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共5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52
高考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①根据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如:万人空巷、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首当其冲、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三人成虎、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不赞一词、危言危行、曾几何时、耳提面命等等。
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雨后春笋、捕风捉影、弹冠相庆、洗心革面、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始作俑者、无独有偶、处心积虑、倾巢而出、官样文章、昼伏夜出、连篇累牍、师心自用、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趋之若鹜、集腋成裘、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凤毛麟角、罄竹难书、擢发难数、胸无城府等等。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
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刺作用。
③要注意成语语源,了解其使用范围;如:火中取栗、目无全牛、明日黄花、守株待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巧言令色、倚马可待、破镜重圆、不可救药、望洋兴叹、胸有成竹、乐不思蜀、弹冠相庆、祸起萧墙、邯郸学步、风声鹤唳、秦晋之好、水落石出、按部就班、苦心孤诣、高谈阔论、不绝如缕、短小精悍、左右逢源、玲珑剔透、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如虎添翼、让梨推枣(比喻兄弟友爱)等。
④关注搭配对象,不要张冠李戴;如:汗牛充栋、稍纵即逝、巧夺天工、萍水相逢、甚嚣尘上、秋毫无犯、豆蔻年华、行云流水、炙手可热、多事之秋、一挥而就、青梅竹马、脍炙人口、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夫娼妇随、江郎才尽、挥洒自如、倚马可待、呼之欲出、信手拈来、鸿篇巨制、烘云托月、韦编三绝、相濡以沫、纵横捭阖、含英咀华、破镜重圆、日理万机、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一、技法“五注意”在解答高考语文成语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点:注意一:形似神异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成语的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
还有一些,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等等。
对这两类成语,我们极易混淆,因此应多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注意二:感情色彩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
只有准确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
如: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殚精竭虑”是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机。
这里应用“处心积虑”。
注意三:适用对象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了成语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成语和对象之间不搭配。
如: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让人宵衣旰食的韩剧火爆荧屏,从《继承者们》到《来自星星的你》再到如今的《太阳的后裔》,这些韩剧都让剧迷们疯狂追捧。
“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这里对象误用,应改为“废寝忘食”。
注意四:语境要求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注意语境要求,就是要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析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
如: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临危授命”指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换为“临危受命”。
注意五:整体意义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有其整体意义。
把握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是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是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成语运用辨析技巧《正确使用成语歌诀》成语怎么用,关键看语境;望文莫生义,对象要搞清;辨明褒贬色,分清轻和重;谦敬别错位,重复义非明;形近易混淆,逻辑也常考;成语太生僻,一般错不了。
一、望文莫生义:有些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对等甚至截然相反,如果用其字面意义去解释成语,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06全国卷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训”是典范、法则的意思,而非教训或训斥等意思。
)易望文生义类成语:不刊之论(删除、修改)首当其冲(要冲)文不加点(涂改)不足为训(法则)久假不归(借)危言危行(正直)不赞一词(添加)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
也指怀才不遇)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二、对象要搞清:成语约定俗成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往往有特定的搭配对象,其针对性很强。
使用时一定要明辨对象和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仅指藏书)分类整理适用不同对象和范围的成语:1.百姓生活:哀鸿遍野(哀鸿:灾民)并日而食、食不果腹(生活贫穷)凄风苦雨(处境悲惨)进退维谷(谷:比喻困难的境地)含哺鼓腹(生活欢乐的景象)2.男女之间、夫妻感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夫妻和睦)秦晋之好(结成夫妻)天作之合(美满姻缘)别鹤孤鸾(夫妻离散)劳燕分飞(离别)破镜重圆(离别后重聚)3.为人品德:高山景行(品德高尚)不丰不杀(不增不减,不奢侈不节约)不甘后人(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不愧屋漏(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坏事)不为已甚(不做过分的事)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事业而献身)乘车戴笠(比喻友情深,不因贫贱富贵而改变)解衣推食(对人关怀)黄花晚节(保持晚节)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夙兴夜寐(形容勤奋)4.文学艺术:金相玉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完美)不能赞一词(赞扬文章写得好,提不出意见)穷形尽相(描写生动细腻,也指丑态毕露)石破天惊(让人吃惊的见解)入木三分、高屋建瓴(见解深刻)妙笔生花(称赞人有杰出的写作才能)黄钟大吕(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惊蛇入草(书法笔势矫健迅捷)龙飞凤舞倚马可待江郎才尽脍炙人口洛阳纸贵天马行空行云流水不落窠臼含英咀华鸿篇巨制力透纸背呼之欲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淋漓尽致出神入化5.才华出众:经天纬地(才能巨大)见微知著(看见苗头就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加人一等(超出别人,表现突出)不栉进士(有才华的女子)6.其他:妙手回春如坐春风祸起萧墙鼎足之势包罗万象进退维谷不卑不亢三人成虎济济一堂忍痛割爱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升堂入室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巧夺天工三、辨明褒贬色:成语的表现力常常来自其丰富的感情色彩,如若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色彩反向的错误.例:(06安徽卷)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成语辨析题解题技巧【学习目标】1、明确成语的考察方向。
2、在把握考察方向的基础上掌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把握考察方向的基础上掌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二、 设题“六陷阱” 高考成语题出题一般有如下陷阱: ▌陷阱一:望文生义 仅根据字面理解,不考究成语内在含义。
如“差强人意”,成语含义是“大体上令人满意”,却被错用成“不满意”,而造成字面歧义。
类似此类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安土重迁、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久假不归、下里巴人、江河日下、文不加点、罪不容诛、不赞一词、三人成虎、明日黄花、登堂入室、不足为训、毫厘不爽、别无长物、风声鹤唳、万人空巷、五风十雨等。
▌陷阱二:褒贬混淆 易贬词褒用的成语:处心积虑、满城风雨、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巧舌如簧、衣冠楚楚、巧言令色、趋之若鹜、粉墨登场、无所不为、官样文章、上行下效、始作俑者、推波助澜、明哲保身等。
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方兴未艾、凤毛麟角、惨淡经营、差强人意、有口无心、别出机杼、别有天地、目无全牛、拭目以待、叹为观止等。
▌陷阱三:不辨对象 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举案齐眉(指夫妻)、耳提面命(指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指上级对下级)、汗牛充栋(指书籍)、罄竹难书(指罪恶)、美轮美奂(用来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春秋鼎盛(指人,不指时代)、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等。
▌陷阱四:搭配不当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忍俊不禁、难言之隐、信手拈来、不期而遇、出奇制胜、当仁不让、侃侃而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妄自菲薄等。
只能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的成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闲视之、望其项背、天高地厚、青红皂白、混为一谈、一蹴而就等。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浑身)遍体鳞伤、(忽然)恍然大悟、(正)方兴未艾、(众多的)莘莘学子、(从此)一劳永逸、(百姓)生灵涂炭、(感到)自惭形秽等。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题策略分享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成语辨析题是一类较为常见的题型。
正确解答成语辨析题不仅需要对成语的意思有准确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其使用是否合理。
下面将分享几种解题策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应对成语辨析题。
策略一:熟悉成语的基本含义要想准确理解和应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背诵成语故事、阅读等方式来积累成语知识。
掌握成语的基本含义后,在解题时就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其在语境中的使用是否准确。
策略二:注意成语的搭配特点成语在使用时往往会有一定的搭配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对成语辨析题的解答。
例如,“不屑一顾”和“不以为然”都表示不赞同或不重视,但前者常与高人物的轻蔑态度相关,后者则更多用于对某种观点或态度的评价。
因此,要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要留意成语的搭配特点,避免因搭配错误而选择错误答案。
策略三:分析语境推测意义成语辨析题中,一般会给出一个上下文的语境,通过分析语境可以推测出成语的正确应用。
关键在于理解上下文,并尝试从语境中寻找与选项相关的线索。
例如,“临渊羡鱼”和“井底之蛙”这两个成语都表示对外界的羡慕与嫉妒,但前者多用于对有才能、有成就的人的羡慕,后者多用于对眼界狭窄、见识不广的人的嘲讽。
因此,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选项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策略四:辨析相近或相反意义的成语有时,成语辨析题中会出现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这就需要更加仔细地分析其细微差别。
可以通过比较选项的不同之处来排除与语境不符的选项。
例如,“画蛇添足”和“粉墨登场”两个成语都表示多此一举或做了没必要的事情,但前者更常用于形容不必要的补充或增加,后者则多用于形容不必要的装饰或炫耀。
通过仔细辨析这些微小差别,可以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通过熟悉成语的基本含义、注意成语的搭配特点、分析语境推测意义以及辨析相近或相反意义的成语,可以提高小学生在成语辨析题上的正确率。
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语境,综合运用各项策略,尽量避免主观推测,以确保解答的准确性。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技巧成语是中文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以简洁的形式传递着深刻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成语的辨析题常常出现,并且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成语辨析题解答的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认真理解成语的意义在解答成语辨析题之前,首先要对所给的成语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成语的意义通常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或情节来传达的,因此,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理解成语的内涵。
对于一些生僻的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字典或工具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比较成语的相似之处与区别解答成语辨析题的关键在于比较,我们需要将所给的成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与区别。
相似之处可能表现在意思、用法或来源上,而区别则可能体现在程度、语义或修辞手法上。
通过深入比较,我们能更好地识别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选择答案。
三、注意成语的搭配与语境成语往往与具体的词语或语境搭配使用,这是我们解答辨析题时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在阅读题目时,要特别关注成语所处的句子或段落中的其他词语,以确保选择的成语与其搭配合适。
此外,也需考虑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有些成语只在特定情境中使用,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提示来确定。
四、积累常见的易混淆成语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积累并记忆常见的易混淆成语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些易混淆成语往往在字面上非常相似,但在意义或使用上有细微差别。
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训练,我们能够更加熟悉这些成语,并学会辨析它们。
五、从选项入手,排除干扰项当遇到辨析题时,可以从选项入手,通过排除干扰项来确定正确答案。
有时候,选项中可能存在一些与语义无关或错误的选项,我们可以首先排除这些干扰项,然后再对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和思考,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六、多做练习,总结经验成语辨析题是需要积累和经验的,只有不断地做题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可以找一些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成语辨析题【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具体各类词语见资料,特别强调:A.谦敬成语:谦词类蓬荜生辉:蓬:用蓬草编的门;荜: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以“蓬荜”借指穷苦人家。
“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也说“蓬荜增辉”。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
不揣冒昧: 自谦之词,谓不自量,鲁莽无知;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揣测,想到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估计,忖度。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忝列门墙: (liè mén qiáng):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忝,有愧。
忝tiǎn: 便是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百无一能: 释义:能:能力,胜任。
什么都不会做。
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
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成语辨析题在安徽高考中属必考题。
此题对词汇的积累量要求较高,命题点又较为灵活,往往是很多同学复习迎考的难点。
其实只要准确把握成语特点,结合习题,多做归纳总结,难点就可以轻松应对。
下面选取了四个角度来介绍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1、“多义型”成语审慎剖析“义”有些成语我们比较熟悉它一个意思,对别的意思则不太了解。
这就造成“多义型”成语的题目具有较大的迷惑性,比较容易出错。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1)(2011年合肥市三模试题)两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相知相交几十年,高山流水,情深义厚,成为当代文学艺术界广为传颂的佳话。
(2)(2011年合肥一中及其联谊学校高三第三次联考)为保证新学期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在假期里加班加点,紧锣密鼓地做好了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答案】(1)恰当。
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也比喻知音难遇。
本题取后者。
(2)恰当。
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本题取前者。
【点拨】“多义型”成语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剖析出这些成语的“义”,然后,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境去判断成语使用的恰不恰当。
平时要对这种成语注意积累整理,只有掌握了“多义”,才能在考试时去剖析。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考的“多义型”成语,(请同学们继续整理完善,整理的结果可以寄给本刊哦。
如果整理的很好的话,可以发表哦,O(∩_∩)O~)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也指暗中眉目传情。
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粉墨登场:既指化妆上台演戏,也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成语专题一、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二、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②意义的整体性。
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
④形成的历史性。
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三、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一)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词生义”、“意思弄反”、1 望词生义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他跑步每次都能拿满分,让其他同学只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用于肯定句中,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这个成语会用错的原因是人们会错意,认为只看见前面人的“项背”,表示已经落后很远,其实它的意思是已经看见前面人的项背了,表示可以赶上他了。
(2)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偃旗息鼓”意思较多,可以指“秘密行动,不暴露目标”,也可以指“停止战斗”,还可以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但全句意思是说,几家汽车大厂一直无声无息,没有什么动静,因而使用不当。
(4)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不坐车而不慌不忙地步行”。
全句意思是汽车无法行驶,抢险队员只好步行。
因而使用不当。
(5)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
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当作遵循的准则或典范。
训:法则、典范。
)(6)乍暖还寒时候,他身着冬装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小学语文成语辨析解题思路分享成语辨析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还测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思路来辨析成语的意思及用法。
一、明确成语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每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包括其文字结构、词义解释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在阅读理解中,常常会出现对成语的使用场景或意义进行考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含义,才能正确辨析题目中的用法。
以成语“画龙点睛”为例,我们要明确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画龙时点睛,喻指在文章或作品中的点睛之笔,往往能使全文更加生动有趣。
二、依据语境理解成语意义其次,我们要结合语境来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的意义往往会随着不同的语境而有所变化,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根据题目给出的语境信息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语境指的是成语出现在文章、对话或情境中的具体情况,通过理解语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比如,成语“乘风破浪”的基本含义是指像乘着风浪般顺利行进,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表示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意思。
三、对比近义成语区分用法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近义成语来区分其用法。
有些成语的意思较为相近,容易引起混淆,如“截然不同”和“迥然不同”,两者都表示非常不同的意思,但在语境中的运用稍有不同。
我们可以对比这两个近义成语的用法,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判断正确答案。
这种对比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析成语的意思,并准确作出选择。
四、注意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在辨析成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成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
有些成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是固定的,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很容易选择错误的答案。
例如,成语“争先恐后”中的“争先”和“恐后”是一对形容词搭配,表示大家都想争取先前,往往在积极向上的情况下使用。
五、积累常见成语最后,要积累常见的成语,通过反复阅读、记忆和应用,增加熟练度。
只有对成语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辨析题目中做到得心应手。
结语通过以上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题和辨析语文成语,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