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详细规划细则1
- 格式:pdf
- 大小:246.11 KB
- 文档页数:22
文本目录总则 (1)第一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调整 (2)第一节灾后安置与应急规划指导建议 (2)第二节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三节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3)第四节县域城镇结构规划 (3)第五节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标准 (4)第六节县域重大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4)第七节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4)第八节县域历史文化保护 (5)第九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5)第十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十一节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6)第十二节县域生态保护 (7)第十三节县域空间管制 (8)第十四节山前河谷地区建设指引 (10)县域城镇体系调整附表 (11)第二章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12)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2)第二节城市规模 (12)第三节新县城发展目标 (12)第四节新县城分阶段建设目标 (13)第五节县城用地建设适宜性分区划定 (14)第六节新县城城市空间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14)第七节新县城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 (14)第八节新县城行政及事业单位用地 (15)第九节新县城公益性服务设施用地 (15)第十节新县城工业用地与产业发展 (16)第十一节新县城道路交通设施 (17)第十二节新县城城市绿地系统与风景旅游 (19)第三章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 (20)第一节城市形态 (20)第二节公共空间 (20)第三节城市景观 (20)第四节城市风貌片区 (21)第四章新县城市政工程设施 (22)第一节供水工程 (22)第二节雨水工程 (22)第三节污水工程 (22)第四节供电工程 (23)第五节通信工程 (23)第六节燃气工程 (24)第七节环卫设施 (24)第八节地下管线综合 (25)第九节建设与管理 (25)第五章新县城水系 (25)第六章新县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26)第一节资源节约 (26)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 (26)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27)第四节环保设施建设 (27)第七章新县城综合防灾 (27)第一节城市安全 (27)第二节城市防洪 (28)第三节抗震防灾 (28)第四节消防规划 (28)第五节人防规划 (28)第八章新县城规划控制与实施 (28)第一节规划控制 (28)第二节规划实施 (30)附表 (31)总则第1条项目背景为加快北川灾后重建步伐,尽快恢复北川县县城功能,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本次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目录《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一) 总则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一) 供水现状图(二) 水源规划图(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三、附件(一) 说明书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总则2基础资料搜集3保护规划4规划文献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总则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定》,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旳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旳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定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合用于本院承担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旳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如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旳规划,重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如下称名城)保护旳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旳、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旳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防止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编制保护规划应遵照如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当保护都市旳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旳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都市旳老式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都市旳详细状况编制和贯彻。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足认识和分析都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旳、重点和规定,突出名城旳历史环境特性。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都市总体上采用规划措施,为保护都市历史文化遗存发明有利条件,同步又要注意满足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旳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都市老式文化内涵旳发掘与继承,增进都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旳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老式风貌旳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旳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旳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旳地区,或在都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旳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急救第一”旳方针,在目前尤其要注意对濒临破坏旳历史实物遗存旳急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旳文物古迹一般不倡导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用保护、整改和进行必要旳改造更新相结合旳原则,力争防止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旳做法。
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
是指在城乡规划法基础上,为了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城乡规划工作而制定的详细规定。
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包括以下内容:
1. 规划编制要求:明确城乡规划的编制程序、主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包括规划调查、方案编制、公示听证、审批批准等程序和要求。
2. 规划用地管理:包括规划用地分类、用途和标准的划定,以及对不同用地的管理要求如设施保证、地块归集等。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方向、布局、功能区划、基础设施布局等。
4. 城乡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规定,包括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5. 规划审批和备案:明确了规划审批和备案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对规划方案的审查和批准、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备案等。
6. 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规定了城乡规划实施的方式、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
包括规划实施协调和项目管理、规划实施过程监督、规划违法行为查处与整治等。
7. 城乡规划的评价和调整:规定了城乡规划的评价和调整程序和要求,包括规划效果评价、评估和监测,规划调整和修编等。
总之,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是对城乡规划法实施的具体指导,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详细规范。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目录《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一) 总则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一) 供水现状图(二) 水源规划图(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三、附件(一) 说明书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实施细则一、前言在制定和实施规划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明确审查和实施的细则对于确保方案的质量和实施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实施细则的试行版本,以规范方案的审查和实施过程,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审查过程1.提交方案:申请人应提交规划设计方案申请书,包括方案介绍、目标、范围、基本原则等内容。
2.受理和初审:相关部门应及时受理申请,并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3.政策法规审查:相关部门应对方案进行政策法规的审查,确保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要求。
4.专家论证:组织专家团队对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专家团队应包括规划设计、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领域的专家。
5.公众参与: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公众参与环节应公开透明,确保广大公众的权益得到保障。
6.修订和完善:根据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最终审查:相关部门应对修订后的方案进行最终审查,确保方案符合要求,并达到可实施的水平。
三、实施细则1.方案实施计划:规划设计方案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人力资源、资金预算、工作任务等内容。
2.规划设计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规划设计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方案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并监督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
3.项目管理:对规划设计方案所涉及的具体项目,应制定项目管理方案,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4.风险评估和控制: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安全性。
5.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对于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方案,应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确保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得到控制和修复。
6.资金筹措:相关部门应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7.绩效评估:对于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应进行绩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
感恩节的来历英文2018-01-16本文为感恩节的来历英文范文,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感恩节的来历英文范文Thanksgiving Day, as celebrated in No rth America, is a time to gather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to give thanks fo r the many blessings enjoyed by these nations and their citizens. However, to many people, its meaning is lost. It has become simply another day fo r huge meals, dinner parties, get-togethers o r reunions. What does Thanksgiving mean to you?Turkey dinners, cranberries, candied yams, stuffing, mashed potatoes, pumpkin pie and family gatherings―these are all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most Americans and Canadians yearly celebration of giving thanks―Thanksgiving Day!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ksgiving is on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 In Canada, it is the second Monday in October. On this holiday, a Thanksgiving meal is prepared with all the trimmings; families gather together and talk, while others watch a game o r a parade filled with pilgrims, Indians and other colonial figures. Some families may even have their own yearly Thanksgiving traditions.What comes to mind when you think of Thanksgiving? Do you picture a time of thankfulness towards God―o r is it merely one o f eating, partying o r watching football?Sadly, the latter is what Thanksgiving has become to most. They have fo rgotten why the day was established. Its meaning has slowlydeterio rated, and is now almost completely lost under a cloud of media hype, sales pitches, marketing tactics and blitz commercialism.While many are familiar with the tradi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o riginal Thanksgiving, it is helpful to examine the purpose fo r which it was first celebrated. By doing this, the days meaning will be firmly established.拓展阅读:感恩节的英文句子Warm wishes at Thanksgiving.......在感恩节,衷心地祝福你们。
中规院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1 总则2 控制性详细规划3 修建性详细规划4 附则附录:详细规划各阶段规划成果图图面深度比较l 总则l.0.1 为了使我院所编制的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程序规范化,加强编制工作的技术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措施。
1.0.2 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1.0.3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1)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意图,为有效地控制用地和规划管理而编制的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近期建设或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确定其使用性质、人口密度和建筑容量,确定规划区内部的市政公用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条件以及内部道路与外部道路的联系,提出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为土地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用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 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导下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直接对建设项目和周围环境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主要确定各类建筑、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配臵,并根据建筑和绿化的空间布局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为各项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1.0.4 本技术措施的运用范围可以是整片的新区开发或旧区改建,也可以是单独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市中心或区中心、干道和道路两侧的沿街地段、城市广场、车站、游乐场、商业中心或步行街、工业区或综合区、校园、旅游渡假区以及大型的体育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等。
1.0.5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须遵循《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遵守有关城市规划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本措施如与上述要求有抵触时,应以国家规定为准。
1.0.6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相协调,体现其意图,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历史、自然环境及现状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准确的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功能、经济、环境、景观等要素。
中规院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总则2控制性详细规划3修建性详细规划4附则附录:详细规划各阶段规划成果图图面深度比较l 总则1.0.1为了使我院所编制的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程序规范化,加强编工作的技术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措施。
1.0.2 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1.0.3 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1)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意图,为有效地控制用地和规划管理而编制的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近期建设或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确定其使用性质、人口密度和建筑容量,确定规划区内部的市政公用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条件以及内部道路与外部道路的联系,提出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为土地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用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导下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直接对建设项目和周围环境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主要确定各类建筑、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配置,并根据建筑和绿化的空间布局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为各项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1.0.4 本技术措施的运用范围可以是整片的新区开发或旧区改建,也可以是单独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市中心或区中心、干道和道路两侧的沿街地段、城市广场、车站、游乐场、商业中心或步行街、工业区或综合区、校园、旅游渡假区以及大型的体育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等。
1.0.5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须遵循《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遵守有关城市规划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本措施如与上述要求有抵触时,应以国家规定为准。
1.0.6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相协调,体现其意图,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历史、自然环境及现状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准确的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功能、经济、环境、景观等要素。
力求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的过程中,要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合理安排.以改善城市整体的空间环境质量。
l.0.7 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的过程中,要有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和技术经济论证,要有群众参与.征询当地居民和单位的意见。
2 控制性详细规划2.0.1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原则应以用地的控制和管理为重点,以实施总体规划的意图为目的,强化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衔接:编制工作要在具有完备的基础资料条件下进行。
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
规划的编制既要考虑形体环境,又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因素,选择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内容,运用控制的手段,确定城市或开发区未来的建设目标,2.1 编制程序2.1.1 组织负责编制该规划项目的工作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需要,配备相关各专业技术人员。
2.1.2 收集和分析现状基础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和核对现状图。
2.1.2 编制规划方案和初步确定控制指标,在方案编制初期,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征求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建设单泣和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修改方案直至方案确定。
2.1.4 绘制成果图和编制有关规划技术文件。
2.1.5 按技术要求交付成果。
2.2 编制内容2.2.1 详细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内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
2.2.2 确定规划范围内的路网系统及其与外围道路的联系,确定绿地系统。
2.2.3 确定各单项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2.2.4 制定相应的规划实施细则(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2.3 基础资料2.3.1 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技术文件及其它必要文件,规划区的区域位置、性质、地位、作用及相互影响等。
2.3.2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比例尺1:1000~l:2000)。
2.3.3 现状人口详细资料,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
2.3.4 土地现状利用资料,规划管理部门有关规划区用地的拨地红线图,规划范转以及周围的用地情况(比例尺1:1000或1:2000)。
2.3.5 建筑现状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分布、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层数、性质、密度以及所在城市和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2.3.6 工程设施及管线现状资料。
2.3.7 现有公共建筑、包括行政、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福利设施等建筑的分布情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和质量等。
2.3.8 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2.3.9 有关气象、水文、地质和地震资料;城市历史资料;城市环境资料等可参考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可根据该规划区的特点择其重点搜集研究。
以上基础资料由编制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单位搜集,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和协助,2.4 控制指标的内容2.4.l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规定性指标是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管理时必须执行的指标;指导性指标是供管理者和设计者参考的指标。
2.4.2 本措施确定了十项规定性指标(称为基本控制指标)。
基本控制指标中某些指标包括两个以上内容时(如出入口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
需要选用增加其它指标时,基本控制指标不得省略。
2.4.3 本措施提出的确定基本控制指标的要素.供规划设计时参照执行。
2.4.4基本控制指标(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高度(建筑控制高度)(5)容积率(6)绿地率(7)建筑后退(8)出入口位置(9)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10)配建停车车位2.4.5 其它控制指标(或称指导性指标)(1)建筑形式(包括体量控制)(2)建筑色彩(指导性控制)(3)公共绿地面积(地面上绿地,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4)人口容量(主要用于居住区规划)(5)最大建筑面宽(建筑物临街一面的最大宽度控制)(6)最小建筑面宽(建筑物临街一面的最小宽度控制)(7)保护要求(对古建筑或古遗址的保护)(8)环境景观要求(如城市风貌控制)(9)环境要求(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有害因素的控制要求)(10) 人防要求(设防城市人防设施的要求)2.5 基本控制指标的确定2.5.1 用地性质:对地块使用功能和属性的控制。
表示方式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中的城市用地分类类别代号。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所确定的用地性质。
(2)按分类标准应划分到小类,项目不确定或特殊情况可划分到中类。
(3)在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原则基础上,允许用地性质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用地与建筑相容性表”和“用地性质可更动范围的规定”来反映。
(4)用地性质更动不得影响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结构。
(5)任何用地性质的更动均须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规划只提出技术上的可行性。
(6)综合用地(指用地划分到中类的情况)用地分类类别代号可参照如下方法确定,●商业与居庄混合:C2/R2。
●办公与居住混合:C1/R2。
●工业与居住混合:M1/R3。
其代号排列顺序的一般原则是:哪类用地性质为主哪类用地就排在“/”之前,即本次规划的上一层次所确定的用地性质排在前,以便与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用地分类相衔接。
2.5.2 用地面积:对地块平面大小的控制(扣除城市道路占用面积后的实际可开发用地面积)。
单位:公顷(hm2)。
(1)地块的大小应根据规划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划分不大于支路或以组团为单位。
(2)地块内可以包括路面宽5米以下的道路,一般居住用地的地块不大于5公顷(无须给出容量指标的地块除外)。
(3)地块的划分应便于用地的管理和划拨土地的方便,地块划分的界线应具有明显的可界定性。
(4)旧区改建规划地块划分要尽量以现状道路为界。
并标明路名和地名。
新区开发的地块划分应根据近期建设用地的现状地形图和实际用地情况,尽量以现状的沟渠土路等地上参照物为界。
如找不出参照物,最好给出参考坐标或距最近参照物平面尺寸。
(5)在用地性质分类的中类范围内,不同性质的用地(综合用地除外)不能划在一个地块内。
(6)地块面积的计算方法须统一,一般以道路红线为界的地块,其面积应计算至道路红线。
如果道路边界与道路红线相重合,如小区路或组团路,则其地块面积应算至道路边界。
(7)山地规划其地块块面积应计算至台地边界,如果台地有护坡。
其地块面积应包括护坡的正投影面积。
护坡不论大小。
均不应作为地块单独划出。
特殊情况时可根据当地的开发政策在计算面积时适当扣除。
(8)划分中小学使用的地块,应按有关规范要求保证中小学操场布置的朝向和长度。
2.5.3 建筑密度:指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之比,它是控制地块容量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单位:%。
(1)保证土地的合理使用和良好的环境质量。
(2)与地块的区位、地块性质、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容积率等因素综合考虑。
(3)在居住区规划中,建筑密度的制定须保证住宅和中小学、医院、休(疗)养建筑、幼儿园、托儿所的日照间距。
山地城市要考虑不同坡向对建筑密度的影响。
2.5.4 建筑高度(建筑控制高度):指地块内建筑(地面上)最大高度限制,简称建筑限高。
单位:米(m)。
(1)保证土地的合理使用。
(2)保证城市的总体景观效果。
(3)与地块的区位、地块性质、建筑间距、容积率、绿地率等综合考虑,保证其可操作性。
(4)满足城市消防和净空要求。
(5)对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地段,沿路建筑的高度须与建筑后退的距离综合考虑。
(6)对将以出让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须在容积率和密度的指标给定的情况下,除了建筑限高指标外,给出建筑限低指标.以配合《房地产管理法》第三章第二十五条的实施。
(7)山地城市要考虑不同坡向对建筑高度的影响。
2.5.5容积率:地块总建筑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之比,是表述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1)保证土地的合理使用和良好的环境质量。
(2)与地块的区位、地块性质、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和建筑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保证其可操作性。
(3)必要时可给出的容积率指标应给出上下限的幅度,便于在实际操作中调节。
(4)在旧区改建中应考虑容积率和拆建比的关系。
2.5.6 绿地率:指地块在地面上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地块用地总面积之比,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单位:%。
(1)根据地块的不同使用功能确定绿地率。
(2)已编制国标的以国标为准确定绿地率。
2.5.7 建筑后退: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的距离,或与地块边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