:奇妙。
6欲:可以;如果。
7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8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3.译文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4.背景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5.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
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苏轼诗词鉴赏【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 g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苏轼诗词与赏析【年代】:宋【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赏析: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
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一片深情,情深到归于寂静无声。
十年生死相隔,十年苦苦追忆,十年相思,十年孤寂,十年辛酸和着泪一滴一滴积攒,和着泪一行一行流淌。
无语相对处,字字沥血,柔肠才寸断。
梦境之中,已是如此;清辉松影之下,一人独对芳魂时,又是何等彻骨的凄凉!写到此处如断弦之音,逼人潸然泪下,真是无情到此也断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诗词赏析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今天给各位分享苏轼的诗词赏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接下来我搜集了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的诗词名句和分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解析】这首七言绝句,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做地方官时。
诗句描述了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
无论晴雨,西湖都美不胜收,就像绝代佳人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美丽绝伦。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做我国古代美女西施,极写西湖之美,比喻奇特、新颖,虚实结合,令人遐想,刻画出西湖的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赠刘景文》【解析】“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解析】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出处】《和子由渑池怀旧》【解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会记得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恰似,或作应似。
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精选5篇)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仅供大家参考!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篇1)1题西林壁苏轼〔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2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苏轼〔宋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宋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苏轼的古诗词带解析(篇2)赤壁赋 / 前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经典诗词名句鉴赏苏轼经典诗词名句鉴赏苏轼的词相比他的诗有更大的艺术创造性。
他突破了以前离愁别绪、男女恋情的老套,将悼古、怀旧、记游、说理等诗材皆纳入词的'表达范围,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的诗词名句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宋苏轼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宋苏轼3.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宋苏轼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5.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7.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宋苏轼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9.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1.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1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13.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宋苏轼14.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宋苏轼15.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16.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宋苏轼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18.至言不繁——宋苏轼19.退一步安乐法,说三个好喜欢缘——宋苏轼20.笔所未到气已吞——宋苏轼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22.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宋苏轼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24.夕阳无语燕归愁——宋苏轼25.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宋苏轼26.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苏轼2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苏轼28.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宋苏轼2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30.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苏轼31.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宋苏轼3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3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苏轼34.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宋苏轼35.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苏轼古诗赏析苏轼古诗赏析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苏轼居士”,世人称其为“苏苏轼”。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文、书法、绘画,无一不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造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以下是苏轼古诗鉴赏,欢迎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鉴赏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鉴赏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
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苏轼的诗词鉴赏苏轼的诗词鉴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需得走过酸涩的青春、尝过甜美的爱情、经过艰苦的奋斗、受过生活的辛辣,尝遍了生活六味,人生才完整。
980年前,有位词人诞生,他天纵奇才年少成名,然而一生波折不断,步履不停。
他端起人生的酒杯,豪饮下生活六味,执笔间点石成金。
他就是苏轼。
以下是苏轼的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得意时稳得住《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嘉祐六年(1061),苏轼仕途正式开启。
事事顺遂,似乎一抬眼就能看到金灿灿的未来。
新塔、旧壁,人生多变且不可预知。
面对看似平坦的人生大道,苏轼稳住了心神,并未膨胀自大。
人在得意时要能稳住。
生活中的许多纰漏、错误都发生在得意的时候。
老话说:“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
人在得意时很容易“飘起来”,变得自大自夸,从而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学习,学会反思,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长久进步。
失意时扛得住《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师,迎来他人生的第一个失意点。
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上也下了这首《江城子》。
人生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些人在失意时,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丧失斗志,但有的人面对不如意反而越战越勇。
有句话说“扛住了,世界就是你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人与人之间智商相差不大,但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其中的奥秘在于成功者总能在失意时坚持下去。
面对不如意的事,不要逃避,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才有奇迹。
经得起考验《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苏轼古诗词鉴赏篇1:念奴娇赤壁怀古朝代:宋代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鉴赏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
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
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
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
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
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
苏轼作品诗词鉴赏苏轼诗词鉴赏(一)前赤壁赋作者: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赏析: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导语:苏轼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苏轼的诗词及赏析篇1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豪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
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得意,特令全体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呼过瘾。
2、《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殿风来暗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纳凉的摩河池,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刘熙载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谢谢您了!”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绝倒。
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
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
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诗人苏轼浪漫的诗词鉴赏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苏轼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
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__苏轼的古诗词与鉴赏(word版)苏轼的古诗词与鉴赏有关苏轼的古诗词与鉴赏苏轼谈及了“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算”,这也能从他的许多诗句中体现出来。
那么苏轼比较精彩的诗句及鉴赏有哪些呢下面是阳光网我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苏轼的古诗词鉴赏(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作者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为我们勾画出了奔腾东去的长江的雄姿,并从空间联想到时间,意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在前面所闻所见的基础上由于感情的激越而发出的赞美之语。
由于对赤壁的赞美,联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众多英雄豪杰,现在是漂亮如画的山河照旧,可是当时为之角逐的英雄却不见了。
这一句不仅回应了第一句,而且为后面详细写周瑜做了过渡。
下阕集中笔墨写周瑜。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写周瑜的飒爽英姿,意思是说想当年小乔嫁给了周瑜,英雄美人一时传为佳话。
据史料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成功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出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微环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斗争的成功,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成功形势的保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
”这句话着墨不多,画出了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风度潇洒的神态。
“纶巾”是从服装上突出周瑜超人的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诗词鉴赏2011-07-05 11:55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什么叫做震撼古今的伟大绝唱,就是这一首词写完之后,从古一直能唱到今天,唱到今天人的心里,一千年发出的一个声音到现在还能敲到着你的胸膛,震撼到你的心灵,你看,浩浩荡荡的长江往东方流去,让我们想起孔子的话‘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你在看那大浪淘沙,把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席卷而去,据说,在这山崖的西边,就是当年三国周郎大破曹军百万雄师的地方,你在看赤壁,‘乱石穿空’,陡峭的山崖,像是要刺破苍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怎样的雄壮有力,但就是这样惊心动魄的历史,壮怀人心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地冲刷之下,也消失殆尽,这词的上阕既是这么地有力量,又是这样地美丽,充满力量的美丽,词的下阕更不得了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小乔的出现,让惊心动魄的美丽变成了柔情似水,假期如梦的艳丽,小乔的出现,让惊心动魄的美丽变成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艳丽,小乔的出现让周郎更加能够显示出他雄姿英发的一面,他不但是个幸福的英雄,还是一个风流倜傥,浪漫的英雄,但是如果没有小乔这个人物,好像周郎的身上就少了一点从容,就少了一点潇洒,少了一点倜傥,所以小乔在这个下阕的词当中非常的关键,也非常地重要,正是她的出现,使这一段宏阔的历史和英雄的画卷变得如此地儒雅,如此地从容,你看,这就是苏轼心中的历史,如画的江山,滔滔的巨浪,雄奇的峭壁,多情的美人,儒雅的英雄,还有流传千古的功业,唉、、可是呢?苏轼又是多么地伤感,赤壁在壮阔,英雄在浪漫,与我有何干?我现在蹉跎半生,老大无成啊!只顾在这里发出一些徒劳的感慨,又有何用呢?他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我真是多情啊!难怪生出这么多的白发,小乔的确很美丽,周郎的确很潇洒,赤壁大战的确是千古以来的辉煌的战绩,但是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这位昔日的美人,现在又在何处呢?想来想去,苏轼觉得,人生不过一场大梦,我自己何必为这种虚幻的历史而顾自多情呢?我又何必为自己的老大无成而感伤呢?也许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命题,只有江水和明月是永恒的,那怎么办呢?还是再举起酒杯来吧!不如让我们来领略这个美丽的夜晚,其它的都不是自己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下阕的话,我们也许可以说,潇洒而多情的感伤。
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应该说十年的阴阳隔绝,都没有能够断绝苏轼对他这第一位妻子的深情厚谊,为什么呢?你看他在这词里面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夫人远葬在了眉山老家,再也无法跟她相见了,多么地凄凉,而他自己现在要找一个可心的人,知心的人,把现在心中的苦闷讲给她听,没有了,再也不会有人有意地躲在屏风的后面,听到他和客人的谈话,出来劝他两句,没有,这个时候,如果他跟他的夫人再见面,他已经
变了样子,再也不是十年前那个翩翩少年,而是一个‘尘满面,鬓如霜’的中年,这些年的宦海的风波,这些年在仕途上的种种的不顺利和坎坷,都一次一次地让他想起他的妻子是多么地宝贵,所以在晚上他做梦的时候,梦到他的妻子永远地留在他脑海当中的就是那个‘小轩窗,正梳妆’的妙龄的妻子,‘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见了面之后,不知道说什么,只有不停地哭,为什么呀?千言万语都说不出来,这些年互相之间的彼此的思念,这个伟大的词人,伟大的文学家,他在描写一种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的时候,却往往能够使用异乎于常人的艺术的手段,使得阴阳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却从而更加容易拨动我们内心那根非常脆弱的心弦,‘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当明月再一次地照到那一片松林的时候,照到了你的坟莹之上的时候,我禁不住再一次地留下了眼泪,所以苏轼他可以写‘大江东去’这样豪迈的作品,同时,他对于那种非常微小的,非常细微的男女之间的恋情,男女之间的相思的感情,也写得非常地动人,总得来说,第一位夫人王弗在苏轼的心中是什么呢?是聪明的,是智慧的,而且给他留下了长久的,多情的回忆。
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三声)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原来说过的,就是苏轼的这一首中秋词一写出来,别人的,你就都歇了吧!就不要再写了,全都搁笔,这个话也不是我讲的,是古代的著名的诗评家说的,你看他这个词,虽然写的是中秋,想念的是他的弟弟苏辙,但是传达出来的千古的情谊,让我们浮想联翩,不能自己,我们说什么叫千古绝唱,千古绝唱就是前面人唱过了之后,你就不要再唱了,写出这样的绝唱,可以说把所有人的在中秋之夜所要能够表达的情谊都通通地表达了出来,作者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因为他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得意,我刚才讲过了,跟弟弟五年都没有见面了,本来来这个地方就是要跟弟弟见面的,结果还见不着,在现实生活中,在日常的政务当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感觉到想要逃避现实,离开现实,可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李白,所以他说什么呢?‘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正在他恍惚之间,他又顺着这一缕充满了人情味的月光回到了人间,‘琼楼玉宇’当然非常的潇洒,可是我们知道,只有那一缕清冷的月光能够传递最为深情的兄弟的情意,和人间的情怀,所以我觉得在苏轼的这首词里边,特别充分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情怀,就是他既对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无比的温情和关爱,同时又极力地想要冲破现实的桎梏(zhi,四声,gu,四声),达到一种情感和生活的自由,正是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得这首词赋予了一种更高层面的人生的智慧,所以我们说苏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超然达观,但从来都不孤芳自赏,他热情好客,但从来都不世故圆滑,他这个人才华横溢,但从来都不自鸣得意,他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圆融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这首词的原因,就是他的出发点是在中秋之夜,怀念他的兄弟,可是他的终结点却达到了一个一般人很想达到却很难达到的圆融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超然达观,与关爱的人间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