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1
(小学阶段)乘法运算定律(运算律)及其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的性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简化部分乘法题目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提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乘法交换律一、内容及字母表达式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达为:a×b=b×a(或者a·b=b·a其中,·表示乘号)乘法交换律不仅适用于两个数相乘,也适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
二、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一)两个数相乘如:25×4=4×25(都等于100)198×12=12×198(都等于2376)(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如:3×8×5=8×5×3(都等于120)125×6×4×2=125×4×2×6 (都等于6000)➢乘法结合律一、内容及字母表达式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达为:a×b×c=a×(b×c)二、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一)三个数相乘如:250×3×81.不运用乘法结合律250×7×8=1750×8=14000解析:按照运算顺序,先计算250×7=1750,再计算1750×8。
2.运用加乘法结合律250×7×8=(250×8)×7=2000×7=14000解析:按照原题,应先计算250×7,但是,通过运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250×8=2000(250与8的乘积为整千数),再计算2000×7,在改变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简化了计算过程。
(小学阶段)乘法运算定律(运算律)及其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的性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简化部分乘法题目的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提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乘法交换律一、内容及字母表达式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达为:a×b=b×a(或者a·b=b·a其中,·表示乘号)乘法交换律不仅适用于两个数相乘,也适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
二、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一)两个数相乘如:25×4=4×25(都等于100)198×12=12×198(都等于2376)(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如:3×8×5=8×5×3(都等于120)125×6×4×2=125×4×2×6 (都等于6000)➢乘法结合律一、内容及字母表达式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达为:a×b×c=a×(b×c)二、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一)三个数相乘如:250×3×81.不运用乘法结合律250×7×8=1750×8=14000解析:按照运算顺序,先计算250×7=1750,再计算1750×8。
2.运用加乘法结合律250×7×8=(250×8)×7=2000×7=14000解析:按照原题,应先计算250×7,但是,通过运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250×8=2000(250与8的乘积为整千数),再计算2000×7,在改变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简化了计算过程。
整数乘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整数加、减计算法则: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2)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3、分数加、减计算法则: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4、整数乘法法则:1)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5、小数乘法法则: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6、分数乘法法则:把各个分数的分子乘起来作为分子,各个分数的分母相乘起来作为分母,(即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再约分。
7、整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商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1)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2)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10、分数的除法法则:1)用被除数的分子与除数的分母相乘作为分子;2)用被除数的分母与除数的分子相乘作为分母。
一、运算定律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二、运算法则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一、整数四则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3、乘法交换律:a b b a⨯=⨯4、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5、乘法分配律:()b c a b a c a+⨯=⨯+⨯⨯+=⨯+⨯;()a b c a b a c6、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7、除法的性质:()÷⨯=÷÷;a b c a b c8、除法的“左”分配律:()-÷=÷-÷,a b c a c b c+÷=÷+÷;()a b c a c b c这里尤其要注意,除法是没有“右”分配律的,即()÷+=÷+÷是不成立的!c a b c a c b注:上面的这些运算律,既可以从左到右顺着用,又可以从右到左逆着用。
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1、补数的定义:“补数”就是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2、凑整法:a、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b、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
三、乘法凑整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 ×c=a×(b×c)乘法分配律:(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四、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0a b a n b n a m b m m ÷=⨯÷⨯=÷÷÷≠ ,0n ≠2、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 ÷÷=÷÷3、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a b c a c b b c a ⨯÷=÷⨯=÷⨯4、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添括号: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①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a b c d a c b d a d b c ⨯÷⨯=÷⨯÷=÷⨯÷一、加法【例1】:278+463+22+37 732+580+268二、减法【例2】:2871-299 968-599举一反三:(1)157-99 (2)363-199三、连减(5种)【例3】:528-53-47 545-167-133举一反三:(1)489-134-76 (2)470-254-46【例4】:496-(296+144)354-(154+77)举一反三:(1)675-(175+89)(2)466-(66+125)【例5】:496-(144+296)354-(77+154)举一反三:(1)675-(89+175)(2)466-(125+66)【例6】:528-72-28 545-167-145举一反三:(1)489-77-389 (2)465-267-65【例7】:824-224-176-124 545-167-145举一反三:(1)643-164-133-243(2)487-187-139-61四、乘法分配律(8种)【例8】:计算:125×(80+32)(24+40)×25举一反三:(1)125×(64+80)(2)(80+32)×125(3)(16+32)×25【例9】:125×(100-8)(125-40)×8举一反三:(1)125×(100-48)(2)(100-16)×25【例10】:(1)117×56+117×44126×72+126×12+126×16举一反三:(1)269×26+74×269 (2)521×65+35×521【例11】:125×69-125×61 137×97-44×137-137×43举一反三:(1)25×127-25×119(2)365×251-365×151(3)156×59-156×27-156×22【例12】:45×102举一反三:(1)25×44 (2)125×168 (3)125×18【例13】:36×99举一反三:(1)45×98(2)125×92 (3)35×99【例14】:(1)81+9×391 (2)9+9×999 (3)99+9×99【例15】:(1)9×107-63(2)6×108-48 (3)134×101-134五、连除(2种)【例16】:1250÷25÷5举一反三:(1)2000÷125÷8(2)1280÷16÷8 (3)1300÷5÷20(4)840÷5÷8(5)1700÷25÷4 (6)4800÷50÷2【例17】:630÷(63×5)举一反三:(1)780÷(78×2)(2)1250÷(125×5)(3)6300÷(63×5)。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指在整数乘法运算中,存在一些特定的规律和性质。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整数乘法运算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它表明,在整数乘法中,两个数的顺序发生变化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换句话说,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和b,a乘以b的结果等于b乘以a的结果。
例如,对于整数2和3,2乘以3等于3乘以2,结果都是6。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可以简化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乘法的顺序,使计算更加方便。
二、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也是整数乘法运算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它表明,在整数乘法中,三个或多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然后再乘以剩下的数,最终的结果不变。
换句话说,对于任意三个整数a、b和c,(a乘以b)乘以c的结果等于a乘以(b乘以c)的结果。
例如,对于整数2、3和4,(2乘以3)乘以4等于2乘以(3乘以4),结果都是24。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可以简化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先计算一部分乘法,再计算剩下的部分,使计算更加方便。
三、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整数乘法运算中的又一条基本规律。
它表明,在整数乘法中,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然后再将结果相加。
换句话说,对于任意三个整数a、b和c,a乘以(b加上c)的结果等于(a乘以b)加上(a乘以c)的结果。
例如,对于整数2、3和4,2乘以(3加上4)等于(2乘以3)加上(2乘以4),结果都是14。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可以简化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个乘法运算拆分为多个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使计算更加方便。
四、乘法单位元乘法单位元是整数乘法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整数1,乘以任何整数都等于这个整数本身。
换句话说,对于任意整数a,a乘以1等于a。
乘法单位元的应用可以简化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乘法运算简化为只保留需要计算的整数,使计算更加方便。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虽有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相同的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整数乘法的法则:①先把乘数和被乘数的数位对齐。
②从乘数的个位起分别依次乘被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用哪一位数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和乘数位对齐。
③最后把几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小数乘法法则:前面的步骤与整数乘法的完全相同,最后看被乘数、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开始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整数除法法则: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就要多看一位。
②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
④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小数除法法则: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相同。
分数乘法法则:两个或多个分数相乘,用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
分数除法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用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然后按照分数乘法进行计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1.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3.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整数的性质与运算定律整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数形。
其定义为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数集。
整数运算是数学中的基础运算之一,研究整数的性质与运算定律对于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推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整数的性质1. 整数的有序性整数集合中的每个整数都可以用于表示数轴上的一个点,并且整数之间有明确的大小关系。
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和b,它们的大小关系可以归纳如下:- 如果a > b,则a在b的右边;- 如果a < b,则a在b的左边;- 如果a = b,则a和b重合。
2. 整数的封闭性整数集合对于加法和乘法运算都具有封闭性。
也就是说,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和b,它们的加法和乘法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整数。
- 加法封闭性:a + b仍然是一个整数;- 乘法封闭性:a * b仍然是一个整数。
3. 整数的奇偶性整数可以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
-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如-3、-1、1、3等;-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如-4、-2、0、2等。
二、整数的运算定律1. 加法运算定律整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以下定律:- 交换律:对于任意整数a和b,a + b = b + a;- 结合律:对于任意整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加法逆元:对于任意整数a,存在一个整数-b,使得a + (-b) = 0。
2. 乘法运算定律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以下定律:- 交换律:对于任意整数a和b,a * b = b * a;- 结合律:对于任意整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乘法逆元:对于任何非零整数a,存在一个整数b,使得a * b = 1。
其中,1为整数乘法的单位元。
3. 分配律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之间满足分配律:- 左分配律:对于任意整数a、b和c,a * (b + c) = (a * b) + (a * c);- 右分配律:对于任意整数a、b和c,(a + b) * c = (a * c) + (b * c);4. 约束条件在整数的运算中,有一些约束条件需要注意:- 除法约束条件: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必须是整数,除数不能为零;- 减法约束条件:在整数减法中,减数和被减数都必须是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