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黄帝千古情景区介绍
黄帝千古情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境内,是以黄帝陵为核心的旅游景区。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始祖。
该景区以展示黄帝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之一。
黄帝陵是景区的主要景点,位于巩义市黄河滩区的南麓,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保存最完整、覆盖面最广的之一。
陵墓呈矩形,四周筑土墙,墓前有石阙和石羊,正中有黄帝祭坛和祭坛东西两边的南北石阙,是古代帝王陵墓的典型状况。
参观者可以进入黄帝陵内,参拜黄帝,缅怀祖先,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根源。
景区还设有黄帝广场、黄帝研究中心、黄帝博物馆等景点。
黄帝广场是景区的核心区域,是展览和表演活动的场所,也是游客休闲、观光的中心地带。
研究中心和博物馆则展示了大量关于黄帝的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让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黄帝的生平事迹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此外,景区还设有黄帝文化村和黄帝大道。
文化村是一个集文化展示、传统工艺、民俗表演为一体的村庄,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黄帝时代的生活方式。
而黄帝大道是连接景区主要景点的大道,沿途有各种黄帝文化的景观和雕塑,给人以视觉享受。
黄帝千古情景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了解中华文明源流、缅怀祖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郑州上街区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河南省的省会。
作为河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郑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郑州上街区作为郑州市的行政区域之一,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郑州上街区的历史、地理位置、人文风情、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等方面。
历史悠久郑州上街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曹操时期。
当时的上街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节点,连接了南北方的交通要道。
因此,上街区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隋唐时期,上街区是盛唐的首都洛阳与长安之间的重要驿站之一。
因此,这里曾经有很多官道和驿站。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上街区发现了一批唐代古墓,这些古墓见证了上街区在唐代的繁荣状况。
地理位置优越郑州上街区位于郑州市的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
它坐落于中原平原上,四周环绕着山脉。
上街区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上街区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它成为了郑州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人文风情浓厚郑州上街区的人文氛围浓厚,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上街区以“陇海之路”而闻名,这是一条连接西北农业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通道。
沿着陇海之路,人们可以欣赏到郑州上街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
上街区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古老的民居,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上街区的历史沧桑和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郑州上街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上街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尤其是小麦和棉花的种植。
此外,这里还发展了一些轻工业和制造业,例如纺织、食品加工等。
近年来,上街区还积极引进了一些高科技企业,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为郑州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上街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丰富的旅游资源郑州上街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上街区有很多不同风格的庙宇,例如曹操庙、大佛寺和明教寺等。
这些寺庙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旅游者了解上街区文化的好去处。
郑州高新区区情简介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郑州高新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为绿城。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
未来五年,郑州市将抢抓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以国际商都建设为统揽,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郑州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郑州高新区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是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域。
全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万,下辖5个办事处、39个行政村、10个社区。
建区以来,在国家科技部、河南省和郑州市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经过28年的艰苦创业,已初步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完善、支柱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新城区。
先后于1993、1998、2003、2008、2012年五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9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进入首批四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2009年7月,被中组部批准为河南唯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3年5月,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第16名,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第10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排名第8名。
区域交通条件优越。
西三环、西四环、化工路、科学大道穿区而过,北倚连霍高速公路,西临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距郑- 1 -州火车站约12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仅30公里。
科技创新要素集聚。
区内集聚了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部属研究院、31个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51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4所知名高校。
全区各类科技人才5万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其中市级以上创新型科技团队116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01人,驻区院士12人,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
河南省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
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年末总户数,年末总人口,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人口城镇化率等重要维度。
目录第一节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现状 (1)第二节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指标分析 (3)一、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二、全省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三、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占全省年末总户数比重统计 (3)四、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省年末总户数(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同全省年末总户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指标分析 (7)一、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现状统计 (7)二、全省年末总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三、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占全省年末总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四、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省年末总人口(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省年末总人口(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同全省年末总人口(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1)一、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15)一、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5)二、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15)三、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15)四、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18 第六节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指标分析 (19)一、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现状统计 (19)二、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现状统计 (19)三、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占全省人口城镇化率比重统计 (19)四、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2017-2019)统计分析 (20)五、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2018-2019)变动分析 (20)六、全省人口城镇化率(2017-2019)统计分析 (21)七、全省人口城镇化率(2018-2019)变动分析 (21)八、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同全省人口城镇化率(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22)图表目录表1: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表 (3)表4: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占全省年末总户数比重统计表 (3)表5: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2017-2019)统计表 (4)表6: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省年末总户数(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郑州新郑市年末总户数同全省年末总户数(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年末总人口现状统计表 (7)表12: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占全省年末总人口比重统计表 (7)表13: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年末总人口(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省年末总人口(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同全省年末总人口(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郑州新郑市年末总人口同全省年末总人口(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郑州新郑市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15)表28: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15)表29: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郑州新郑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城镇常住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表34: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现状统计表 (19)表35:全省人口城镇化率现状统计表 (19)表36: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占全省人口城镇化率比重统计表 (19)表37: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2017-2019)统计表 (20)表38: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0)表39:全省人口城镇化率(2017-2019)统计表 (21)表40:全省人口城镇化率(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21)表41:郑州新郑市人口城镇化率同全省人口城镇化率(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22)第一节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现状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郑州新郑市总户数、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综合情况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我的家乡名片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是我深爱的家乡。
它位于河南省的中北部,黄河的中下游分界处,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原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郑州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被誉为“天地之中”,自古就是商贸云集之地。
郑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都城,那时的郑州名为“商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如今,郑州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嵩山少林寺、二七纪念塔、大河村遗址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郑州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郑东新区的高楼大厦、绿树成荫的街道、美丽的人工湖泊,都让人眼前一亮。
特别是那标志性的建筑物——大玉米楼,楼高280米,61层的高度象征着郑州的蓬勃发展。
夜晚的玉米楼灯光璀璨,如同秋天的一穗大玉米挺立在郑州这片土地上,与湖水中映出的倒影和天上的圆月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郑州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胡辣汤、烩面、闷饼、沫糊、灌汤包、油条、鸡蛋灌饼等特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郑州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
此外,郑州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之一。
嵩山少林寺位于郑州市登封市境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不仅是中国禅宗的发祥地,更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前来朝圣。
总之,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丰富的美食文化和独特的武术魅力,成为了我的家乡名片。
我为能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自豪,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郑州、走进郑州、爱上郑州。
郑州各区总结报告引言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面积大,辖区足够广泛。
本报告将对郑州市各区进行总结,包括各区的发展现状、人口情况、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分析。
希望通过本报告对郑州市各区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1. 中原区中原区是郑州市的中心区域,也是郑州市政府所在地。
中原区位于市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该区经济发达,是郑州市商业、金融和政治中心。
中原区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和服务业发达,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郑州市的核心区域。
此外,中原区还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家庭在此定居。
2. 金水区金水区是郑州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坐落在郑州市西部。
该区房价相对较高,是郑州市的富人区。
金水区有许多高档住宅区和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企业和外地人才。
该区有着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便利居民出行。
金水区还拥有许多公园和绿地,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3. 高新区高新区位于郑州市的东部,是郑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该区域集中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是郑州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地区。
高新区有完善的科研设施和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该区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新技术园区。
4. 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位于郑州市的南部,是郑州市重要的工业区。
该区域拥有较大的土地储备和丰富的资源,适宜进行工业发展。
经济开发区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驻。
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为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其他区县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区域外,郑州市还有许多其他区县,如管城回族区、二七区和惠济区等。
这些区县各具特色,有些以旅游业、有些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郑州市各区县之间的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局面。
结论总体而言,郑州市各区发展不平衡,中原区和金水区属于发达区域,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则是郑州市的新兴区域,拥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业发展潜力。
郑州中原区天气一、简介郑州中原区位于中国河南省的首府郑州市,是该市的核心区域之一。
中原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繁荣的经济发展而闻名于世。
当谈及郑州中原区时,人们往往不仅仅关注它的人文景观和经济状况,还会关心该地的天气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州中原区的天气情况,包括其季节特点、温度、降雨情况和常见天气现象等。
二、季节特点1. 春季春季是郑州中原区的温和季节,从三月初到五月底。
这个季节里,气温逐渐回升,但仍然稍有寒意。
春季的白天温度一般在15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夜晚则较为凉爽,一般在5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
此时的天气多为晴朗和多云,有时也会出现阵雨。
2. 夏季夏季是郑州中原区最炎热的季节,从六月初到八月底。
在这个季节里,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摄氏度甚至更高。
白天的气温一般在30摄氏度到35摄氏度之间,夜晚也很炎热,一般在25摄氏度以上。
夏季的天气以多云和阵雨为主,偶尔也会有雷暴。
郑州中原区的夏季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需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3. 秋季秋季是郑州中原区的凉爽季节,从九月初到十一月底。
这个季节里,气温逐渐降低,并逐渐转凉。
秋季的白天温度一般在20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夜晚则较为凉爽,一般在10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
秋季的天气以晴朗为主,偶尔也会有阵雨。
此时正是郑州中原区的旅游旺季,游客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4. 冬季冬季是郑州中原区的寒冷季节,从十二月初到二月底。
在这个季节里,最低温度可以低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
白天的气温一般在5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夜晚则非常寒冷,一般在零下3摄氏度到零下8摄氏度之间。
冬季的天气以多云和阵雨为主,偶尔也会有降雪现象。
出门时请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疾病。
三、温度和降雨情况郑州中原区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5摄氏度。
夏季是最炎热的季节,平均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平均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
春季和秋季的气温相对较为宜人,平均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文明城市创建管理,培育城市精神,加快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全面阅读,倡导和推广全面阅读,是提高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战略。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郑州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调查1.郑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拉大,社区居民的增加,文化需求也随之增加。
为了提升郑州市市民文化获得感,近几年郑州市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3个、行政村(社区)共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577个,贫困村应建251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经全部完成[3]。
根据《河南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标准》《郑州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的规定,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应设置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数字资源室、多功能教室等,应设置数字服务设备、资源,应接入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应为群众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应设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培训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室、文体活动室等。
可见在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行政村, 以及建有文化活动中心的社区都建有图书室。
从数量上看,建成社区图书室覆盖率可以达到95%以上。
2.郑州市社区图书馆调查内容本次调查在郑州市二七区、金水区、中原区、管城区、上街区、高新区、郑东新区、经开区八个区中随机抽取24个社区图书馆,调查各个社区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1)藏书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每个社区图书馆藏书量差异非常大,藏书量最多的紫薇社区图书馆拥有42100册图书,与发达城市社区图书馆藏书量相比也不遑多让,但是大部分社区图书馆藏书量都不多,最少的只有3000余册书籍。
郑州市市情介绍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54万人。
现辖6区5市1县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郑州历史悠久。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全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
以少林寺、中岳庙、中岳嵩山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以及轩辕黄帝故里、北宋皇陵、河洛汇流、浮戏山、康百万庄园等名胜古迹,吸引着八方来客。
郑州交通地位重要。
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穿城而过,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北、东西方向的两大高速铁路干线也在郑州交汇。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公路交通方面,107国道、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7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
航运方面,郑州新郑机场是4E级国际机场,每周都有与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往来的定期航班,并且有到达香港、澳门、韩国首尔、泰国曼谷、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定期航线或包机航线以及到达日本等国家的不定期航班。
此外,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在此经过。
郑州极具发展活力。
近年来,郑州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郑州市工业体系健全,门类众多。
拥有工业企业5万多户,10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汽车、煤电铝、食品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宇通、日产、三全、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郑州市商贸优势突出,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是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州价格”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总第117期)Jou订l al。
f t he Pa^y Sch(,ol of C P C Zhe n黟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3,2012(S um,117)市情省情研究加速新商都建设助推郑州都市区腾飞张玉侠(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管城回族区委分校,河南郑州450000)摘要:2012年是中原经济区争郑州都市区建设加速推进的关键之年,在郑州都市区“六城十组团”建设中,管城新商城组团处在最核心的位置。
如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做到,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建设新商都的信心;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明确建设新商都的任务;坚持“三量并举,三化协调,三保优化”的总体要求,等等。
关键词:郑州都市区;新商都;理念与思路设计;现状;机遇中图分类号:麟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670l(2012)03—0093—042012年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加速推进的关键之年.在郑州都市区“六城十组团”建设中,管城新商城组团处在最核心的位置。
因此,牢牢抓住当前千载难逢的机遇,以创新举措加速新商都建设,助推郑州都市区腾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商都的定位1.历史文化内涵是坚实基础。
管城作为“商代都城”遗址主要所在地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这种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管城作为民族区所具备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为管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2.繁荣的商贸业是重要载体。
“商都”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商贸之都”。
它代表了我们要立足管城作为传统商贸强区的自身优势,依托“四种经济”和“五大商圈”发展载体,突出民族特色,努力把民族及特色经济发达的管城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商贸之都”。
3.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和谐宜居是前提条件。
“商贸之都”经济要繁荣,第一,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郑州市情简介郑州市现辖6区5市1县和郑州新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总人口866万人。
郑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人文自然景观闻名海内外。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贯通全国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电信主干线在此交汇。
郑州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海马汽车、宇通客车、三全食品、思念食品、郑煤机、豫联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有中国500强企业5家,上市企业35家。
郑州是全国著名的现代化商贸城市,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郑州商品交易所是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郑州价格”一直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中部地区第一个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
近年来,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重要节会。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EMBA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城市荣誉。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912.7亿元,增长13.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个和4个百分点。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05亿元,增长32.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0亿元,增长2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02亿元,增长3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40亿元,增长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0亿元,增长24.2%。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987亿元,增长18.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12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增长19.8%。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以“两核六城十组团”为支撑的郑州都市区,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使郑州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实现增长速度、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居于全省和中西部地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的目标,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压力持续增长,其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探讨了当前郑州市水资源的现状,综合分析其供水、用水和近年来的水资源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郑州市;水资源;供水;用水;现状1水资源概况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包括有黄河、淮河两大河流,淮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74%,黄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26%,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亿m³,其中地表水7.03亿m³,地下水8.85亿m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23m³,不足全省的1/3,不足全国的1/16。
郑州市水资源总量主要来源于降水量,由于季节变化和地形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很不均匀。
[1]。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供水情况2019年郑州全市总供水量为21.6518亿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3975亿m³;地下水供水量6.6468亿m³;其它水源供水量为3.6075亿m³,见图1。
图1供水量分配郑州市各地区供水量如下表所示,其具体趋势见图2。
表1 2019年郑州市供水情况一览表图2供水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2019年地表水和其他水源供水量最大的地区均为郑州市区且大于其他地区;地下水供水量最大的地区为中牟县,达到了1.4亿m³,其余各地区之间均有较大差异,这与各地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用水取水方式密切相关。
在地表水供水量中,塘坝和窖池工程、河湖引水闸工程和河湖取水泵站工程供水量均较小,其次是水库工程供水量,均非该地区主要供水方式。
引黄水量和南水北调水量均属外调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83.6%,为该地区主要地表水供水方式。
详见下图:图3地表水供水量统计2.2用水情况2019年度郑州市用水总量为21.6518亿m³,符合河南省下达给郑州市2019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用水总量目标值24.19亿m³的要求。
郑州的风土人情及旅游景点推荐
郑州的风土人情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下面是郑州的一些风土人情:
豫剧:豫剧是郑州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曲调而著名。
郑州话:郑州话是郑州当地的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和词汇,是郑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小吃:郑州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著名,如油炸麻花、烩面、烩面皮等。
郑州旅游景点推荐
郑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地方,下面是郑州的几个著名景点:
嵩山少林寺:它是郑州的著名景点之一,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武术文化内涵而著名。
黄河风情线:它是郑州的一处自然景观,是黄河沿岸的一条旅游观光线路,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著名。
郑州博物馆:它是郑州的一处文化景点,是河南省内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而著名。
大禹陵:它是郑州的一处古建筑景点,是中国伟大神话人物大禹的陵墓,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而著名。
郑州旅游注意事项
郑州的气候较为干燥,建议游客携带适当的防晒用品和保湿用品;
在旅游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不随意破坏文物古迹;
在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
郑州的美食口味独特,游客可以适当尝试,但要注意卫生和饮食安全;
郑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游客要注意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不做任何有损于历史和文化的行为。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总第116期)JⅢnal of t IIe P嘶school0f C Pc zh engz hou M ul l i dpal c㈣nIi Hee N o.2,2012(s LIr r L,116)市情省情研究郑州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探讨赵婷(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强。
资金短缺成为各地政府面t临的现实问题,政府举债成为常见的融资方式之一。
但是,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一同积累。
因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债务管理水平,采取多种措施,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积极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关键词:郑州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6701(2012)02一0092一04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郑卅I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其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发挥着龙头作用、重趣作用和带头示范作用。
郑州市目前处于构建郑州都市区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量较大,举债融资成为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融资方式。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一把“双刃剑”,适度举债、规范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过度负债、监管不力将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带来严重的后果。
那么,郑州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风险,如何加强管理并舒缓债务风险,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
一、郑州市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近年来,随着郑州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因素,政府性债务增势迅猛;加之郑州都市化建设使政府性投资仍处于高峰期,政府性债务规模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伴随着郑州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长,债务风险也如影随形,郑州市对此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
1.积极化解历史债务。
登封市情概况登封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矿藏丰富多样,旅游优势得天独厚,少林武术博大精深,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资源大市、旅游名城、功夫之都。
一、基本市情1、地理概貌。
登封市地处豫西北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海拔在250—1512米之间,地势起伏,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南部为低山区;有大小河流15条,属淮河流域,其中,颍河由西向东流经境内30公里,注入白沙湖,引向淮河;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季并行,年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579毫米,全年无霜期213天。
2、行政区位。
登封市位于省会郑州西南,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嵩阳、少林、中岳;8个镇,分别为大冶、告成、颍阳、宣化、卢店、大金店、徐庄、东华;4个乡,分别为石道、君召、白坪、唐庄;2个区,分别为阳城、送表。
总人口65.2万人,市区人口12.8万人。
3、自然禀赋。
登封市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现已探明矿产种类41种,主要有煤炭、铝钒土、石灰石、硅石、花岗岩、麦饭石等,其中尤以煤炭、铝钒土储量为大,煤炭保有储量31亿吨,铝钒土2.4亿吨,是全国15个商品煤生产基地之一,是河南省两个铝钒土基地之一,是全国100个电气化试点县(市)之一。
4、名胜古迹。
登封市现有文物古迹112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6处,居全国县(市)之首,是著名的“文物之乡”。
嵩山历史文化建筑群包含8处11项文物古迹,有太室阙、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少林寺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
5、旅游资源。
登封市山灵水秀,旅游景点众多,除了名胜古迹之外,主要自然景点有: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三皇寨、卢崖瀑布、九龙潭、石淙河、白沙湖。
少林景区已被命名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作为登封旅游的创新品牌,已成为河南省文化旅游的一面旗帜。
6、交通运输。
登封市东与新密接壤,西与伊川相邻,南与禹州、汝州毗连,北与偃师、巩义相接,是郑州、洛阳、许昌的枢纽,207国道与217、316省道贯通全境,郑少洛、禹登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登封铁路与京广、陇海、焦枝铁路干线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郑州地理位置
郑州,位于中国中部经济区,是河南省省会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郑州地
处中国大陆中部,东经113°42′59″,北纬34°45′15″,处于中国华北平原中心地带。
地势平坦,属于华中地区。
地理特征
郑州地区东邻黄河,西连伏牛山,南接中原地区,北近洛阳平原。
这种独特的
地理位置赋予了郑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性。
郑州市的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交通枢纽
郑州处于中国的中心位置,是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之间
的重要交通枢纽。
郑州是中国的五大铁路枢纽之一,铁路纵横交错,便捷的铁路交通使得郑州成为全国物流中心之一。
除了铁路交通,郑州还拥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多个城市和国家,加强了郑州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区域发展
郑州地处中原地区,辐射周边多个省市,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近年来,郑州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涌入。
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气候条件
郑州地处华中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
高气爽,冬日寒冷。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郑州适宜农作物生长,水资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的来说,郑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国大陆的中心地带,连接了多个城市
和地区,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未来的发展中,郑州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实现更加全面、高效的发展。
郑州市情况介绍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
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8万人。
郑州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
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5000年前,人文始祖黄帝就出生和生活在郑州;3600年前,商代中期的都城建在郑州。
可以说,中国的商业,包括商业文明,是从郑州开始起步的。
郑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有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几千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郑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近年来郑州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1.5亿元,2007年达到2421.2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位居第17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9位;地方财政收入277.6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
郑州是全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和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形成了汽车、煤电铝、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中铝河南分公司、宇通、日产、三全、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6户。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区位优势突出。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贯通全国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电信主干线在此交汇。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构成了最为核心的交通优势,拥有3个铁路特等站、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及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107、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全国7大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郑州空港已与境内外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均从郑州经过。
随着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郑州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郑州商贸优势突出,是中国最佳会展城市之一,每年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贸活动上百次。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22.68万平方米,是集会议、展览、文娱活动、招待会、餐饮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会展设施。
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荣获全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金奖,列入中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功上演,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轰动海内外。
郑州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第18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国际性重要节会,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个国家领导人访问我市,展示了郑州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高起点规划建设的郑东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近400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规模达30多平方公里,聚集人口近13万人,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水域靓城正绽放新姿。
郑州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郑州历史人文景观众多,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康百万庄园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各类文物古迹达1400余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43项。
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嵩山少林寺以佛教禅宗和少林武术闻名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