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94 KB
- 文档页数:3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3)学会使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机构的功能和结构特点;(2)运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机构的定义;(2)机构的分类;(3)机构的特点。
2. 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1)齿轮机构;(2)传动机构;(3)连杆机构;(4)凸轮机构;(5)其他常用机构。
3. 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机构设计的原则;(2)机构设计的方法;(3)机构设计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3)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构设计的方法;(2)机构设计的步骤。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教材;(2)多媒体课件;(3)实例图片;(4)模型或实物。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计算机;(3)黑板;(4)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构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通过实例分析不同机构的特点;(2)介绍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3)讲解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构设计的过程。
3.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构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出新的机构设计方案。
5.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机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传动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传动1.引言齿轮传动是机械设计中的一种基本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
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件将介绍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分类、设计方法和应用。
2.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副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
齿轮副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中主动齿轮通过旋转驱动从动齿轮,从而实现动力和运动的传递。
齿轮副的啮合是通过齿轮齿廓的接触来实现的,齿廓的形状和尺寸决定了齿轮传动的性能和精度。
3.齿轮传动的分类齿轮传动根据齿轮的形状和布置方式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齿轮传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精度高等优点。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具有传动平稳、噪声低、承载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高速和重载的传动场合。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适用于空间狭小和角度传动的场合。
蜗轮蜗杆传动具有大传动比、自锁性和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低速、大扭矩的传动场合。
4.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齿轮传动的设计主要包括齿轮的几何设计、强度设计和精度设计。
齿轮的几何设计是根据传动比、工作条件、材料等因素确定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
强度设计是保证齿轮传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寿命,主要包括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的计算。
精度设计是保证齿轮传动的精度和运动平稳性,主要包括齿轮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控制。
5.齿轮传动的应用齿轮传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机床、汽车、船舶、飞机等机械设备中,齿轮传动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能源领域,齿轮传动用于传递高速旋转的动力,实现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在、自动化设备等高科技领域,齿轮传动用于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动力传递,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一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功用。
2.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了解渐开线的形成过程,掌握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方程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4.深入理解和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需要满足的条件。
5.了解范成法切齿的基本原理和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不根切的条件。
6.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类型及特点,学会根据工作要求和已知条件,正确选择传动类型,进行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设计。
7.了解平行轴和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
8.了解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齿廓曲线(第一、二节共1学时)第三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15学时)第四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5学时)第五节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变位原理第六节渐开线变位齿轮传动(第五、六节共1学时)第七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1学时)第八节斜齿圆柱齿轮机构(1学时)第九节直齿圆锥齿轮机构(1学时)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设计。
难点: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非圆齿轮机构传动。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本章的特点是名词、概念多,符号、公式多,理论系统型强,几何关系复杂。
要求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清晰掌握主要脉络,对基本概念和几何关系应有透彻理解。
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1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朱景梓.渐开线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俄)李特文著,卢占贤等译.齿轮啮合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齿轮参数测绘及齿轮加工原理八、课外学习要求自学非圆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及适用场合。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机构H机械设计基础课件:齿轮机构一、引言齿轮机构是机械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动机构,其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可靠性好,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齿轮机构由齿轮副组成,包括齿轮、轴、轴承等零部件。
本课件将介绍齿轮机构的基本原理、分类、传动比计算、齿轮啮合条件、齿轮强度计算等内容。
二、齿轮机构的基本原理齿轮机构是利用齿轮的啮合来实现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的装置。
当两个齿轮啮合时,主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从而实现运动的传递。
齿轮的啮合原理是基于齿廓曲线的几何关系,齿廓曲线是齿轮啮合的基础。
三、齿轮机构的分类齿轮机构根据齿轮的形状和布置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直齿轮机构、斜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
1.直齿轮机构:直齿轮机构是齿轮齿面与轴线垂直的齿轮机构,其传动平稳、噪音低,但承载能力相对较小。
2.斜齿轮机构:斜齿轮机构是齿轮齿面与轴线呈一定角度的齿轮机构,其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强,但噪音相对较大。
3.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是利用蜗杆和蜗轮的啮合来实现传动的,其传动比大、传动平稳,但效率相对较低。
四、齿轮机构的传动比计算齿轮机构的传动比是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转速的比值。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传动比=从动齿轮齿数/主动齿轮齿数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工作需求确定传动比,然后根据传动比选择合适的齿轮齿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五、齿轮啮合条件1.齿廓重合条件:齿轮啮合时,齿廓必须保持连续接触,避免齿廓间的冲击和滑动。
2.齿顶隙条件:齿轮啮合时,齿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以避免齿顶干涉。
3.齿根隙条件:齿轮啮合时,齿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以避免齿根干涉。
4.齿侧隙条件:齿轮啮合时,齿侧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以允许润滑油的进入和排出。
六、齿轮强度计算齿轮强度计算是齿轮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齿面接触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1.齿面接触强度计算:齿面接触强度计算是确定齿轮齿面接触应力是否满足材料屈服极限的要求。
机械原理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和传动方式。
齿轮机构的设计涉及到齿轮的类型、材料、齿轮之间的啮合方式、传动比的计算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结合齿轮机构的原理和设计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 齿轮机构的原理齿轮是一种通过齿轮啮合传递力与运动的机械传动装置,根据啮合的方式可以分为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杆与蜗轮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齿轮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传动要求。
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当两个齿轮啮合时,通过齿面的摩擦力和齿与齿之间的啮合,完成力的传递。
根据不同齿轮的大小和传动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2. 齿轮机构的设计要点齿轮机构的设计要点包括齿轮的类型、材料、齿轮的模数、齿比、啮合传动比的计算等多个方面。
首先,齿轮的类型应根据实际工作条件来选择,例如在重载与高速传动条件下,应选择强度高的齿轮,对于变速传动则需选择适合的变速传动齿轮。
其次,齿轮的材料选择应考虑齿轮的使用环境和传动要求,通常常用的齿轮材料有合金钢、铸铁、黄铜等。
再者,齿轮的模数和齿比的确定是齿轮设计的重要环节。
模数是齿轮上的参数,表示齿轮齿数与分度圆直径的比值,齿轮的模数决定了啮合齿轮的大小、齿数等参数,齿比是用来描述两个啮合齿轮的传动比,齿比的大小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性能。
最后,计算齿轮的啮合传动比也是齿轮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计算齿轮的传动比,可以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传动要求。
3. 齿轮机构的设计流程齿轮机构的设计流程包括确定传动要求、选择齿轮类型、计算传动比、确定齿轮材料、确定齿轮的模数和齿比、确定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进行齿轮的结构设计等多个环节。
首先,确定传动要求是齿轮机构设计的基础,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传动要求来确定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和齿轮类型。
其次,选择合适的齿轮类型,根据传动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类型,例如在高速传动条件下选择强度高的齿轮,在变速传动条件下选择适合的变速传动齿轮。
一、教案基本信息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齿轮的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
3. 能够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啮合条件。
2. 案例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1. 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齿轮的啮合条件3. 传动比计算4. 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5. 齿轮机构设计实例分析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齿轮机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齿轮机构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齿轮机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分类。
3. 讲解齿轮的啮合条件:介绍齿轮啮合的基本条件,如齿数、模数、压力角等。
4. 讲解传动比计算:解释传动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传动比在齿轮机构中的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如减速器和变速器的设计。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啮合条件、传动比选择等。
三、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齿轮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程报告:要求学生分析一个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评估其设计合理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图片:齿轮机构的图片。
3. 视频:齿轮机构的运动原理视频。
4. 练习题:相关齿轮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延伸1. 深入学习其他齿轮机构的分类,如蜗轮蜗杆机构、行星齿轮机构等。
2. 研究齿轮机构的运动仿真,深入了解其运动特性和性能。
3. 探索齿轮机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六、教学过程7. 讲解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介绍齿轮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运动传递分析、齿轮尺寸计算等。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齿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2)掌握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学会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4)能够设计简单的齿轮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齿轮机构的结构特点;(2)利用图表和计算公式,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3)运用设计软件或手绘,完成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齿轮机构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齿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2.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 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4. 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齿轮机构的特点、应用、基本参数计算、运动特性分析、设计方法。
2. 教学难点: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课件、模型、设计软件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绘图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齿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
3. 参数计算:讲解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齿轮的参数。
4. 运动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让学生理解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
5. 设计实践:运用设计软件或手绘,让学生完成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齿轮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齿轮参数计算和运动分析的掌握情况。
3. 设计作业:评估学生对齿轮传动系统设计方法的掌握,通过评阅设计方案和计算过程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功用。
2.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了解渐开线的形成过程,掌握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方程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4.深入理解和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需要
满足的条件。
5.了解范成法切齿的基本原理和根切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不根切的条件。
6.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类型及特点,学会根据工作要求和已知条件,正确选择传动类型,进行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设计。
7.了解平行轴和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
8.了解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齿廓曲线(第一、二节共1学时)
第三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1.5学时)
第四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1.5学
时)
第五节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变位原理
第六节渐开线变位齿轮传动(第五、六节共1学时)第七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1学时)第八节斜齿圆柱齿轮机构(1学时)
第九节直齿圆锥齿轮机构(1学时)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传动设计。
难点: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四、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非圆齿轮机构传动。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本章的特点是名词、概念多,符号、公式多,理论系统型强,几何关系复杂。
要求学生学习时要注意清晰掌握主要脉络,对基本概念和几何关系应有透彻理解。
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六、主要参考书目
1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孙桓,陈作模、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朱景梓.渐开线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5〔俄〕李特文著,卢占贤等译.齿轮啮合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七、相关的实践性环节
齿轮参数测绘及齿轮加工原理
八、课外学习要求
自学非圆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及适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