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为什么不能做大做强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民营企业的十大死亡地带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充满着灿烂和辉煌,但也制造了太多的迷宫和空白。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纵使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也逃不出传统文明的手掌心。
中国民营企业的高死亡率,与此传统文化中孕生出来各种怪现象有着密不可分渊源和联系。
死亡地带之一:称王称霸的秦始皇情结中国传统的等级文化和宗法体制虽然极大地方便了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但也产生了另一个副产品,即人人都想做皇帝。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等级文化和宗法体制,追求的是人对人的绝对控制,包括行为上的划一、精神上的依附、意志上的服从。
在这个体制中越下层的人,越没有自由,越没有自由的人越向往自由。
要彻底摆脱这种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做皇帝,只有做了皇帝才可能完全超脱、独得自由。
那么,皇帝又是怎么做的,我们先看看秦朝的历史和中国第一始皇帝是所作所为: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形成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秦国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肃张家川)周围的一个嬴姓部落。
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见周幽王)有功,封为诸侯,赐给歧以西地,正式建国,后定都於雍(今陕西凤翔南)。
经文、宁、武、德、宣诸公,秦的疆土不断东移,到穆公继位时,已占有大半个关中。
秦穆公名任好,嬴姓,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
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等。
秦国并由此走上了强大之路。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是自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后一百四十多年来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做不大?——杨珊珊1046103 食品经济管理1班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民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状况并不尽人如意,民营企业在总体发展中减速,二次创业步履艰难,甚至很多企业在快速成长之后陷入经营困境或者倒闭,那为何中国那么多的民营企业做不大,做不长呢?一、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1、企业架构的缺失民营企业从发展的轨迹来看,往往起步于家庭工业,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典型的“任人唯亲”、“家庭统治”。
企业的管理永远是按老板个人的魅力来进行管理。
有些企业的老板缺乏个人魅力,管理效果只能达到10%、20%。
有些企业的老板个人魅力很强,在创业阶段可以达到了80%甚至是更高的管理效果。
很多中国的企业家因此非常迷信个人魅力,但实际上个人魅力可以管理企业的最大上限也就是200~300名员工。
当公司变大的时候,个人魅力不能笼罩公司所有的员工,公司一下子便走了下坡路。
所以必须通过架构式的管理,企业才能有可扩展性。
2、从宏观环境来看说到宏观因素的经济因素,我想把民企与国企做下比较,就比较容易看出民企为何举步艰难。
从生产性资源投入成本来看,国企和民企两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别。
例如,国有企业免费或低价使用国土资源,而民企使用土地资源或者水电资源,其价格是非常高的,这也使得民企的成本增加许多。
而另一方面国家的许多重要矿产资源基本上都是国企占有,过去都是完全免费,近年才开始低税率征税,甚至低到近乎免费使用。
中国著名的三大石油公司即是如此,近年来上缴的“特别收益金”明显低于国外主要产油国。
许多矿产资源的市场销售价格基本上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实际上是“大饼卷手指头——自己吃自己”。
可是,民营企业的使用资源的难度比国企大的多,很难与国企竞争,基本龙头行业都被国企所占据,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民企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又如何与国企甚至外企竞争呢?3、民企的眼高手低许多民企在经营遇到状况时,看到市场某种商品销售前景特别很,于是立即转型,可这成功率非常低,经常面临倒闭。
第一讲错误1:让别人做自己的上帝(上)一、故事创业者大都是在理想的激励之下开始自己的人生的,但是在人生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
创业是一种人生,不是一个方法,做老板也是一种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选择自己给自己做主,有的人则人云亦云,在前进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还有的人中途落马,半途夭折。
1.马云:自己给自己做主传统的产业人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是先懂江湖,再懂商务,最后懂电子。
而新的经济人是先懂电子,再懂商务,最后懂江湖。
马云可以算是一个新经纪人。
他虽然是做IT的,但是他跟传统的产业人很相似,他不上网,但是他做出来的电子商务现在独步全国,他创办的阿里巴巴这个大家族有五个业务群,其中有一个上市。
马云是最典型的自己给自己做主,自己做自己的上帝的人。
其实,所有创业成功的人都不是按照别人的眼色去行事的,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
2.杨国强们的发财梦2006年,碧桂园上市之后,它的老板成为中国的首富,碧桂园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决策,这成为许多后来者决策的依据和榜样。
2007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就有很多人做着发财梦,很多人雄心勃勃地想成为新的首富,有的人开始借钱买地,并信誓旦旦地去排队上市。
杨国强就曾经是这样的,他买了很多地,结果市场发生了变化,房子卖不出去,他沦为债奴,最后只好切割资产去卖。
这样的故事很多,在香港资本市场上排队上市的企业有将近50家,他们都是杨国强故事的翻版。
有的人一心要超过杨国强,有的地方政府也鼓励当地企业家超过杨国强,做到中国首富。
地方政府的鼓励助长了这些企业的扩张。
实际上,有的企业应该还是中等规模,甚至偏小,但是他们认为自己在当地有关系,又拿了很多地,便想把一下子吃成一头大象。
在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那就是建业房地产的老总,他认为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他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超过杨国强,而是为了真正做好公司的治理结构,卖多少钱他并不在意,只要能够进入那个轨道就行了。
建业房地产果真上市了,当时它卖得很便宜,两块七一股。
中国企业若要做大做强只能造成悲剧郎咸平任搜狐网首席经济顾问时谈到了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问题: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中国企业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困境。
企业做大的原则是在做大的过程中必须“精益求精,控制成本”否则很难做强。
我最近在广东省各地包括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巡回演讲,每次几乎都有一两千位民营企业家急切地想聆听我最新的观点。
我本人理解民营企业家的惶恐与紧张,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心理;但是我认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为了强调我的观点,我准备向读者提出几个相关案例。
这几个案例分别为北京控股,华润,上海实业控股和青岛啤酒。
以青岛啤酒为例,由1993年到2001年在当时总经理彭作义做大做强的思维下展开了一连串的收购,因此带给青啤的结局是股价和盈利不断的下跌。
净资产收益率由1993年的12%跌到2001年的3%,而H股的股价也由93年刚上市的8元跌到2001年的1元左右。
但是类似于青啤的做大做强思维也存在于北京控股和华润。
北控由1998年开始到2002年大事扩张的结果,其总资产由120亿元提升到了180亿元左右,但总资产回报率却由4%跌到2.3%。
另外以华润而言,该公司最近三年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由340亿元暴涨至400亿元左右,但是总资产收益率也由7%不到跌倒了5%左右。
我认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理念所带来的虽然是表面资产的增加,但代价却是资产素质和股价的不断下跌。
我不认同这种经营手法。
我在北控和华润的案例中将详细地介绍这两家公司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与实际操作手法。
我认为这两家公司的最大问题是在大幅扩张的同时,成本控制失控。
举例而言,我把北控和华润的啤酒和零售行业的会计数据图列出来,我发现两者的营业总收入直线上升,而净利润却是非常平稳的下滑。
那么,营业额的上升和净利润的下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成本的提高。
到底什么经营策略是我心目中所认同的策略呢?我想以青岛啤酒2001年到2003年的重组为例做说明。
中国民营企业7宗罪——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老板太累根据一些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以下7个问题,笔者比喻为7宗罪:1宗罪:老板太累;2宗罪:利润太低;3宗罪:公司太乱;4宗罪:人才太少;5宗罪:扩张太难;6宗罪:融资不易;7宗罪:复制太慢……回过头来,我们发现很多老板还活在靠公关赚钱,靠送礼赚钱,靠行贿赚钱,靠承包赚钱……这些都是80年代的做法,现在已经2010年了,还靠这些想法赚钱,能不累吗?“44%的民营企业家反映自己经常忙于跟政府职能部门跑关系忙公关而耗费精力;高达60%的企业家曾因为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办事拖拉、程序繁杂而丧失发展新项目机遇……”广东省情调研中心发布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问题分析报告》显示,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小、缺乏品牌意识、融资难、管理体制落后等原因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1宗罪:老板为何太累?根据大部分企业调研了解,中国民营企业老板有四大症状:忙、乱、累、烦忙:作为老板,基本上是“非常6+1”“白+黑”,没有白天、也没有晚上,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活像一个救火队员,随时都可能接到指令(手机)。
乱:工作没有头绪,一会搞经营管理、一会做营销、一会搞成本控制、一会又做人事,结果什么都没有搞彻底,到头来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
累:呆在办公室里,哪怕什么都不干,老板也会感觉到身心疲惫,一个字“累”。
烦:作为老板,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摆平企业内部的动乱和反叛;三分之一的时间对付企业外部的骚扰和捣乱;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做业务或管理经营,因此,你很烦,也很累!思考一下:为何会产生以上四大症状?因为,很多老板更多的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举例说明:在企业中,老板为什么会感觉到忙、乱、累、烦,就是因为,你做了自己不应该做得事,操了自己不应该操的心,结果连自己的本职(指挥)工作都没做好,继而影响到了企业的整体运作。
本来老板应该是一个做人大于做事的职位,结果老板倒成了企业中一个唯一真正做事的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听,这就是真相。
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解读1.前言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旨在解读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探讨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做大:市场开放与创新驱动2.1市场开放的重要性市场开放是促进民营经济做大的重要保障。
我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扩大经营领域。
例如,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
2.2创新驱动的推动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做优:营商环境的改善与产业升级3.1改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做优的重要方向。
政府部门不断推出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和发展条件。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创新动力。
3.2产业升级的推动政府重视推动民营企业的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政府还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型升级。
4.做强:金融支持与人才培养4.1金融支持的重要性金融支持是促进民营经济做强的重要保障。
政府鼓励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建立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4.2人才培养的推动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此外,政府还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5.机遇与挑战5.1机遇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环境的改善,民营经济面临各种机遇。
政府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此外,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何不能做大做强每一个最初创业的企业家都怀揣着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梦想,然而现实是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做不大,活不长。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更糟糕的是每年全国有十万多家企业关门,平均寿命是年,存活超过10年寿命的民营企业不到5%。
为什么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做久?笔者认为,企业做大做强,一靠企业家自身素质,二靠外部环境,还有好的商业模式。
一、企业家素质。
全球500强企业中,家族企业数量为175家,如杜邦、福特、波音、摩托罗拉等为什么国外的家族企业能够进入全球500强企业存活这么久?而我国的民营家族企业是“昙花一现”呢?。
实际上这些国外企业是“去家族化”的典型代表,他们大胆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聘用能力比自己更强的人,实现“两权(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能感激员工为公司所做的贡献;从而使企业持续发展延伸成为世界500强。
而我国,许多的家族企业民营企业开创之际是异常艰苦,内部空前团结,待发展一定规模时,特别是权力交接时“家庭式管理”,突显,“子弟兵”或亲戚齐上阵。
结果内部管理混乱、企业信息传递失真、组织涣散、市场滑坡、产品质量下降。
最后,企业不死则僵,难以继续发展。
二、市场环境。
生命力再强的树,如果没有相应的土壤,也长不大。
在当前中国官商问题突出,隐形的国家垄断行业对民营企业影响很大。
2003年常州的民营企业家戴国芳要扩建年产840万吨的大钢铁厂,当年被称为“铁本项目”。
钢厂还没有扩建好,人却被抓起来判了刑。
还有两度入选“中国首富”的希望集团刘永行,计划在三门峡投资45亿元的年产105万吨的氧化铝工程,因中铝集团的干预,不了了之。
还有当年被称为“民营石油第一人”,“挑战垄断的石油斗士”,龚家龙和他的天发石油,你现在还能在什么地方见到他的加油站?三、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商业设计是否科学和利润最大化。
[创业]民营企业发展必须避免的五种陷阱.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民营企业发展必须避免的五种陷阱1-1216:23------------------民营企业发展必须避免的五种陷阱草寇文化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不是做不大,就是倒得快?分析其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摆脱不了一种所谓的“草寇文化”:“如今是乱世,群雄并起,这些所谓的‘群雄们’,大多都是带领着各自的人马,东奔西杀,胜了就攻占一座座城池,败了就弃城而逃;大兵一来就弃城而逃,大兵一走又卷土重来,没有谁能从天下163164.COM大势、敌我现状作通盘的战略思考。
这些人说穿了就是拥兵自立的草寇,对他们来说永远是赢也赢得糊里糊涂,死也死得不明不白。
”现在有几个民营企业家能对自己的企业在目前所处的地位说出个一二三,又有几个民营企业家能对自己企业未来的走势作出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回首90年代倒下的市场巨人,爱多、秦池、三株、飞龙、巨人、银广夏、蓝田股份等等……,哪一个不是这样,到最后死掉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他们所犯的错误或失误是相同的,那就是将偶然的成功当成了必然的成功,甚至当成了一种永恒的成功。
他们忽略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忽略了市场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这同时也是当今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最容易犯的通病,除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以外,其他的一概不知,什么市场营销、经济规律、企业文化,一概不知。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许多过去听都没听说过的名词或事物逐渐出现,如果你不能及时地去学习并掌握它,就很有可能逐渐地被这个时代所淘汰,这是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观念太保守据说拿破仑在攻打沙俄之前,突然感觉到了自己身边人才匮乏,拿破仑想:“我如果去攻打沙俄,那么西欧这边的战事又由谁来负责呢?”,于是拿破仑便派人打出告示,招募统领西欧兵马的总司令。
私营企业为何患上“国企病”?方文斌怎么也想不到,公司终于做大了,却开始面临倒闭的风险。
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半年前,方文斌公司下属的三家分公司的总经理,因为收取大量回扣,导致医疗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而就在1天前,他得知总公司的财务总监竟然将公司账上的流动资金挪用了!他赶紧报案,公安局很快把财务总监抓住了,可是7000多万元的巨款却无法追回这位财务总监已经把巨款转到了国外。
这一下,方文斌多年的苦心经营全部打了水漂。
方文斌实在想不通,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让公司从一个家族式小作坊企业,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公司。
而且,自己还经常去参加北大、清华的总裁班,向大学教授们学习了不少管理知识,都已经做了这么多,怎么还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呢?亲戚联手,梦幻创业10年前,方文斌从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小农村来到了济南。
由于大学学的是医学专业,成为市第一医院一名大夫。
可是,作为一名小大夫,方文斌的收入来源仅是工资,别说买房,就是租房都很吃力。
而村里的亲戚们以为方文斌到了城里就是有钱人,于是纷纷来投奔。
方文斌不好直说自己的困境,于是找借口来搪塞,这一下可把亲戚们得罪了。
方文斌接到父母寄来的信里,次次告诉他不要忘本,要好好帮助亲戚,而且一再强调,没有这些亲戚他是上不了大学的。
方文斌知道自己在医院这样工作下去,是绝对无法帮助这些亲戚的,更重要的是自己也不会有出路。
于是,一咬牙从医院辞职,开始从事医疗器具的代理。
公司成立了就需要人手,他就把村里亲戚的孩子们都召集过来,一共八个。
方文斌开玩笑说,他们是公司的八大金刚。
这些亲戚们的孩子,文化程度都只有高中水平,以前在城里打工是做苦力活,所以非常能吃苦。
在创业最艰苦的初期,似乎能力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信任问题。
方文斌把钱和医疗器械交到这些人手里非常放心,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和医院、生产厂商应酬。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八大金刚全力以赴、心无杂念的追随下,公司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浅谈企业做大与做强作者:陈智慧来源:《商情》2013年第24期【摘要】现代企业的发展总是面临着做大与做强的选择,本文从企业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横向发展来看,企业做大与做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从纵向来看,随着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关键字】做大,做强,辩证统一,发展阶段1.做大与做强做大的核心是扩大规模,倾向于横向兼并,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
做强的核心是提高竞争力,倾向于纵深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以满足市场需求。
关于做大与做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战略抉择上,做强优先于做大;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做大是做强的前提。
笔者认为,做大是生存问题,做强是发展问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而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做大与做强又各有侧重。
2.横向发展来看,做大与做强辩证统一分析现有企业在做大与做强上的选择,可以总结为四种模式:①强而不大,这类企业被称为隐形冠军,他们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却只关注于某一个领域,并成为该领域的强者,知名度却很低。
例如广东中山圣雅伦公司将“小不点”产品指甲钳做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巨无霸”,然而该公司却鲜为人知。
②强则必大,该类企业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资金、政府关系、客户资源、供应商资源、人力资源、先进管理制度等等,做强之后必然能将企业做大。
③大则易强,这类企业善于利用规模效益和低成本优势。
中国很多企业在与外来企业竞争就是如此,例如冰淇淋行业,国内品牌通过十几年在低端市场的打拼,占据国内市场销量的冠、亚军,成为外来企业不敢小觑的竞争对手。
④大而不强,中国市场上典型的大而不强的企业就是民营企业,它们占据很多市场份额,规模也相当不错,但是核心竞争力却不强,只是依靠压低生产成本、薄利多销等手段竞争,一旦失去廉价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优势,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从上面四种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做大和做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缺少一个都不会完美。
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解读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做大、做优、做强"是中国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大民营经济。
做大民营经济意味着扩大民营企业的规模和产出。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在创新技术、科研能力、市场份额等方面不断突破,实现快速增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降低企业税负、减少行政审批等,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改善金融服务,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促进其扩大规模。
此外,政府还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改,通过与国有企业合作,民营企业可以借助国有企业的资源和市场渠道,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做优民营经济。
做优民营经济意味着提高民营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水平。
同时,政府还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力度,提供各类培训、咨询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政府还鼓励民营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三、做强民营经济。
做强民营经济意味着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拓宽经营领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还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等措施,引导并推动民间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培育出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八大难”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基础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完全依赖于国有企业转向混合经济,民营企业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企业体系中最具创新性的增长极。
可以预料,民营企业业的发展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与之相对应的,是民营企业业得到国家的肯定以及民营企业企业家社会地位的提升。
尽管民营企业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民企企业在金融危机阴影下,如何克服成本增高,员工跳槽不断,老客源萎缩,新客源难觅,寻找生存法则度经济“寒冬”,已明显地摆在民企企业面前。
因此,民营企业在近些年来面临着八大难:一难:发展战略迷失民营企业企业发展的主流还属于机会向导,战略趋同化严重,这与跨国公司战略制胜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营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产品种类单一,可替代性强的经营战略是难以在国际化产业分工竞争中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抗风险能力很弱。
2003年非典期间使民企企业大伤元气就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基业长青,惟一的选择可能就是:快速学习全球绩优公司的最佳实践,基于全球经济视野,运用多种战略手段(包括价值链、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聚焦战略、多样化战略等),制定长远战略规划,走战略成长之路,最终实现战略致胜。
二难:人才缺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是抢人还是抢钱?世界500强企业一直在抢人,而国内企业仍处于抢钱阶段,没有认识到人才在企业中的根本性作用。
管理实践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关键性管理工具,民营企业由于其发展的起点和发展历程的特殊性,用人机制一直存在问题。
大部分民营企业只有人事管理而没有人力资源管理,有招聘活动而没有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
一项事业是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去成就的,如果民营企业不能给员工以未来,企业的未来就不会长远。
企业无人则止,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企业的管理抉择不仅是在“事”上谋策布局,也要重在“人”上做长远规划。
民企急需强化人才聚集,提升人力资本管理。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优势地位。
2.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这使得企业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
3.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4.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政策环境不够完善,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的政策支持。
5.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较高,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6.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经验。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以帮助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民营企业为什么不能做大做强
根据查阅社科院的资料,中国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农业、建筑业和商业饮食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发展主体,并已成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体制中总体是在保持快速增长,但是“长不大,做不强。
”即企业总量很多,但是上规模的企业不多;企业中科技含量高的不多。
总体状况来说,企业的竞争力低极容易被同行业排挤,寿命不长,据相关资料分析,民营企业每年的淘汰率在10%左右。
由上民营企业的总体状况出发,我认为民营企业现处于此种尴尬境界的原因如下:
一.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始终没有改变
主要原因是观念的瓶颈,应当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已经从第一次创业向第二次创业开始过度。
第一次创业基本上完成了。
到了第二次创业之后,发现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家他的观念仍然停留在第一次创业的阶段,仍然在想着“小富即安”。
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大多仅是凭借创立者的个人魅力进行管理。
在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还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经营显然是不行的,据研究表示个人魅力可以管理企业的最大上限也就是200~300名员工,所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个人魅力就没有办法笼罩整个公司,所以公司经营也就达到一个瓶颈。
所以必须通过架构式的管理,企业才能有可扩展性。
产品结构急需要调整。
民营企业起家的时候都从事一些比较容易生产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投资回收期比较短,风险小,是一些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比较低的。
现在转到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各位企业家应当注意,产品结构要调整。
除了以上之外,在其他方面民营企业家也应该进行观念,思维上的一些探索和改变。
第一只看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而没有重视企业外部资源的整合。
第二个,只重视有形资产而不重视无形资产。
第三个,只重视现在的市场而没有重视潜在的市场,实际上市场是需要开发的,潜在的市场确实很大,但是现在并没有注意到。
第四,只重视显性知识而不重视隐性知识。
什么是显性知识呢?看书就掌握了,什么是隐性知识呢?看了书也不掌握,比如游泳。
一个企业家的经验很重要的就是隐性知识,所以我们企业家不能光重视显性知识,还要重视隐性知识,这个观念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
第五,只重视物质资本而不重视人力资本。
二.产业链的局限
深刻讨论这一点,我认为民营企业不能长久的,持续发展不下去,不能够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位,因为外国跨国公司根本不理会中国民营企业,因为中国民营企业是在整个世界产业链末端的。
开发、自主创新,创新不要,传统产业相当多的高新技术,我们要把产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含有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的促进
核心竞争力就是,第一,整个企业全体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第二,企业的技术体系;第三企业的管理关系;第四,企业的文化。
但是如果企业长期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就会发展遇到瓶颈,无法做大做强。
四.生产要素
第四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中国的能源汽油、水、劳动力、原材料都在涨价中国民办企业
今后处在高成本的环境下运行的,一些跨国公司把加工中心放在中国。
这对中国民营企业吸收高端技术又有了限制。
五.法人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健全。
整个民营企业100多年企业历史发展的经验体现了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实行股份制。
以后多元化的发展对民企的启发是,法人结构建设加强。
六.融资困难
中国政府招商过程中对民营企业“区别对待”
中国国有企业除了在电力,石油等企业的垄断之外,政府对民营企业保持的态度冷淡,导致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民营企业在与政府等部门进行交流谈判的时候大多是处于不利地位,这是与中国整个个传统习惯相关联的,民营企业“人微言轻”,由此政府承诺不兑现,部分款项拖欠等等都是令民营企业极为头大的问题。
看政策——是中国市场的普遍习惯,所以渐渐形成了跟着国家政策走,很多时候民营企业的行为也就多少得不到支持。
比如银行普遍“抓大制小”,使得急需资金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即使贷到钱,也需要在1年内还清。
七.内部管理落后
内部管理比较落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考核、奖惩、晋升这些都没人去做。
应当作战略转型。
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动态、复杂、快变的情况下,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状况,为了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了不断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重新进行总体谋划的过程。
综上几点,我认为民营企业主要是经营管理的认知到模式以及决策上影响到了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