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地质版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56
必修一《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2019)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单元卷一、选择题(19题,每个2分))1.“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行走在轮子上”是当前人们的主要交通方式。
轮子从以前的实心木轮,列后来的充气轮胎,再到现在可不用充气的轮子。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A.技术与文化无关B.技术与科学无关C.技术只是物质形态的变化D.技术不断进步,技术内涵不断丰富2.我国的火车从早期的蒸汽机车发展到现在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高铁列车,从速度、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如今,蒸汽机车已经谈出人们的视线,这表明()A.蒸汽机车的淡出是因为它不具备实用性B.技术具有时效性C.蒸汽机车的淡出与技术创新无关D.蒸汽机车的淡出与技术两面性无关3.有人说:“技术及其应用有点像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都用锤子去敲。
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锤子时,我们当中就会有这样的小孩。
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感,而拿它敲敲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
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
”对这段话内涵的理解应是()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C.技术具有两面性,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D.技术隐含威胁,尽量不用4.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这在科学上是合理的判断,是科学理性的豪言壮语,但在技术上还没办法实现。
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回答怎么样,技术回答怎么做B.科学判断不能实现,说明科学并不科学C.阿基米德的说法不科学D.科学与技术是两回事,它们并不相关5.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我们每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技术具有目的性B.技术具有两面性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于自然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6.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美食飘香;从赤身裸体,到端庄优雅;从风餐露宿,到高楼大厦;从徒步而行,到海陆空立体交通。
【课题与课时】1.课题: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知识点复习2.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3.理解技术的价值以及技术对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知识讲解】第一节技术及其性质技术的含义——技术是从人类需求出发,秉持一定价值观念,运用各种物质及其装置等实现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技术的性质——实用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也称目的性)——时效性(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作用,具有相对性;有长有短;)——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两种表现形式:技术发明(从无到有);技术革新(从有到优))——综合性(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所以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两面性(任何事物在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从技术对人、社会和自然三个角度分析)——专利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二节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技术是人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技术是人提升能力的工具——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帮手总之,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然需求而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对人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技术与社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与自然——依靠技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人类利用技术改造和开发自然时,应把握合理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自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第三节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专利权——简称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按专利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
专利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专利类型——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及其改进提出新的方案,保护期限20年——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形状、构造等提出的实用的新的方案,期限10年——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等所作出的富有美感的新的设计,保护期限15年(保护期限均自申请日起计算)【综合训练】1.宁安(南京南——马鞍山东——安庆)高铁的开通,给当地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节省了时间,人也不用那么辛苦,说明技术具有()A 保护人的作用B 限制人的作用C 发展人的作用D 解放人的作用维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购物更加快捷。
第一章第2,3,4,5节《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几节围绕技术的四个性质,即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在经历了前一节的学习后,他们走进了技术的世界,发现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繁荣和异彩,激发了投身技术创新行列,实现人生价值的热情,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②让学生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③让学生理解技术对社会自然环境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④让学生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技术的综合性、两面性的理解。
难点:对技术性质的理解、内化。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案例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