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
- 格式:ppt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9
语文园地四一、名字里的故事·口语交际1.名字是父母给我们的第一件“礼物”,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蕴含着满满的爱意.根据含义猜名字.A .陈若水B .夏娇C .徐梦阳D .陆嘉仪(1)爸爸希望我做个优秀又有气质的女孩,所以给我起名( ).(2)出生前,妈妈总在梦里见到我,我又五行缺火,所以她给我起名( ).(3)我是夏天出生的,而且又是家里最小的,很娇气,所以家人给我起名( ).(4)我的名字源于“上善若水”,家人希望我能做一个善良的人,所以给我起名( ).2.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人,他原名聂守信,在幼年的时候能够把听到的歌曲很快地唱出来,别人因他耳朵好使,他的姓又是三个“耳”,便叫他“耳朵”.他后来专业搞作曲,就索性改名为“聂耳”.你还知道哪个名人的名字的故事,说一说.二、交流平台·预测1.在读一个故事时,我们可以边读边预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下列不适合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预测的一项是( ).A .故事的题目B .故事中的插图C .故事的段落数量D .已读部分中事物之间的联系2.右图中的狐狸肚子饿了,便到处找东西吃.他在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看到一个大鸭蛋.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再大吃一顿……其结局会是怎样的呢?请你预测两种不同的结局.结局一:结局二:三、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查字典填空.2.用“\”划掉与多音字给出读音不相同的一个.(1)jià假.期假.扮放假.假.日(2)jī几.乎几.百茶几.窗明几.净(3)zhòng中.毒中.奖中.间猜中.(4)C hǔ处.罚相处.住处.处.理3.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发( )中百( )百( ) 百( )百( ) ( )面( )方四( )八( ) 四( )八( ) ( )上( )下七( )八( ) 七( )八( )(1)以上成语的共同特点是:(2)仿写类似的成语:4.体会引号的用法,仿写句子.(1)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2)“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3)“不要紧,”小公鸡的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你再试试,来!”四、日积月累·先把俗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①人心齐, .②,其利断金.③三个臭皮匠, .④,一个好汉三个帮.1.上面这四则俗语告诉我们( )和( ).A .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B .做事情要讲道理.C .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D .团结力量大2.与前面四则俗语说明的道理相同的一项是( ).A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B .人拾柴火焰高C .路遥知马力,久见人心3.选择恰当的俗语填入句中.我和哥哥起参加双人跳绳比赛,哥哥告诉我: .最后,我们取得了胜利.参考答案一、1.(1)D (2)C (3)B (4)A2.示例: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才取了“沫若”这个笔名.这是什么意思呢?“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二、1.C 2.示例:狐狸把鸭子孵出来了,接着便吃掉了鸭子. 狐狸把鸭子孵出来了,但他舍不得吃,就把鸭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在身边.三、1.D 八六② J 土八① G 门六③ T 口七②2.(1)假.扮 (2)几.百 (3)中.间 (4) 住处.3.百百战胜依顺四八通达平稳七八嘴舌手脚(1)都含有数字 (2)接二连三三番五次三心二意 (3)示例:王连长在射击比赛中百发百中,不愧是全军有名的神枪手.4.示例:(1)小白兔跑到门口看了看说:“下这么大的雨,乌龟先生不会来了.”(2)“你从哪弄来的这些梨子?”爸爸不解地问.(3)“你疯了吗?”狐狸太太朝小狐狸喊道,“下雨还跳舞!”四、①泰山移②二人同心③顶个诸葛亮④一个篱笆三个桩1.C D2.B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交流平台读了四个小朋友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学习童话的收获。
第一个小朋友总结了预测在学文中的好处。
第二个小朋友是从预测的方法来交流的。
第三和第四个预测的用途及其收获来谈的。
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类似的成语吗?百发百中: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
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百战百胜: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也泛指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百依百顺:形容在一切事情上都很顺从。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非常便利。
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日积月累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
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泛指团结合作。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才能平庸的人,若能同心协力集思广益,就能像诸葛亮想到周到的计策。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围一个篱笆至少要打三个桩子,当一个英雄好汉少不了要三个帮手。
比喻只有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成功。
图文解读单元知识复习一、易读错的字大洞(dòng) 准(zhǔn)备孵(fū)蛋撞(zhuàng)到萝卜(bo) 晾(liàng)尿布干吗(má) 来访(fǎng) 压(yà)根模(mó)仿发疯(fēng ) 差(chà)不多百发百中(zhòng)二、易写错的字准: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隹”,不要少写一横。
暴:第十五笔是点,不是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1. 诗歌:《江南》2. 故事:《小小的船》3. 对子歌:《画》4. 语文园地: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我会认、我会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语、句子,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诗歌、故事,感受文学的魅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朗读等形式,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子歌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词语的积累。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阅读理解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与课文相关的词语,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学习诗歌《江南》,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例题讲解:讲解故事《小小的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诗歌,进行对子歌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江南》:展示诗歌原文,标注生字词。
2. 故事《小小的船》:梳理故事情节,突出人物特点。
3. 对子歌:展示对子歌创作方法,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所学生字词,每个写5遍。
(2)仿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3)根据对子歌的创作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对子歌。
2. 答案:(1)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用诗歌、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组织诗歌朗诵、故事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子歌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阅读理解的提高3. 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4. 作业设计:对子歌创作及诗歌仿写一、对子歌的理解和运用1. 对子歌的结构:向学生讲解对子歌的上下联结构,解释对仗、平仄等基本概念。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1、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
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
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
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
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
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词语盘点”和“读读写写”两个部分展开。
具体包括:1. 教材章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2. 详细内容:词语盘点,读读写写,其中包括课内外优美词语和句子,以及重点词语认读和书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文园地四》中重点词语,并能熟练运用;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书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3.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语言优美,激发他们对语文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认读和书写,以及课内外优美句子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词语盘点中重点词语,读读写写部分句子仿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优美词语,引出本节课主题;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语文园地四》中词语盘点,让学生跟读、认读,并举例说明;3. 例句讲解:挑选读读写写部分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仿写;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词语盘点和句子仿写,及时检查并纠正;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列出本节课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2. 句子仿写:展示几个典型例句,旁边附上学生仿写句子;3. 课后作业:明确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语文园地四》中词语盘点;(2)仿写课后读读写写部分句子;(3)收集课内外优美词语和句子,进行积累。
2. 答案:(1)略;(2)略;(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关注优美词语和句子,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朗诵、演讲等,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1. 诗词欣赏:《静夜思》2. 语文知识点:反义词、量词、词语搭配3.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事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静夜思》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 学习并运用反义词、量词、词语搭配等语文知识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事物,提升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反义词、量词、词语搭配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静夜思》的解析,以及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描绘夜晚星空的诗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2. 诗词欣赏:a. 朗读《静夜思》。
b. 解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c. 讨论诗词的韵律特点。
3. 语文知识点:a. 学习反义词、量词、词语搭配。
b. 通过例句讲解,让学生感受这些知识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c. 课堂互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句子创作。
4. 写作技巧:a. 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b. 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
c. 课堂互动: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描绘夜晚的星空。
5. 随堂练习:a.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b. 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讨论答案。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欣赏:《静夜思》2. 语文知识点:反义词、量词、词语搭配3. 写作技巧: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拓展阅读:《静夜思》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诗人。
b. 仿写:《静夜思》的续写,运用所学知识点和修辞手法。
c.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反义词、量词、词语搭配等语文知识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b. 布置一篇描绘夜晚星空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c. 推荐一些描绘夜晚星空的诗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笔记一、交流平台。
1. 理解词语的方法。
- 查字典:这是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查字典可以准确地知道词语的读音、意思等。
例如“憧憬”这个词,查字典就能明白它表示对某种事物的向往。
- 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放在句子或者文章的语境中去理解。
如“小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原来他在比赛中输了”,这里的“垂头丧气”结合句子就能知道是形容小明因为输了比赛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 结合生活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和词语相关的场景。
像“热闹”这个词,我们可以想到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场景,从而理解它的意思是(景象)繁盛活跃。
- 找近义词、反义词:如果知道“美丽”的近义词是“漂亮”,那么就能大概理解“美丽”的意思是好看、让人赏心悦目;知道“高”的反义词是“矮”,也能更好地理解“高”所表达的高度的概念。
- 拆字法:对于一些由几个表意的字组成的词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比如“林海”,“林”是树林,“海”有广阔的意思,合起来“林海”就是像大海一样广阔的树林。
二、识字加油站。
1. 认读生字。
- 认读“申、介、绍、宗、乙、召、孝、乃”等字。
-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和字形。
例如“申”是翘舌音,shēn;“乃”的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撇。
2. 加一加识字法。
- 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像“介”加上“女”字旁就变成“界”,“召”加上“扌”就成了“招”。
三、词句段运用。
1. 积累词语。
- 学习“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这些词语。
- 这些词语的特点:- 都是由身体部位的字组成的。
如“摇头晃脑”里有“头”和“脑”;“披头散发”里有“头”和“发”。
- 多是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或者动作的。
“张牙舞爪”形容人张狂凶恶的样子;“提心吊胆”形容人非常担心害怕的心情。
2. 仿照例句写句子。
- 例句:“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这个句子中“得”字的用法。
- “得”字后面是用来补充说明前面动作的程度或者结果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篇1教学要求: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知道哪些词语形容哪些季节。
用正确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积累一些描写季节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1.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组内交流一下,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做?2.班里讨论一下有哪些形容季节的词语。
3.使用钢笔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词语。
2.(出示一些夏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词语。
3.(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词语。
4.(出示一些冬天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词语。
5.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相互交流。
各自说说自己理解词义的方法。
6.教师在一旁点拨。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好看的钢笔字,就要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1.观察钢笔字,你从中学到什么?2.怎样才能把钢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横画要写的平稳,竖画要写的端正,横平竖直,字就会平稳端正。
3.使用钢笔时,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
4.书写练习,老师边走边看,指出错误。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9个词语。
2.学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诵读。
3.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先通过给同学们出一个之前他们不理解的词语来引入新课,然后和他们一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接着让同学们通过ppt看到一些关于四季的图片等,让同学们真实感受四季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到教材中,并且让同学们自己小组内思考有什么形容季节的词语,随后全班一起讨论。
最后练习正确的使用钢笔,注意执笔的姿势和坐姿。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精选教案精选: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口语交际,另一部分是习作。
口语交际部分要求学生围绕“秋游”的话题进行交流,学会用文明、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秋天的印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会用文明、得体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秋天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笔记本、作文本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气息,观察秋天的景色。
回到教室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二、口语交际(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秋游”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鼓励学生用文明、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习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天的印象。
2.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秋天的印象”,要求学生以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景色和感受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3.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几道关于秋天的选择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教师进行讲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3.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作业设计:1. 完成作文:“秋天的印象”。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