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559.00 KB
- 文档页数:19
装置应考虑的因素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能与水反应【小组活动】老师提供仪器(试管、锥形瓶,集气瓶、烧杯、广口瓶、玻璃片、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橡胶塞、导管等),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老师提醒,要注意刚才交流中提出的仪器组装注意事项。
小组之间合作,组装实验装置,并和自制的实验装置进行对比。
有了生活用品制作装置的铺垫,实验室仪器的组装会更加轻松。
再次巩固实验装置组装时的注意事项。
五、确定检验和验满方法【总结归纳】根据预习,说出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回答并总结:检验是根据气体的特殊性质,而验满在已知气体的前提下,只要用简便的方法证明集满即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六、归纳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思考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回答:1.连接仪器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固体、液体药品4.收集并验满气体培养学生合作分工、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实验】利用刚才组装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七、拓展练习【拓展延伸】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同学们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装置。
选装置并说出依据培养学生学习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能将知识运用迁移到其他气体的学习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中突出“研究”两个字,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方向,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明了。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为了能够唤醒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课前学案,根据预习,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对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后我也要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对于知识也会掌握的更深刻。
不足的地方就是对于反应原理剖析,没有给学生更多思维拓展的空间。
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契约作业提供三种订单作业,让学生们选择。
【说课】★初中化学第六章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化学化工学院09级(2)班44号谢家亮一、说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材也给出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有学生自己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本节课的知识顺序是:药品及反应原理→装置的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继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的第二种气体的制备。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想原料,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然后进行探究活动,再通过小组合作,得出所需药品和实验室如何选择仪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的探究,倡导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制取方法。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例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例研究一、研究背景新课改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后的另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自主设计、自主动手操作,制取出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某些性质,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习情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并在制取过程中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这一节课主要采用诱导、组织讨论、分组实验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的设计思想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我主要把机械、沉闷、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气与乐趣,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目的能得到有效实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对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的了解。
2、通过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及收集方法,从而了解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一般思路。
3、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等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辨别、耐心操作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标定位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性质,包括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2.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知识点一、制取二氧化碳知识在线1.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实验仪器和其他用品:锥形瓶(或试管、广口瓶等)、双孔橡皮塞(或单孔橡皮塞)、导管、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集气瓶、玻璃片、火柴、澄清石灰水。
3.实验原理:CaCO3+2HCl 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5.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装置(如图所示);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向锥形瓶中加入石灰石,然后堵上橡皮塞;④从长颈漏斗倒入适量的稀盐酸;⑤收集二氧化碳;⑥验满二氧化碳。
6.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7.检验方法: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8.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9.放置方法:盖上玻璃片,然后瓶口向上正放在桌面上。
易错警示(1)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2)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强烈挥发性,会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一、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二、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碳酸钙盐酸氯化钙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总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理解辨析1、为什么实验室制取CO2时不用稀硫酸、浓盐酸?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石灰石与硫酸接触,使反应中断。
②不用浓盐酸。
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二氧化碳不纯。
例题1、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的药品是( D)A.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B.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C.石灰石D.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例题2、为什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B)A.石灰石与硫酸不反应B.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产物阻碍反应进行C.反应操作很麻烦D.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有杂气练习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原因为(D)A.浓盐酸反应太快了B.浓盐酸与石灰石的产物阻碍反应进行C.浓盐酸反应不完全造成浪费D.制取得到的气体混有氯化氢杂气2、反应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其中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B)A.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B.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C.石灰石煅烧D.木炭与氧气反应知识点二 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一、制取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 收集装置 。
反应装置 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考虑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 密度 、 溶解性 )。
二、发生装置的选择三、收集装置的选择理解辨析1、判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的方法是什么?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学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考点清单1.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 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1. 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2. 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反应物是固体且需加热(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反应)决定:①凡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均可采用排水法收集;②凡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采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③凡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采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 验证所制得的气体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2.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注意:(1)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CO2不纯(混有氯化氢气体);(2)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3)不能用Na2CO3或CaCO3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
3. 装置的选择(1)发生装置:选用与过氧化氢溶液制O2相同的发生装置(2)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4. 验证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H2O5.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最新5篇】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
最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程标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优秀5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程标准篇一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教法分析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固体反应固体和液体反应液体和液体反应…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气体收集装置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上排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第六单元 二氧化碳的制取【目标导读】一.室验室制取CO 2的药品,反应原理的探究。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来制取CO 2?制取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做如下几个实验: 1.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有气泡产生,原理:2. 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 刚有气泡,马上又停止。
分析:生成微溶物,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不宜采用。
3. 用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速度很快。
分析:速度太快,来不及收集,不宜采用。
结论:实验室制取CO 2的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理:二.实验室制取CO 2装置的探究: 1.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实验室里制取CO 2的装置包括两部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CaCO HCl CaCl CO H O 32222+=+↑+CaCO H SO CaSO CO H O 324422+=↓+↑+CaSO 4Na CO HCl NaCl CO H O 232222+=+↑+CaCO HCl CaCl CO H O 32222+=+↑+2. 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固体+液体常温大反应氧气固体、或固体+液体加热或常温略大不反应结论:CO2的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CO2的收集不能用排水法。
3. 通过讨论,设计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CO2以下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你也可以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
设计气体制备的装置要本着安全、简便、易控的原则。
实验室制取CO2可以用以下装置,或其他正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