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3.51 KB
- 文档页数:9
18《小英雄雨来(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12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6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12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6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管桦(1922~2002),小说家。
原名鲍化普。
河北丰润人。
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
主要有长篇小说《将军河》《深渊》,作品集《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管桦文集》,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两课时)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雨来生活的芦花村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
芦花村旁有一条还乡河,雨来每到夏天就到河里游泳,所以练就了游泳的本领。
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夜校跟着老师轻声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
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生活在革命家庭中的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毫不慌张,勇敢地掩护李大叔,并机智地把敌人引开。
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雨来机智地回答敌人的盘问,拒绝了敌人的哄骗和利诱,在敌人的威胁、毒打下也没有屈服。
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
第六部分讲雨来并没有死。
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体会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但文中的小故事十分精彩,小主人公雨来和学生的年纪相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一种亲切感。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文,但要求其快速阅读,理清文章的内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学建议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教学时,首先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
其次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
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提出时间要求,促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对加小标题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每一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8《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一个小村庄里的儿童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课文语言朴实流畅,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以及对语言表达的品味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品味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本文所展现的勇敢精神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信息,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的英勇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2.教学难点:感悟雨来勇敢精神,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情感体验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雨来的勇敢精神,教师巡回指导。
3.理解课文(15分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交流对雨来勇敢精神的理解,教师总结引导。
4.品味语言(10分钟)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品味分析,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5.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勇敢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雨来生活的芦花村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
芦花村旁有一条还乡河,雨来每到夏天就到河里游泳,所以练就了游泳的本领。
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夜校跟着老师轻声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
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生活在革命家庭中的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毫不慌张,勇敢地掩护李大叔,并机智地把敌人引开。
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雨来机智地回答敌人的盘问,拒绝了敌人的哄骗和利诱,在敌人的威胁、毒打下也没有屈服。
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
第六部分讲雨来并没有死。
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体会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但文中的小故事十分精彩,小主人公雨来和学生的年纪相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一种亲切感。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文,但要求其快速阅读,理清文章的内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学建议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教学时,首先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
其次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
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提出时间要求,促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对加小标题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每一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学习给课文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的方法。
2.继续深入了解故事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3.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预设(课件出示):本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2)回顾各部分内容。
①师引导:这篇课文分成了六个部分,我们先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预设(课件出示):第一部分: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河里游泳,他游泳的本领很高。
第二部分: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部分:爸爸要到区上集合参加战斗,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
第四部分:雨来面对凶狠狡猾的敌人,机智地与之周旋,并且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威胁于毒打。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十分难过。
第六部分:写雨来没有死。
2.提炼小标题。
(1)师引导: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3)出示课件。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河里游泳,他游泳的本领很高。
→游泳本领高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上夜校念书(4)师引导:这是课文中用短语的形式列出的第一、二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两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5)预设(课件出示):示例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示例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6)学以致用,完成第三至第六部分小标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儿童英勇抗日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雨来这个勇敢机智的少年,为了掩护李大叔,同鬼子作斗争的事,表现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本文语言流畅,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特定时代背景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文中雨来的勇敢行为难以感同身受,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雨来的英勇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特定时代背景;感受雨来的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雨来的英勇行为。
2.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感受雨来的勇敢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背景,引入课文《小英雄雨来》。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胳膊、劫难”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雨来”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位少年。
他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抗日小英雄。
那么他是怎样与敌人周旋的?遇险后又是怎样逃脱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30分钟)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雨来家乡的美景及雨来善于游泳。
第二部分(第6~14自然段):写雨来上夜校,接受爱国教育。
第三部分(第15~24自然段):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抓。
第四部分(第25~41自然段):写雨来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第五部分(第42~46自然段):写芦花村的人误以为雨来牺牲了。
第六部分(第47~55自然段):写雨来巧妙逃脱。
4.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苇絮扭身姥姥塞在糠皮枪栓捆绑劫难初读课文学习字词(30分钟)枪毙撒谎尸首软鼓囊囊呜哩哇啦(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注意读准鼻音“扭”。
另外,注意多音字“塞”,在这里读“”,组词为“塞住”,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和“”,组词分别为“堵塞”和“边塞”。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晋炕铅迈呜栓胳膊劫绸扒敌尸趁慌(1)认读字音。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炕—抗铅—沿膊—搏慌—谎(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这个字进行指导、范写:“膊”,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小英雄雨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一、小组合议小标题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为每一个故事小节命名的任务,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思想成果规范的填写在表格中,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得出小组的结论,最后由代表写在黑板上。
时间分布在课件上,请同学们合理规划时间。
组员表格:合议结果:任务要求:(PPT出示)1.组员们把自己的小标题交至组长处。
(2分钟)2.不同的意见的组员通过自我陈述,然后组员协议得出最终标题,可直接采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
(7分钟)3.组代表在黑板上登记小标题。
(3分钟)4.小组之间交流自己比较倾向的小标题,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聚全班之心愿评议出最佳小标题,誊写于课本之上。
(10分钟)二、课文内容的解读同学们课文很长,感动你我的地方很多,可是有那么一处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最为感动的地方,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反复朗读,争取读出情感。
(5分钟)第四节:(课文内容)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
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
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同学们,这一段话,都让你们为雨来的遭遇揪心,那里面具体是哪一个字眼让你不忍直视,恨不得删掉呢?说说你的理由。
词语:鹰的爪子、扭、拉、揪、咬等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删掉这些词语的同时,也是就体会到了“雨来的痛楚”,同时通过雨来的选择“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体会雨来的顽强不屈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你们的理由把我说服你,你们愿意去掉,老师也愿意去掉,可是有人不愿意,那就是(生:鬼子),此时你想对他们说?设计意图:体会鬼子的非人性的凶残,及表达学生和平统一的愿望。
在受到如此的非人折磨的,雨来却选择坚定爱自己的祖国,你想对他说?设计意图:体会雨来身上的精神品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课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
“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第1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优秀教案第一课时一、目的要求:了解雨来为掩护*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三、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过程:小英雄雨来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
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2.pbs——“字词”。
(读读)(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限时)2.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
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
“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
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四)指导读第二部分。
1.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语句。
(限时)2.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写得好的句子:“女老师走到……翻开书”。
“我们是*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小标题:上夜校或者“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五)指导读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3.加小标题。
(掩护李大叔或者“把缸搬回原地方”)(六)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sjbwz/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限时)2.交流。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文通过讲述小英雄雨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救了一个日本小孩的故事,展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本节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机智勇敢”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雨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的品质;用“机智勇敢”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语感。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雨来的人物形象。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来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呈现(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雨来怎样的品质?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孩子。
18《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文章重点词句,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与热爱祖国的品质。
难点: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释题引疑1.课件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问:你们知道歌曲中的这位小英雄是谁吗?过渡:是啊,王二小是我们中国少年抗日英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这样一位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汇报预习,以学定教1.检查生字词,相机正音。
2.重点指导“冀”、“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清了字词这只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讲雨来的哪几件事?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其实,小标题不一定就是这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个关键词,比如说:“游泳本领高”,还可以更简练些,只用一个词告诉大家发生在雨来身上的事情:“游泳”。
你能不能像这样,给其他几部分的内容用一个词语写一个小标题?试一试。
(学生读书,研究)2.根据学生汇报,提炼课文的小标题:第一部分:游泳第二部分:读书第三部分:掩护第四部分:斗争第五部分:遇害第六部分:脱险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厉害,不仅模仿能力很强,而且还会思考,为你们的学习能力点个赞!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在这篇课文中,你认识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雨来?(课件出示填空)预设:机智勇敢、热爱祖国、英勇无畏、有英雄气概……2.同学们的词汇量可真不少啊,看来这位小英雄确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课文的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呢?预设:课文三、四两个部分3.从重点内容入手,感悟人物品质: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两个部分,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可采用做批注的方法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感悟小雨来的品质。
2.品赏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敌人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3.教师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速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写了小标题。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读重点句段,继续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重点切入,理解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预设: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和第四部分(和鬼子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小英雄形象。
(2)全班讨论,理解重点词句,教师着重点拨。
①雨来巧妙地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
例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明确: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②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预设一:鬼子给雨来松绑,问他刚才看见谁进来了,雨来说他什么也没看见。
(课件出示)预设二:鬼子给雨来吃好吃的糖块,雨来拒绝了。
(课件出示)预设三:无计可施的鬼子凶狠地殴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理解雨来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殴打坚贞不屈)③误认为雨来牺牲。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如何理解“有志不在年高”?明确: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人也能展露大气魄、大气概。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2.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听写词语,引导: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芦花发愣铅笔摇晃枪栓胳膊劫难鬼脸戒指绸子敌人尸首防备慌忙2.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英雄雨来》,知道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
下面请你结合着小标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设:文章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有一位游泳本领高强的小男孩,名字叫雨来。
在特殊年代,雨来看到父母抵抗敌人的行为,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
有一天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进行了顽强斗争,小小年纪的雨来誓死不肯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恼羞成怒的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3.过渡:小雨来的形象影响着整整一个时代的人。
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喜爱他,称他为“小英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小雨来的英雄事迹。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首先,听写词语导入,检测、巩固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复习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快速地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个小英雄?他为什么这么做?2.探究过程(1)聚焦第三、四部分,找出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相关语句,说说理由。
(2)结合关键词句,讨论雨来为什么这么做。
(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引导:找出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相关语句,说说理由。
◇十二岁的雨来使尽力气,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雨来这个小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地保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并在鬼子面前巧妙地掩护了自己的故事。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来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智慧和勇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环境可能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智慧与勇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
2.难点:感受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雨来的英勇事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激励性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雨来和李大叔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读准3个多音字。
2.能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会拟定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等各种方式,找出文本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重点细节……身临其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文章通过哪些事来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作斗争)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本课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做铺垫。
二、品悟语言,感受英雄。
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内容,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雨来是个英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提示默读课文的要求)汇报交流:(一)预设交流一:雨来和鬼子的对话。
1.课件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谈感受。
2.分角色表演读。
(二)预设交流二: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雨来疼得直咧嘴。
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1.学生谈体会。
(雨来的机智勇敢、宁死不屈的精神)2.引导学生品味精彩语言,指导朗读。
3.追根溯源,了解英雄之谜。
师:雨来小小年纪,为何能在鬼子面前表现出如此的英雄气概?课件出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这一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出现?(这句话表达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是起强调作用,二是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