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简单分数加减法
- 格式:ppt
- 大小:566.00 KB
- 文档页数:11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合作探究、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一、复习导入1、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分数。
你能看图说出分数吗?你是怎么得到的?2、说得真好,我来考考大家。
小组开火车。
3/6是()个1/64/8是()个1/83/7是()个1/73、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二、教学新课(一)分数加法的探索①出示例5,1、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巧克力,同学们爱吃吗?2、小明和小华也喜欢吃,看图说一说他们各吃了多少?3、5/8是什么意思?2/8呢?4、两人一共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5、你知道结果是多少吗?我们一起来画图看看。
②动手操作,自主探索1、拿出练习纸,一块巧克力。
用红色表示小明吃掉的部分,用绿色表示小红吃掉的部分。
想一想,他们俩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他们一共吃掉了这块巧克力几分之几?你怎么得到的?3、指导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一折,涂一涂。
4、请学生上台汇报,下面学生观察。
5、除了涂一涂,你认为还可以怎么想呢?③分数加法练习1、出示:想想做做1加法题2/8+5/8=2/6+4/6=3/7+4/7=2、你能用上面的方法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吗?3、通过这几道题你注意到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4、再仔细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和分母,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二)分数减法探索①出示:3/5-2/5及图示1、你是怎么算的?能像前面加法一样说一说吗?②分数减法练习,发现规律。
1、分数减法你会了吗?出示:想想做做下面的题。
3/6-1/6=2、你能像刚才一样说说吗?3、我们再仔细看看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发现了什么呢?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与百分数的加减法简单的分数与百分数的加减法是三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掌握这一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数和百分数,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数学课程中关于分数与百分数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 分数的加减法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分数的加减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分数由分子与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总份数。
当两个分数具有相同的分母时,可以直接对分子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计算1/4 + 3/4: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将分子相加,得到4/4,即等于1。
当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需要进行通分后再进行计算。
通分的方法是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然后分别将每个分数的分子乘以相应的倍数,使得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例如,计算1/3 + 1/4:首先,将1/3的分母4乘以1,得到4/12,再将1/4的分母3乘以1,得到3/12。
然后,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得到7/12。
2. 百分数的加减法在三年级数学中,由于百分数是百分之一的分数形式,所以百分数的加减法同样可以使用分数的加减法规则来进行运算。
例如,计算50% + 25%:首先,将两个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形式。
50%可以表示为50/100,25%可以表示为25/100。
然后,根据分数的加法规则,将两个分数相加,得到75/100。
最后,将75/100转化为百分数形式,即75%。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与百分数的加减法。
例如,小明有一块蛋糕,他吃掉了1/4,小红吃掉了3/4。
那么他们两个一共吃掉了多少蛋糕?根据问题,我们需要计算1/4 + 3/4。
首先,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化,得到4/4。
然后,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得到4/4,即等于1。
所以,小明和小红一共吃掉了1块蛋糕。
又例如,某商品原价为200元,现在打折50%,请问现在的价格是多少?根据问题,我们需要计算原价的50%。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讲解。
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 能够运用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糖果的故事,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讲解(15分钟)a. 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b. 演示例题,解释计算过程。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讲解(15分钟)a. 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b. 演示例题,解释计算过程。
c.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 应用练习(10分钟)a. 出示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求解。
b. 讲解答案,分析解题过程。
b. 提问: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 板书运算规则:a.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b.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3. 例题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题(5题)b.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题(5题)c. 应用题(2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同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分数乘除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三年级数学《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使学生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3、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课型课时:
要素组合方式,标准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看+想+做
1.口算并说明是怎样计算的。
46-5120+1350-20
2.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提问
① 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如果5份都取了,应该用什么数表示?
②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应该怎么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1:张纸的`几分之几?
①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从图上看结果是多少?
(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同桌同学互相说……采取多种形式加深算理的理解。
)
提问:计算前后分母变了吗?分母为什么不变?
三、巩固拓展
观察讨论
①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②阴影部分各占几份?分别用什么分数表示?
③怎样计算?为什么?
四、梳理整合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07-17
02-11
12-23
02-07
07-18
07-18
07-17
07-17
10-14
07-17。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容易混淆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对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掌握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例题、练习题和课堂活动。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课堂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独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案:《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难点与重点的重要性。
在《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一节课中,我希望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 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及步骤;2. 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及步骤;3. 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及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尤其是通分、约分的操作;2.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分数卡片、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小明有2/3块巧克力,小红有1/4块巧克力,他们一起吃的话,能吃多少块巧克力?二、例题讲解(15分钟)1. 讲解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以例题1/2 + 1/3为例,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相加的过程;2. 讲解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以例题2/5 1/5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约分、相减的过程;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黑板上列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以及例题的解题过程。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深入研究分数加减法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小明和小红分享巧克力的情景,这是一个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发对分数加减法的思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分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分数加减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用语言描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加减法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生动图片和动画的教学PPT,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加减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练习题:准备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蛋糕、分享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
2.能够用图形表示简单分数。
3.能够进行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别、读懂简单的分数和其大小关系。
2.掌握如何用图形表示简单分数。
3.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复习:复习分数分子分母概念。
2.新课:
(1)引入: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并说:“同学们,请问我们将这个苹果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过程中可以用图示说明。
教师可为每张图加上文字,
以助于学生理解。
(2)教学内容:
①认识简单分数,如1/2,1/3等。
②用图形表示简单分数。
例如:下图中的圆被分为三份,其中两份被涂上颜色,表示的是2/3这个分数。
③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1/2+1/3=5/6
3.实践训练:
(1)学生做数学练习册上有关的题目。
(2)学生互相提问,顺便复习分数分子分母概念。
4.总结:
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简单分数的总结。
例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请问1/3和1/4哪个更大?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四、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规律,首先是数的大小的比较,其次是符号的操作,最后是求解。
在讲解加减法的过程,需要注意分数分母一致的问题,如果分母不一致,需要通分再计算。
同时,在引入分数概念的时候,可以用实物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概念更加深入
地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苏教版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以及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简洁明了的展示,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计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两道作业题。
第一题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二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的梯度与覆盖面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逐一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择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分数概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分数运算的基础。
我安排了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让学生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难点:如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以及分数加减法运算中出现的复杂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练习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水果、糖果等物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以及如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 主要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3)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4 + 3/4; 5/6 2/6; 2/3 + 1/31/3 + 2/5; 4/5 1/4; 3/4 + 1/6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简单分数的概念。
2.理解分数相加的概念,并能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理解分数相减的概念,并能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简单分数的概念理解。
2.分数相加的概念掌握,并能够进行具体的计算。
3.分数相减的概念掌握,并能够进行具体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1.分数相加和相减的实际计算方法。
2.分数之间的转化和分母的转换。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2. 概念讲解1.简单分数的概念:分数是数字的比较形式,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表示比较的数,分母表示比较的基数。
2.分数相加: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数,分子相加后,分母不变。
3.分数相减: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数,分子相减后,分母不变。
3. 练习时间1.初步计算:简单的分数相加或相减,例子:$ \dfrac{1}{3} +\dfrac{1}{6} , \dfrac{3}{4} - \dfrac{1}{4} $。
2.进阶计算:涉及到三个以上分数的计算,例子:$ \dfrac{1}{2} +\dfrac{1}{6} + \dfrac{1}{3} , \dfrac{1}{2} - \dfrac{1}{4} + \dfrac{1}{6} $。
4. 锻炼应用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场景中需要进行分数加减的问题,以了解分数加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总结1.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2.理解分数相加、相减的概念,并掌握具体计算方法。
3.增强学生对分数计算的实际应用的体验。
六、课后作业练习本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题目的练习,巩固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分数加减法的入门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分数加减法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运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分数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