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9
无线设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无线通信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调制解调、信道传输、多址接入和信号处理等基本原理。
2. 信道分类无线通信信道主要分为广播信道、点对点信道和多址信道。
广播信道是一种辐射传输方式,只能由一个发射端向多个接收端传输信息;点对点信道是一种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两个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多址信道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频率,采用复杂的多址接入技术。
3. 调制解调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解调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
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有AM(幅度调制)、FM(频率调制)和PM(相位调制)。
4. 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主要包括信号编码、信号调制和解调、信道编码等技术,以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和高质量的接收。
二、无线通信系统1. 无线网络结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蜂窝网络、Wi-Fi网络和蓝牙网络等不同的无线网络结构,每种网络结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许多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监测环境数据、物体位置等信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
3.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够支持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包括2G、3G、4G和5G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
4. 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是指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接入和传输数据的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
5. 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进行通信的系统,主要用于区域覆盖范围广、通信可靠性高的应用场景。
三、无线通信技术1. 无线信道传输技术无线信道传输技术主要包括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多天线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等,用于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通信距离。
2. 多址接入技术多址接入技术是一种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频率进行通信的技术,主要包括FDMA、TDMA、CDMA和OFDMA等不同的多址接入技术。
一、无线通信专业(一)无线通信专业基础知识1.无线通信原理:(1)无线收发信设备知识;(2)无线信道的特性;(3)调制技术;(4)编码技术;(5)天线基本原理及相关参数;(6)跳频技术。
2.无线通信系统基础知识:(1)无线通信传输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无线通信系统的制式、性能及分布状况、系统联网常识;(3)无线接口信令;(4)各种传输方式;(5)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原理;(6)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无线通信业务知识:(1)移动交换机的组成及电路结构;(2)移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3)移动交换机的维护常识;(4)相关仪器、仪表的使用和基本知识。
4.各种传输方式、工作原理、网络结构。
5.其他知识:本专业维护规程。
(二)无线通信专业技术知识无线通信专业分为无线传输系统、微波传输系统、卫星通信传输系统、无线接入四个职业功能,每个职业功能还分为不同的工作内容。
每个工作内容为一个考试模块,考生只需选择某一考试模块参加考试。
一、无线传输系统●工作内容: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专业能力要求:1.掌握测试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够对分析测试结果,提出改进质量的技术措施。
3.掌握设备的软硬件构成及所使用的软件语言。
4.掌握各种电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5.熟练掌握主要测试仪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6.具备主持制定大中型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7.完成设备的大修、更新、改造,组织新设备的安装、测试开通。
●相关知识:1.电波传播特性。
2.针对大功率发射机设备的风冷、水冷循环系统原理。
3.无线通信原理。
4.无线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5.无线通信业务知识。
二、微波传输系统●工作内容:微波终端、微波中继●专业能力要求:1.微波通信传输系统的结构。
2.监控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3.掌握测试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
4.能够对分析测试结果,提出改进质量的技术措施。
5.掌握设备的软硬件构成及所使用的软件语言。
6.掌握各种电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的优点
是可以免去布线的繁琐工作,使得通信更加便捷和灵活。
在现代社会中,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移动电话、
Wi-Fi网络、蓝牙设备等。
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输介质:无线电波是无线通信的传输介质。
它们是由电场和磁场
交替变化形成的电磁波。
2.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于在无线电波
中传输的形式。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3. 天线技术:天线是将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并向空间辐射出去的装置。
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于不同频率范围内的通信。
4. 信道:在无线通信中,信道指信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经过的路径。
由于空气中存在各种干扰因素,如多径效应、衰落等,导致信息传输
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5. 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将原始信息转换成一定规则下的编码形式,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编码技术有卷积码、纠错码等。
6.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天线上进行传输。
同时,在接收端,调制解调器还能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7. 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多个设备并进行数据交换的网络。
常见的无线网络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
总而言之,了解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通信技术,并更好地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无线基础知识无线基础知识 -无线技术综述Mobile Phones Cellular data最后一公里企业覆盖Peer to peer Device to Device应用长距离中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距离10Kbps~2Mbps11~100+MBPS 11~300MBps <1Mbps 速度GSM/GPRS CDMA/3G WiFi 、MMDSLMDSWimax WiFi Bluetooth ,UWB , Zigbee 标准WAN300MANLANPAN无线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无线局域网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是以射频无线电波通信技术构建的局域网,虽不采用缆线,但也能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
无线数据通信不仅可以作为有线数据通信的补充及延伸,而且还可以与有线网络环境互为备份。
这种无线建网与高速网络接入技术近几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发展为网络技术市场上一个耀眼的亮点。
WLAN无线基础知识-Wi-Fi所谓 Wi-Fi,其实就是 IEEE 802.11b的别称,是由一个名为“无线以太网相容联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的组织所发布的业界术语,中文译为“无线相容认证”。
它是一种无线传输技术。
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定义了两个RF传输方法和一个红外线传输方法。
随著技术的发展,以及IEEE 802.11a 及IEEE 802.11g等标准的出现,现在IEEE 802.11 这个标准已被统称作Wi-Fi,从而保证了各个厂家产品的兼容性。
从应用层面来说,要使用Wi-Fi,用户首先要有 Wi-Fi 兼容的用户端装置。
无线基础知识-标准的发展轨迹802.11系列标准的发展轨迹1990年5月,IEEE成立802.11工作组1997年7月,IEEE发布802.11协议1999年9月,IEEE发布802.11b协议1999年9月,IEEE发布802.11a协议2003年6月,IEEE发布802.11g协议2004年2月,IEEE发布802.11i,改善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2006年12月,IEEE发表802.11n协议草案2007年, 802.11s (MESH) 制定中无线基础知识 -802.11 协议族IEEE 802.11nIEEE 802.11n 标准工作的频段与802.11g 相同,拥有极高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00Mbps,安全性较IEEE 802.11b 好,采OFDM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可802.11g 兼容。
通信技术基础1. 介绍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使我们能够迅速地传递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即时的交流,并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通信原理、通信媒介、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等方面。
2. 通信原理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信息的传输。
在通信过程中,信息经过编码、调制和解调等处理,通过传输媒介传输到接收端,再经过解码等过程恢复原始信息。
常见的通信原理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模拟通信是通过连续变化的信号来传输信息,而数字通信是将信息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来传输。
3. 通信媒介通信媒介是信息传输的载体。
常见的通信媒介包括有线媒介和无线媒介。
有线媒介主要包括电缆和光纤。
电缆通过电信号传输数据,具有较高的带宽和稳定性,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光纤是利用光信号传输数据,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和远距离通信。
而无线媒介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
无线电波适用于广播、无线电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红外线则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和遥控等。
4.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在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号处理包括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和解码等过程。
采样是将连续的信号离散化,即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信号的数值。
量化是将采样后的信号值映射到离散的数值集合中。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即用二进制编码表示信号的数值。
解码是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5.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媒介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无线通信涉及的技术包括调频、调幅和频分复用等。
调频是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调幅是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传输信息,而频分复用是将不同信号使用不同频率段来传输。
6. 总结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使我们能够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和交流。
了解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通信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通信原理、通信媒介、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一、通信技术基础概述通信技术是指传递信息和指令的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信技术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包括计算机科学、电信、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无线网络等领域。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升级。
通过通信技术,人们可以远程通讯、远程办公、远程学习、远程医疗等等,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使得人类社会的交流互动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的限制。
二、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1. 信息传输信息传输是指信息从发送方被传递到接收方的过程,通常要通过信道来进行传输。
信道可以是导体(如电线、光缆),也可以是非导体(如无线电波、红外线)。
信息可以是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2.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指对信号进行分析、转换、压缩、解压缩、编码、解码等过程。
信号处理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如滤波器、模拟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计算机等。
3.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指将信号加工成适合在信道中传递的形式,如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者无线电波等。
解调是指接收方将传输过来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的过程。
4. 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是指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过程,包括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
信号传输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实现,如光缆、电缆、卫星、无线电波等。
5. 信号解码信号解码是指将传递过来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的过程。
通常需要通过解码器将信号还原成原始数据,如音频、视频、图像等。
三、通信技术的分类1. 有线通信有线通信是指通过电缆、光纤等导体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
有线通信的优点是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但缺点是布设成本高、线路维护复杂。
2.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红外线等非导体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
无线通信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便携性好、使用灵活,缺点是信号受到环境和干扰的影响较大,传输速率有限。
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指通过人造卫星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常用于远程地区通信和军事通信等领域。
无线电基础知识大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无线电基础知识一、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音频】又称声频,是人耳所能听见的频率。
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
【话频】是指音频范围内的语言频率。
在一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
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自几十赫至几兆赫,视频是这一频率的统称。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用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而划分的通路。
包括可能实现而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对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这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和取值。
换言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目而无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二进制编码)。
【波段】在无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
其二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的划分。
若把工作频率范围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音机等。
【波道】通信设备工作时所占用的通频带叫波道。
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一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
一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大电流值的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
【频率覆盖】通信设备工作的频率范围,称为频率覆盖。
而最高工作频率与最低工作频率之比,称为频率覆盖系数。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
通信行业面试知识通信行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
在通信行业的面试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通信行业面试中常见的知识点。
通信基础知识在通信行业面试中,对于通信基础知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通信基础知识点:1.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通信技术的基础,包括信号的传输、编码与解码、调制与解调等内容。
了解通信原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信息传输的媒介,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光纤、电缆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面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传输介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等内容。
3. 信号与噪声信号与噪声是通信中常见的概念,信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而噪声是干扰信号的因素。
了解信号与噪声的特点和处理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4. 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和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等。
5. 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与解码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而进行的编码和解码操作。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哈夫曼编码、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通信行业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当前通信行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1.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代表技术之一就是蜂窝网络技术。
蜂窝网络技术将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负责覆盖。
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有2G、3G、4G和5G等。
2. 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器来实现信息传输的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具有广域覆盖、无视地理位置等优势,在通信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 WLAN技术WLAN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它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能够实现无线接入互联网。
wifi知识点总结Wi-Fi是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能够让设备在没有使用有线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互联。
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Wi-Fi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Wi-Fi的一些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安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Wi-Fi的基本概念1.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一种通过无线连接(如Wi-Fi、蓝牙、红外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
相比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更加灵活方便,用户可以在范围内自由移动,不受连接线的限制。
2. IEEE 802.11标准Wi-Fi的技术规范由IEEE(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制定,主要标准为IEEE 802.11系列。
这一系列标准涵盖了无线局域网(WLAN)的各种技术规范,包括频率、传输速率、加密方式等。
3. 无线接入点(AP)无线接入点是Wi-Fi网络中的核心设备,负责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接入。
它可以连接到有线网络,并通过射频信号覆盖一定范围内的设备。
4. 客户端设备这些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在Wi-Fi网络中作为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连接到网络。
5. SSIDSSID是Wi-Fi网络的名称,用于标识和区分不同的无线网络。
在搜索和连接Wi-Fi时,用户可以看到周围的SSID列表,并选择要连接的网络。
6. 频段和频道Wi-Fi使用不同的无线频段和频道进行通信,常用的频段包括2.4GHz和5GHz。
不同频段的信号覆盖范围、传输速率和干扰情况有所不同,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频段进行连接。
7. 安全性Wi-Fi网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常见的安全机制包括WEP、WPA和WPA2,用户可以通过密码、加密方式等手段保护网络安全,避免被未经授权的设备访问。
二、Wi-Fi技术原理1. 无线信号传输Wi-Fi网络通过射频信号在无线介质中传输数据。
Wi-Fi设备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将数字数据转换成适合在无线媒介中传输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向周围空间发射信号。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要点一、引言无线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要点,帮助读者了解无线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二、无线通信的原理无线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将信息编码成电磁波信号,并通过天线传输和接收信号。
1.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无线通信主要使用的是无线电波,其波长范围广泛,包括了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待传输的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无线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恢复成原始的信息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过程中常用的调制方式包括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和幅度调制。
三、无线通信的基本组成部分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起着不同的作用。
1. 发射设备发射设备包括信源、调制器和发射天线。
信源产生需要传输的原始信号,调制器将信源产生的信号调制成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发射天线用于将调制后的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并进行传输。
2. 传输介质无线通信的传输介质主要是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径传播、衰落等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信号处理和调制技术来提高传输质量。
3.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由接收天线、解调器和接收器组成。
接收天线接收到传输的电磁波信号后,解调器将信号解调为原始信号,接收器用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无线通信的应用无线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
1.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手机通信、移动互联网等。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传送和数据传输。
2. 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WLAN)是在有限区域内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网络连接的技术。
它在家庭、办公室等环境中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网络访问方式。
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将信号传输到全球各个角落。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无线通信作为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手机通讯到无人机控制,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要理解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它与有线通信相比,具有灵活性高、覆盖范围广等优势。
无线通信系统通常由发射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组成。
发射端通过调制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成无线电波,经传输介质传输后,接收端再进行解调还原成原始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幅度调制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传输信息,频率调制是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相位调制则是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
不同的调制技术适用于不同的通信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解调器有调制器和解调器两部分。
调制器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无线电传输出去;而解调器则负责接收无线电信号,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供接收端处理。
调制解调器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频谱分配方式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等。
频分复用是将频段划分成若干个子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子频段进行通信;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传输数据;码分复用则是通过不同的扩频码将数据进行编码,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
无线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误码率性能分析方法有误码率曲线和误比特率曲线等。
误码率曲线是描述调制技术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性能,通过误码率曲线可以评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而误比特率曲线则是描述在不同信噪比下,系统每传输一个比特出现误码的概率,是评估系统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的来说,了解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现代通信技术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调制技术、调制解调器设计、频谱分配方式和误码率性能分析方法等内容,可以更好地应用无线通信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1.无线通信基础1.1. 基础知识:1.1.1.移动信道三个特点:传播的开放性:一切无线信道都是基于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来实现信息传播的。
接收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般可将地理环境划分为下列三类典型区域: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繁华区;以一般性建筑物为主的近郊小城镇区;以山丘、湖泊、平原为主的农村及远郊区。
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慢速步行时的通信;高速车载时的不间断通信。
1.1.2.电磁传播直射波:它指在视距覆盖区内无遮挡的传播,直射波传播的信号最强。
多径反射波:指从不同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反射后到达接收点传播信号,其信号强度次之。
绕射波:从较大的山丘或建筑物绕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信号,其强度与反射波相当。
散射波:由空气中离子受激后二次发射所引起的漫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信号,其信号强度最弱。
1.1.3.三种效应阴影效应移动台在运动中,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电波的传输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点场强中值的起伏变化叫做阴影效应。
阴影效应是产生慢衰落的主要原因。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的变化,若各用户发射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弱不同,离基站近信号强,离基站远信号弱。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则进一步加重,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和以强压弱的现象,通常称这类现象为远近效应。
因为CDMA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所有用户共同使用同一频率,所以“远近效应”问题更加突出。
多普勒效应它是由于接收的移动用户高速运动而引起传播频率的扩散而引起的,其扩散程度与用户的运动速度成正比。
多普勒频移同移动台速度波长及运动方向有关。
1.1.4.香农公式log(1+S/N),C为信道容量,B为信号带宽,S/N为信躁比。
公式:C=B2应用:扩频序列利用了此公式的结论,当信道容量C不变时,提高信号带宽B可以换取较低的S/N.(抗干扰)。
根据B与S/N的关系可以确定最大的信道容量。
5G技术基础知识介绍5G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对4G技术的升级和拓展。
它提供了更高的网络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在同一时间内连接到网络上。
本文将深入讨论5G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5G的特点、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等。
5G的特点5G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更高的网络速度5G网络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理论峰值传输速率可达到每秒10 Gbps。
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观看高清视频和进行实时游戏等。
更低的延迟5G网络的延迟能力更高,延迟可以降低到毫秒级别。
这意味着在进行远程控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时,用户将能够获得更加流畅和实时的体验。
更大的连接密度5G网络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同时连接到网络上。
这是因为5G采用了更高效的技术来管理连接,使得网络能够同时处理更多的数据传输请求。
更好的能源效率5G技术在能源利用方面更为高效,通过处理器的优化和功耗的降低,5G设备可以延长续航时间,减少电池消耗的频率。
5G的关键技术5G技术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下面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关键技术:大规模天线阵列5G网络采用了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技术,通过增加天线的数量来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容量。
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实现更好的信号强度和抗干扰性能。
毫米波通信毫米波通信是5G的一个重要技术,它利用高频段的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毫米波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但传输距离较短,容易受到障碍物影响。
因此,在5G网络中,需要更多的基站来覆盖相同的区域。
超密集网络为了增加5G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可以采用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技术。
超密集网络中基站的密度更高,可以提供更好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网络切片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技术可以将5G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优化。
通过网络切片技术,5G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
迅速和准确地传递信息,历来都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
用任何方法,通过任何媒介,将信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都称为通信。
古代我国的烽火台便是一种“光通信”设施,统治者借助它的缭绕烟和熊熊火焰来传递战事警报。
至于那时平民百姓两地之间的信息往来,只有靠托人“捎信”,辗转传递,中途往往要经过成年累月的时日。
有时因为事情被传得走了样,还造成了不少历史悲欢离合的故事。
由于通信关系重大,历史上各个国家的统治者无不设立“御用邮政”。
在中国从汉朝开始,就有了官方传递信件和机构-驿站。
为了快速传递信件,当时的驿卒,头戴红色头巾,身穿红袖衣服;沿路的车马行人,远远看见飞马奔驰的驿卒,都要让路(邮政人员身着专门色彩服装的习惯,各国一直沿袭至今)。
对一些十万火急的公事,往往还采取“加急”的办法传递,但即使“驿马如星流”,仍然是“日驰三百自嫌迟”。
至于担负通信任务的劳力――驿卒们的劳顿和辛苦,更是可想而知了。
各式各样以人工传递为主的通信方式,对于“老天爷”的捣乱都束手无策;面对高山恶水的阻拦,也都一筹莫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通信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驿马邮政”发展到“火车邮政”,“航空邮政”,出现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邮政业务。
之后,由于电和磁的被认识,人们开拓了通信方式的新途径――有线电通信和无线电通信。
从那时开始,人类社会就进入现代通信――电气通信的新纪元。
所谓电气通信(简称电通信或电信),就是使用电或电子的设施传递信息的方式。
按照传输媒质的不同,电气通信分为有线电通信和无线电通信。
利用导线传输代表声音,文字,图象等信息的电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有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来传送电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无线电通信。
电通信技术自问世以来,便出人意料地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和传递信息量之大,最近的百年时间超过了以往的几千年。
无线通信技术1、传输介质传输介质就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就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就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
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
带宽即就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
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
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
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
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③绕射:当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
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就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就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与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就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4)多普勒扩展:就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就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与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与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就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
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
实际使用中一般就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3信道复用3、1基本概念信道复用就是指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条信道。
为了区分多个用户的信号,理论上采用正交划分的方法。
复用方法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多路复用:实现的方法有①频分复用、②时分复用、③码分复用、④空分复用、⑤极化复用、⑥波分复用。
第二类,多路复接:充分利用频带与时间,预先分配给多个用户资源,使得每条信道为多个用户共享。
第三类,多址接入:与多路复用方式不同,多址接入的用户网络资源可动态分配,可由用户在远端随时提出共享要求(例如卫星网络、以太网)。
实现的方法包括①频分多址、②时分多址、③码分多址、④空分多址、⑤极化多址、⑥波分多址、⑦利用统计信号特性多址等。
3、2无线通信的多址复用技术信道分割:赋予各个信号不同的特征,根据信号特征之间的差异来区分,实现互不干扰的通信。
无线通信信号的有三个维度,如下图。
无线通信信号的三个维度:频率、时间、码型无线通信的信道复用方法有三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频分多址方式如下图,该技术较为成熟,在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少部分移动通信中使用该种方式、一点多址微波通信中,均有此类技术应用。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FDMA)将传递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隔成若干个间隙,各用户在同一频带中,使用各自指定的时隙。
此类通信方法由于实际信道中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不理想,同时由于多径效应等因素影响,可能形成码间串扰。
时分多址(FDMA)只能传送数字信号,按照收发方式的区别,可分为频分双工方式(FDD)与时分双工(TDD)。
FDD中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占用不同的频段,帧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TDD 占用同一个频率,采用不同时隙发送与接收,无需使用双工器。
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以相互正交的码序列区分用户。
基于频谱扩展的通信方式,即扩频方式。
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码序列对信号进行解析。
CDMA就是今后无线通信中主要的多址手段。
码分多址(CDMA)空分多址(SDMA):利用不同用户的空间特征(即用户的位置)区分用户,采用窄波天线对准用户,每个用户只能获取到对准的天线发送来的信号,最终实现分址。
该方式主要应用于卫星通信,未来随着智能天线的发展,在其她领域也将有一定发展空间。
4扩频通信技术4、1扩频通信简述扩频通信具有如下特征:①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须的最小宽度;②频带的扩展通过独立的码序列完成,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
;③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暴民性能强、功率谱密度低、易于实现大容量多址通信。
4、2扩频通信实现方法扩频技术利用伪随机编码对将要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在传输;在接收端,采用相同的伪随机码进行调制及相关处理,恢复成原始信息数据。
此过程有以下两个特点:①信息的频谱扩展后形成宽带传输;②相关处理后恢复成窄带信息数据。
扩频技术的实现需要以下三方面的机制:(1)信号扥频谱被展宽。
频带就是指信息带宽(如语音信息带宽为300~3400Hz,图像信息带宽一般为6MHz)。
扩频通信的信号带宽(可理解为电磁波的频率)要比信息带宽(可理解为比特率)高100~1000倍。
(2)采用扩频码序列调制来扩展信号频谱。
扩频码序列(PN码)就是指一组序列很窄,码速率很高,与所传信息无关,用于扩展信号频谱作用的码序列。
(3)在接收端应用相关解调来接扩。
接收端与发射端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与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恢复所传信息。
4、3扩频通信的目的扩频通信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由于噪声与干扰信号随机,不能通过扩频码序列被解调,原始信号中掺杂的噪声与干扰,解调后即消失(由宽频变为窄频)。
(可理解为:通过使用比原信息大得多的信号频谱,换取更强的抗干扰能力)4、4扩频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扩频的主要技术指标:(1)处理增益、(2)干扰容限处理增益(G P):指扩频信号带宽W与基带数据信号带宽B之比。
该值的大小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成正比。
干扰容限:在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能够承担的干扰信号分贝(dB)数。
4、5扩频通信的几种实现方式扩频通信有两种实现方式:直接序列扩频(DS)、跳变频率扩频(FH)、跳变时间扩频(TH)、混合扩频。
直接序列扩频(DS)。
发射端通过速率很高的编码序列进行调制,将频谱展宽,接收端按照本地的编码序列进行反扩展,获得窄带信号。
解扩后的信号经普通信息解调器进行解调,恢复成原始的信息码。
(信号频率一定,只改变信息基带频率)跳变频率扩频(FH)。
在载波频率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按照PN码进行某种序列的跳变。
(直接改变信道的频率),可通过躲避干扰频率暗来躲避干扰。
(一个电磁干扰源的频率一般不发生改变)。
跳频时间扩频(TH)。
该方法简称跳时,在PN码控制下,伪随机的在一盏的不同时隙内以突发信号型式发送。
由于时隙中的突发信号速率比原信号高,从而达到扩频目的。
混合扩频:同时存在上述三种方式的扩频,即为混合扩频。
5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5、1 OFDM概述OFDM属于一种无线环境下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其特征如下:通过在DSP或其她高速处理器上实现离散福利叶变换或快速傅里叶变换,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
由于频谱之间相互重叠且正交,可在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子载波之间的干扰。
5、2 OFDM技术特点优势:①增强了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抗窄带干扰的能力。
②每个载波所使用的调制方法可以不同。
③采用功率控制与自使用调制向协调工作方式,可随意对发射功率、调制方式进行调整,在功率控制与自适应调制之间取得平衡。
劣势:①对频偏与相位噪声较敏感。
②峰值功率很大;③自适应调制技术会导致系统过于复杂。
6重要概念同步:发送器与接收器必须达成同步。
接收器须能够判断信号的开始到达时间、结束时间与每个信号的持续时间。
差错控制:对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与纠正。
恢复:若信息交换中发生中断,需要使用恢复技术,(继续从终端处开始继续工作?还就是恢复到数据发送前的状态?)带宽:可分为信道带宽与信号带宽两部分。
信道带宽为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信号带宽为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利用率:吞吐量与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之比。
其中吞吐量时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信息量。
延迟:发送者发送第一位数据开始,到接收者成功收到最后一位数据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该延迟分为传输延迟与传播延迟。
传输延迟与数据传输速率、发送机/接收机/中继/交换设备的处理速度有关;传播延迟与传播距离有关。
抖动:延迟的实时变化为抖动。
与设备处理能力与信道拥挤程度有关。
差错率:分为比特差错率、码元差错率、分组差错率。
数据通信数字调制技术:由于无线通信的传输媒介为电磁波,电磁波必须为正弦波的型式,通信信息需要调制到正弦波上,具体实现方法如下图。
2ASK振幅键控调制(s(t)为信号波形,e0(t)为调制后的信号)2FSK频移键控调制(s(t)为信号波形,e0(t)为调制后的信号)2PSK相移键控调制(s(t)为信号波形,e0(t)为调制后的信号)7我国无线电业务频率划分无线电频率划分,其中中国大陆地区ISM频段(保证发射功率不大于1W,不需要授权的无线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