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计算(1)
- 格式:ppt
- 大小:890.50 KB
- 文档页数:28
(四)生产能力核算(重点,主要掌握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是根据决定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查清和采取措施的基础上,首先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平衡后确定小组、工段、车间的生产能力,然后各车间进行平衡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掌握计算)★生产能力计算的简单过程:(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M=F×S×P或M=(F×S)÷t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产量定额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时间定额* 注意:上述公式计算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产量定额(P):单位时间(如:每小时、每分钟等)生产的产品数量,通常题目会以“每小时生产xxx件产品”表示(2)时间定额(t):生产一件产品所需的时间,通常题目以“单件产品时间定额xxx小时(或分钟)”表示(3)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F):一台设备正常运转的工作时间,做题时要注意看需要计算的是“一个工作日的生产能力”还是“一年的生产能力”,如是计算“年生产能力”的,注意要把“整年的有效工作时间”算出来再代入公式计算【例1】已知设备组有机器20台,每台机器一个工作日的有效工作时间是15小时,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60件产品,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求该设备组一个工作日的生产能力是多少?【解析】根据设备组生产能力公式: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产量定额,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到:设备组生产能力=15×20×60=18000(件)【例2】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车间共有车床10台,全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两班制,每班工作7.5小时,设备计划修理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10%,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0.5小时,那么该设备组的年生产能力是多少?【解析】根据计算公式: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时间定额,计算如下:(1)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250×2×7.5×(1-10%)=3375(小时)(2)设备数量:题目已知“10”台(3)时间定额:题目已知“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0.5小时”,即“0.5”小时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设备组生产能力=(3375×10)/0.5=67500(件)(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M=(F×A)/(a×t)作业场地生产能力=(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 注意:(1)式中的生产面积(A)指的是“总的生产面积”,如整个车间的面积(2)注意题目要求计算的是“年度生产能力”还是“日生产能力”【例3】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车间生产面积1000平方米,每件产品占用生产面积2.5平方米,每生产一件产品占用时间为2小时,问该车间的生产能力? 【解析】根据计算公式,作业场地生产能力=(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计算如下:(1)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题目已知“8小时”(2)生产面积:题目已知“1000”平方米(3)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题目已知“2.5”平方米(4)单位产品占用时间:题目已知“2”小时将数据代入公式,作业场地生产能力=(8×1000)/(2.5×2)=1600(件)(3)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公式:M=F/r流水线生产能力=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流水线节拍* 注意:计算时留意“小时”和“分钟”的单位要换算一致【例4】某齿轮生产企业的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流水线节拍为10分钟,求该企业流水线每日的生产能力?【解析】根据计算公式,流水线生产能力=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流水线节拍,计算如下:(1)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题目已知为8小时,即8×60 =480分钟(2)流水线节拍:题目已知为“10”分钟将数据代入公式,流水线生产能力=480/10=48(件)【例题:单选题】某企业生产单一品种产品,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共5台,每件产品台时定额为10分钟,单位设备每天有效工作时间为480分钟,则该设备组每天的生产能力为()件。
流体流动8 .高位槽内的水面高于地面8m,水从φ108×4mm的管道中流出,管路出口高于地面2m。
在本题特定条件下,水流经系统的能量损失可按∑hf = 6.5 u2计算,其中u为水在管道的流速。
试计算:⑴ A—A'截面处水的流速;⑵水的流量,以m3/h计。
分析:此题涉及的是流体动力学,有关流体动力学主要是能量恒算问题,一般运用的是柏努力方程式。
运用柏努力方程式解题的关键是找准截面和基准面,对于本题来说,合适的截面是高位槽1—1,和出管口 2—2,,如图所示,选取地面为基准面。
解:设水在水管中的流速为u ,在如图所示的1—1,,2—2,处列柏努力方程Z1g + 0 + P1/ρ= Z2g+ u2/2 + P2/ρ + ∑hf(Z1 - Z2)g = u2/2 + 6.5u2代入数据(8-2)×9.81 = 7u2 , u = 2.9m/s换算成体积流量V S = uA= 2.9 ×π/4 × 0.12× 3600= 82 m3/h10.用离心泵把20℃的水从贮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本题附图所示。
管路的直径均为Ф76×2.5mm,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4.66×10³Pa,水流经吸入管与排处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可分别按∑hf,1=2u²,∑h f,2=10u2计算,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u为吸入或排出管的流速m/s。
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强为98.07×10³Pa(表压)。
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运用柏努力方程求算管路系统所要求的有效功率把整个系统分成两部分来处理,从槽面到真空表段的吸入管和从真空表到排出口段的排出管,在两段分别列柏努力方程。
解:总能量损失∑hf=∑hf+,1∑hf,2u1=u2=u=2u2+10u²=12u²在截面与真空表处取截面作方程: z0g+u02/2+P0/ρ=z1g+u2/2+P1/ρ+∑hf,1 ( P0-P1)/ρ= z1g+u2/2 +∑hf,1 ∴u=2m/s∴ w s=uAρ=7.9kg/s在真空表与排水管-喷头连接处取截面 z1g+u2/2+P1/ρ+W e=z2g+u2/2+P2/ρ+∑hf,2 ∴W e= z2g+u2/2+P2/ρ+∑hf,2—( z1g+u2/2+P1/ρ)=12.5×9.81+(98.07+24.66)/998.2×10³+10×2²=285.97J/kgN e= W e w s=285.97×7.9=2.26kw22.如本题附图所示,,贮水槽水位维持不变。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市供水统计年鉴》统计指标解释分表一供水与售水1、生产能力:(1)能力(万立方米/日):指按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等环节实际测定计算的综合生产能力。
不包括供水高峰阶段,超负荷增加的生产能力。
计算时,以四个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主确定能力。
各个环节的能力计算方法是:取水能力:地表水水厂应按取水口、进水管及进水泵房机泵的能力确定(包括补压井能力),一般以机泵能力为主计算。
计算公式: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能力或测定的机泵能力×(1-各台机泵同时开动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有的水厂,如进水管的能力小于机泵能力,且以后各环节的能力又是按进水管的能力配套的。
则可按进水管每小时输水能力×24小时计算求得。
地下水水厂应按水源井和抽水机泵的能力确定。
如机泵能力与水源能力不一致的,以两者中最小的能力计算。
计算公式:日生产能力=各台机泵铭牌或测定的机泵能力(或水源井枯水期最大出水量)×(1—各水源井同时抽水后的损失因素)×24小时(2)水厂(座):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设备,能完成制水整个生产过程,水质符合一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要求,并可作为公司(厂)内部一级核算的生产单位。
一个水厂可能有一个或数个水源地,一个生产系统内的各项设施,如分布在几个地点,只能作为一个水厂,但补压井和加压站不能作为水厂。
按不同的取水方式,水厂可分为地表水水厂和地下水水厂两种。
按生产不同的水质,水厂可分为非饮用水水厂、饮用水水厂和既生产非饮用水又生产饮用水混合水厂三种。
2、供水量(万立方米)(1)供水总量: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供出的全部水量。
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
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
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
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
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2)平均日供水量: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平均每日的供水量。
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一)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及示例解释1. 总体生产能力利用率公式•公式: 生产能力利用率 = (实际产量 / 生产能力) × 100%–实际产量:指企业在某一时间段内真实完成的产品数量。
–生产能力:指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内能够实现的最高产量。
2. 机器设备利用率公式•公式: 机器设备利用率 = (机器设备运行时间 / 总时间) × 100%–机器设备运行时间:指机器设备在某一时间段内实际运行的时间。
–总时间:指同一时间段内的总时间长度。
3. 人工劳动力利用率公式•公式: 人工劳动力利用率 = (实际工作时间 / 可用工作时间) × 100%–实际工作时间:指人工劳动力在某一时间段内真实投入工作的时间。
–可用工作时间:指同一时间段内的总工作时间。
4. 设备生产能力利用率公式•公式: 设备生产能力利用率 = (实际产量 / 设备设计产量) × 100%–实际产量:指在某一时间段内通过设备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设备设计产量:指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内能够实现的最高产量。
示例解释:假设某家制造企业预计在8小时的工作日内能够生产100个产品。
实际上,该企业在某一工作日内实际生产了80个产品。
根据总体生产能力利用率公式,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生产能力利用率 = (实际产量 / 生产能力) × 100% = (80 / 100) × 100% = 80%这表示该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80%。
这意味着该企业在此次工作日中,生产能力被充分利用了80%。
结论生产能力利用率的计算公式能够帮助企业评估其生产效率的高低。
如果生产能力利用率较高,即接近100%,则表明企业充分利用了其生产能力,生产效率较高;反之,如果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则表示企业有提升生产效率的潜力。
因此,合理计算和监控生产能力利用率,对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计算公式一、矿山服务年限计算N= Q(a)A(1e)式中: N—矿山服务年限(a);Q—设计利用储量万t;η—矿石回采率%;(地下开采80%-90%,露天开采85%-95%)A —矿山年产量万t/a;e —废石混入率%;(地下开采10%,露天开采5%)二、矿山生产能力计算1、按采矿工程延深速度考证确立矿山生产能力(露天)A= P V(a)H (1e)式中: A—矿山生产能力万t/a;P—水均分层均匀矿量万t;V —采矿工程年延深速度m/a ;η—矿石回收率%;H —阶段高度m;e—废石混入率%;2、依据矿山开采年降落速度计算和考证矿山生产能力(地下开采)V S K ·K ·E(万t)A=1 1 2式中: A—矿山年生产能力万t/a;V—回采工作面降落速度m/a ;( 浅孔留矿为 10-25 m/a) S —矿体开采面积m 2;—矿石体重t/m 3;α—矿石回收率% ;(80%-90%)β—废石混入率% ;(10%-20%)E—地质影响系数();K1—矿体倾角修正系数K2—矿体厚度修正系数()3、矿山生产能力计算(地下开采)A=NQKE (万 t/a )1 Z式中: A—矿山生产能力万 t/a ;Q—矿块生产能力万 t/a ;N—散布矿块数个;K—矿块利用系数();E—地质影响系数();Z—废石混入率(10%-20%);4、露天矿总生产能力计算Aα =A(1+n s)=Ak+nsAk(万t/a)式中: Aα—年矿岩总生产能力t/a;A—年矿石生产能力t/a;n s—生产剥采比t/t;5、露天矿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A=N·n· Q(t/a)式中: A—露天矿矿石年产量t/a;Q—发掘机生产能力t/a;n—同时工作的采矿阶段数N—一个阶段可部署的发掘机数(汽车运输为1-2);LN=L oL—一个台阶的矿石匠作线长度m ;L o—一台发掘机占用的工作线长度m;6、依据矿石储量估量露天矿生产能力QA=LL=千Q式中: A—矿山年生产能力t/a;Q—境地内矿石储量t;L—矿山寿命a;三、矿井需风量、负压计算1)风量计算①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qN m3/min式中: Q—矿井需风量m3/min;q—每人用风量4m3/min;N—最多入井人数人;②按矿井各地址实质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a、采场需风量1°按清除采场炮烟计算Q1=A·25 m3/min式中: Q1—按清除采场炮烟所需的风量m 3/min ;A—每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 ;25—每 kg 炸药爆破后需风量2°按排尘风速计算Q1=V·S式中: Q—按采场排尘所需的风量m 3 /min ;1V—“规程”规定风速取 0.25m/sS—采场通风断面积m 3b、掘进工作面需风量1°按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量计算Q z=25A m 3 /min2°按生产过程中最多人数计算Q z=Qn m 3 /min3°按排尘风速计算Q z=V·S m 3 /minc、硐室需风量3 3Q3=40m/min ~ 80m/mind、矿井各地址用风量总和为Q总 =ΣQ1+ΣQ2+ΣQ3③最后矿井风量确实定3Q=KQ总m/min式中: K—为风量备用系数( K=)2)负压计算2H=RQ PaP LR=S3式中: H—矿井通风摩擦阻力PaR—矿井通风摩擦阻力Q—矿井风量m3/s—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P —巷道周长mL—巷道长度m四、矿井涌水量计算1、露天采坑最大降雨时涌水量计算Q max=H p·F·φ′/1000式中: Q max—最大降雨时露天采坑的涌水量m3/dH p—设计频次暴雨量mmφ ′—暴雨地表径流系数()2 F—入渗区汇水面积m2、露天采坑正常降雨涌水量计算Q m=H·F·φ /1000式中: Q m—正常降雨涌水量m3/dH—均匀及降雨量mmF —机械排水担负的汇水面积m 2φ—正常降雨地表径流系数直()3、用稳固流分析法(大井法)按潜水含水层计算矿井涌水量Q=1.366K ( 2H S)SRr式中: Q—竖井成矿坑的涌水量m3/dH —潜水含水层厚度mK—浸透系数m/dS—水位降深mR—影响半径mr —竖井半径成矿坑引用半径m矿坑引用半径r 确实定:当开采范围为不规则形状时r= Fa b当日采范围为矩形时r=4F—为开采面积α、 b—分别为开采范围的长度和宽度五、排土场计算1、排土场所需容积V y=V s·K s/ (1+Kc)式中: V—排土场设计的有效容积m 3y3V s—剥离岩土的实系数m3K s—岩土的松懈系数mK c—岩土的下沉率( %)(7%-15%)2、排土场的设计总容积3式中: V—排土场的设计总容积m 33V y—排土场的设计容积mK1—容积充裕系数()六、采场采出矿石品位计算1α2=(1-γ)d21式中:α 2—采区采出矿石品位% (或 g/t )γ—废石混入率%d2—采区矿石地质均匀品位% (或 g/t )七、主要设施生产能力计算1、潜孔钻机台班生产能力计算V b=·υ· T b·η式中: V b—潜孔钻机台班生产能力m/台·班T b—潜孔钻机每班工作时间minη—潜孔钻机时间利用系数()υ—潜孔钻机钻进进度cm/minV b一般为 15-32m/台·班上式中机械钻速可近似的用下式表示①V=-4ank/ π D2 E式中 a- 冲击功( kg/m);n- 冲击频次(次 /min )D-钻孔直径( cm);E- 岩石凿碎功比耗( cm3 ) ;k- 冲击能利用系数,(cm/min)P- 轴压( t );n- 钻头钻速( r/min );D-钻头直径;f- 岩石牢固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