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门山旅游区交通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22.38 MB
- 文档页数:45
第一章基本概况一、镇域概况(一)地理位置通济镇位于彭州市西北部,是彭州市北部山区的一个中心场镇,东接丹景山镇,西接小渔洞镇,南接新兴镇,北邻龙门山镇和白鹿镇,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市场贸易吞吐量大,素有“三河七场”商品集散地之称。
通济镇是省道彭白公路和小夫公路的交汇点,其分别通往旅游胜地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白鹿森林公园。
(二)行政区划通济镇总人口2.9万人,幅员面积73.9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小城建设试点镇。
全镇18个村,村村通公路,并有12公里村级水泥路面。
随着1992年思文乡的并入,至1993年,通济镇共辖26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2005年通济镇对村级区划作了调整,当年全镇辖20个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
2006年,因亚东水泥厂矿山项目占地,通济镇村级区划再次调整:将花牌、万福2村合并称“天生桥村”,将雾坪村(迁居至通济场)划入通济场社区,将石羊、白桥2村划入思文场社区。
至此,通济镇下辖18个农业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
2008年各村情况一览表(三)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镇域内山、丘、坝地形俱全。
通济镇地处龙门山褶断带及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层所形成的丘陵、低山带,镇域内地质地貌复杂,湔江、甘溪河、麻柳河、白鹿河,“一江三河”贯穿境内。
2、气候通济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300毫米,夏无酷暑,秋多阴雨,冬无严寒,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3、自然资源通济镇土地肥沃、灌溉便利、耕种条件好,盛产各种粮食作物,森林资源较丰富,“三木”药材、黄莲、川芎在川内享有盛名,石灰石矿较丰富。
(四)资源条件和经济状况通济镇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平坝主产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大蒜等蔬菜作物、山丘以林为主、黄柏、杜仲、厚朴、川芎、黄莲等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禽畜养殖业、菌类栽培已成为本镇一大经济。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生产石灰矿、石灰精粉加工、煤炭和页岩矸砖为支柱产业。
全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9631万元,第二产业4395万元,第三产业5274万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地区生产总量的67%、15%、18%,人均收入4685元。
四川龙门山风景区介绍龙门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距离成都市约60公里,交通便利。
景区总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4900米之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了解龙门山风景区的景点及旅游攻略。
一、龙门山风景区简介龙门山风景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独特,风光秀丽。
景区内有世界级的冰川世纪遗址,地震遗址等珍贵的人文景观。
此外,龙门山还是大熊猫的故乡,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景区景点介绍1.地震遗址:龙门山地震遗址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遗址内保存了大量的地震遗迹,供游客参观、悼念遇难者。
2.世纪冰川:龙门山风景区内有世界级的冰川遗址,游客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冰川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龙门洞:龙门洞位于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是一个千万年形成的天然溶洞。
洞内钟乳石、石笋等地质景观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4.卧龙谷:卧龙谷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谷,谷内生态保护完好,溪水清澈,瀑布众多,是游客徒步、观光的好去处。
三、旅游攻略1.交通指南:游客可以选择自驾或乘坐长途客车前往龙门山风景区。
若选择自驾,可沿成彭高速公路抵达景区;若乘坐长途客车,可在成都茶店子汽车站乘坐前往彭州的班车,并在景区下车。
2.住宿推荐:龙门山风景区内有众多住宿选择,包括景区内的民宿和附近的酒店。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喜好选择合适的住宿。
3.餐饮美食:景区内有各类餐饮设施,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和家常菜。
游客在此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家常菜和地道的四川小吃。
4.周边景点推荐:龙门山风景区附近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丹景山、白鹿镇、新兴镇等。
游客可以在游览龙门山的同时,领略周边景点的魅力。
总之,龙门山风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游客休闲度假、徒步探险的好去处。
浅论龙门山香草谷景区概念方案设计作者:玄丽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09期摘要:项目从基地的前期基础分析和自然条件入手,结合香草主题景观的目标愿景,深度挖掘项目的建设意义,从生态、自然和人性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台地式的大地植栽艺术和特色主题空间,为人们创造一处唯美浪漫又亲切宜人的城市郊野主题景区。
关键词:景观设计;概念方案;总体规划;香草主题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B一、项目分析:区位分析:香草谷景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东南部的湔江河畔,距镇政府3公里,与龙门山镇一河之隔,龙门山镇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北部山区,北接阿坝州,西接都江堰,东邻什邡市,南靠小鱼洞,距彭州市38公里,有省级成白公路相贯,并有小火车(彭白铁路)通往市区。
高程分析:通过对高程和模型的分析能看出基地地形的复杂多变。
坡度分析:结合高程模型清新的看到景区内的水系分布现状。
现状总平:设计场地处于群山环抱的缓坡谷地,植被丰茂,水流遍布,自然生态条件很好,通过设计将形成成都周边最有吸引力的生态景区之一。
借助于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我们希望香草谷景区能实现下面的一系列目标愿景。
二、目标愿景:总述:龙门山香草谷位于龙门山脉,距成都70公里,是一处群山环抱,绿水相伴、香草成田、彩蝶纷飞的特色景观片区,是成都首家以种植香草为主题,集香草育苗、种植、食用、旅游观光、科普教育、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基地。
项目建设将紧邻湔江的滨河地带,地势平坦的香草公园和居高临下的香草风情小镇三个部分整体考虑,三位一体,相得益彰,是整个香草谷景区具有完善和独特的景观与场所魅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在成都周边能观赏优质自然景观与香草景观大地艺术相结合的首要选择,这将对整个彭州龙门山片区的景观品质起到极大的提升和推动作用。
香草公园:位于湔江和香草风情小镇之间的河滩地带,在30多米的高差中形成了三级较为平坦的台地,在这些地块我们以大面积的不同品种的香草种植园和景观建筑相结合,主要有薰衣草、迷迭香、洋甘菊等等,多达几十个品种,构成地形错落有致、游步道曲折蜿蜒的公园内部结构,同时结合香草产业、婚庆摄影、餐饮会议等功能性建筑的布局,创造出一处蝴蝶飞舞、香气四溢、浪漫唯美风情兼备的香草主题公园的特色景观。
第一章规划概况1.1 区位及规划范围崇州花果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邛崃山脉无根山边缘,成都崇州市公议乡境内,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S106从基地西侧经过,交通十分便捷。
东与元通镇毗邻、南与道明镇接壤、西与大邑青霞相连、北与怀远镇为邻。
距崇州市区12公里,距离成都48公里,处于成都市30分钟交通圈内,区位优势明显。
本次规划范围是崇州市怀华路以南、重庆路以北,花果山路以西的花果山及万亩果园区,规划区内主要有公议乡的花果山村、天冬堰村、林秀村、怀远镇龙潭社区、元通镇禹王社区、四川省果树良种繁殖站、崇州市园艺市场等。
规划用地约19.3平方公里(2895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337.15亩。
1.2 规划背景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崇州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西部轻工名城、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的总体发展战略,提出崇州要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先行者的发展目标。
崇州花果山地区是展现崇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窗口,是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及展现现代田园养生生活方式的理想场所。
编制崇州花果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进一步提高崇州花果山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地区效益附加值,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有效地发挥土地使用价值。
1.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5)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总导则》(2010);(6)《成都市总体规划》(2003-2020);(7)《崇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8)《崇州市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与技术规定》(2006)(9)《崇州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与技术规定》(2006)(10)《公议乡城镇总体规划》;(11)《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审标准》。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
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
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城乡体系规划 (2)第三章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4)第四章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5)第五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7)第七章公共安全规划 (8)第八章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10)第九章附则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成都市规划局提出了2007年城乡规划“满覆盖”编制计划,而成都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要求成都市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而这一切改革的前提都需要编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规划。
第二条本次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突出“三个集中”,着眼于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协调与整合区域各类、各级规划;实现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落实各类用地界线与管制要求,保证全市域范围规划管理的协调统一。
第三条本次规划的目的是对城乡各类空间要素和建设行为实现有效控制,强化城乡功能、配套设施的整合,落实城乡空间资源的保护、预留和科学配置,形成明晰、方便的规划管理文件,建立“一张图”式的规划管理平台。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4、《彭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5、《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4-2020)6、《彭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7、彭州市相关城镇规划8、《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2004-2015)9、彭州市其他规划文件与发展思路10、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与规定11、彭州市工业布局规划(大纲)第五条本次规划的期限是2007~2020年;同时对远景发展重点区域在空间上进行展望和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