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硫和氮的氧化物 新课标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20
高一化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第一课时)二氧化硫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前面已对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一节课从二氧化硫的分类和化合价为起点,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推导,大胆探究,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
既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通过课后的补充资料也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
从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主要介绍SO2 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氮的氧化物的性质,第三课时主要介绍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本人所带的是高一(3)、(4)班。
二个班都是重点班,学生素质基本较好。
他们都有对知识的渴望,都喜欢做实验。
所以充分利用实验,来引导和激发他们。
但他们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不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概念)(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参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的能力,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3、情感目标:(1)结合二氧化硫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使他们获得新知,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2)激发学生透过观察探究本质的兴趣。
尊重科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
四、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五、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并以6人为1小组,设计一套检验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老师准备好学生小组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七、教学过程:[引入]:平常看电视的时候,在天气预报后,还有关于环境方面的其他报道,那是什么?[回答]:空气质量日报,有时还有火警系数,紫外线照射强度等。
[教师活动]:空气质量日报见课本P83:图4-19[设问]: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编写人: 谢肇明审核人:许丰娟高一_____班第____组编号_____姓名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单质硫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响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
【使用说明】本学案需1课时完成。
课前请阅读教材89-91页并完成【预习自学】一、单质硫: 1、硫〔俗称〕:色固体〔晶体〕, 溶于水, 溶于酒精,溶于二硫化碳〔CS 2〕。
硫在自然界以态和态存在。
2、硫的原子构造,硫是比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你能说出其代表物吗?。
硫在反响中即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复原性。
3、硫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 S+Fe =FeS 2Cu+S =Cu 2S 结合氯气与铁、铜的反响比拟氯和硫的氧化性〔2〕复原性;S+O 2====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SO 2是色、有的有气体,容易,易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
密度比空气,收集SO 2用方法。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SO 2 与 H 2O 的反响 (酸性氧化物)SO 2 与 O 2 的反响SO 2 与 NaOH 的反响(酸性氧化物) 2、三氧化硫〔1〕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易挥发的晶体..℃℃。
〔2〕化学性质:属于酸性氧化物 SO 3 + H 2O ——SO 3 + CaO ——SO 3 + C a (O H )2 ——3、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 含还硫物质的燃烧在煤、石油和某些金属矿物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在燃烧或冶炼时,会生成SO 2,这是大气中SO 2的主要来源[思考]怎样闻SO 2气体?[合作探究]〖实验探究1〗完成课本P90“实验4-7〞,思考交流课本P91“学与问〞。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氮和硫的氧化物教案(表格型)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板书设计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2.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可逆反应)(2)漂白性(3)氧化性(4)还原性二、氮的氧化物1、NO2、NO2物理性质:无色、有毒气体红棕色有毒气体,易溶、易液化化学性质:2NO + O2 = 2NO2 3 NO2 + H2O = 2HNO3 + NO三、硫和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NO → NO2→ HNO3SO2→ SO3→ H2SO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重大的空气烟雾污染事件, 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如何在保护我们的自身健康基础上合理利用二氧化硫,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倾听【思考交流】从物质组成形式看, SO2和C02从组成上看相似,其性质可能相似。
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O2是否也是? 如何验证? 学生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思考检验方法【实验探究】1.展示一试管SO2气体,观色并闻味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3.用PH试纸测(实验2)所得溶液的酸碱度。
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4.在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物理性质,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归纳整理】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3.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1.课本上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我们写的有何差别?为什么?2.那么可逆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有何联系和区别?的代表什么含义?学生讨论并回答:可逆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探究】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一:二氧化硫1:硫是一种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 + O2—2: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3:实验4—7填表3:所学的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氯水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4:SO2集四性于一身(酸酐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SO2具有酸酐的通性:① 与水反应——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二氧化硫水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SO2+H O H2SO3SO2与足量或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SO2,又变澄清。
写出化学方程式:与碱性氧化物的作用:SO2+Na2O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3)。
② 二氧化硫氧化性与还原性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
还原性(可逆反应):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SO2+I2+2H2O=H2SO4+2HI[例1]SO2和Cl2都具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此时可观察到有色物质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例2]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酸性KMnO4,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例3].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可选用试剂( )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溴水D.饱和NaHCO3溶液【课时作业】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检测题1一、选择题:SO2、NO2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请解答1-2题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酸雨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B.水体富营养化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3.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mg·L-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课程标准:了解S02与02、H20的反应,认识H2SO3的不稳定,认识S02的漂白作用与HCI0的区别。
认识S0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省教学要求:掌握S02性质,能用方程式说明工业制H2S04原理了解H 2S03的酸性和不稳定性S02的漂白以及与其他漂白作用物质的区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3、掌握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
2、探究从S02变成H2S04的可能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且在实验探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
2、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原因、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S02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2•使学生掌握可逆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教学过程:I、课前检测【阅读】:P89 -91完成下列填空1、空气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其中首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俗称_______ ,是一种________ 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硫不溶于______________ ,微溶于_______ ,易溶于 _____________ 。
3、硫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S02是_____ 、的_______ 气体,密度比空气 _________ ,容易________ ,易溶于____ 。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熟悉可逆反应的相关概念;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和水、碱等的反应;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的气象节目、市场上销售的两种银耳等,是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投影】投影广州环保局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的部分内容,提示学生思考: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让学生主动回顾自己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印象。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学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留在下节课在学习。
【引入】从刚才大家对二氧化硫的印象中,看得出来大家对二氧化硫的来源很好奇,二氧化硫可以由硫单质和氧气点燃生成。
【讲解】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板书】黄色晶体,质脆。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S + O2点燃SO2【思考】现实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硫是不是都是实验室中将硫粉点燃制出来的呢?【回答】不是的。
【投影】二氧化硫的来源:天然: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有机体分解、海洋雾沫等。
人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尾气等。
【思考】SO2的物理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颜色、状态、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等)【探究】实验4-7,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
观察并思考几个问题:【设疑】1、实验中原盛有SO2气体的试管水位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讲解】试管内水位上升;说明SO2易溶水【活动】2、用pH值试纸检验试管内水溶液酸碱性。
【讲解】试纸变红色,溶液呈酸性【活动】3、向试管中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有什么变化?【讲解】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这是检验SO2的方法之一. 【结论1】:二氧化硫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SO2是高中教材中仅有的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H2SO4是第一种学习的氧化性酸,且H2SO4的性质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
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能培养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SO2、H2SO4的性质;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2)过程与方法由学生分组小结本章基础知识并通过例题加深印象,创建“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并将补充和拓展的实验呈现给学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重点难点(1)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2)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重组和探究来解决实验设计的具体问题4、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1)氧族元素的相似性、递变性(2)回顾和总结SO2和H2SO4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小结)课堂练习: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碲的氧化物有TeO2和TeO3(B)碲的化合物有-2、+4、+6价(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比较稳定(D)单质碲为银白色、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2.若已发现116号元素X,关于此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钠盐为Na2X(B)最高价氧化物为XO3(C)气态氢化物H2X很稳定(D)X是非金属.3.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CO2B、NH3C、NO2D、H2S4。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3]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和社会调查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物质的分类和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探究从SO2变成H2SO4的可能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且在实验探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污染环境的原因、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教材从人们熟悉的空气质量日报提出相关的四个问题,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用化学原理解释)。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第一课时)1、教学思路:先让学生弄清楚有关污染物SO2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本课时从三方面进行教学,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学习SO2(研究污染物SO2的性质、了解酸雨的成因)→再认识SO2(认识SO2对人类健康、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探索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2、教学方式: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利用课前布置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搜索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新闻,激发学生思索,使学生较快地投身于学习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探究”、“学与问”、“资料卡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硫和氮的氧化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硫和氮的氧化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硫和氮的氧化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硫酸、硝酸等重要的含硫、含氮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对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以及酸雨的形成和防治等内容。
其中,二氧化硫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还原性等);二氧化氮的性质主要侧重于与水的反应以及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的一些性质,在必修 1 前面的章节中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认知能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理解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时,还需要借助实验和直观的感性材料来帮助理解。
(三)学习兴趣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畏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以及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3、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以及酸雨的形成和防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2、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教学过程:[图片导课]投影:煤和石油燃烧时的滚滚浓烟:有关酸雨危害的记载[讨论]浓烟中主要含哪些有害气体?汽车尾气中又含什么有害物质? [板书]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讲述]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使人死亡。
煤和石油中含杂质硫,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 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板书]1、酸雨:pH 值小于5.65的雨水叫酸雨。
[投影]酸雨的形成图片[练习]根据图片写出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酸雨的形成: 3NO 2+H 2O=2HNO 3+NO 2SO 2+O 2=SO 3 SO 3+H 2O=H 2SO 42SO 2+2H 2O +O 2======2H 2SO 4[例题]1、酸雨是因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了催化剂尘埃H2SO4和HNO3的缘故。
分析某次雨水的数据如下:[NH4+]=2.0×10—6mol·L—1[Na+]=3×10—6mol·L—1[CI—]=6×10—6mol·L—1[SO42—]=2.8×10—5mol·L—1[NO3—]=2.3×10—5mol·L—1则此次降雨雨水的pH值接近于(A)3 (B)4 (C)5 (D)6解析:根据电荷守恒的原则,有[H+]+[NH4+]+[Na+]=[CI—]+[NO3—]+2[SO42—],求出[H+]=8×10—5mol·L—1,pH= —Ig8×1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