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二模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18.29 KB
- 文档页数:1
2022届江苏省徐州市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有被火烧过的鹿角和很厚的灰烬层,还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
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A .过群居生活B .使用打制石器C .会钻木取火D .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2.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B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C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D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3.将以下四部著作按成书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4.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读下面《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判断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C.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D.商业发达,形成商业网5.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提到:“《辛丑条约》是空前严重的丧权辱国的奴役性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
其中“空前严重”表现为()A.中国开始失去完整独立的主权B.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中国的整个变迁过程,其中第五册(下图)书名的含义是()《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A.军阀混战和国共合作北伐B.卢沟桥事变和百团大战C.日本全面侵华和国共第二次合作D.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其主要表现是()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B.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D.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8.20世纪70年代初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外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舞台的事件是()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9.观察下图,其中左图所代表的文明出自下图中字母所指代的一处是()A.A B.B C.C10.19世纪中叶,当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开展时,有人在著作中解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病兆”,并提前开出了它的“死亡”诊断书。
中考二模试题历史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货币B. 焚书坑儒C. 建立郡县制D. 推行科举制答案:D2.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中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寻找海外贸易伙伴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朝康熙帝的成就?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建立科举制度D. 编纂《康熙字典》答案:C5. 辛亥革命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A. 武昌起义B. 黄花岗起义C. 保路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C6. 下列哪一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科学B. 提倡民主C. 提倡新文学D. 以上都是答案:D7.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国内军阀混战D. 国内经济危机答案:A8. 下列哪一项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辽沈战役答案:D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9年9月1日C. 1948年10月1日D. 1949年1月1日答案:A10. 下列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成就?A. 经济特区的设立B. 恢复高考制度C. 土地改革D. 香港、澳门回归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个郡。
答案:36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
答案:李渊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康熙帝时期,平定三藩之乱的三藩指的是____、____和____。
答案: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5. 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是____。
答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清朝康熙帝的治国理念。
石景山区2024年初三综合练习历史试卷学校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侧是某同学总结的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该人物是A.商鞅B.韩非C.魏孝文帝D.王安石.2.某学者认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是指汉武帝A.北击匈奴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D.实施“推恩令”3.某同学围绕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展开研究,以下可以用到的资料有①地图: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②漫画:祖逖渡长江北伐③史书:《晋书·食货志》和南朝《宋书》④实物:南朝青瓷莲花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有学者认为,隋朝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几年,但是在几个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并给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①开凿灵渠②开通大运河③创立科举制④实行行省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下面为《统一与分裂》一书的部分目录。
其中④处应补充的内容是A.六国灭四海一B.大分裂的十六国和南北朝C.疆域空前的元帝国D.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6.下面为小明同学搜集的纪念币和撰写的说明词,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以下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明清时期漫画一:跨时空的“对话”A.内阁与丞相的较量B.君主专制的强化C.地方权力的扩大D.监察职能的增强8.“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以上内容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右图所示历史现象出现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后10.以下是某同学按照特定主题绘制的时间轴,方框处应填写A.虎门销烟B.收复新疆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历史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5第一部分(共 3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A DC C B C A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A B A AD B B C D第二部分(共 40 分)21.(10 分)(1)趋势:人口南迁;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1 分)影响:推动江南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江南农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精耕细作转变);导致古代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南方人口大大增长;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南方文化的发展(南方人才逐渐增长并超过北方)。
(3 分)(2)英美等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导致劳动力短缺;贩卖华工带来可观利润;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等,造成大批失业人群;西方国家对发财致富的宣传契合华工谋生的需求;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华工出洋合法化。
(3 分)(3)特点:移民规模变大/数量增多;移民群体类别多元化;女性移民日益增多;与祖国联系与合作日益密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2 分)背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政策;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1 分)22.(10 分)(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1 分)示例:角度一:五四运动的先锋说明:北京大学的学生首先揭露列强侵略行径和对中国的危害,各地青年学生提出运动口号,身体力行坚决斗争,呼吁群众共同救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
角度二:凝聚民众力量说明:广大青年学生提出召开国民大会,坚持斗争精神唤醒社会各界声援,鼓励各界同胞坚持斗争形成合力,凝聚了民众力量。
(2 分)(2)贡献:积极参与为抗美援朝捐献的热潮;在后方努力进行生产;积极报名参军;不怕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历史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5 第1页(共3页)牺牲,英勇战斗。
2024年中考模拟检测试卷(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 早期国家的建立B. 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C. 礼乐制度的瓦解D. 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和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都是因为末代君主实行残暴统治导致灭亡,可以得出,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的是夏商周的灭亡,不是建立,排除A项;礼乐制度的瓦解准确的说是在西周结束以后,礼崩乐坏就越来越明显,材料中没有提到礼乐制度瓦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夏商周的灭亡,没有体现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
故选B项。
2. 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 政治稳定与商业发展B. 劳动人口增多C. 生产工具和方式革新D. 水利设施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并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兼并和争霸战争不断,政治不稳定,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劳动人口没有增多,排除B项;水利设施完善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C项。
3. 下面两位人物的共同贡献是()A. 均促进了中外交流B. 均维护了国家统一C. 均推动了民族交融D. 均实现了科技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鉴真”“郑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佛教,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他们的共同贡献都促进了中外交流,A 项正确;题干图片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中外的交流,未涉及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 项;题干图片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对外的中外的交流,未涉及国内的民族交融,排除C 项;题干图片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中外的交流,未涉及科技创新,排除D 项。
初三二模 (历史)试卷考试总分:7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55分)1.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C.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2.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倡导:“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对以上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白话文兴起后,中国人不再学习文言文B.白话文便于群众理解,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C.该宣言由倡导新文学的胡适亲自起草D.该宣言具有陈腐、雕琢的旧文学特征3. 下面是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
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C.都为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D.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4. 如表是某同学关于“南昌起义”的部分学习笔记,①处遗漏的内容是( )时间1927年8月1日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A.历史背景B.历史意义C.起义结果D.起义过程5. 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扩大企业自主权D.实行对外开放6. 如图再现了一部历史文献的签署场景。
该历史文献应是(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美国宪法7.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2024年平顶山市中招学科第二次调研试卷九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残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关于历代商王的记载基本一致。
这表明( )A. 文物能揭示历史真相 B. 文献的价值高于出土文物C. 商王世系研究存在争议D. 文物可以和文献相互印证2. 《道德经》记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下列与材料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A. 南辕北辙B. 祸福相依C. 唇亡齿寒D. 朝秦暮楚3. 下图为汉景帝阳陵出土的塑衣式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坐拱手陶俑,其面部神态显得平和而从容。
该陶俑折射出当时的统治政策是( )A. 严刑峻法B. 休养生息C. 尊崇儒术D. 重文轻武4. 在科举制推行后,隋炀帝又下诏要求诸郡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按照“学业、体魄、勤奋、正直”四个标准推荐人才参加科举考试。
该举措( )A. 沿袭了前朝的选官方式 B. 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完善5. 澶渊之盟后,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立了五个榷场(宋境内四个,辽境内一个)。
北宋可以“以我不急,易彼所珍”,辽国则“请以羸老之羊及皮毛,岁易南中绢,彼此利之”。
榷场的设立( )A. 密切了宋辽经济联系B. 制约了北宋经济发展的C. 结束了宋辽对峙局面D. 增强了辽国军事实力6. 元朝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行省,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并由宜政院直接统辖,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事务。
“C20”教育联盟2023年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检测历史(开卷)(试题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生答题时可参考教科书及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1.“这里发现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等遗存,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文明的起源提供了资料。
”这里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北京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2.荀子提出“凡刑人之本,禁暴除恶,且征其未也。
”商鞅指出“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二者都主张()A.道德教化B.以法治国C.以民为本D.重农抑商3.《后汉书》载:“燔烧官府。
劫略聚邑,州郡失据。
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
天下向(响)应。
京师震动”。
这描述的是()A.八工之乱B.光武中兴C.焚书坑儒D.黄巾起义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熙宁变法,推行了诸多新政措施。
其中,针对土地兼并问题严重而采取的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5.汉阳铁厂建设时,外国顾问希望建在矿区附近,但湖广总督张之洞说“中国之人,何患无煤”。
觉得应该建在自己的管辖区方便管理、运营等。
填土、修路运输铁矿石煤炭,大大提高了成本。
这说明()A.洋务企业存在官僚衙门恶习B.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C.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挤压D.洋务企业利润远高于外国企业6.图1为钱病鹤先生于民国初年创作的一幅名为《刀大杀人多》的漫画,这幅漫画()A.讽刺了袁世凯破坏共和制度B.指责军阀混战加剧人民负担C.批判辛亥革命带来社会动荡D.揭露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7.毛泽东曾称赞一位国民党将领:”你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奖你一枚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定西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3月22日,甘肃礼县四角坪秦代礼制建筑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
据此推断,材料中的“礼仪”是指()A.皇权至上B.分封天下C.以德治国D.休养生息2.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又能目睹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的“秀骨清像”。
这说明古代甘肃()A.继承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并发扬光大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中心D.保留了石窟进入中国的最初样貌3.北宋的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
这反映科举制度()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宫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4.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明清的这些措施()A.维护了国家统一B.削弱了地方权力C.抵御了外敌入侵D.加强了君主专制5.下面是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会议的旧址。
这次会议()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6.“硝烟弥漫战旗翻,雄兵百万夺雄关。
屯兵那惧徐州险,横扫敌军凯歌还。
”根据诗句判断,该诗作歌颂的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南京解放7.2024年1月31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中提道:过去一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中国一中亚举行首次峰会;中方积极促成沙特伊朗复交。
这说明我国()A.致力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践行着不结盟外交政策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是处理国际事务的中坚8.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代民主与法制成就简表。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 历史2024.5 第1页(共8页)北 京 市 西 城 区 九 年 级 模 拟 测 试 试 卷历 史 2024.5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A .掌握了人工栽培水稻技术B .已经学会使用火C .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D .会制作各类工具2.有学者认为: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该观点说明了商鞅变法 A .实施的背景 B .失败的原因 C .内容的全面 D .深远的影响3.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
当时经这条道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铸铁和凿井技术也在这时西传。
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石榴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也传入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①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我国大一统局面形成④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的联系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24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 历史2024.5 第2页(共8页)4.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A .唐朝前期政治开明,民族关系和睦B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C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D .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5.以下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894年 1905年 1907年 1912年1月 成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筹划领导广西起义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A .洋务运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戊戌变法启蒙民众思想C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 .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6.右图是1919年发表在《新申报》上的漫画《长蛇猛兽动起来 冲破和平正义塔》。
初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巩固统一?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长城D. 统一度量衡答案:B2.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险发现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以下哪项政策对国家统一有重要影响?A. 推行科举制度B. 修建紫禁城C. 平定三藩之乱D. 编纂《康熙字典》答案:C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三项?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D.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答案:A6.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定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D. 国内经济危机答案:A7.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哪场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A. 台儿庄战役B. 平型关大捷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答案:C8. 新中国成立后,以下哪项政策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完成?A. 土地改革法B. 农业集体化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9. 改革开放以来,以下哪项措施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条件?A.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 国有企业改革C.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答案:A10. 21世纪初,中国成功举办了哪项国际性体育赛事?A. 2008年北京奥运会B. 2010年上海世博会C. 2001年亚洲足球锦标赛D.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时期,著名的女皇帝是______。
答案:武则天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
答案:郑和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著名的文学作品是______。
2022北京朝阳初三二模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国古代有炎帝尝百草,教民耕种:黄帝播百谷,挖掘水井的传说。
以下考古发现能印证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信息的是A.打制石器B.骨耜C.利簋D.铁面2.有学者认为,从战国开始我国出现了社会政治大转型,其“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其中“极盛于始皇”的表现是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奖励军功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盐铁专卖、统一铸币3.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出现这些历史现象主要是因为A.中原与西域联系加强B.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南迁C.南方政权的频繁更迭D.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4.下表内容表现的是贞观时期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元前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制: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注重文教A.唐朝兴盛的原因B.对外交往的发展C.文学艺术的繁荣D.安史之乱的影响5.一个局部统一的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时代,并长期保持稳定局面,靠的是把军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派科举出身的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这个王朝是A.唐朝B.北宋C.西夏D.明朝6.右侧示意图中①处应为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红楼梦》7.下表内容反映出近代以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A.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B.列强割占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C.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8.右侧是一位同学记录的某单元学习提纲,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A.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9.有学者指出: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学情监测历史试题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1. 考古发现证实,中国农业起源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沿黄河流域分布、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
下列能为北方导作农业起源提供证据的是()A. 元谋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D项正确;元谋人、山顶洞人靠猎取野兽和采集果实为生,排除A、B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代表,排除C项。
故选D项。
2.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铭文中有一句“受民受疆土”。
此铭文可用于研究()大盂鼎及其铭文A. 王位世袭制B. 禅让制C. 土地私有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受民受疆土”可知,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巩固疆土,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同时稳定政局,D项正确;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方式:有时兄终弟及,多数父子相传。
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
在题干中未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
3. 先秦时期,孟子认为“爱有差等”,而汉朝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却主张“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这一变化()A.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消除了各地各民族文化隔阂C. 适应了“大一统”时代需求D. 使儒学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跳出家族的小圈子……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仲舒的思想符合当时汉武帝要求实行大一统在文化领域的政治要求,C项正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民族文化无关,排除B项;使儒学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 项。
北京历史二模初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请问,北京历史上的“燕京”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2. 元大都的建设是北京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由哪位皇帝下令建设的?A. 忽必烈B. 成吉思汗C. 窝阔台D. 拖雷答案:A3. 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始建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D4. 北京的“四合院”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其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A. 东城区B. 西城区C. 朝阳区D. 海淀区答案:B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在北京出生的?A. 鲁迅B. 老舍C. 曹雪芹D. 郭沫若答案:D二、填空题6. 北京的长城是中国古代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_________。
答案:八达岭7. 北京的_________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颐和园8. 北京的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考场。
答案:国子监9. 北京的_________是元朝时期的皇家宫殿,现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答案:故宫10. 北京的_________是明朝时期的皇家陵墓,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十三陵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性。
答案: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上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作为首都,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如元大都的建设、明清两代的皇宫建设等。
北京的历史地位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上,还体现在其对国家政治决策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上。
四、论述题12. 论述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北京的影响。
答案: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变化。
在元朝时期,北京作为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明朝时期,北京成为国家的中心,故宫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建筑艺术的高峰。
广东初三历史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政策?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万里长城D. 推行科举制度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印度B. 阿拉伯半岛C. 非洲东海岸D. 日本4. 清朝末期,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鸦片战争D. 第二次鸦片战争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谁?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黄兴D. 宋教仁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哪个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一年?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8.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一年发生了“九一三”事件?A. 1966年B. 1967年C. 1971年D. 1976年9.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A. 深圳B. 珠海C. 厦门D. 海南10. “一国两制”构想首次被提出是针对哪个地区?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新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______。
12.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
13. 清朝时期,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签订的是______。
1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______。
1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______的开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17.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初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度答案:B2.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求海外资源D. 军事征服答案:B4. 清朝末期,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鸦片战争D. 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C5.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的口号是什么?A. 打倒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D. 救亡图存答案:C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采取的战术是什么?A. 游击战B. 阵地战C. 城市战D. 特种战答案:A7.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B8.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A. 中共十一大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D9.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哪个地区行使主权?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西藏答案:A1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朝。
答案:周1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制国家。
答案:中央集权13.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将大量佛教经典翻译成______文。
答案:汉1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24分)
14.(6分)
(1)①A ②A ③C ④B(4分)
(2)鸦片战争的爆发(1分)。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15.(6分)
(1)B;D(2分)。
(2)封国势力强大(或封国威胁中央,1分)。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力量(1分)。
(3)从混乱走向统一(1分);从分封制过渡到郡县制(1分)
16.(12分)
(1)标志:隋炀帝创设进士科(1分)。
优点:相对公平公正(1分)。
(2)人文主义(1分)。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言之有理即可,1分)(3)分权制衡(1分)。
(4)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1分)。
蒸汽时代(1分)。
(5)目的:打败法西斯国家(1分)。
战例: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1分)。
(6)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分)。
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覆盖范围广泛等(任意一点得1分)。
(7)趋势:追求公正公平,以人为本,政治民主化,科技创新,合作共赢等。
(言之有理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