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欣赏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目录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2)《红楼梦》: (3)(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3)(二)腐朽的国家机器和黑暗的封建政治。
(3)(三)虚伪的封建道德和肮脏的精神灵魂。
(3)(四)复杂的内部斗争和激烈的权利争夺。
(3)(五)罪恶的等级界限和吃人的封建礼教。
(3)《水浒传》: (4)《三国演义》 (5)《金瓶梅》: (6)《唐传奇》 (7)《聊斋志异》 (8)《三言二拍》 (8)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可以“想平常不敢想,为平常不敢为”,一切光怪陆离、虚无荒诞的事情,在小说家的笔下都可以变得合情合理,从这个角度上讲小说是人们梦的寄托。
而另一方面,小说也可以反应现实生活,人类的一切可爱、可笑、可鄙、可怜、可恨的姿态都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小说所涉及的题材也非常的广泛,大到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称斤论两,爱情的美好,理想的陷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挫折都是小说家们灵感的源泉。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
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
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
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典小说欣赏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课程类别:先修课程: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汉语言文学方向对《中国古典小说欣赏》实现规范教学的需要,其他专业方向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开设选修课。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之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汉语言文学方向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发展演进,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情况,帮助学生有系统性地阅读经典作品,把握一些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研究能力的目的。
[基本目标]1、引导学生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主要成就,对其发展演变轨迹有明晰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和分析评价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作品,使他们初步具备从事古典小说鉴赏与研究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正确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学遗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感情的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讲中国古典小说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古典小说的概念与发展分期[教学难点与重点]小说的起源与分期[教学内容]一、小说的概念二、小说的起源三、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分期第二讲中国古典小说概论(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古典小说的特征[教学难点与重点]小说人物非典型性与描写简单性[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小说的特征1、小说概念的模糊性2、小说人物的非典型性3、小说描写的简单性4、小说内容的庞杂性5、小说作者的非专业性第三讲明代以前的古典小说[教学目的与要求]杰人志怪小说与唐传奇[教学难点与重点]唐传奇、话本的分类一、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二、唐传奇三、宋话本第四讲《三国演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三国演义的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三国演义的人物[教学内容]一、章回小说的产生与明清小说的繁荣二、《三国演义》的主题三、《三国演义》的人物第五讲《水浒传》[教学目的与要求]全面了解《水浒传》[教学难点与重点]《水浒传》的性质[教学内容]一、《水浒传》的性质二、关于“逼上梁山”三、宋江形象的美学意义第六讲《西游记》[教学目的与要求]《西游记》的主题与人物[教学难点与重点]如何评价《西游记》的浪漫主义一、《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三、孙悟空与唐僧的形象第七讲《金瓶梅》[教学目的与要求]粗略了解《金瓶梅》[教学难点与重点]《金瓶梅》思想内容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内容]一、《金瓶梅》的内容二、《金瓶梅》的人物三、《金瓶梅》的地位第八讲《三言》与《二拍》[教学目的与要求]短篇小说的繁荣与《三言》、《二拍》[教学难点与重点]《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教学内容]一、《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二、《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三、名篇欣赏第九讲《聊斋志异》[教学目的与要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孤愤?”与“狐鬼世界”一、蒲松龄其人其书二、狐鬼世界与现实社会三、名篇欣赏第十讲《儒林外史》[教学目的与要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教学内容]一、《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二、《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三、名段欣赏第十一讲《红楼梦》[教学目的与要求]《红楼梦》的成书及其主题[教学难点与重点]人物形象[教学内容]一、关于作者与版本二、《红楼梦》主题论三、《红楼梦》人物论(上)第十二讲《红楼梦》[教学目的与要求]《红楼梦》的人物与艺术成就[教学难点与重点]《红楼梦》的独特写作艺术一、《红楼梦》人物论(下)二、《红楼梦》写作论三、关于“红学”教学安排及课时计划考核方式及安排推荐教材(刘晓林编写;审核)。
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教学目标一、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
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了解《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色。
四、欣赏所选片段的人物刻画和精彩描写。
单元介绍一、两类小说的发展史中国小说产生以来,演绎历史与谱写英雄一直是绵延不衰的两个主题,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本单元所选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两个主题有共性,主要表现为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在叙史的同时关照英雄人物,如《三国演义》;也有各自的特点,像《水浒传》基本上是群雄谱,当然小说一开始也写宋朝廷乐极生悲,京师流行瘟疫,请人祈禳天灾,结果却放出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着历史,但总的说是以歌颂英雄为主。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三国演义》自明代嘉靖年间流行以后,模仿它的历史演义小说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一个最重要的流派。
《三国演义》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后产生了列国志传系列小说、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以及宋史演义和明史演义系列小说,主要有《新列国志》(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蔡元放)、《隋唐志传》等,其中隋唐志传系列小说中的《隋唐演义》(褚人获)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隋唐演义》共20卷100回,叙述的内容始于隋文帝伐陈,终于唐玄宗还都而死,历时170余年。
小说所涉事件多,时间跨度长,头绪庞杂,但作者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杂而不乱,松而不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小说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一是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为中心人物的“乱世英雄”起兵反隋的故事;一是以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唐代宫廷故事。
其中瓦岗寨英雄起兵反隋部分,艺术地描写了隋末历史现实,颂扬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侠义勇武,人物形象也较为鲜明生动。
有人评说《隋唐演义》吸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创作特色同时又有一些新意,它既有真实的历史线索可寻,又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而且还能看到才子佳人小说的踪影。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一、课程性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旨在培养阅读、欣赏与审美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要使学生通过中国四大名著的学习,了解名著的社会背景、思想意义、审美特点以及作家的创作心理。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特别是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达到能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水平。
培养学生实际鉴赏能力和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三、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牢固掌握中国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四、教学内容重点讲析一些四大名著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一些经典片段,点面结合,以求对四大名著的作家作品能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兼顾使用讨论法和练习法。
六、课程内容、重难点、课后作业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学时分配] 7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主旨与政治倾向。
掌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及《三国演义》的影响。
[重点难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及《三国演义》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二、《三国演义》的主旨与政治倾向。
三、品读易中天的《三国演义》研究。
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名称(英文):Appreciation of works China and foreign ancient classical literature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 4节总学时: 32节学分: 2学分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所有专业二、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一门为广播电视编导、主持、表演、动画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平台课程。
分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当代作品赏析以及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三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一是为学生拓宽文学知识面,大致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概貌;二是以加深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为主要目的,引导其领会最具代表性的中外文学流派及其经典作品的主要旨趣和文学特色。
授课将循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着重对诗经、楚辞、左传、史记、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元明散曲、明清小说中的重要作品进行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提供必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
以国别为专题分别介绍欧洲、美洲、亚洲等各国各地区经典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并推荐相应书目、分析其相关文学特点。
对学生的价值:学生不仅得到情操陶冶和对现当代社会生活的认知,还能在语言表达方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循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着重对诗经、楚辞、左传、史记、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元明散曲、明清小说中的重要作品进行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提供必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
为学生拓宽文学知识面,大致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概貌;二是以加深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为主要目的,引导其领会最具代表性的外国文学流派及其经典作品的主要旨趣和文学特色。
中国传世古典小说赏析1.水浒传(上)2.水浒传(下)3.红楼梦(上)4.红楼梦(下)5.三国演义(上)6.三国演义(中)7.三国演义(下)8.西游记(上)9.西游记(中)10.西游记(下)11.封神演义(上)12.封神演义(下)13.聊斋志异14.儒林外史15.东周列国志(上)16.东周列国志(下)17.警世通言(上)18.警世通言(下)19.三侠五义(上)20.三侠五义(下)21.中国古代风俗小说选(一)22.中国古代风俗小说选(二)23.中国古代公案小说选(一)24.中国古代公案小说选(二)25.中国古代侠义小说选26.中国古代言情小说选27.中国古代寓言28.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选(一)29.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选(二)30.包公案狄公案31.比目鱼32.禅真逸史33.大八义34.狄公案--黄金案35.狄公案--四漆屏36.狄公案--玉珠串37.东度记38.东游记39.二刻拍案惊奇(上)40.二刻拍案惊奇(下)4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42.飞龙全传43.浮生六记44.鼓掌绝尘45.官场现形记46.五代残唐47.混唐后传48.济公全传(上)49.济公全传(中)50.济公全传(下)51.镜花缘52.开辟演义53.前后七国志54.老残遗恨55.老残游记56.孽海花57.雷峰塔传奇58.狐狸缘59.何典60.列女传61.刘公案62.女仙外史63.拍案惊奇(上)64.拍案惊奇(下)65.歧路灯66.乾隆游江南67.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68.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中)69.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下)70.三刻拍案惊奇71.施公案72.世说新语译注73.太平广记74.西湖二集75.西厢记76.小八义(上)77.小八义(下)78.小五义(上)79.小五义(下)80.醒世恒言(上)81.醒世恒言(下)82.续小五义83.怡情佚史84.争春园85.世无匹86.喻世明言(上)87.喻世明言(下)88.钟馗全传89.韩湘子全传90.杨乃武与小白菜91.三遂平妖传92.鬼神传93.搜神记94.情史95.欢喜冤家96.春阿氏谋夫案。
第一讲一部打开了的民众心史——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的文化意蕴一、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钦定的正史虽有帝魏帝蜀之争,莫不赞叹刘备的“德”;西晋以为的民众几乎清一色,都是拥刘反曹派,而且此风越演越烈。
这是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
西晋人陈寿撰《三国志》,奉曹魏为正统,蜀、吴皆为僭国,在篇幅上也甚是偏心。
相形之下,尊曹抑刘的倾向是明显的。
然而,其评曹操与评刘备,两相对照,又分明在说:曹操以明略最优,而刘备以仁厚见长。
中国人重“德”甚于重“才”,陈寿的感情倾向与帝魏思想是相违的。
首倡应奉蜀汉为正统的是东晋人习凿齿撰写的《汉晋春秋》。
南朝宋文帝命裴松之注陈寿《三国志》,裴对《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显然是首肯的。
然而,纵观其注,却在说明玄德是位弘毅宽厚的君子,孟德是个“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人物。
《资治通鉴》虽也以曹魏为正统,但在《魏纪一》中特意作了说明:只能“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
司马光提出的这一区分正闰之别的标准无疑是有见地的,要比习凿齿的识见高明。
然而,《资治通鉴》与《汉晋春秋》的主要不同处,亦仅在名位上的帝魏帝蜀而已。
其感情倾向也是在蜀的一边。
把《三国志》帝魏而伪蜀的案最后翻过来的,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通鉴纲目》。
《纲目》以蜀承汉祚,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之后,紧接着便大书“汉昭烈帝章武元年”。
此后,元、明、清三代,皆奉蜀为正统,魏吴为僭国。
史学家们的思想和感情一致起来了。
然而,民众的拥刘反曹思想却不是从《通鉴纲目》始,它是不以地主阶级的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意志为转移而自行发展的。
《三国志》裴注中的“嗤鄙异闻”,不少皆属民间传说,说明早在西晋便激荡着一种拥刘反曹的思潮。
两晋南北朝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二十二史札记》曾说及的,“称勇者必推关张”。
关张“威声所垂”,实际上正反映了刘备集团的德声所垂。
这就再说说明,拥刘反曹已成为两晋南北朝的一种社会思潮。
隋代的三国故事,可以从杜宝《大业拾遗录》所记察其端倪,褒刘贬曹的情绪似乎还是明显的。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鉴赏(讲座提纲)一、文学鉴赏的四种方法和三个层级 1.一般文艺理论认为文学鉴赏有四种方法或曰四种模式。
(1)以社会历史环境为中心的鉴赏方法:(2)以作家为中心的鉴赏方法:(3)以作品为中心的鉴赏方法:(4)以读者为主体的鉴赏方法: 2.鉴赏活动的三个层级。
(1)掌握性鉴赏:初步的鉴赏活动,读懂词句以及作者用意,根据不同文学样式的体裁特点,理解作者营造的形象、意境等,进而把握其中蕴涵的基本思想感情,了解作者使用的基本艺术技巧以及产生的效果。
(2)生发性鉴赏:时代不同而文化背景也不同的读者从各自需要出发,联系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把作品的原意延伸,随着阅读的处境、心境而生发各种联想。
甚至读出作者原来未必有的意味来。
(3)研究性鉴赏:专家学者的高级思维活动,联系时代审美情趣,联系作者生平思想,联系语言发展衍变,分析出别人没有读出的内在含义来。
不仅求全更求深,要求言人所未言,而且言之有据。
所以,从着重点上看:掌握性鉴赏着眼于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什么,生发性鉴赏着眼于读者从中感悟到什么,研究性鉴赏着眼于一般阅读者没有读出来的东西是什么。
从衡量目标看:掌握性鉴赏要理解准确,排斥误解生发性鉴赏要联想开阔,生发奇妙研究性鉴赏要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从功用看:掌握性鉴赏是解读作品不可逾越的基础步骤生发性鉴赏开发作品怡情效用,允许即兴性、随意性、个人性研究性鉴赏是学科建设组成部分,其成果有待学术或大众检验从层级看,几种性质的鉴赏逐层深入。
二、小说戏曲教学中如何体现文学鉴赏的原则 1.引导学生进行掌握性鉴赏是主要的任务。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具备的文学鉴赏能力,尚属于基本的鉴赏能力。
也就是说,其培养目标从层级看,应该定位于掌握性鉴赏;从方法上看,应该是以作品为中心和以读者为主体的结合。
中学阶段的鉴赏能力培养,重点应该是在掌握性鉴赏能力的培养。
结合古典文学的特点来认识,更需要明确掌握性鉴赏的重要性。
古典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的文化遗存,初步的鉴赏需要建筑在对古典文学的话语系统、历史背景、意识形态、传播接受方式等多层面的准确理解上,才能使鉴赏对象回归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得到合乎情感、逻辑的阐释,才能提高鉴赏的品味,不致流于游戏式的“俗讲”。
中國古典小說第01講課程綱要一、中國古典小說概說二、神話選讀三、寓言選讀四、筆記小說概說五、志怪小說選讀六、志人小說選讀七、唐代傳奇概說八、唐代傳奇選讀九、宋代話本概說十、宋元話本選讀十一、明清短篇小說選讀期末測驗與報告測驗日期:期末面授當日(8月30日,星期日)進行,為本課程唯一面授,當日請務必到課測驗方式:書面手寫測驗範圍:為本課程網路教材,可攜帶筆記資料、課程講義。
中國古典小說源流歷代小說的發展(一)先秦兩漢時期:一般研究文學史者認為,神話、傳說是小說體的濫觴。
1.神話:原始初民對於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所產生的想像與解釋的故事。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易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人類能力之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
」例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煉石補天。
2.傳說:從神話演進,故事漸進於人性,多是敘事古史事蹟和英雄行為,例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3.寓言:以生動的小故事,寄託作者所要表述的思想。
先秦諸子書中有許多的寓言故事,它們是為了闡發某種思想、理念而被編造出來的故事,明顯的具有主題,已經粗具小說的主要特性。
例如:《孟子》中的〈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
《莊子》中的〈庖丁解牛〉、〈不龜手之藥〉。
《韓非子》中的〈彌子瑕〉、〈守株待兔〉。
《戰國策》中的〈楚人有兩妻者〉、〈鄒忌窺鏡〉。
歸納先秦寓言,有如下特質:①主題明確。
②故事單純。
③篇幅短小。
④文字淺顯。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是篇幅短小、結構單純的,使用簡潔的文言散文敘事。
被定位為「筆記小說」,是指以筆記形式所創作的小說,所謂「筆記」意思是「隨筆記錄,不拘文體」的,別稱有:隨筆、筆錄、筆談、叢談、叢說、漫錄……。
依創作題材和故事內容分為「志怪」和「志人」兩大類。
「志怪」和「志人」內容的產生背景因素:1.動亂的時代:人們藉著鬼神故事抒發內心的的苦悶,寄託自己的願望。
2.宗教信仰的彌漫:道教與佛教的盛行,社會上普遍流行鬼神靈驗、輪迴報應等觀念。
《中国古典小说导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02424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masterpiece appreci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是普通高校面积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中国古典文学名篇的赏析,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脉络。
通过中国古典小说名篇名著的讲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以达到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增加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类型及著名作家作品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增强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国古典小说导读》这门选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前提下所开设的。
这门课的特点是内容广泛,而且趣味性较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文学基础知识,了解更多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塑造、文本分析等方面,力图全面提升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我们的学生能成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即具有“科技脑、人文心”的全能型人才。
1.基本知识:基本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流派及各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分析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
《红楼梦》鉴赏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红楼梦>鉴赏》英文名称:Research On Hongloumeng周学时数:2 学分数: 2教材:《<红楼梦>鉴赏》讲稿(自编)考核方式:考查开课院系: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开课教师:张岚岚职称:讲师开课学期:学年第一和第二学期课程简介:《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历史巨著,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阅读、研究《红楼梦》,无疑具有传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意义。
本课程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和研究,汇集近百年红学成果,以个人治学所得,补充新的内容。
结合优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红楼梦》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超群绝伦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
《红楼梦》鉴赏Research on Hongloumeng课程编号:学分:2学时:34(其中:讲课学时:32 习题课学时2 )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专业以外的任何专业教材:《<红楼梦>研究》鉴赏(自编)开课院系:语言文化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通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力求使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和他的作者曹雪芹、高鹗。
了解这部分伟大作品的深刻思想和巨大的艺术成就。
了解这部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了解旧红学与新红学。
通过细致研读,提高学生欣赏高雅文学的能力,提高认识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激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的强烈的学习兴趣,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1.1《红楼梦》的价值和版本1.2关于红学关于曹雪芹和高鹗基本要求本章主要讲述《红楼梦》的价值和版本、红学、曹雪芹家世生平,使学生对《红楼梦》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体了解。
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欣赏《三国演义》成书、作者、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三国演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篇之作成书:过程漫长、世代积累史书记载→民间传说→宋元说话、讲史话本→元代三国戏→明初文人加工改造再创作→长篇小说《三国通俗演义》史书记载主要依据: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宋・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南宋・宋范晔《后汉书》、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三国故事在隋唐民间广为流传宋元讲史话本:《全相三国志评话》约8万字元代戏剧:元杂剧关于三国故事大约有60 多种,现存21种剧本,例如:《单刀会》、《西蜀传》、《三战吕布》、《连环计》、《博望烧屯》等元代南戏:《貂蝉戏》苏轼在《苏东坡志林》说:“至说三国事,闻玄德败,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却喜唱快”。
宋元时期渐有倾向“尊刘贬曹”之风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教人,名本,字贯中,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也有说山西太原),流寓杭州,生活在元末明初,约1315—1385年之间明末朝应麟在《少室山房笔式》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
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今存最新刊本,明代嘉靖壬年(1522)刊刻,共24卷,240则。
明后期,出现《李草吾批点三国志》,它将240则变为120回,将单句变为双句,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草吾评本为基础进行了较大修改与删除,并逐回批点,定名为:《三国志演义》。
此后,毛氏评改本为最流行的评改本。
毛本《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中时杨慎《临江仙》词本书共120回,大约75万字,描写了起自汉末184年黄巾起义之前,止于1280年西晋统一约一百年间纷杂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形象。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2回):汉末动乱,军阀混战,曹操统一北方(共42回)第二部分(第43—106回):赤壁之战、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长期混战70年(共64回)第三部分(第107—120回):司马氏篡魏立晋,灭蜀灭吴,统一中国(共14回)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思想内容注意一下内容:1、反映汉末统治集团为朝政大权明争暗斗,造成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教学大纲
一、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小说欣赏
学时:16
学分: 1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非专业性公选课。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演进,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情况,帮助学生系统性地阅读经典作品,把握一些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的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主要成就,对其发展演变轨迹有明晰的了解。
2、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和分析评价中国古典小说代表作品,使他们初步具备从事古典小说鉴赏与研究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正确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学遗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感情的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课时安排
第一讲中国古典小说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小说的概念与发展分期
[教学难点与重点] 小说的起源与分期
[教学内容] 一、小说的概念二、小说的起源三、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分期第二讲中国古典小说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古典小说的特征
[教学难点与重点] 小说人物非典型性与描写简单性
[教学内容]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征1、小说概念的模糊性2、小说人物的非典型性3、小说描写的简单性4、小说内容的庞杂性5、小说作者的非专业性第三讲明代以前的古典小说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杰人志怪小说与唐传奇
[教学难点与重点] 唐传奇、话本的分类
[教学内容]一、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二、唐传奇三、宋话本
第四讲《三国演义》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三国演义的内容
[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国演义的人物
[教学内容]一、章回小说的产生与明清小说的繁荣二、《三国演义》的主题三、《三国演义》的人物
第五讲《水浒传》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全面了解《水浒传》
[教学难点与重点] 《水浒传》的性质
[教学内容]一、《水浒传》的性质二、关于“逼上梁山” 三、宋江形象的美学意义
第六讲《西游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西游记》的主题与人物
[教学难点与重点] 如何评价《西游记》的浪漫主义
[教学内容]一、《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三、孙悟空与唐僧的形象
第七讲《聊斋志异》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与重点] “孤愤?”与“狐鬼世界”
[教学内容]一、蒲松龄其人其书二、狐鬼世界与现实社会三、名篇欣赏
第八讲《红楼梦》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红楼梦》的人物与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与重点] 《红楼梦》的独特写作艺术
[教学内容]一、关于作者与版本二、《红楼梦》主题论三、《红楼梦》人物论
四、关于“红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和讨论为辅。
(2)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当中使用或者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复杂的事件叙述简单化,将相关的背景材料图像化,将含蓄的意境意象直观化,增加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网上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3)组织研讨式教学、写小论文。
注意课堂讨论的开展,以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考试方式:考查
五、教学参考书: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中国古典小说鉴赏(焦垣生张蓉)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