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教学课程
- 格式:pptx
- 大小:257.54 KB
- 文档页数:74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内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体现为一定日期(时点)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例如:货币、股票、债券、材料、厂房、设备、专利权、商标权。
有些资源,企业虽然没有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的,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例如,延期付款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自有的资产。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债权人的权益)来源于银行、供应商、工人等。
3.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特征:(1)一般不用偿还(除非减资、清算、分现金股利);(2)清算时,优先向债权人还债,剩余的归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来源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留存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体现为一定期间(时期)资金运动的变动状态。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会增加利润,利润又属于所有者,从而所有者权益增加。
并非所有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注意:费用与成本区别和联系:费用必须发生在某一期间,体现为利润减少,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成本与一定种类的产品耗费相联系,产品生产过程的消耗,不符合费用定义,因为正在生产车间加工的在产品并没有离开企业,所有者权益没有减少。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能够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2.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3.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4.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5.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6.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三、教学对象中职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会计专业有一定兴趣。
四、教学时间共10课时,每周2课时。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会计专业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新课(1)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等,使学生掌握会计理论基础知识。
(2)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介绍会计账簿的种类、设置方法、登记规则等,使学生了解会计账簿的基本知识。
(3)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讲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要求、审核方法等,使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知识。
(4)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等,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一节会计要素(四) 收入1 、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例如,某工业企业将制造的产品售出,获得 20 万元。
由于产品销售是该企业的日常活动,该收入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但是,如果该企业拥有一项专利技术,出租给另一企业使用,收取的租金也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因为这是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其他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若把该项专利技术出售给另一企业,该项活动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则出售净收益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而应作为企业的利得。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销售产品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2 、收入的分类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要记住)【例题 12 单·选题】《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企业的收入不包括( ) 。
A .销售商品的收入B .提供劳务的收入C .因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D .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答案】D【例题13 ·判断题】收入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所以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均不构成收入。
( ) 【答案】√(五)费用1 、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发生的总流出,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
基础会计学教学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掌握会计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运作1.2 教学内容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的基本原则(如会计等式、可靠性、一致性等)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如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1.3 教学方法讲授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小组讨论会计信息的需求和提供1.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会计信息系统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2.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了解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作用理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2.2 教学内容会计要素的分类(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方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2.3 教学方法讲授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案例分析会计科目的应用和会计分录的编制小组讨论会计分录的实际应用2.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会计科目应用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会计分录的编制案例分析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了解会计账簿的分类和作用理解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步骤3.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要求会计账簿的分类(如日记账、总账等)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案例分析会计账簿的应用和登记方法小组讨论会计账簿的实际操作3.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会计账簿应用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案例分析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和指标理解会计分析的目的和作用4.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的种类(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指标4.3 教学方法讲授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方法案例分析财务报表的实际应用和分析方法小组讨论财务报表分析的实际操作4.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分析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5.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和规定理解会计核算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如确认、计量、记录等)会计核算的方法和规定(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会计核算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授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案例分析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和方法小组讨论会计核算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5.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会计核算应用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第六章:会计软件与会计信息化6.1 教学目标了解会计软件的类型和功能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理解会计软件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优势6.2 教学内容会计软件的类型(如财务软件、ERP软件等)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会计软件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优势6.3 教学方法讲授会计软件的类型和功能案例分析会计软件的实际应用和操作小组讨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6.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会计软件应用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会计软件操作案例分析第七章: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7.1 教学目标掌握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了解税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和程序理解税务筹划的方法和原则7.2 教学内容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税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和程序税务筹划的方法和原则7.3 教学方法讲授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案例分析税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和程序小组讨论税务筹划的方法和原则7.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税务会计和税务筹划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税务筹划案例分析第八章:审计会计与内部控制8.1 教学目标掌握审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了解审计会计的目的和作用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措施8.2 教学内容审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审计会计的目的和作用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措施8.3 教学方法讲授审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案例分析审计会计的实际应用和操作小组讨论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措施8.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审计会计和内部控制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第九章:国际会计与会计准则9.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理解国际会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9.2 教学内容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国际会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9.3 教学方法讲授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和操作小组讨论国际会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9.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差异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差异案例分析第十章: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10.1 教学目标掌握会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理解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10.2 教学内容会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10.3 教学方法讲授会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案例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实际应用和操作小组讨论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10.4 教学资源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案例材料: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案例投影仪和幻灯片10.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课后作业: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编辑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与整体教学大纲相一致,且具有可衡量的标准。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确实认二、会计要素的计量第二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四、会计科目的设置五、会计科目编号第三节账户及其根本结构一、账户的概念二、账户的分类三、账户的根本结构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确实认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根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我国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第一,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能力。
现金、银行存款; 货币性债权; 商品、产成品; 固定的营业场所,机器、设备.企业以前已经确认为资产的工程,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典型代表就是资产发生毁损、变质等。
第二,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
控制是从使用权角度看,某些特定资产企业虽然不拥有控制权,仅仅具有使用权,但也仍然要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与控制。
典型的例子: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尽管企业不拥有所有权,但是如果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限较长,接近于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那么会计学中将这类资产也确认为企业控制的资产进行计量和报告。
第三,是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置、生产、建造、捐赠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的资产。
『正确答案』AD【例题·判断题】库存中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商品,由于企业对其拥有所有权并且能够实际控制,因此应该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会计要素的内容(教案)第一章:会计要素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3. 让学生了解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会计要素的定义与分类2. 会计要素的作用与意义3.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及其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要素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企业会计核算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
2. 讲解会计要素的定义与分类:详细讲解会计要素的五个基本要素及其分类。
3. 分析会计要素的作用与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会计要素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4. 讲解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阐述会计要素是如何体现在会计科目中的。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及其作用。
2. 思考会计要素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准备下一节课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资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3. 让学生了解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资产的定义与分类2. 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原则3. 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资产的定义、分类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产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企业资产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资产的概念。
2. 讲解资产的定义与分类:详细讲解资产的分类及其特征。
3. 分析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原则:阐述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及方法。
4. 讲解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资产的定义、分类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2. 思考资产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准备下一节课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回顾】第一章主要内容:一是会计的基本职能(2个)与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二是会计基本假设(4个)三是会计基础(2个)本章主要是针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是学习日常会计处理方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学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记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计要素。
6大会计要素。
二是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会计科目的基本分类涉及2种分类。
三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遵循3原则。
四是常用会计科目列举。
常用会计科目应有必要的了解。
第一节会计要素(重要)本节讲了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在第一章中讲到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第一层次——会计对象第二层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报表要素)第三层次——会计科目(根据会计要素进行划分)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这些基本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征,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可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第八章财务报告中讲解)资产负债表要素(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定义可知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