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安庆市慧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28.34 KB
- 文档页数:16
安徽省安庆慧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质点的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肯定是一种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曲线运动可以是速率不变的运动D.曲线运动可以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如图所示为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且质点运动到D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恰好互相垂直,则质点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经过C点的速率比D点的大B.质点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小于90°C.质点经过D点时的加速度比B点的大D.质点从B到E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一直减小3.一艘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渡过一条宽为200m,水流速度为5m/s的河流,则该小船()A.能垂直河岸方向到达对岸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20sC.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200mD.以最短时间渡河时,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250m4.一个人在岸上以恒定的速度υ,通过定滑轮收拢牵引船上的绳子,如图当船运动到某点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时,船的运动速度为()A.υB.C.υcosαD.υtanα5.物体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时间为B.瞬时速度的大小为v0C.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D.运动位移的大小为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用斜槽轨道做“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出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不正确的是()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7.如图所示,小球以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0.8s时到达P点,取g=10m/s2,则()A.0.8s内小球下落的高度为4.8mB.0.8s内小球下落的高度为6.3mC.小球到达P点的水平速度为10m/sD.小球到达P点的竖直速度为12m/s8.某同学斜向上抛出一铅球,忽略空气阻力。
慧德高中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2He,100吨32He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2He的最外层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B. 32He位于周期表第一周期第ⅡA族C. 每个氦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D. 该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32.1996年欧洲一科学家小组发现了第112号元素的质量数为227的同位素,其中子数为()A. 112B. 115C. 209D. 2273.1869年,门捷列夫所制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下列的哪个量从小到大排列的( )A. 核电荷数B. 质子数C. 质量数D. 相对原子质量4.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293Lv的叙述错误的116是()A. 原子序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935.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个纵行B. 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是碱金属元素C. 同一周期第ⅠA、V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为5、15或28D. 人们可以在周期表的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腐蚀、耐高温的合金材料6.下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 单质还原性B. 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 单质密度D. 原子半径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B. 根据F2与Cl2分别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不能判断氟元素与氯元素的非金属强弱C. Na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D. 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既可能是主族元素,也可能是0族元素,还可能是副族元素8.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其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A、C的最低价阴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元素的最高正价不可能是+6价B. 原子半径:B>A>CC. 离子半径:B2+>C->A2-D. 氧化性:C<A9.以下对比不正确的是( )A. 热稳定性:H2O>H2SB. 原子半径:Na>MgC. 阴离子的还原性:I->Cl-D. 失电子能力:Na > K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11.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5分,共60分) 1. 设复数z 满足i z i +=∙2,其中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 观察下面频率等高条形图,其中两个分类变量x ,y 之间关系最强的是( )A .B .C .D .3. 在吸烟与患肺病这两个分类变量的计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K 2的观测值为k=6.635,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那么在100个吸烟的人中必有99人患有肺病B .从独立性检验可知有99%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时,我们说某人吸烟,那么他有99%的可能患有肺病C .若从统计量中求出有95% 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是指有5% 的可能性使得推判出现错误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4. 按照图1—图3的规律,第10个图中圆点的个数为( )个. A .40 B .36 C .44 D .525.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220a b +=,则a ,b 全为0(),a b R ∈”,其反设正确的是( )A. a ,b 全不为0B. a ,b 至少有一个为0C. a ,b 不全为0D. a ,b 中只有一个为0 6. 下列类比推理中,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把()na b +与()nab 类比,则有()nn na b a b +=+B. 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类比,则有长方体的对角线平方等于其长宽高的平方和C. 把()log a x y +与()a b c +类比,则有()log log log a a a x y x y +=+D. 向量,b 的数量积运算与实数a,b 的运算ab a b =⋅类比,则有向量⋅=⋅a b a b7. 在一次连环交通事故中,只有一个人需要负主要责任,但在警察询问时,甲说:“主要责任在乙”;乙说:“丙应负主要责任”;丙说“甲说的对”;丁说:“反正我没有责任”,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该事故中需要负主要责任的人是( )A .甲B .乙 C. 丙 D .丁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用∑∑==---=n i i ni i i y y yy R 12122)()ˆ(1刻画回归效果,当2R 越大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差;反之,则越好;②可导函数)(x f 在0x x =处取得极值,则0)('0=x f ;③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④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是“由因索果”,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是“执果索因”.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 点M 的直角坐标是(1,3-),则点M 的极坐标为( )A .(2,3π)B .(2,﹣3π)C .(2,32π)D .(2,2k π+3π)(k ∈Z )10.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ρ=4sin θ化为直角坐标为( ) A.2x +2)2(+y =4 B.2x +2)2(-y =4 C.2)2(-x +2y =4 D.2)2(+x +2y =411.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1x ty t =+⎧⎨=-+⎩(t 为参数),则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 )A .20x y --= B.20x y -+= C.0x y +=D.20x y +-=12. 已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2ρsin (θ﹣4π)=2,点A 的极坐标为(22,),则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A .335B .325C .235D .22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i 是虚数单位,复数i i2176++=__________. 14. 圆心的极坐标为C (3,6π),半径为3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15. 设直线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则它的斜截式方程为 .16. 设P 是边长为a 的正△ABC 内的一点,P 点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则;类比到空间,设P 是棱长为a 的空间正四面体ABCD 内的一点,则P 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h 1+h 2+h 3+h 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安徽省安庆慧德中学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高一英语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 B.£9.15. C.£9.18.答案是B。
1.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Teacher and student.B.Employer and employee.C.Doctor and patient.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A.Bargaining. B.Quarreling. C.Debating.3.How does the woman buy her clothes?A.On TV. B.Online. C.In shops.4.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A.Wallet. B.Watch. C.Notebook.5.How old is the man?A.35. B.34. C.31.第二节(共1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来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is the survey about?A.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B.Top gift on Mother’s Day.C.The sale of chocolates.7.What gift do most people choose to send to their mothers?A.Flowers. B.Chocolates. C.Time with family.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全国1卷地区【百强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汇编:语法填空1、【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 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At 56 end of the16th century, about five to seven million people spoke English. Nearly half of 57 (they) lived in England. They were native speakers. 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58 (voyage)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worldwide. Today, the number of people59 (learn)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60 (rapid). Besides, people from many other countries also speak English 61 their foreign language.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en changing quite a lot over the last four centuries. Old English sounded more or less like German for it 62 (base) on German, but gradually between AD 800 and 1150, English became less like German 63 those who ruled England first spoke Danish and later French.Two people had great effects on the English changes. One was Shakespeare, who 64 (rich) the Englishvocabulary; the other is Noah Webster, who wrote a dictionary 65 gave American English its own identity.语法填空56. the 57. them 58. voyages 59.Learning 60.rapidly 61. as 62. was based 63.Because64. enriched 65.which/that双周测英语试题Longjing tea, 66 has topped the list of the ten most famous teas in China with its color, taste and shape, is 67 (name) after its region of production — Longjing Village of West Lake. The good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good for the 68 (grow) of the tea, confirming (证实) the saying that “Longjing tea is the 69 (good) among all of the teas in the world”. Thanks 70 Emperor Qian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tea has earned a high reputation. It is said that Emperor Qianlong visited a mountain of Longjing Village of West Lake on his travels in Hangzhou, and he saw some ladies picking the tea at 71 foot of the mountain. He was so interested in their movements 72 he decided to have a go himself.While 73 (pick) the tea, he received the news of his mother’s illness, so he carelessly put the leaves in his pocket and left Hangzhou for Beijing. He visited his mother immediately upon his arrival in Beijing, and his mother smelt the 74 (please) smell of the tea leaves from his pocket and wanted to have a taste. While chatting 75 tea, she found herself completely energetic, and she even praised it as a cure for all illnesses.语法填空66.which 67. named 68. growth 69. best70. to 71. the 72. that 73. picking 74. pleasant 75. over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第三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So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____71__ time?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___72__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t first the English spoken in England between about AD 450 and 1150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spoken today.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___73____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Then gradually between about 800 and 1150, English became ____74__ (little) like German because those ___75___ ruled English spoke first Danish and later French. These new comers ____76___ (rich)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specially ____77___ (it) vocabulary. So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le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 In 1620 some British ____78__ (settle) moved to America. Later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British people ____79___ (take) to Australia too.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both countries. Today, ___80___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world is increasing rapidly.语法填空:71. over/ with 72. when 73. than 74. less 75. who 76. enriched 77. its 78. settlers 79. were taken 80. the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
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
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
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
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中,属于水解反应且使溶液显酸性的是()A.NH4+ + H2O NH3·H2O + H+ B.HCO3- + H2O CO32- + H3O+C.S2- + H2O HS-+ OH-D.NH3 +H2O NH4+ +OH-2.下列实验符合要求的是( )A.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B.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需先在左右两盘中各放上大小相同的纸片C.若25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在刻度为10mL处,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一定大15 mL D.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表面皿上的已润湿pH试纸上测得其pH为12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加入金属镁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中:Na+、NH4+、F-、SO32-B.含有大量S2-的溶液中:K+、Mg2+、ClO-、SO42-C.能使Al3+生成沉淀的溶液中:NH4+、Na+、SiO32-、HCO3-D.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 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4.常温时,向pH=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是( )A.pH=12的Ba(OH)2溶液B.pH=12的氨水C.0.01mol·L-1 NaOH溶液D.0.05mol·L-1 BaCl2溶液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B.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C.已知pOH=-lg[c(OH-)],又知体温下正常人的血液pH=7.35,则血液的pOH为6.65 D.KCN溶液中有剧毒HCN挥发出来,为了减少HCN的生成,最佳方法是加入KOH 6.某温度下,100 mL 0.4 mol/L醋酸溶液与足量Zn粒反应生成H2的速率v(H2)=0.01 mol/(L·min)。
慧德高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
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
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
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
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
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已知,若函数有四个零点,则关于的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为( )A.个 B. 个 C. 个 D. 与的取值有关2. 复数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象限为(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 已知点是的边的中点,点在边上,且,则向量( )A. B. C. D.4. 已知单位向量,满足,且,则,( )A. B. C. D.5. 已知,,记函数,且的最小正周期是,则( )A. B. C. D.6. 已知,,则( )B. C. D.A.7. 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的面积为,,则( )A. B. C. D.8. 在中,若,,,则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是( )B. C. D.A.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在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9. 已知向量,满足,,且,则( )A. B.C. 与的夹角为D. 与的夹角为10. 关于复数为虚数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C. D.11. 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把函数图像上的所有点,向左平移个单位,就可得到该函数的图像B. 把函数的图像上的所有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就可得到该函数的图像C. 当时,函数的图像与直线的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D. 该函数图像的对称中心为,12. 下列函数既是偶函数,又在上单调递增的是( )B. C. D.A.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13. 已知复数为虚数单位,则______.14. 设函数是常数,若在区间上具有单调性,且,则下列有关的命题正确的有把所有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写上的最小正周期为;在上具有单调性;当时,函数取得最值;为奇函数;是的图像一个对称中心.15. 已知向量,,若,则______ .16. 已知向量,,则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
慧德高中2018-2019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B.淀粉与淀粉酶应分别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C.可选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1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4.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5.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多样性C.酶具有专一性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6.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A.提供物质 B.提供场所 C.提供能量 D.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7.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①第一阶段②第二阶段③第三阶段A.②③②③B.①②③③C.②①③②D.③②②③8.下列各项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 )A.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B.人发高烧时,食欲下降C.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D.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9.如图2所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慧德高级中学高一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是在细胞内完成的B.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C.PCR技术的原理与DNA复制的原理相同D.PCR技术的前提是有一段已知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参考答案:A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B.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真核细胞中只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C.原核细胞中DNA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真核细胞那样的染色体D.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部分储存在RNA中,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DNA参考答案:C3.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参考答案:D4. 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 淀粉酶B. 脂肪酶C. 蛋白酶D. 麦芽糖酶参考答案:C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根据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蛋白酶可以将唾液淀粉酶水解,C正确。
淀粉酶水解的是淀粉,A错误。
脂肪酶水解的是脂肪,B错误。
麦芽糖酶水解的是麦芽糖,D错误。
5. 动物和植物体内共有糖类的一组是A.淀粉和糖元B.麦芽糖和乳糖C.核糖和葡萄糖 D.蔗糖和乳糖参考答案:C6. 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 )A.C B.0 C.H D.N参考答案:A7. 将如图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A.小球藻产生O2和酵母菌产生CO2均在生物膜上进行B.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产物有ATP、O2和H2OC.乙试管中小球藻与丙试管中小球藻的光合速率相同D.实验后期甲瓶和丁瓶中的生物都只进行无氧呼吸参考答案:D8.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中肯定含有SB .多肽中乙的数目等于丙的数目C .①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D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C9. HIV 直接破坏人体的什么结构A. 神经细胞B. 淋巴细胞C. 血细胞D. 呼吸器官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HIV 是艾滋病病毒,其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导致人体患病。
安徽省安庆市慧德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一个宏观社会生态系统有五个重要的要素,它们是:文化、社区、习俗、制度和机构。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也包含这五个部分,而建立在网民关系基础上的社区与文化,是目前网络社会生态的核心部分。
在中国,网络社会生态对现实社会生态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方面是由临时性的“个案”来作用于现实社会,如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干预作用、网络事件对社会的冲击作用等。
另一方面由持续的、累积性的“培养”与“传承”方式,来形成对现实社会的长远影响。
如网络环境对个体的认知体系、价值观等形成潜在影响,以及网络社会关系对整个社会结构、社会体系形成渐进式的影响。
以往,我们在谈论网络社会这样的概念时,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来认识它,现在它的物质化功能也在日益发展,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了新的意义。
今天的网络社会,包含四个子网络:终端网络、内容网络、关系网络以及服务网络。
其中,由在线购物、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金融等构成的服务网络是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的新重心,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它们使得互联网真正变成“生活空间”,尼葛洛庞帝所说“数字化生存”不再是“虚拟化生存”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服务网络也会与内容网络、关系网络彼此间逐渐融合。
对于未来的内容生产来说,服务网络的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完成用户“肖像”的绘制。
也就是说,服务网络可以成为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平台,这些数据与关系网络中的数据一起,可以为个性化信息服务(包括新闻信息服务)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服务网络也可以生产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用户生产的内容互补。
服务网络与广告的连接,可以提升内容网络的盈利能力。
对于依靠广告来获利的内容网络来说,与服务网络的直接打通,可以使广告更好地转化为直接的购买行为,这对于用户和广告主来说,都有吸引力。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安庆市慧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3.“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农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③发展农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④农业技术的提高是农民致富的关键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其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
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漏(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
这实质表明A.明政府重视农具的更新B.传统农业重视精耕细作C.中国南北方农具差异大D.明末农用动力发生了质的改变5.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有①玉米②水稻③棉花④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与下面《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B.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D.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7.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我国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牛耕完善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8.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A.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B.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C.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D.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据此可知,实行该“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财政收入C.缩小贫富差距D.打击豪强地主10.《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11.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12.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一种纺织技术)嫁不得。
”这种现象产生的危害是A.加速了元朝灭亡B.婚姻开始受到父母严格管制C.容易造成手工技术失传D.导致人性扭曲13.“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A.浙江的青瓷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 D.江西的粉彩瓷14.某同学对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进行专题研究。
以下可能成为其首选素材的是A.高转筒车B.素纱单衣C.秘色瓷D.花楼机15.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16.“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
”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①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④政府为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7.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A.商朝人善于经商B.春秋时范蠡经商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18.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
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A.用于占卜B.饰品C.用于祭祀D.货币19.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这反映出(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20.据《元丰九域志·两浙路》记载,北宋时,越、明、温、台四州的市镇分别只有9、3、7、9个,到南宋时已分别拥有53(含草市)、143(其中村坊119处)、9、81(其中村坊60处)个。
该现象说明A.农村中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B.北宋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抑制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向广大农村延伸D.商税是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1.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元宵节时,京城百姓在大街上提灯游玩,非常热闹。
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干涉。
这种情形最早发生在A.西周B.唐朝C.宋朝D.清朝23.明清时期出现了“弃儒就贾”的现象。
其原因是A.科举制度被废除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4.《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
“时代的风采”是指A.手工工场的兴起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的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5.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下列现象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不符的是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商品经济伸向农村D.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26.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
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27.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该材料可以说明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28.有一碑文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种情况说明了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29.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
其原因不包括()A.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B.农民是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30.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固守“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基本经济政策,主要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特征B.自然经济的特征C.对外贸易的现状D.手工业的发展要求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佴(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元史》材料二:明代,1485年,工部奏准,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后又规定一律以银代役。
——《中国史纲要》材料三:(入清以后)“原匠子孙逃故无遗”,止存户籍。
1645年,顺治帝“免直省(直隶)京班匠,并除其匠籍”。
……康熙以后,最终废除了匠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和影响?(3)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1.A【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故A 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和手工业的发展,排除BCD。
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由材料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材料中“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体现了农业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人们的一切生活需求都与农业有关,因此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性。
故①③正确,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农民致富的问题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②④错误。
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4.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绳索牵引的代耕架、漏(露)锄、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用鹿角制成的农具可知,说明古代农业工具得到改进,有利于农业耕作效率的提高,这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
明政府重视农具的更新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