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课件(生物)
- 格式:ppt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30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会描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会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到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体验:大家体验一把,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有什么感觉?再深深的呼气,你又有什么感觉?2.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
(1)阅读教材P47-48实验“测量胸围差”完成下题。
测量胸围差之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_____________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_____ 。
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软尺在背侧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在胸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再尽力深呼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计算两次长度的差数,测___次,求出______。
(2)学生3-4人一组测量胸围差。
3.阅读教材P48-49正文完成下题。
(1)胸围差与胸廓容积等同么?除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胸廓容积的变化还和_____________有关。
(2)观察图Ⅳ-26“膈肌的运动”吸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呼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核心素养:通过对肺内气体交换原理的学习,模拟肺部结构呼吸,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材分析:教材在上一节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在肺内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本文针对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材先介绍了肺的主要的功能,然后,让学生按在胸部两侧,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接下来介绍膈肌的变化与胸廓的容积变化有关。
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
不过学生对于到底是由于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的容积扩大,却不一定能说清。
因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模拟活动,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本节课涉及气体体积的变化、压力等物理学知识,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因此,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知道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保证气流畅通通过进入到肺,在肺里外界空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但学生并不能说出气体进入肺部,肺部气体到外界的物理学知识,且学生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又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关于这一问题的阐述应多采用生活实例以突破。
教学策略:本节课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通过设计多种探究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推测、交流、点评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本节课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ppt图片、flash动画等,使抽象知识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教学重点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难点:知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物理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五.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PPT)、本课导学稿六.教学过程:积增大。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说课稿课程标准: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一、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教学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挂图教学过程:课堂练习:1.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A口腔B咽 C 喉D食道2.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A有“C”形的软骨支架B肌肉较松弛C气管比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3.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①声带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③鼻黏膜④会厌软骨⑤鼻毛⑥嗅细胞A ③⑤⑥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4.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_______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_______,引起剧烈咳嗽A软腭B会厌软骨 C 气管D食道5.平常所说得痰来自() A 鼻B咽C喉D气管支气管6.北欧人的鼻子较大,其作用是A使人漂亮B使鼻孔较大C使鼻腔较长D 使鼻毛较大7.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A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B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C 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9.呼吸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后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__的场所;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主要作用是将吸入的空气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肺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