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33
侧面描写的三种方法
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
即通过环境间接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飞夺泸定桥》一文通过天险、气候恶劣、敌人嚣张、索桥高悬等侧面进行描写,突出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而红四团与敌人激战两个小时,夺下泸定桥,奔赴抗日最前线,则显示了红军战士智勇双全,不畏艰险,所向无敌。
二、对有关人物的描写。
即对描写的人物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品质。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并没有正面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写“我”首先想到只要他跳出来就可以把火扑灭,或者“我”跳过去也能救出战友,但这样就会被敌人发现;接着写“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以及“我”不忍朝他看又忍不住看,盼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勇于自我牺牲的顽强毅力和崇高精神。
三、对他人言论的描写。
即通过别人的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
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
这些话写村里人误认为雨来被鬼子打死后,对他的议论和评价。
这从侧面讴歌了小英雄雨来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斗敌的高贵品质。
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侧面描写是一种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语言等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与直接描写相比,侧面描写更具有隐蔽性和间接性,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气质。
比如,一个人的眼睛可能会透露出他的内心世界,通过描述他的眼神的深邃或者幽默,读者可以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
再比如,一个人的着装和发型也能反映出他的品味和生活态度。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特点。
侧面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举止和动作来展示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一个人的姿势、步态、手势等都能够反映出他们的自信、内敛、慌张等情绪状态。
通过描写人物的举止,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一个人的微笑可能意味着他的善良和友善,而一个人的咬唇可能意味着他的紧张和焦虑。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立体地感知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言谈举止来展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用词选择都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智慧、幽默、直率等特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比如,一个人的幽默风趣的言辞可以为他增添一份魅力,而一个人的直率坦诚的言辞则可以让他显得更加真实和可信。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思维和态度。
总的来说,侧面描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语言等细节,可以更加立体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和情感特点。
侧面描写不仅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还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因此,在创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侧面描写这一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塑造生动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
侧面衬托以虚写实虚与实是一切文学艺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以虚写实就是一种侧面渲染、衬托的写法。
它不直接刻画人物、描写景物,而是借助于他人、他物进行间接表现。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突破实际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浓化作品的艺术氛围。
侧面衬托的表现方法,在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形式中被广泛地运用。
汉代著名的乐府叙事诗《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就是侧面衬托法。
第一段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
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事务的铺叙中映现出来。
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时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
”〔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用来说明本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
更为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衬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在形貌方面〕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兴趣。
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
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
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描显得更加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这正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清代学者陈祚明对此评道:“写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著笔,诚妙手也。
”〔《采菽堂古诗选》〕《水浒传会评本》中有这样一层写鲁智深的文字: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侧面描写+例文+解析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侧面描写[基础知识]你如果准备用照片的形式向别人介绍一座大楼,那么,除了应向别人提供正面的照片外,还应向别人提供侧面、背面甚至顶部的照片。
同理,你如果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个人,除了从正面进行介绍外,最好再从侧面进行一番介绍;这样,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就将是一个立体的、全面的人。
用文字正面介绍人物,称为“正面描写”,也称为“直接描写”,或“实写”。
具体做法是,让被表现的人物直接出场以展现自己的性格。
用文字从侧面介绍人物,称为“侧面描写”,也称为“间接描写”或“虚写”。
具体做法是,被介绍的人物不出场,或即使出场却不表现,作者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人或物,以达到表现特定对象的目的。
侧面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你可以借旁人之口,将被表现人物的言行告诉给读者。
也就是说,读者不是直接从作者的笔下了解被表现人物的言行,而是从文中旁人之口间接对被表现人物的言行有所了解。
第二,你可以借旁人对被表现人物言行的反应,将被表现人物介绍给读者;读者通过旁人的反应,从侧面了解被表现人物。
就如刘鹗《老残游记》,作者通过描写戏园观众的鸦雀无声来表现王小玉的艺术才华。
第三,你可以也可以泼墨于主人公周围的人物,借这些人物的言行从侧面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同时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普遍意义。
就如《老残游记》中作者先让黑妞出场以从正面衬托王小玉的艺术才华一般。
第四,你可以也可以对被描写人物的有关物件进行描写,通过这种描写从侧面表现被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五,你可以还可以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
有时候,为了特殊的需要,你甚至可以故意绕圈子,先通过几个层次的侧面描写,层层铺垫,让主要人物“千呼万唤始出来”。
“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侧面描写往往能弥补正面描写之不足,产生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是,如果仅仅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很可能给人以藏身烟里雾里的感觉,正如仅凭一张大楼侧面的照片无法了解大楼的概貌一样。
侧面描写的精彩段落初中
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语等来展现其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一种写作手法。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中生学习侧面描写的精彩段落。
1.他那张瘦长的脸上,一双眼睛透着锐利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给人一种高傲的印象,但也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2.她的身材窈窕婀娜,如同一株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她的一双明眸如同湖水,清澈透明,时而流露出天真无邪,时而闪现出一丝狡黠。
3.他穿着一件简朴的衬衫,但衣角却翻得整整齐齐,显得格外注重细节。
他的手指修长有力,手中的笔在纸上飞舞,如同一位艺术家在创作。
4.她的嗓音如同夜莺般婉转动听,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感情。
她的笑声清脆悦耳,仿佛能洗净人心的尘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5.他的步伐矫健有力,每一步都充满了自信。
他的肩膀宽阔,如同一位勇士,承担着无尽的勇气和责任。
这些精彩段落通过对外貌、举止、言语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初中生可以借鉴这些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七上语文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侧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情境或者事物的特征和特点。
这种描写方式不是直接点出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而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他人的反应或者细节来暗示和展现出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在七年级语文课程中,侧面描写常常出现在课文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境。
在文学作品中,侧面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周围环境的描写、他人的评价等方式进行。
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通过他人的评价,也可以间接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这种描写方式往往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自行感悟和理解人物形象,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在学习语文课程时,理解和掌握侧面描写这一文学手法对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侧面描写,丰富作文的描写手法,提高作文的艺术水平。
总之,侧面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境。
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侧面描写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侧面描写这一文学概念。
初三语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技巧在初三语文的学习中,描写技巧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则是其中关键且常用的两种手法。
掌握好这两种描写技巧,能够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正面描写,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描绘。
比如说,要写一个人的美丽,我们可以直接描述她的外貌:“她有一头如瀑布般的黑色长发,眼睛明亮如星,嘴唇红润如樱桃,肌肤白皙如雪。
”这就是正面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直接刻画,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的美丽。
再比如,描写一个场景,“夏日的午后,阳光炽热,大地仿佛被烤得发烫。
街道两旁的树木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路上鲜有行人,只有几只蝉在枝头不知疲倦地嘶鸣。
”这里直接描绘了夏日午后的炎热景象,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那种高温和沉闷。
正面描写能够给读者提供清晰、明确的信息,使描写对象的特点一目了然。
然而,如果仅仅依靠正面描写,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和平面。
这时候,侧面描写就派上用场了。
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环境、他人反应等方面的描述,来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还以写一个人的美丽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写:“当她走进房间,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谈,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男士们纷纷挺直了腰杆,女士们则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通过众人的反应,从侧面衬托出这个人的魅力非凡,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美丽。
又比如,要表现一个人的勇敢,不直接说他如何英勇无畏,而是写“战场上,敌人闻风丧胆,看到他的身影就纷纷退缩”,通过敌人的恐惧和退缩,侧面烘托出这个人的勇敢。
在实际写作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往往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比如,在描写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时,我们可以先正面描写球员们的奔跑、传球、射门等动作,“小明如闪电般在球场上穿梭,脚下的足球仿佛被施了魔法,紧紧跟随他的步伐。
他一个急停,巧妙地躲过了对方球员的拦截,然后飞起一脚,足球如炮弹般直冲向球门。
”接着再通过侧面描写来增强效果,“观众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们的呐喊声响彻整个球场。
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特点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小明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我们经常在学校里看到他。
你猜他会做些什么呢?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课,小明从来不安静坐着听讲。
他总是东张西望,对着窗外的小鸟、蝴蝶或远处的树林出神。
有时候,他会悄悄对旁边的同学耳语,引得大家都跟着窃窃私语,惹恼了老师。
老师就会板着脸训斥他:"小明,专心听讲!"还有一次,小明趁老师写板书的时候,偷偷从书包里掏出一只塑料手推车,在课桌上推来推去。
那只手推车上挂着个小铃铛,叮铃叮铃地作响,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大家都在偷笑。
这下可把老师气坏了,没收了小明的玩具。
小明满脸委屈,两只小手紧紧攥成了拳头。
你们猜小明为啥这么爱捣蛋呢?其实他就是个好动、爱玩、爱开心的小家伙,很难让他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坐上一个小时。
他的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眼睛总是盯着窗外或别的地方,很少有耐心好好听课。
不过小明可不是个坏孩子,只是他太活泼好动了。
下课的时候,他就成了操场上最最活跃的那个。
他像只欢快的小鹿,在操场上蹦蹦跳跳地奔跑,和同学们捉迷藏、踢足球。
有时候,你也能看到他三五个小伙伴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玩游戏。
小明最喜欢的就是下课了。
只要一响铃,他就第一个窜出教室,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在操场上自在自在地撒欢儿。
看着他那兴高采烈的小模样,你就能体会到他是一个多么天真烂漫、活力无限的小男孩。
虽然小明在课堂上捣蛋,但他并不是个坏孩子。
相反,他人缘很好,总是笑盈盈的,讨人喜欢。
小朋友们都羡慕他那么阳光灿烂。
即使偶尔惹恼了老师,老师也宽容地原谅了他,因为他就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孩子罢了。
下课后的操场就是小明的舞台,那里才是他最有活力的时候。
那里没有枯燥的课本,没有板着一张脸的老师,只有绿茵草地和阳光明媚的天空。
在那里,小明就像一只刚刚蹦出笼门的小鸟,在树枝上自由自在地啾啾鸣叫,任性飞翔。
你们有谁像小明一样,也曾被老师当众批评过呢?没关系,那并不意味着你们就是坏孩子。
第4技:烟霞锁腰山更高——侧面描写技法指导古人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更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更远矣。
”如果想通过照片向别人介绍一座大楼,除了需要提供正面的照片外,最好再向别人提供几份侧面的照片;这样,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就将是一座立体、全面的大楼。
同理,如果用文字描写一个人物,除了从正面进行描写外,最好再从侧面进行一番描写;这样,出现在别人面前的就将是一个立体、全面的人。
【技法点击】一、他人介绍法借他人的介绍表现主角是最常见的侧面描写方法。
被表现的人物不直接登场,作者借旁人之口,将被表现人物的思想言行告诉给读者。
就是说,读者不是直接从作者的笔下,而是从文中旁人之口间接对被表现人物的思想言行有所了解。
如关羽斩颜良之后向曹营诸将介绍张飞:“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即是如此。
二、旁人反应法借旁人的反应表现主角也是比较常见的侧面人物描写手法。
主角登场,但作者不直接写他的肖像言行表现,而是借旁人对他的肖像言行的反应,将主角间接介绍给读者;读者通过旁人的反应,从侧面了解被表现人物。
就如叙事乐府民歌《陌上桑》中作者通过描写围观罗敷人员的众生像以表现罗敷的美貌,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三、周围人物法借周围人物的言行表现主角,也是侧面描写常用的方法,作者泼墨于主角周围并与主角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借这些人物的言行从侧面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就如吴伯箫在《猎户》中先让魏百中老人出场以衬托董昆的英雄气概一般,这种方法还能同时表现主人公形象的普遍意义。
四、物品表现法借主角的有关物品来表现主角也属侧面人物描写。
在这种侧面描写中,主角不出场或基本不出场,作者细致描写与主角有关的物件,通过这种描写从侧面表现主角的性格特征。
如写卧室的摆设,展现一个人的爱好。
五、景物表现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必须为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中心思想服务。
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纯客观的景物描写,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失败之作;正如古人所云:“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于实。
怎样进行侧面描写作文侧面描写的三个方式一、描写他人,突出主人公形象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伤仲永》开篇,为了表现仲永幼年时的天资聪颖,就通过其父与邑人来进行描写。
仲永五岁时,还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
有一天,他却突然啼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父亲的诧异,突出了仲永天资的不凡。
当人们发现仲永这么小就会写诗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人的惊讶,同县人的宴请,同县人的求诗,更进一步突出了仲永幼时的天才表现。
对于仲永童年时期的极高天赋与敏捷才思,作者正是通过周围人们的表现加以突出的。
二、描写他物,表现主人公形象明末清初作家林嗣环的《口技》一文,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
除了正面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作者还通过听众的反应与道具的简单这两个侧面来突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口技表演者用了哪些道具呢?文章一开头就交代:“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结尾又再次写道:“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前后两次都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人在表演时,仅仅只是依靠一张嘴来发出声音,并没有借助其他物品,从侧面很好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三、描写他事,烘托主人公形象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写的《醉翁亭记》乃是经典游记散文。
《醉翁亭记》一文主要是通过写景叙事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其中,“滁人游”“众宾欢”两个场面,虽未直接写作者,却从侧面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你看,那“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大家一路上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地与太守去郊游,不正是太守热爱百姓,与百姓同乐的表现吗?来到山上,你看大家玩得多开心。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百姓的快乐,不正是太守的快乐吗?看着大家玩得这么开心,“太守醉也。
写人作文的侧面烘托有哪些方法?写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就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以物衬人、以人衬人、以景衬人。
以物衬人例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作用:文中两次强调了口技表演者的道具非常简单,体现出表演者完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例二: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作用:用箕畚运土石,可见移山工具的简单,体现出移山任务的艰巨,侧面烘托出愚公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移山的伟大精神。
以人衬人例一: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用: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侧面描写,借助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使罗敷这个美貌女子的形象得以充分的表现,让人们通过自己的联想使罗敷这个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例二: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作用:通过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以景衬人例一: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作用: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新优美的图景,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而迫切的心情。
例二: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作用:按理说,“老头子”天天在芦花荡里撑船,不会突然感到这些景色的美丽,但作者借助芦花荡的美景,烘托出了“老头子”成功地制服了那些鬼子,给大菱报仇之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写作绝技之侧面描写纵观名家的作品,人物的描写总能给人一种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的感觉,究其缘由,发现人物描写不仅仅只局限于外貌神态等直接描写,侧面描写更能使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饱满有张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写作绝技——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什么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比如:“那个人好坏,这个人和他一样”。
利用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
描写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怎样侧面描写(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记叙文中侧面烘托的手法在创作记叙文时,作家常常会利用各种手法来展现故事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除了直接描写和对话之外,侧面烘托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通过侧面烘托,作家可以巧妙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增强故事的张力和情感共鸣。
本文将探讨记叙文中侧面烘托的手法,并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展示其运用。
一、对比烘托在记叙文中,对比是一种常见的侧面烘托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不同情节或不同环境,作家可以凸显人物之间的差异以及故事的主题。
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截然不同。
林黛玉充满热情和善良,而薛宝钗则冷静和理智。
这种对比烘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两位主人公,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贤淑与聪慧的不同理解。
二、环境烘托除了人物之间的对比,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侧面烘托手法。
作家通过环境的描写和隐含信息,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简·奥斯汀通过描述贝内特家的生活环境,展现了各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和处境。
贝内特家的破旧和混乱环境,为女儿们婚姻的挣扎和自由选择提供了背景,从而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理解。
三、对话烘托另外,对话也是一种常见的侧面烘托手法。
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作家可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情感。
在《儿女英雄传》中,关于义父母与亲生父母的对话,透露了主人公的真实情感和内心挣扎。
这种对话烘托不仅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也引发了对亲情和义父母关系的深刻思考。
结语总的来说,在记叙文中,侧面烘托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
通过对比、环境和对话等多种手法的巧妙运用,作家可以呈现更加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增强故事的情感共鸣和深度。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和人物内心。
相信在未来的创作中,侧面烘托手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读者呈现更加生动和感人的记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