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七单元找规律集体备课
- 格式:pptx
- 大小:8.44 MB
- 文档页数:7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章找规律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案,这一章节的内容是“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七章“找规律”的内容。
这一章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物体或数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2. 能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章节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够独立找出规律。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朵、动物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2. 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数字序列、图形排列等,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规律,如何找出规律。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找出规律,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源,如一些有趣的找规律的游戏和练习题,让他们在家里也能继续练习和提高。
这就是我一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图片展示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朵、动物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找规律的学习中。
例如,我可能会展示一系列不同种类的花朵,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这样的图片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规律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二、讲解环节的实例解释在讲解环节,我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数字序列、图形排列等,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规律,如何找出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88-89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教学难点: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贴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情境引入师:每个小朋友都很开心,只有玛丽坐在草地上,原来她最喜欢的裙子掉了一朵小花,可她们班的六一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看,她可着急了,我们能帮帮她吗?裙子上的图案是按黄绿黄绿的规律排列,缺了朵黄花,下面有4朵不同类型的花让学生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小花添上。
玛丽可高兴了,我们帮她解决了大麻烦,所以她想谢谢大家,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她们班的联欢会,你们想去吗?2、课件出示主题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彩花,还有小朋友。
引出这些彩旗、灯笼和彩花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3、揭示课题——找规律(板书)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彩旗图,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2、课件出示小朋友的队列图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3、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我们再来看看,觉得彩花、灯笼的规律和彩旗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悄悄地讨论讨论。
请学生接下去猜猜彩花和灯笼各是什么颜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排列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实践、巩固发展1、涂一涂:P89做一做请小朋友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活动集体评议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2、瞧一瞧依次点击出示判断题,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说一说理由。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五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1、主题图课件、格子条、三角形条、手工裙子。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森林舞会)1、小精灵:我参加智慧我参加智慧森林舞会的裙子被弟弟弄坏了,这可怎么办啊?小精灵:别着急,咱们想想办法吧!2、学生活动3、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像这样同一种现象连续重复出现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二、探究新知1、揭示课题。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
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
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出示主题图)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 ,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
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三、知识运用1、完成“做一做”。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单元主要在学生掌握1-100内数的顺序和逆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探究规律,提升学生对数字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1-100内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发现规律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找出1-100内数字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难点1.学生的规律发现能力。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四、教学准备1.教案PPT2.板书内容3.学生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序列:2, 4, 6, 8,然后问学生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出示1-100内的一些数字,让学生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第三步:归纳总结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1-100内数字的规律,并在小组内分享归纳结果。
第四步:展示规律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规律,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第五步:合作探究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数字规律,并进行讨论分享。
第六步:反思总结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讨论数字规律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自行寻找1-100内的数字规律并写出规律。
3.和家人一起玩找数字规律的游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1-100内数字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整体规划一、单元背景介绍第七单元《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观察各种事物规律,并通过发现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发现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激发学生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将发现的规律准确表述出来。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认识“找规律”•导入: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找规律”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例子找出规律,并总结规律的形式。
•练习:让学生观察一些对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二课时:复习“找规律”的概念•复习:师生一起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
•教学内容:通过更具挑战性的例子,让学生继续训练找规律的能力。
•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规律。
第三课时:巩固“找规律”的技能•复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前面练习题。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找规律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抽象规律的训练。
•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找规律”的方法。
第四课时:应用“找规律”•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找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应用“找规律”。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小测验的成绩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
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在课外拓展一些有关“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继续练习与应用。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养成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七、小结第七单元《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规律》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的一部分,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教材在前面的探索数数、计算、认识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就渗透了探索规律的内容,并设置了本单元“找规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现象,只是没有进行专项的学习和研究,因此,老师需要规范和引导,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老师要设计灵活多变的学习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寓教于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发现简单的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和应用。
能力目标: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发现的规律确定后一项或其他缺失的项,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突破方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根底,本单元主要采纳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方式跨学科探索找规律和制造规律的方法,从被动到主动、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追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五、教学主要环节(一)第1课时:探究学习活动《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活动1:拍手感悟规律1.教师先拍有规律的一组,请学生慢慢地跟着教师拍。
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备课学校:年级:一年级时间:单元主题找规律
本单元内容分析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稍复杂的数字变化规律。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宜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教学。
宜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交流的重点可以是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部分内容除了适合用实物进行操作外,还比较适合用电脑进行教学。
在电脑上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字美的意识。
教
学重点难点规律的意义。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的规律。
教
学
准
备
课件教具
课时安排1 例1例2 1课时
2 例3例4 1课时
3 例5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