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 格式:pdf
- 大小:369.26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个体和物种的特征传递与演变。
在高二生物课程中,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
一、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他的观察实验主要涉及到对豌豆形态特征的遗传。
1. 隔代遗传规律孟德尔观察到,豌豆的某一性状如果在第一代杂交(父本为纯合种)中不表现,但在第二代杂交(父本为纯合种与F1代杂交)中重新出现。
这就是隔代遗传规律,也被称为势两性状遗传规律。
2. 分离规律孟德尔的实验中,他还观察到了不同性状的分离现象。
例如,豌豆的籽粒颜色遗传现象中,黄色籽粒和绿色籽粒的比例为3:1。
这说明了不同基因对于性状表现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二、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涉及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遗传关系。
染色体具有双螺旋结构,上面携带着基因。
1. 遗传链的规律在染色体上,基因按照一定次序线性排列,形成了遗传链。
这意味着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特定的排列顺序。
2. 遗传分离规律染色体具有自由组合和重新组合的能力,这使得基因在染色体上进行遗传分离。
这一规律保证了不同基因之间的独立性。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基因发生的变异和突变。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基因型突变和表型突变。
1. 基因型突变基因型突变是指基因的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常见的基因型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2. 表型突变表型突变则是指基因型突变导致的特征表现的改变。
例如,某一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某一性状的增加或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综上所述,高二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突变。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理解遗传现象的发生和演化,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基本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高中二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个体间特征传递的规律。
对于高中二年级的生物学学生来说,遗传学是一个相对较难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二年级生物易考的遗传基本规律,包括遗传物质的性状表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遗传的交叉和基因突变等内容。
1. 遗传物质的性状表现遗传物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中的DNA分子,它携带着个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的性状表现主要包括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指的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而表型则是指基因型所决定的个体显示出来的外在特征。
在遗传学中,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基因,大写字母表示一对相同的基因,小写字母表示一对不同的基因。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了三个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基因决定着个体的遗传性状,且两个基因在子代中的分离程度为1:1。
第二定律是不同种类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也就是说,在基因间的配对与分离过程中,互不相干。
第三定律是一对相对独立的基因对个体的遗传性状产生影响,这些基因相互之间的分离和结合是独立进行的。
3.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其表型的潜力范围,但表型的具体表现受到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比如,同样具有黑色素基因型的个体,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呈现出黑色羽毛,而在高温环境下可能表现为灰色或白色羽毛。
4. 遗传的交叉遗传的交叉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父本和母本之间的染色体交换发生的现象。
通过交叉,基因得到了重新组合,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交叉既有利于遗传的进化,也为基因变异提供了可能。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永久性改变的现象,它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基因突变可以是基因的改变、缺失、复制、倒位或重组等形式。
基因突变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进化的驱动力,也与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大全全解1. 孟德尔遗传规律(Mendel's Laws)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三个遗传规律,分别是:- 第一规律:同种纯合子的杂交后代表现出优势性状,隐藏性状在F1代中不表现,但在F2代中以3:1的比例表现。
- 第二规律:两对不同性状的分离组合,可以自由地遗传给子代,不受其他性状的影响。
- 第三规律: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杂交后代中以1:2:1的比例分离。
2. 染色体遗传规律(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遗传信息通过染色体的分离和重组进行遗传。
主要包括:- 随体遗传: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到子代的方式称为随体遗传。
- 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到子代,并且具有性别相关的特征表现。
3. 多基因遗传规律(Polygenic Inheritance)多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主要特点包括:- 某个性状在种群中呈连续变化,呈现出正态分布曲线。
- 受影响的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4. 基因突变遗传规律(Genetic Mutation)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点突变: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 缺失突变:基因序列中的一段或多段碱基缺失,导致基因信息的丧失。
- 插入突变:外来的DNA序列插入到基因序列中,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 重组突变:基因序列的两部分发生重组,导致基因信息的改变。
5. 基因表达调控规律(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的调控,从而决定基因功能的表达。
主要包括:- 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和空间调节使得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进而控制基因的转录活性。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推荐文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及知识点汇总热度:高考生物寒假备考全面指导及备考知识点汇总热度:高考生物备考:注意图表的整理及18个知识点归纳热度: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有哪些热度:高三生物的必背知识点热度: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记忆哪些相关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一)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
1、分离规律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2、独立分配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又称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自由组合规律--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因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3、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规律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多的动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
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
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遗传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遗传规律。
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第一篇: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遗传是指父母将自己所拥有的基因通过生殖方式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涉及遗传物质的继承、变异和表达等方面的研究。
在遗传学中,有三种基本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作用的非独立性原则。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一个基因有两种基因型,以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通过实验观察到,对于一个基因只有两种表现型,而且父系和母系都有遗传影响。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验表明,遗传物质是由染色体随机分离和组合的。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对理解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有很大帮助。
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需要随着染色体的分离和再组合而传递。
染色体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它们的连锁性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同时,染色体的继承还涉及到亲缘关系和基因频率的因素。
染色体遗传规律对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非常重要。
基因作用的非独立性原则是指某些基因之间会互相影响,而不是独立存在。
比如说,某些基因对其他基因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或者与其他基因产生协同作用。
这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对遗传表现形式的解释很重要,也有助于理解基因调控和表达关系的复杂性。
以上三种基本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它们的研究成果也为人类基因编辑和治疗遗传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遗传规律的探索以及遗传学的不断开展,对人类自身和整个生命体系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遗传的变异和突变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是自然的,比如说由DNA复制或修复时发生的突变或错误,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化学物质或辐射对遗传物质造成的影响。
遗传变异可以导致物种和个体的特征出现差异,从而对自然选择、进化和适应性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突变是一种突然的、不可逆转的遗传变异形式。
它是由基因结构的突变所引起的,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中,生物体的性状是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后代的?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
直到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三大定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表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每个配子只携带一个遗传因子。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这两个性状,分别由不同的遗传因子控制,它们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会分离,使得不同的配子携带不同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独立分离的,除非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意味着一个生物体的多个性状可以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可以自由组合,产生多种不同的后代。
连锁与交换定律则描述了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连锁和交换现象。
这一定律的发现,为理解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何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某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和色盲,常常发现在同一家族中,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基因与性别决定基因连锁在一起。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改变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片段的插入、缺失或重排。
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也是许多遗传性疾病的基础。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的单个碱基突变导致的。
这种突变虽然导致了疾病,但在某些环境中,如疟疾高发区,它却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疟疾的感染率。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这个过程在杂交育种中尤为重要,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例如,通过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既高产又抗稻瘟病的新品种。
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因重组则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不同来源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体。
例如,通过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插入酵母的基因组中,可以制造出乙肝疫苗;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可以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本概念1.概念整理: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2.例题: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A. aa B. Bd C. Ff D. YY二、基因的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 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 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例: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A.YR B. Dd C.Br D.Bt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A.1/2 B.1/3 C.1/4 D.全部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4绵羊的白色和黑色由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小白羊;第二次交配却生下一只小黑羊..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是CA.BB和Bb B.bb和Bb C. Bb和Bb D .BB和bb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父母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是 DA.1/4 B .1/6 C .1/8 D .1/12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自由组合..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上;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重组;实践上利用基因重组进行杂交育种..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严格的闭花受粉;有一些稳定的、易区分的相对性状..2、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再对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3、对实验结果记载;并应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例:1若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子代只出现1种表现型的是 B A.aaBb和AABb B.AaBB和 AABbC.AaBb和 AABb D.AaBB和 aaBb2有一基因型为MmNNPp这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兔;它产生的配子种类有BA.2种 B.4种 C .8种 D.16种3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现用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杂交后代得到的种子数为:黄色圆粒106、绿色圆粒108、黄色皱粒110、绿色皱粒113..问亲本杂交组合是 C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4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 B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的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的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的二次分裂后期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几种表现型和几种基因型BA.4和4 B.4和6 C.4和8 D.6和6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以人为例:男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Y ;女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44+XX ..②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ZW ;雄性的是ZZ ..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二、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例:1某男孩体检时发现患红绿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无红绿色盲症状;在这一家系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DA.祖母---父---男孩 B.外祖父---母---男孩C .祖父---父---男孩 D.外祖母---母---男孩2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能决定性状;人的耳廓上长硬毛的性状就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患此病;若生一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为 A A.100% B.75% C.50% D.25%三、人类遗传病与预防一、人类遗传病概述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1、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 X连锁隐性 ; X连锁显性、 Y连锁等..2、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还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二、遗传病的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所生的孩子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提高..2、遗传咨询3、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 24-29 岁..4、婚前体检三.遗传病的类型判断:①例:1以下家族图谱分别是患有何种类型的遗传病:2右图为某个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2I-2和II-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 ..3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Aa ..4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 ..2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基因用A;a表示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色体显性遗传病..25号与6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3/8 ..37号与8号婚配;则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2/3 ..3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病遗传图解..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请据图回答:1Ⅲ3的基因型是XbY; Ⅲ2可能的基因型是X B X B或X B X b ..2Ⅰ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X B X b ;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外祖母;Ⅱ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X B X b ;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母亲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25% ..四、生物的变异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不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由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加 ;而引起的基因分子脱氧核苷酸的改变;就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DNA 复制阶段..即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到成熟的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点1 可逆性2 多方向性3 低频性4 随机性3、应用:诱变育种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概念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产生的原因1 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3、基因重组的意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等..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四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2二倍体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3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茎杆粗壮 ;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 ; 蛋白质、糖等营养物质含量高 ..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方法: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得到多倍体..成因: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分裂;将来就可以发育成多倍体植株..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见课本图解..5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可能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叫做单倍体..与正常的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瘦弱 ;而且高度不育 ..6单倍体育种方法:采用花粉离体培养培养的方法先得到单倍体植株;再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它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这样;它的体细胞中不仅含有正常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纯合的..花药离体培养法与单倍体育种的区别..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相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例:1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产生新的基因A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不可遗传的变异2"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B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环境影响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CA.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数目的个体C.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D.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数目的个体4下列能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是DA.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籽果实B.正常人接受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C.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后表现出各种变化D.一株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部分黄色皱粒豌豆5填空:若某生物体细胞含有六组染色体组;称为六倍体;其花粉中含有3 组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6判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X ;单倍体只含有一组染色体组√;配子都是单倍体√。
高二生物遗传法知识点总结遗传法是生物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了物种遗传特征的传递规律。
在高二生物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遗传法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遗传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三个遗传定律:1. 第一定律:纯合子个体自交后,其子代表现出一定的遗传特征。
2. 第二定律:杂合子个体自交后,子代中表现出一定比例的纯合子和杂合子。
3. 第三定律: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不同性状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二、显性与隐性显性和隐性是遗传学中描述基因表达的两个概念。
1. 显性:指在基因型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2. 隐性:指在基因型中不表现出来的性状。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和表现型描述了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1. 基因型:由基因组成的个体的基因组合。
2. 表现型:基因在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性状。
四、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是物种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而等位基因是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形式。
1. 基因:对某一特定性状产生遗传影响的基本单位。
2.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五、基因型的分离和互补基因型的分离和互补是指通过杂交实验,研究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表现型差异。
1. 基因型的分离:纯合子个体与杂合子个体的杂交后,子代中表现出不同基因型的分离现象。
2. 基因型的互补:两种不同的纯合子个体杂交后,子代中表现出与父代相同的表现型。
六、基因频率与遗传平衡基因频率和遗传平衡描述了基因在群体中的分布状况。
1. 基因频率:指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分布。
2. 遗传平衡:指基因频率在一代到下一代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七、变异和突变变异和突变是遗传学中描述基因改变的现象。
1. 变异:指相同物种内,个体间存在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2. 突变:指基因发生的突发性改变,通常是由于DNA序列变化引起的。
八、遗传病与遗传咨询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遗传咨询是指对遗传病患者或携带基因疾病风险的人进行遗传咨询,了解遗传风险和预防措施。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知识点以及遗传的基
本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的两大定律知识点是孟德尔的基因定律和配对定律。
1. 孟德尔的基因定律:
- 定律一:单性别定律(第一定律)- 每个个体的所有个体特征均由一对自我配对的基因决定,这些基因分离,同时传递给后代,但每个后代只能获得一对基因之一。
- 定律二:同等分割定律(第二定律)- 在基因自由组合的配子中,每个基因均以等概率分配给后代,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2. 配对定律:
- 配对定律是指在有性繁殖中,父母所带的两对染色体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分开,并且配对的染色体按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个配子中。
- 配对定律的基本规律是随机分离和随机结合,即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的组合是随机的,结果是多样化的基因遗传组合。
基本规律包括:
- 显性和隐性遗传:某些基因表现出显性特征,而其他基因则以隐性方式表现,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组合在一起时才会展现出来。
- 随机分离和独立性:在遗传过程中,配对的染色体会以随机的方式分离,相互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 基因的独立性: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基因的表达不会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这些定律和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基因传递方式。
中学生物学奥赛辅导资料:遗传的规律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26600)陆德平一、基因的分离规律(1)适用条件:(2)杂种体内的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a.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杂合体全部表现为显性。
b.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双亲性状中间的遗传现象。
例:两杂交亲本的花色分别为红色和白色,P的花色为粉红色,F1自交,F2的花色出现了红色,粉红色和白色,其比例为1:2:1。
c.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遗传现象。
如AB血型,MN血型。
例:一男孩血型为O型,其母为A,其父为B型,他的姐妹血型也为O型的几率是。
d.镶嵌显性:双亲性状在F1的同一个体不同的部位表现出来,这种双亲的性状不一定有显隐性之分。
例:我国学者谈家桢先生对异色瓢虫色斑遗传的研究表明,用黑缘型鞘翅(SAuSAu)瓢虫(鞘翅前缘呈黑色)与均色型鞘翅(SESE)瓢虫(鞘翅后缘呈黑色)杂交,子一代杂种(SAuSE)既不表现黑缘型也不表现均色型,而出现一种新的色斑,即上下缘均呈黑色。
在植物中,玉米花青素的遗传也表现出这种现象。
e.超显性:F1的性状表现超过亲本性状。
如害虫突变性的抗药性超过亲本个体。
f.条件显性:等位基因之间的显性关系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例:人类秃顶的遗传,是秃顶基因B的作用,在男性皆表现为显性,出现秃顶性状;而在女性Bb则表现为性,只有BB时才表现出秃顶性状,因而秃顶在女性中少见。
例:在某种牛中,基因型AA的个体体色是红褐色,aa为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雄牛为红褐色,而雌牛为红色。
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下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是A.雄性B.雌性C.无法确定D.没有性别(3)致死基因在杂交实验中,有时观察到后代分离比与预期值有一定的偏差。
致死基因的作用可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
致死基因的致死效应往往也跟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
例: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活到50岁就常患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不能生育。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物种内部或物种间传递基因信息和遗传特征的现象和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传递和表现的规律,它对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三个重要的遗传规律:一、单因素遗传规律;二、两性状遗传规律;三、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规律表明,个体的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而基因又存在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如果父母亲都是显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也会是显性的;而如果父母亲中有隐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则可能是显性或者隐性的。
孟德尔的两性状遗传规律则是对多对基因对不同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观察和总结,他发现不同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不会互相影响。
自由组合规律则说明了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即基因在子代中自由组合,没有一定的组合方式。
二、多因素遗传规律除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外,还存在着多因素遗传规律,在自然界中遗传变异更为复杂。
多因素遗传规律认为,个体性状的表现受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称为多基因性状。
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个基因的效应可能是加性、非加性,还有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在多因素遗传规律中,还存在着显性基因抑制、基因互补和基因交互作用等现象,进一步丰富了对遗传规律的认识。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它是指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个体遗传特征发生变化的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插入等形式,它能够使个体出现新的遗传特征,或者导致原有的遗传特征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自然界中存在各种诱变因素造成的,例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通过对基因突变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遗传规律和生物的遗传变异。
四、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遗传方式除了单因素和多因素遗传规律外,还有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
顺式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顺序传递给子代,个体在表型上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父母和
后代的;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是指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性型和
显性型;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
首先,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
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
们父母和后代的。
为了表明这一点,当一个好的基因和一个坏的基因结合在一起时,它们
都可以传给下一代,并且它们在下一个世代将各占半份,而不会影响另一个生物物种的基
因结构。
第二,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指的是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
性型和显性型。
隐性型指的是一种不能体现在有形标志上的基因变体。
而显性型指的是一
种基因变体,可以以形式体现出来,可以被人类观察到或测定。
它们之间的平衡可以用二
位型杂合子的术语来描述。
第三,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即后代细胞只有其中一个父母染色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特性可以在细胞分裂中观察到,也
可以在后代群体表现为显性状态。
这是建立在基因的单一特性和性别传递机制之上的,这
解释了个体及其后代承担某一种状态的原因。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生物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性状和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保留并传递的现象。
2. 变异: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和特征的差异。
3.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基因遗传规律。
2. 补体遗传规律:交配时两个亲本的基因在一起配对形成一个染色体对,分离后形成四种不同的组合。
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指导生物体形成和发育的遗传物质单位。
2.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3. RNA的结构:类似DNA,但糖是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
四、基因的表达1. DNA复制:DNA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致的新DNA分子。
2. 转录:DNA的一部分信息转移到RNA上。
3.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在氨基酸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五、基因突变1. 突变: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改变。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组等。
六、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1.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隔、染色单体、腺带、间相等带和A-T富集区等。
2.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多倍体等。
七、DNA的复制和修复1. DNA的复制:复制起始点是一个起始复制复合体,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组成。
在复制过程中,存在主链合成和链延伸等步骤。
2. DNA的修复:包括自我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机制、核酸切除修复机制和重组修复机制等。
八、生物的遗传变异1. 快速繁殖和遗传变异: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会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2. 多样性与适应性: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九、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1. 遗传病的分类: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等。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遗传的基本规律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