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含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正确认识哲学的产生:(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3)因此,没有人类的实践,就没有哲学;没有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也没有哲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准确理解哲学的作用: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可以给人以智慧,但哲学的智慧和其他科学有所不同。
(1)哲学的智慧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对宇宙、对人生的正确把握和认识,即让人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
哲学的作用不在于增加自己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2)哲学的智慧还表现在它是生活的艺术,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生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 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生、世界和宇宙的学科,而生活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首先,哲学为我们提供了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哲学家们对人生、道德、自然、宇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他们的思想启发了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
其次,生活也为哲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哲学家们的思想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矛盾和冲突都成为哲学家们思考和探讨的对象。
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故事也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哲学家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还体现在哲学的实践性和生活的哲学性上。
哲学并不是一门脱离生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它试图回答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而生活本身也是充满哲学意义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对种种选择、困惑和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哲学思考和探讨。
因此,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哲学为生活提供了思想的指引和启迪,而生活也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的场景。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不仅在于哲学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也在于生活对哲学的启发和丰富。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和生活的基础。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是一种对世界、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哲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首先,哲学给予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哲学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引导我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哲学让我们学会怀疑和质疑,不轻易接受表面的事物,而是深入思考和探索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其次,哲学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哲学告诉我们,生活是一种价值的追求和实践。
它教导我们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哲学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和功利所左右。
哲学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宽容,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最后,哲学启发我们追求智慧和真理。
哲学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智慧和真理,而不是追求权力和名利。
哲学让我们学会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探索宇宙和人类的本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升华。
哲学让我们学会用理性和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和有意义的人生。
综上所述,哲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它给予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启发我们追求智慧和真理。
哲学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让我们更加理性和深刻地对待生活。
因此,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它指引我们走向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生。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一课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是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好奇疑问等等是推动人们思考哲学问题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哲学问题2、哲学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哲学是智慧之学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思考问题:如何看待自然————唯物论和唯心论如何看待社会变化————辩证法和机械论如何看待人生和历史————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3、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解释世界的本源与状态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人类的学问可以分为两类:形而上的学问,指超越于具体物质形态的学问,职能靠思辨解决,一种是研究事物具体形态的学问,成为形而下学。
研究某一领域具体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实证的方式进行研究。
哲学是形而上的学问。
————具体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基础知识和素材,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突破。
比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大大促进了二十世纪哲学思想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道。
没有科学的哲学思想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往往陷入混乱与失败。
比如牛顿晚年的科学研究。
第二课哲学思想史哲学思想种类繁多,但无非是对世界的认识,根据对世界本原和世界状态的回答,可以将哲学思想做简单的分类世界的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唯物论唯心论世界的壮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历史是谁创造的——————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机械论由相互交叉,形成各种流派: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心主义等等1、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2)意识与物质是否具有统一性。
早期的哲学家主要回答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近代哲学家主要回答第二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判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标尺。
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决定存在,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同时在二者是否具有统一性上,即意识是否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上,有的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有的则否认这一点。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从哲学本义上看,哲学是爱智慧,追求智慧的。
b.从哲学的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4、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产生于实践。
(2)实践需要哲学。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
★(2)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具体知识分类(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3)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6、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是一种思考人生意义、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学科,它探讨的是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而生活,则是每个人日常的经历和活动,是人们在世界上的实际生存状态。
哲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哲学可以指导生活,而生活也可以丰富哲学。
首先,哲学可以指导生活。
通过哲学的思考和探讨,人们可以获得关于人生的智慧和指导。
哲学家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价值观的探讨,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教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和美德,康德的道德哲学教导人们如何遵循道德规范。
这些哲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和选择。
其次,生活也可以丰富哲学。
生活是哲学家们思考的对象,哲学的理论也需要从生活中得到验证。
哲学的思考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哲学家们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
例如,苏格拉底通过与人们的对话和观察生活,得到了他的“知识就是美德”的理论。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事件都可以成为哲学家们思考的对象,从而丰富和完善他们的理论。
哲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哲学可以指导生活,而生活也可以丰富哲学。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讨,从哲学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同时也需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融入到哲学的思考中,丰富和完善哲学的理论。
只有将哲学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人们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哲学的意义,使哲学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南针,指引人们走向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复习必备)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意识是本原,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2020届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全覆盖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高考考点】考点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考点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备考点睛】考点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产生(哲学来自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上的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和意识)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注: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2.哲学的作用(生活需要哲学)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⑤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注: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考点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不自觉地的。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并非人人都有。
联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③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注: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世界观;易错易混: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⑤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摘要:哲学,即是方法论。
它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
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永不过时。
它指导人们由已知的,去了解、认识未知的。
它的矛盾囊括宇宙万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懂得这些后,就应该把它应用于生活,从而减少生活中少犯错误的次数。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爱上智慧,并运用智慧来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哲学,生活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它能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由哲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哲学观点都是由人提炼出来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哲学观点也是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大脑的主观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
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
17、18世纪,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
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达到的对物质结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
哲学与生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话题,“哲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人除了自己的现实生活外,再无其他,生活就是人的存在的全部内容,不同的生活样式就是人的不同的存在方式。
这样,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哲学与人的关系。
根据生活的主体不同,我们可以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分解为两个方面:哲学与哲学家或哲学家的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类生活或生活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从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看,哲学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
作为存在了几千年的一种活动,哲学不可能只是充当达观贵人的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消遣,它实际被纳入社会生产的体系中,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而存在的,这是它能够延续几千年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就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其二,哲学是对生活世界的总体性思考。
哲学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其他学科不同:与宗教、文学艺术相比,它的理性的;与其他具体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相较,它是总体性的。
理性的容易理解,即其结论是合理地推论出来的,哲学与生活世界的上述关系说明:其一,哲学家应当有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因为哲学置身于生活世界中,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
其二,哲学家应当有问题意识,哲学的问题产生于生活世界,而不是哲学家的“奇思异想”。
哲学植根于生活世界中首先就是指哲学的问题产生于生活世界。
其三,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别,它是一种哲学化的或总体性的关注。
哲学与生活关系的两个方面,即哲学作为哲学家的存在方式和哲学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哲学,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是同时到场的,并不存在一个而排斥另一个。
进言之,我们不可以把哲学的这两个方面区分为哲学的内在价值或外在价值、目的性价值和手段性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框架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反作用于生活,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是统一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价值与人生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等。
政治学的方法论是研究政治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国家的主权与国际关系:国家主权是指国家拥有独立的国家地位和绝对的国家权力。
国际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交往。
政党政治:政党是代表特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利益的政治组织,是参与政治竞争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主体。
政党政治是指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政党的类型、政党的功能、政党的组织结构等。
以上只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框架,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学习。
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质是讨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最早的哲学来自宗教,希腊语哲学意思是“爱智慧”古代文明中对哲学的研究最多的民族是古希腊人。
中国古代在哲学上也有很高的建树“阴阳相生相克”“金木水火土”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思在总结了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马克思主意哲学。
哲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的科学,是理论思维结晶的学说,以存在为自己懂得研究对象.但是这个对象的存在不是具体而是总体的,如果对总体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或幻想上,就不是哲学.只有人们研究存在总体,对于存在本质的认识达到理论思维,才是哲学.
从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上来看,哲学是关于中介的科学.哲学研究总体的存在,必须以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中介.所以可以说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是认识始于直接性,并不是说哲学也直接的与总体的存在发生关系,大部分人都知道哲学是以理论思维作为自己的手段的学说.因为哲学是抽象性的,所以它必须要通过其他科学这个中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人类认识的角度来看,哲学是历史的科学,也是思维着的历史的科学.各门对存在的特定领域或方面的认识,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哲学以科学认识为基础,达到对存在总体的认识,也只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因而哲学也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生活是人对活着的劳动行为的认识,对社会世人间的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态度和对自我人生的价值使用和评价.生活是人们从出生到死亡这段过程的体验和活动,是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和态度,是对人类自己的进步研究.生活之于人是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而人在生活的同时给自己了一个活着的目的,而这些目的使人的生活有了意义.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那
哲学是对生活世界的总体性思考.所谓生活世界就是指lh人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所开展出来的世界.人是生活世界的主体,中心和"主人",离开了人或者人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生活世界,而从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的意义上来说,生活世界无非就是自我生成之域人类是世界的
主体,有了人的世界才是一个完善的世界.人活着就为了生活,而如何能生活得更好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哲学是人类对生活研究的理论思维,它以生活为基础,把研究的结果以理论的形式给人一种指导.人类对自己的研究或是对世界万物的研究也是为了人类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与世界上.哲学研究人类对各个科学的概念理论研究,它对概念的理论思维又重新指导着各个科学领域.
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愈来愈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的生成性必然使前一个时代的哲学与后一个时代的生活发生断裂,这时就要求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之于人来说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目的,只有以生活为基础的理论指导指引着人的生活方向,人才能更好的体会到生活的价值.人的生活是哲学的最基础部分,没有了人的生活也就不存在什么哲学了.
哲学作为一种抽象性的学问,总是符合它来源于人的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基本原则.可见哲学从生活中来,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和基石,是哲学的母亲.而哲学又以理论的方式来指导的人们的生活.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为了自己的哲学信仰而献身。
有人会回答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许多哲学家的确是这样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一活动的,但是,一方面,虽然有真诚的以“治国平天下”为职志的哲学家,但也存在仅仅把它作为口号的伪君子,或者是在公心之下“兼运”私利者,最典型者也许莫过于孔子,孔子创立儒学的公心“天地可鉴”,然而《论语》中却有这样一段,孔子的弟子樊迟问稼,两问孔子均不语,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另一方面,治国平天下并不能解释所有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初衷,比如,犬儒学派和以哲学为手段者。
看来,我们必须给出更有说服
力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