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课后选择题课件.doc
- 格式:doc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12
习题《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七年制临床医学用)(一)最佳选择题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指标较好。
A. 全距B. 标准差C. 变异系数D. 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2.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 正偏态分布B. 负偏态分布C. 正态分布D. 对称分布E.对数正态分布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 两者均不变D. 两者均改变E.以上都不对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变异系数B. 方差C. 极差D. 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5.偏态分布宜用()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 算术均数B. 标准差C. 中位数D. 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6.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不变。
A.算术均数 B. 标准差C. 几何均数D. 中位数E.变异系数7.()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 对数正态B. 正偏态C. 负偏态D. 偏态E.正态8.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分布。
(说明:设X变量经Y=lg X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问X变量属何种分布?)A. 正态B. 近似正态C. 左偏态D. 右偏态E.对称9.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均数B. 标准差C. 中位数D. 四分位数间距E.几何均数10.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变异系数E.标准差11.(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CVB. S R E.四分位数间距1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明(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13. 甲乙两人分别从同一随机数字表抽得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1X 和21S ;2X 和22S ,则理论上( )。
(一) 单项选择题3.抽样的目的是(b )A. 研究样本统计量 C •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4 •参数是指(b )oA. 参与个体数 C.样本的统计指标 5. 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
A. 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 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 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 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6.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7.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变异系数 C.极差 d )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B. 几何均数D.标准差c )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B. 标准差D.四分位数间距10. 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 )不变A. 算术均数 C. 几何均数 D.中位数11. (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 对称B.左偏态C. 右偏态 12. 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c )分布。
A. 正态B.近似正态C.左偏态D.右偏态13. 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集中趋势。
A. 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14. (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B.标准差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D.研究总体统计量B.总体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a ) oB.差D.标准差8. 以下指标中( A.算术均数 C.中位数 9. 偏态分布宜用( A.算术均数 C.中位数 B.标准差D.偏态描述其C.标准误D.极差15. 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A. 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平均数16.变异系数CV的数值( C ) 0A. 一疋大于1B. 一定小于1C.可大于1,也可小于1D.定比标准差小17.数列8、-3、5、0、1、4、-1的中位数是(b )oA. 2B. 1C. 2.5D. 0.519.关于标准差,那项是错误的(D)。
医学统计学课后选择题word精品第⼀章。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医学中的⼩概率事件B. 各种类型的数据C. 动物和⼈的本质D. 有变异的医学事物E. 残疾的预防与治疗2. ⽤样本推断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常指的是A. 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 在总体中随意抽取的任意⼀个C. 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 ⽤⽅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 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有序数据的是A. 收缩压测量值B. 脉搏数C. 住院天数D. 病情程度E. 四种⾎型4. 随机测量误差指的是A. 有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的误差B.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5. 系统误差指的是A. 有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的误差,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误差E.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6. 抽样误差指的是A. 有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误差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E.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7. 收集数据不可避免的误差A. 随机误差B. 系统误差C. 过失误差,D. 记录误差E. 仪器故障误差8. 统计学中所谓的总体通常指的A. ⾃然界中的所有研究对象B. 概括性的研究结果,C. 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D. 所有的观察数据E. 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数据9. 统计学中所谓的样本通常是A. 可测量的⽣物性样品B. 统计量C. 某⼀变量的测量值D. 数据中有代表性的⼀部分E. 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10. 10.医学研究中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是A. 测量仪器不够准确,B. 检验出现错误C. 统计设计不合理D. ⽣物个体的变异E. 样本不够第⼆章1. 某医学资料数据⼤的⼀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的统计指标A. 中位数B. ⼏何均数C. 均数D. 百分位数E. 频数分布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其特点是。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2.概率P=0,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3.抽签的方法属于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二级抽样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治疗人数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6.样本是总体的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A对照的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D交叉的原则E以上都不对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率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A XB GC MD SE CV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0、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A 5B 5.5C 6D lOE 121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A全距B标准差C方差D变异系数E极差1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A X±1.96SB X±1.96SXC μ±1.96SXD μ±t0.05,υSXE X±2.58S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18.正态分布是以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1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A从未患过病的人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E以上都不是2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21.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E分组不合理2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图文《医学统计学》PPT课件目录•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描述性统计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实验设计与分析•临床医学中的统计学应用01医学统计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特点以医学为背景,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揭示医学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医学统计学经历了从描述性统计到推断性统计,再到现代多元统计分析的发展历程。
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医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医学数据、临床医学数据、公共卫生数据等。
任务医学统计学的任务包括描述医学数据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分析影响医学现象的因素、预测医学现象的发展趋势等。
02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样本量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0302 01总体与样本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保证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相等。
非随机抽样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或方便性选择样本的方法,可能导致选择偏倚。
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研究中观察或测量的特征或属性。
数据类型根据变量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包括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定性数据包括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统计量与参数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量,如样本均数、样本标准差等。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量,如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等。
通常情况下参数是未知的,需要通过样本统计量进行估计。
03描述性统计方法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应用场景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密度,宽度则表示组距。
适用于连续变量,可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如偏态、峰态等。
---------------------------------------------------------------最新资料推荐------------------------------------------------------医学统计学课件习题三.名词解释(1)总体和样本(2)参数和统计量(3)过失误差(4)抽样误差(5)随机测量误差(6)概率和概率推断三.名词解释(1)相对数(2)率(3)构成比(4)相对比 (6)标准化率法四:问答题:1.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那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不能以比代率?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2.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方法有那些?三.名词解释(1)相对数(2)率(3)构成比(4)相对比 (6)标准化率法四:问答题:1.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那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不能以比代率?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2.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方法有那些?四:问答题 1、如何正确区分三种类型的资料 2、如何实现数据类型的转换?请举例说明。
一、是非题:1.某区一年内死亡 200 人,其中 16 人因癌症死亡,癌死亡率1 / 3为 8%。
2.调查显示某地省级医院的肺癌病死亡率高于基层医院,因此可认为省级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如基层医院。
3.随机抽取两个样本,根据它们计算出的率可直接比较。
4.某人用某种新药治疗 5 例胃溃疡患者,其中有 4 例好转,1例无效,该新药的有效率为 80%。
5.计算率的标准化率只是便于资料间的相互比较,标准化率不是反映某时某地的实际水平。
6.抽样研究中,可以凭率或构成比的大小直接下结论。
7.相对比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两个指标的性质必须相同。
8.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大小的指标是构成比。
9.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10.比较两地某病的总死亡率时,若两组资料的年龄构成不同,应计算标准化率。
优秀课件《医学统计学》一、引言医学统计学是医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旨在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医学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统计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医学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本课件旨在介绍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帮助读者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医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统计学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2.医学统计学定义: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3.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误差、概率等。
4.常用统计指标: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数等。
三、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1.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展示,包括频数分布、图表展示、统计量计算等。
2.推断性统计: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等。
3.实验设计:合理设计实验,提高数据质量和研究效率,包括随机化、对照、重复等原则。
4.多变量分析: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线性回归、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
四、医学统计学的应用1.临床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临床数据,评价治疗效果、诊断方法等。
2.预防医学: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
3.基础医学研究:探索生物医学现象的数量规律,为揭示生命现象提供依据。
4.药物研发: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指导新药研发。
五、医学统计学软件与应用1.常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SAS、R、Stata等。
2.软件操作流程:数据录入、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输出等。
3.软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实验设计、预测模型等。
六、医学统计学的发展趋势2.精准医学:基于个体差异的统计分析,为精准医疗提供数据支持。
3.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如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等交叉融合,拓展医学统计学的研究领域。
《医学统计学》课件完整版xx年xx月xx日•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描述性医学统计学目录•概率论与推断医学统计学•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医学相关因素的影响•医学统计设计与数据处理01医学统计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它具有多层次、多阶段和多因素的特点,涉及范围广泛。
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的基础,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和分析方法。
1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23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为医学研究提供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通过医学统计学分析,可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医学统计学起源于17世纪,当时主要应用于描述疾病分布和死亡率的统计。
20世纪中期以后,医学统计学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医学统计学在数据挖掘、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
医学统计学的应用医学统计学在临床试验设计、病因推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它也是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用于监测和评估疾病流行趋势和卫生政策的效果。
此外,医学统计学还应用于药物研发、医疗器械评估和健康管理等领域。
01020302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医学统计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许多因素常常需要以量的方式来描述,这些因素就称为变量。
根据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可将其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
数据类型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包括计数数据、等级数据和测量数据。
计数数据是指只记录事物数量的多少,如手术中出血量等;等级数据则是一种有序的数据,如疾病严重程度等;测量数据则是定量测定某一对象的数值,如人体身高、体重等。
变量变量与数据类型VS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概率。
概率的取值范围为0~1,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发生。
概率在医学统计学中,许多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第一章。
1.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各种类型的数据C.动物和人的本质D.有变异的医学事物E.残疾的预防与治疗2.用样本推断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常指的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的任意一个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下列观测结果属于有序数据的是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E.四种血型4.随机测量误差指的是A.有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的误差B.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5.系统误差指的是A.有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的误差,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误差E.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6.抽样误差指的是A.有某些固定的因素引起误差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E.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7.收集数据不可避免的误差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过失误差,D.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8.统计学中所谓的总体通常指的A.自然界中的所有研究对象B.概括性的研究结果,C.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D.所有的观察数据E.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数据9.统计学中所谓的样本通常是A.可测量的生物性样品B.统计量C.某一变量的测量值D.数据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10.10.医学研究中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是A.测量仪器不够准确,B.检验出现错误C.统计设计不合理D.生物个体的变异E.样本不够第二章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A.中位数B.几何均数C.均数D.百分位数E.频数分布2.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评述表的主要目的是A.化为计数资料B.便于计算C.提供原始数据,D.为能够更精确的检验E.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4.六人接种流感疫苗的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E.倒数的均数5.变异系数主要用于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B. 衡量状态分布的变异程度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6. 对于状态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变异系数B. 离均差平方和C. 极差D. 四分位数间距E. 标准差。
7. 已知动脉硬化患者杂质蛋白 b 的含量呈现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该使用。
A. 全距B. 标准差C. 变异系数D. 方差E. 四分位数间距8. 一组原始数据的分布呈正偏态分布及数据特点是A. 数值离散度大,B. 数值离散度小C. 数值偏向较大的方向,D. 数值偏向较小的方向,E. 数值分布不均匀。
9. 对于正偏态分布总体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关系是A. 均数与中位数相同,B. 均数大于中位数,C. 均数小于中位数。
D. 两者有一定的数量关系,E. 两者的数量关系不定。
10. 在衡量数据的变异度时,标准差与方差相比其主要特点。
A. 标准差小于方差B. 标准差大于方差C. 标准差更容易计算D. 标准差更为精确,E. 标准差的计算单位与原始数据相同第三章1. 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正无穷的面积为A. 50%B. 95%C. 97.5%D. 99%E. 不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2. 标准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和位置参数分别是1,03. 正态分布的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均数之间的关系是A. 均数与几何均数相等,B. 均数与中位数相等,C. 中位数与几何均数相等,D. 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均不相等,E. 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均相等12 ,4. 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计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已知X=4.78*1012S=0.38*10 ,Z=(4.00-4.78)/0.38=2.05,1-Y(-2.05)=0.9798,则理论上红细胞计数为A. 高于4.78*10 12 的成年男子占97.98%B. 低于4.78*10 12 的成年男子占97.98%12的成年男子占97.98%C. 高于4.00*10D. 低于4.00*10 12 的成年男子占97.98%E. 在4.00*1012 到4.78*1012 的成年男子占97.98%5.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A. 在此范围异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B. 在此范围正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E. 在人群中检测指标有5%的可能超出此范围6. 确定某项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正常人指的是A. 从未换过疾病的人B. 患过疾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C. 排除了患过某种疾病的人D. 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疾病或因素的人E. 健康状况良好的人7. 某人群某项生化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该项指标指的是A. 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B. 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C. 在绝大多数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D. 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E. 在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8. 要评价某地区一名五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其统计方法是A. 用均数评价B. 用中位数评价C. 用几何均数评价,D. 用变异系数评价,E. 用参考值范围评价9. 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A. 数据服从正态分布,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C. 有大样本数据D. 数据服从对称分布,E. 数据变异不能太大10. 某市1974 年238 名居民的发汞含量如下,则该地居民发汞含量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发汞15- 35- 55- 75- 95- 115- 135- 155- 175- 175-195 含量人数20 66 60 48 18 16 6 1 0 3A. 小于P95B. 大于P5C. (P2.5,P97.5)D. X+1.96SE. 小于X+1.64S第四章1. 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因发生的情况。
A. 该病患病率增加,B. 该病患病率减少,C. 该病发病率增加,D. 该病发病率减少。
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2. 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验的阳转率分母为A. 乙肝易感人群B. 平均人口数C. 乙肝疫苗接种人数D. 乙肝患者人数E.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清除,D. 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E.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4. 已知男性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知名的钩虫感染率,但甲地女性居多,而乙地男性居多,适当的比较方法A. 两个率直接比较,B. 两个率间接比较,C. 直接对感染人数进行比较D. 计算标准化率比较E. 不具备可比性5. 5.甲县恶性肿瘤粗死率比乙县高,将标准化后甲县和乡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乙线低,原因最可能是A. 甲县的诊断水平高B. 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义县好C. 甲县的人口健康水平高D.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更小E.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更大6 相对危险度RR的计算方法是A. 两个标准化率之比B. 两种不同疾病患病率之比C.两种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人数之比D.两种不同条件下某种疾病发生的概率之比7.比数比OR表示8.计算患病率时的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A.年初人口数和年末人口数的平均值B.全年初的人口数C.全年末的人口数D.生活满一年的总人口数E.生活至少在半年以上的总人口数9.死因构成比反映的是A.各种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B.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C.疾病在人群的分布情况D.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E.各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大小10.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A.患病率高于发病率B.患病率高于发病率C.计算患病率不包括新发病例D.发病率更容易获得E.患病率与病程有关第六章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A.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B.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C.抽样误差越大,D.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样本不是随机抽取。
B.测量不准确,C.资料不是正态分布D.个体差异E.统计指标选择不当。
3.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
A.减小系统误差,B.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C.减小标准差,D.控制偏移,E.适当增加样本含量。
4. 4.对于正偏态分布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
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
D. t 分布E. 标准正态分布。
5. 5.用某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一百名患有有效率为80.2%,标准误为0.038,则总有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
A. 0.802+-1.64*0.083B. 0.802+-1.96*0.083C. 0.802+-2.58*0.083D. 大于0.802-1.64*0.083E. 小于0.802+1.64*0.0836.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十的九次方到9.21×十的九次方,其含义是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7. 7.某地抽取正常成年人200 名,测得其血清胆固醇的均数为 3.64,标准差为 1.20,则该地正常成年人血清胆固醇均数95%的可信区间是A. 3.64+-1.96*1.20B. 3.64+-1.20C. 3.64+-1.96*1.20/ √200D. 3.64+-2.58*1.20/ √200E. 3.64+-2.58*1.208.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检验参数估计的标准度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E. 检验样本的p 值是否为小概率9. 假设经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越小,说明A. 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认为样本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充分,D. 认为总体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充分,E. 认为总体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不充分10. 10.关于假设检验正确的说法是A. 检验水准必须为0.05,B. 必须采用双侧检验,C. 必须根据样本大小选择检验水准D. 必须建立无效假设,E. 要说明无效假设正确,必须计算p 值第七章1. 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反应的是A. 两样本数据集中趋势的差别,B.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C.t分布的不同形状D.数据的分布特征,E.两样本均数之差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