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落花》原文译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76 KB
- 文档页数:6
李商隐《落花》全诗赏析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落花高阁客竟去⑴,小园花乱飞。
参差⑵连曲陌⑶,迢递⑷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⑸。
芳心⑹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⑺。
【注释】⑴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⑶曲陌:曲折的小径。
⑷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⑸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⑹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⑺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白话译文】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创作背景】这首咏物诗是诗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
当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构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因而境况很不如意。
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赏析】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
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
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
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人长时间伫立在楼上,呆呆地瞩目远方,仿佛在送别夕阳落山,实际上是在目送不断远去的客人。
第三联写落花飘零,使视线由园外转入园内,由上而下。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商隐《落花》赏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深刻而感伤的咏物诗,通过描绘落花的情景,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凄婉和感慨。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李商隐的处境极不如意,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一、作品原文落花李商隐〔唐代〕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2、注释竟:完毕;终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迢递:遥远的样子。
指花飞得很远,或远处亦有花在飞。
斜晖:西斜的太阳。
肠断: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眼穿:同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归:一作“稀”。
芳心:花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三、创作背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入秘书省不久,母亲去世,诗人辞职回乡守丧。
在闲居永乐(今山西芮城县)的这段时间,诗人栽植了不少花草,创作了不少咏物诗,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因令狐楚拔擢得中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站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狐绚的诽谤压抑,说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
李商隐:落花
《落花》作者: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落花》全诗《落花》全诗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全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句从空间、时间上描写了落花乱飞的情状:飘拂纷飞的落花连接曲陌,延绵不断,无尽无休地送走了斜晖。
两句诗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不平静。
诗人以落花喻自己,如同与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告别。
诗的画面沉重黯淡,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全诗】《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全诗鉴赏】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 (846),作者正闲居永乐(今山西永济)。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以落花寓慨身世,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起笔叙事:酒宴散去,客人终于离去。
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里,看落花满地,随风乱飞。
诗人赋闲无事,落寞无成,心境颓然,恰逢朋友来聚,宽慰心怀。
岂知欢聚后留下的寂寞与悲凉比往日更深几层! 前一句叙事,看似平淡,实则为后文写景抒情铺一高台,尤其一个“竟”字,含万端感触。
清代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起笔得势,入手即不同人,以下迎刃而解矣……李玉溪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格响调,起句之极有力、最得势者。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描写诗人站在小园里所见之景:花影迷离,模糊了曲折的小径,连着远处西边凄凉的落晖。
此联表面写景,实则兼叙事与抒情。
客人远去,诗人伫立远望,驻足时间之长,目送距离之远,对朋友留恋之深,对自己身世伤感之重,尽在这两句之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把伤感与失落之情延伸到远处。
颈联直抒胸臆:我柔肠寸断,不忍心扫去这满地落红,这可是我望眼欲穿盼来的呀,他们还是匆匆离我而去!此联既是写落花,也写客人离去;诗人既伤落花也悲己,语意丰富,意境哀怨凄楚,令人潸然泪下。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鉴赏'《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落花》李商隐唐诗鉴赏导语: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收集的《落花》李商隐唐诗鉴赏,欢迎广大读者阅读。
】【原文】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⑴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⑶曲陌:曲折的小径。
⑷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⑸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⑹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⑺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白话译文】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创作背景】这首咏物诗是诗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
当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构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因而境况很不如意。
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赏析】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
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
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断肠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迢递:遥远的样子。
芳心:双关语,既指花,又指惜花人的心情。
●译文:
高楼上的客人们竞相散去,小园中的落花还纷纷乱飞。
参差的花枝连着弯曲小路,眼望落花送走了落日余晖。
柔肠寸断不忍把落花清扫,望眼欲穿春来了还要回归。
芳心已随着春光一同消尽,所得的还是泪水沾湿衣襟。
●鉴赏:
此诗为咏物诗。
借咏落花的飘零,抒写诗人身世之惑,抒发自己一生失意的幽怨。
忧郁悲凉,曲折深婉。
《落花》古诗原文及赏析【诗句】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诗人以无限的感慨抒写了用生命打扮春天的花朵,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所得只是飘落凋残、沾人衣裙的凄凉结局。
两句诗语意双关、凄惋悲伤,也映照了诗人自身的经历。
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哀怨动人,可见出诗人的大家手笔。
【全诗】《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二句意谓居于高阁的客人竟然离去了,小园中的落花正杂乱地飞落。
②花朵高低不齐地纷纷落下,连续覆盖小径曲陌,临空飞舞似遥送夕阳斜晖。
参差(cen ci):高低不齐貌。
曲陌:弯曲的小路。
迢递(tiao di):远貌。
③二句意谓落花委地使多情人肠断而不忍扫,望穿双眼,望春和人留下,但却都无情地归去了。
④二句意谓有情的芳心(花心、人心)随着春尽而完结,只剩下泪下沾衣而已。
【赏析】诗的首联写客人离去,花已落下,极为平淡,然而妙就妙在诗人把两件本来不相干的事物硬是拉拢在一起,如此一来,“连落花亦看作有情矣!”(《李义山诗集笺注》)。
如此写法看似无理实则有理,这便是触景伤情,因情而写物。
颔联承接上联,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情状。
“参差”为所见落花惨状,是客观现实,“迢递”是拟人手法,是因情而写。
落花参差与曲陌而“连”,仿佛与诗人情绪相通;“迢递”而“送”竟是让人留恋的太阳,这两个字用的'很好。
也正是这两个字才把作者的情绪传给所咏之物,又把所咏之物的伤感带给诗人。
落花已不再是普通落花,而是作者感情传达的对象,因而诗人“断肠”而“不忍扫”,诗人希望花不要再落,可是“眼穿”了,花“仍欲稀”,作者此时心情自然无比悲伤。
尾联是作者对落花的感慨,更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哀凄自怜:花以生命点缀春天,最终却凋零残损,沾人衣裙。
诗人空怀壮志,而屡遭挫折,施志无门,只有悲哀,泪落沾衣而已。
李商隐《落花》古诗原文及鉴赏【诗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出处】唐·李商隐《落花》。
【意思】落花虽早已萎地,客在时却丝毫不觉; 待到楼空人散四下静寂之时,不免一丝孤独惆怅之情涌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已撒满斑斓缤纷的落花,生发出相怜的情思。
此联诗写落花和写人兼胜,读罢十分耐人寻味。
【全诗】《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咏落花的诗,作于会昌六年 (846) 闲居永乐期间,这时诗人已因娶李党的王茂元之女而受到牛党的冷落。
诗人对落花的深深惋惜也附着了对自我身世的叹息。
首联写住在高楼的客人竟然离去,小园里杂花乱飞,落英缤纷。
客去用一“竟”字,说明客之离去对诗人的震撼,这也许正是诗人缠绵悲苦、伤春至深的起因。
一说二句倒装,花落才客去。
颔联写“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凋零的花瓣飘飘洒洒,漫天飞舞,迷离的花影与曲折的园中小道连为一体,悠悠荡荡,直到送走夕阳的余辉。
这是一幅如诗如画、如诉如泣的暮春图,惟美而伤感。
见花飘零,已肝肠寸断,不忍心将地上的花瓣扫去; 望眼欲穿盼春暂留,春仍然要归去。
颈联写诗人对花落春去的万般不舍,诗中用了一些非常极端的词语——“肠断”“眼穿”表示诗人的痴迷和期待,但春“仍欲归”,终是无奈。
“花因春尽而落,我心亦因花落而尽,那得不泪下沾衣”(喻守真语)。
花心似我心,尾联诗人将花谢春尽与个人的人生感慨连为一体,发出悲苦而失望的唏嘘。
本诗情景交融,凄迷惆怅,哀婉动人。
《落花·高阁客竟去》原文及译文赏析《落花·高阁客竟去》原文及译文赏析《落花·高阁客竟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前言】《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注释】⑴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⑵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⑶曲陌:曲折的小径。
⑷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⑸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⑹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⑺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翻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赏析】《落花》这首咏物诗是诗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闲居永乐期间所作。
当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一群的朋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构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因而境况很不如意。
于是,便借园中的落花抒发自己忧伤身世之感。
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
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
上句从地理“参差”遘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
李商隐诗词《落花》的诗意赏析李商隐诗词《落花》的诗意赏析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高阁:高高的楼阁。
此处指高朋满座之处。
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指流泪。
【赏】:首联上句写的是客去楼空,下旬写小园花飞。
诗人成功地发挥了联想的技巧,运用“客竞去”写留人不住,用“花乱飞”写留春不住的艺术手法,从“竞”和“乱”中让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却无情,恼无情之花却有情的感觉。
诗里行间表达出主人在客去楼空之后对春去花落的一种怅然之感,从而使花、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以情致动人的目的。
颔联写离去之人由园内到园外远去的步履。
上句从地理“参差”路崎岖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连”字,写尽道路难行。
下旬从时间着眼,“迢递”为遥远之处,送斜晖写主人长时间伫立在楼上,呆呆地瞩目远方,仿佛在送别夕阳落山,实际上是在目送不断远去的客人。
第三联写落花飘零,使视线由园外转入园内,由上而下。
颈联写主人的感受,看到地上的落花越来越多,主人愁肠寸断,不忍归去,这是一种惜春的心理。
下旬写眼前的事实,枝头的残花也越来越少,真是东风无情,春色难驻。
不难看出,诗中透出诗人那种惜春却无奈忧伤之感。
尾联语义双关显示出高明的技巧,使人、花相结合。
这里诗人感慨万分,一是叹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艳点缀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叹己:我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落得个然涕下,泪沾衣襟的结果。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
李商隐《落花》的诗词译文
李商隐《落花》的诗词译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①参差:高低不齐。
②斜晖:夕阳的光辉。
③归:春光过尽。
④春尽:春晚。
【译文】:
高楼上客人竞相离去,小园里的.落花随风乱飞。
参差不齐连着曲折的小路,落花飘得很远送走了落日余辉。
心肠已断不忍心打扫,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又要回去。
芳心随着春天散尽,所得到的只是落泪沾湿衣裳。
【赏析】:
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八四六年)闲居永乐期间。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已构怨于牛党的令狐绹,境况很不如意。
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触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
诗人眼望落花,想着自已的身世。
抒发了自已受挫伤怀的心情。
为落花悲伤,也是为自已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悲伤。
全诗写景咏物,自然凄惋,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李商隐《落花》译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落花》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
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李商隐《落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
此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落花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落花》原文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翻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落花》鉴赏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翻译满天都是飞舞的落花,带着各自的伤感,在烟雨迷蒙的青楼里,我不由想起故人,怎么舍得忘记呢。
花儿在空中仿佛随着美人吟唱的曲子纷纷飘落,花落了,恰似化了半面妆的美人,楚楚可怜。
我这流浪的人儿看了落花的情景,不由感同身受,泪流满面,这种心境犹如繁华的街头游人离去一样空荡落寞,只有落花的残香还飘散在空中。
引来了两只美丽的蝴蝶,把它们的爱情全部酿成甜美的蜜。
注释坠素:坠落的白花。
翻红:凋谢的红花。
望:这里读平声。
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半面妆:化了一半的妆。
徐妃在他来时,故意作半面妆(即只在半边脸上化妆)等待他。
沧海:古代通称今黄海、东海海域为沧海,南海海域则称南海或涨海。
只有南海才产珍珠,此处沧海泛指诸海。
这里指以蚌生珠喻人落泪。
章台:西汉都城长安中的一条繁华街道。
骨:指花瓣。
传:招引。
蜜房:蜂窝,特指蜂藏蜜的所在。
品评这是一篇构思十分精巧的咏物诗。
我国古代美学认为,摹写物景,大体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要形似,即能传达出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
其次就是要形神兼备,即除了事物的外部特征外,还要进一步体现出蕴藏于事物形体中内在精神实质来。
而最高的要求则是遗貌取神,即为了更精确更丰富地表现客观事物,诗人和艺术家有时会故意忽略它们的某些外部形态以突出其内在的精神。
宋祁这篇诗,写的是绿暗红稀的时节,凄烟零雨的光景。
诗人一上来便想到了不但人会惜花,花也会自惜,所以先写出首句,然后才继以次句,花即各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望了。
这便形成了一种令人伤感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调子。
一般人都以花比喻美女,而宋祁却反过来,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
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而最重要的则是这两句诗还象征着一个人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因此为后世所推重。
《落花》李商隐唐诗注释翻译赏析首联“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描绘了高阁上的客人已经离去,小园中的花朵却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高阁”和“小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所处的环境的清幽和孤寂。
“客竟去”说明客人已经离开,留下诗人独自面对落花的飘零,增添了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感觉。
“花乱飞”则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在空中飞舞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迷茫的感觉。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进一步描写了落花的景象。
“参差”形容落花错落有致,“曲陌”指曲折的小路,“迢递”表示遥远。
这两句诗描绘了落花随着小路蜿蜒延伸,一直延伸到远方,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美丽而又令人感伤。
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表达了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眷恋之情。
“肠断”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未忍扫”表示诗人不忍心将落花扫去,仿佛在留恋着什么。
“眼穿仍欲归”则描绘了诗人的目光穿过花丛,一直追寻着落花的身影,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执着和追求。
尾联“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芳心”指诗人的内心,“向春尽”表示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的心事也渐渐消散。
“所得是沾衣”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落花而落泪,衣裳被沾湿的情景。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将自己的情感与落花融为一体,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李商隐的《落花》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的诗歌。
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身世飘零的悲哀。
这首诗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翻译方面,为了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意思,我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同时,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和自然,我对译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润色。
以下是《落花》的英译文:The Falling PetalLeaving guests in the high pavilion, Petals dancing in the small garden. Intertwined, they follow the meandering path, Farther and farther they float in the slanting sunlight.My heart aches yet I cannot sweep them away, My eyes search but they still return no more. My longing heart follows the fleeting spring, All I gain is a dress soiled with tears.。
李商隐诗词《落花》原文译文赏析《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注释】
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错落不起的样子。
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高远貌。
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赏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首联是说,高阁上的游客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已经随风飘零纷纷乱飞。
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
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来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为客人去了才“乱飞”,这样一来,连落花也看作有情的了。
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落花虽然早有,客人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绿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
两句诗不单写花,也兼写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颔联是说,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三四两句承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结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
这两句对落花的本身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
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像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
诗人十分敏感的捕捉住这富有特征的景象,使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暗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肠断未能扫,眼穿仍欲稀。
”颈联是说,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五、六句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这里的“肠断未忍扫”,就不单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
“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尾联是说,爱花惜花自然要埋怨春天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
这又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末二句,语意双关,低回凄婉,感慨无限。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
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
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
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诗歌是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
诗歌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
这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
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诗人通过对花落表达出诗人身世坎坷。
扩展阅读:轶事典故之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省)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省邢台市)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省)县令。
李商隐一门三进士,李家的第一位进士是安阳君李叔洪。
李叔洪是李商隐的爷爷,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与彭城刘长卿、
清河张楚金齐名。
始命于安阳,年二十九逝世,葬于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
关于李叔洪,史藉记载他的事迹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