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参数估计)
- 格式:ppt
- 大小:643.50 KB
- 文档页数:39
医学统计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1.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统计推断、统计描述第二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医学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步骤: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第三节统计资料的类型医学统计资料按研究指标的性质一般分为:定量资料、定性资料、等级资料一、定量资料(计量资料)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是用定量的方法测定观察单位(个体)某项指标数值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定量资料。
如身高(㎝)、体重(㎏)、脉搏(次/分)、血压(kPa,mmHg)等为数值变量,其组成的资料为定量资料。
二、定性资料(计数资料)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亦称无序分类资料。
如:男-女分组;中医的虚、实,阴、阳等分组;按生存-死亡分组;A、B、O、AB分组。
三、等级资料等级资料(ranked data)是将观察单位按属性的等级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为等级资料。
亦称有序分类资料。
如治疗结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
: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中、重;中医辨证中舌象的颜色有,淡、红、暗、紫。
♦根据需要,各类变量可以互相转化。
♦若按贫血的诊断标准将血红蛋白分为四个等级:重度贫血、中度贫血、轻度贫血、正常,可按等级资料处理。
有时亦可将定性资料或等级资料数量化,如将等级资料的治疗结果赋以分值,分别用0、1、2…等表示,则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同质与变异同质(homogeneity)是指观察单位或研究个体间被研究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
如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同民族、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儿童。
变异(variation)由于生物个体的各种指标所受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同质的个体间各种指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
如同质的儿童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指标会有一定的差别。
医学统计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根本概念:总体:根据研究目确实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局部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
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假设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那么称m为频数。
称m/n为事件A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适宜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
用样本差异或样本与总体差异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异,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资料类型:〔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
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
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
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根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三要素1.实验设计三要素:被试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2.误差分类:随机误差〔抽样误差、随机测量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
3.实验设计的三个根本原那么:对照原那么、随机化分组原那么、重复原那么。
第一章绪论1、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3、统计学作用: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4、统计分析要点: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作出科学的结论。
5、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6、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1)同质与变异同质,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应大致相同。
变异,指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的、绝对的差异。
统计学通过对变异的研究来探索事物。
(2)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是反映实验或观察对象生理、生化、解剖等特征的指标。
变量的观测值,称为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指对每个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如身高、体重、血压、温度等)定性数据,也称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
包括二分类、无序多分类。
(进一步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如性别分为男和女,血型分为A、B、O、A B等)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
统计方法的选用与数据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3)总体与样本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
样本,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
抽样,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参数,指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统计量,指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4)误差误差,指观测值与真实值、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
可分为三种:系统误差,也称统计偏倚,是某种必然因素所致,不是偶然机遇造成的,误差的大小通常恒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随机测量误差,是偶然机遇所致,误差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抽样误差,是抽样引起的统计量与参数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主要来源于个体的变异。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统计学名词解释1.医学统计学(statistics of medicine):是一门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
2.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3.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得的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4.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的过程。
5.变量(variable):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
对变量的观测称为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或观察值。
6.计量资料(measurements data):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
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用定量方法测定其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
7.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又称定性资料或无需分类变量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
8.等级资料(ranked data):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而得到的资料。
9.误差(error):泛指实测值于真实值之差,按其产生原因和性质可粗分为随机误差与非随机误差两大类,后者可分为系统误差与非系统误差两类。
10.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
11.参数(parameter):表总体特征的指标。
12.均数(mean):可用于反映一组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
13.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可用于反映一组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值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
14.中位数(median)将n个变量值从小到大排列,位置居于中间的那个数。
15.极差(range):也称全距,即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1.简述总体和样本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总体是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样品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2.简述参数和统计量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统计量。
3.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各种类型变量有什么特点。
①定量数据:计量资料;定量的观测值是定量的,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的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
②定性数据:计数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③有序数据:半定量数据/等级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有程度或顺序上的差异。
4.请举例说明一种类型的变量如何变换为另一种类型的变量。
定量数据>有序数据>定性数据--------------->5.请简述什么是小概率事件?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P 0.05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6.举例说明什么是配对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某些重要特征相近的原则配成对子,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地给予两种处理。
①同源配对:同一受试对象或同一标本的两个部分,随机分配接受两种不同处理;②异源配对: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将两个同质受试对象配对分别接受两种处理。
7.非参数假设检验适合什么类型数据进行分析?①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非正态分布数据;②定量或半定量数据;③数据两端无确定的数值。
8.简述P 25 P 50 P 75的统计学意义。
(条件:明显偏态且不能转化为正态或近似对称;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分布情况未知)用来描述资料的观测值序列在某百分位置的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可以作为说明个体差异的指标(说明个体在不同位置的变异情况)。
9.直条图、直方图、圆饼图的使用条件是什么?直条图:各自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他们之间的对比;直方图:连续变量频数分布情况;圆饼图: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10.统计分析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进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一组数据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是使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楚并便于分析。
实习六参数估计基础[实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均数及频率标准误的计算;掌握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掌握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2、熟悉t分布的特征。
(一)最佳选择题1. 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__________ 。
A.标准差B.方差C.均数标准差D.变异系数E.样本标准误2. S x表示 ________ 。
A. 总体均数B•样本均数的标准差 C.总体均数离散程度D.变量x的离散程度E.变量x的可靠程度3. 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频率 ____________ 。
A. 系统误差大B.可靠程度越大C.抽样误差越大D.可比性越差E.代表性越差4. 要减小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
A.适当增加样本例数B.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C.严格挑选观察对象D.增加抽样次数E.减小系统误差5. 关于t分布的图形,下述那项是错误的 ________ 。
A. 当' 趋于::时,标准正态分布是t分布的特例B. 当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C. >越小,则t分布的尾部越高D. t分布是一条以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E. t分布是一簇曲线,故临界值因自由度的不同而不同6. 已知某地25岁正常成年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113.0mmHg,从该地随机抽取20名25岁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119.0mmHg。
113.0mmHg与119.00mmHg不同,原因是_________ 。
A.样本例数太少B.抽样误差C.总体均数不同D.系统误差E.个体差异太大7. 从上题的同一地区中再随机抽取20名8岁男孩,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90.0mmHg ,标准差为9.8mmHg。
90.0mmHg 与113.0mmHg 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 。
A.样本例数太少B.抽样误差C.总体均数不同D.系统误差E.样本均数不可比8. 用上题的样本,估计该地8岁正常男孩的平均收缩压的95%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_ 。
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仇丽霞知识点
《医学统计学第三版》是由仇丽霞等人编写的医学统计学教材,主要用于医学专业的教学和学习。
以下是该教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描述性统计学:介绍了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以及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方法。
2. 推断统计学: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涉及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假设检验涉及单样本、两样本和多样本的参数检验方法。
3. 相关与回归分析:介绍了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和使用,以及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和应用。
4. 生存分析:介绍了生存率、死亡率和生存函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生存曲线的绘制和比较。
5. 随机试验和临床实验设计:介绍了随机试验和临床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推荐的统计分析方法。
6. 双重盲法和样本大小估计:介绍了双重盲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样本大小估计的方法。
7. 统计学软件:介绍了常用的统计学软件,如SPSS、SAS和
R等,以及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分析功能。
这些是《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涵盖了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阅读该教材可以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掌握统计学原理和应用,进而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运用统计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