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

专题二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

专题二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
专题二十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课标一轮复习资料

【专题点睛】

本专题讲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主要内容包括西方奴隶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光辉,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纪理性主义的光芒──启蒙运动。通过此专题复习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进历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来系统论证“人”的价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义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注欧洲近代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嬗变,概述人文精神演进中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考点1】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考点1】

简述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1)泰勒斯:

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评价: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希腊早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主张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评价:①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②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己任,起到积极作用。

③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可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3)苏格拉底:

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评价:①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②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考点释疑1】

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随着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奴隶制经济走上繁荣;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城邦民主制的发达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这样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日益突出。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社会变化和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

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的本身,于是出现了“智者学派”。

【考点综合1】

在公元前5世纪叶以后的希腊奴隶制时代产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最早萌芽,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学派和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古代希腊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对人的看法的不同点是(1)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认为,判断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把“人”作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义的最初表现。这一学说本质很容易产生将人的主观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险,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坑。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而存在,且客观事物的性质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觉到它而发生变化。苏格拉底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2)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人应有自重;人应该去发现自我的本质;人必须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3)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就可获得知识。苏格拉底主张德性就是知识,所谓“知德合一”。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主张人要“认识自己”,但苏格拉底对“认识自己”提出了新的观点:认识自己并不是认识人的外表和身体,而是要认识人的灵魂;而认识人的灵魂,不在于认识灵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认识灵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标就应当追求正义和真理。苏格拉底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个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应当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腊人文主义在苏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体现。

第2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考点2】

了解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解析考点2】

1.简述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目的、性质及思想核心。

(1)性质: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2)根本原因及目的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反封建和教会为主要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

(3)思想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2.简述文艺复兴前三杰、后三杰的主要作品及艺术风格。

(1)前三杰:

①薄伽丘《十日谈》,内容: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它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②还有但丁、彼特拉克

(2)后三杰:

①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的绘画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人性的善恶;

②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作品力量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气势,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③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善画圣母像,被称为“画圣”。

3.简述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及评价。

(1)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评价:在马丁?路德的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了欧洲历史的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德国宗教改革开创了欧洲近代史的新纪元。

(2)加尔文主张:

①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②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评价:

他的先定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因而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②加尔文不仅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4.简述欧洲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意义。

(1)文艺复兴的意义: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如文学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自然科学方面的伽利略、哥白尼等,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使天主教的权威受到挑战,其主张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宗教改革的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是反对天主教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了欧洲历史的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马丁·路德的教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削弱了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考点综合2】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就是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达到高潮。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5世纪扩展到西欧诸国。在文艺复兴运动中,15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诞生。16世纪始于德意志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第3课启蒙运动的兴起

【课标考点3】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核心内容及历史影响。

【解析考点3】

1.简述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及思想核心、影响。

(1)兴起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著作、主要观点及简要评价。

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了著名的著三权分立学说,这个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强烈反对天主教会,称教皇是“两足禽兽”。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提出“人民主义”的口号,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考点综合3】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17、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中,先后在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提出以法制反对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回眸】

【例1】(2005年高考广东卷)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B )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浪漫主义思想

【例2】(2004年广东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C )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

D.争取实行普选

【例3】(2004年上海卷)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A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利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例4】(1999年广东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B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例5】(2003年全国文综卷)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

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次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例6】(2000年广东卷)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D)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例7】(2001年高考文综卷)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D)

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②反对教权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8】(1999年全国卷)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1)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被湮没的原因是“一千年精神黑暗”,即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统治。

(2)文学:《神曲》、《十日谈》(任选一部);艺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任选一种)。它们不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因为它们属于资产阶级新文化。

(3)与材料三矛盾。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说是“恢复古代传统”。

【专题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泰勒斯

B. 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 亚里士多德

3.康德在哲学方面的贡献是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D.创立了逻辑学

4.文艺复兴的兴起时间与国别的搭配,正确的是

A.14世纪,意大利

B.14世纪英国

C.15世纪意大利

D.16世纪英国

5.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美称的作品的是

A.雕塑《大卫》

B.《蒙娜丽莎》

C.《十日谈》

D.《西斯延圣母》

6.在文艺复兴的作品中,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表现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十日谈》

D.《西斯延圣母》

7.《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8.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者说“人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这反映()

A.人文主义藐视宗教思想

B.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C.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和思想

D.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

9.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九十五条论纲》

D.“先定论”

10.加尔文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出的观点出自

A. 《九十五条论纲》

B.先定论说

C. 因信称义说

D.《基督教原理》

11.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主张的相同之处

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2.主张国家的权利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防止腐败和集权,从而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3.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要求包括()

①歌颂理性②反对等级制度③批判教权主义④倡导自由、民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④

14.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用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5.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1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2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

○3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4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自由等

A.○1○2○3

B.○2○3○4

C. ○1○3○4

D. ○1○2○3○4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困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两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17.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的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潮流各自具有怎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3)三次思想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专题测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C

2.B

3.C

4.A

5.C

6.C

7.D

8.C

9.B 10.B 11.A 12.B 13.A 14.A 15.D

二、非选择题:

16.【参考答案】(1)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天赋人权”,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3)是欧洲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也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7.【参考答案】(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的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