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岭市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公示

温岭市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公示

温岭市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公示

摘要:

1.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公示的背景和目的

2.河道调整划分的具体内容

3.河道调整划分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近日,温岭市发布了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公示,旨在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举措对于推动温岭市水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公示,此次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包括多个河道,具体内容如下:

一、XX 河:原河道起点为A 地,终点为B 地,现调整为起点A 地,终点C 地。

二、YY 河:原河道起点为D 地,终点为E 地,现调整为起点D 地,终点F 地。

三、ZZ 河:原河道起点为G 地,终点为H 地,现调整为起点G 地,终点I 地。

此次河道调整划分名录的具体内容还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河道调整划分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河道调整划分,可以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明确河道权属,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对于预防和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河道调整划分有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公示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河道保护,促进水环境治理,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总之,温岭市河道调整划分名录公示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河道等级划分

河道等级划分办法 (内部试行) 第一条为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多目标综含利用,使河遣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六条“河道划分等级”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所有河道。跨国河道和国际边界河道不适用本办法。河道内的航道等级按交通部门有关航道标准划定。 第三条河道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表见后) 第四条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五级河道。在河道分级指标表中满足(1)和(2)项或(1)和(3)项者,可划分为相应等级;不满足上述条件,但满足(4)、(5)、(6)项之一,且(1)、(2)或(1)、(3)项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者,可划为相应等级。 第五条河道等级划分程序:一、二、三级河道由水利部认定;四、五级河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认定。 各级河道均由主管机关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划出重要河段和一 般河段。 第六条具备某种特殊条件的河道(段),可由水利部直接认定其等级。第七条河道划分等级后,可因情况变化而变更其等级,其变更程序同等五条。

河道分级指标表

根据《河道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河道划分等级”,河道等级划分等河道等级标准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为此,我们制定了《河道等级划分办法(内部实行)》,现作如下几点说明:一、制定河道等级划分办法的目的 我国地域辽阔,河道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流域共5万多条,自然属性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都很大。划分等级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各河道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要求的管理,落实河道管理责任制,使河道管理规范化。因此河道等级划分要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落实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河道等级划分考虑的主要因素 河道等级划分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河道的自然属性在防洪方面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程度,流域的行政情况,现行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河道自然属性主要是河道规模的大小,是等级划分的基础条件,因为其规模大小,一般就决定了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影响、但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为表述清楚起见、自然属性今仅选用流域面积大小为基本条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程度(包括影响约耕地、人口、城市、交通及工矿企业、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则为划分的 主要因素。 经研究,我部目前暂对河道干流的主要河段认定首批一级河道。在各级河道令,各主管机关按照河道的重要程度划分出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以便实施重点管理。

温市水资源规划

第七章水资源保护规划 第一节概述 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自 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水资源开辟利用现状和规划的前提下,更注重水资源的承载 能力及节约保护,以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要实现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必须控制污染物入河量。根据污染物入河 量和纳污能力,确定入河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并拟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针对温岭市水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污染 的防治措施。对于水源地,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并提出针对地表水水源地、地下 水源地的保护措施。 第二节水功能区划分和水质保护目标 合理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对保护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 用水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域功能区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辟、 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 一、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水质目标 根据温岭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温岭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温岭市共 划分地表水功能区14 个,见表7-1。 由表7-1 可知,温岭市水域污染严重,大部份功能区水质无法达到主导功能 水质要求,水质现状和2022 年目标水质差距甚大,水环境保护和管理的任务重、 难度大。 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现状、排污状况、不同水功能区的特点、水资源配置对 水功能区的要求以及当地技术经济等条件,拟定水功能区现状条件与规划条件(2022 年)下的水质目标。 2.拟定水质目标依据的水质标准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并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等。 3.拟定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① 水功能区水质类别;

河道等级划分

. 河道等级划分办法(内部试行)使河遣管理逐步实现第一条为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多目标综含利用,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六条“河道划分等级”的规定,制定本办法。跨国河道和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所有河道。河道内的航道等级按交通部门有关航道国际边界河道不适用本办法。标准划定。经济第三条河道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社会、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表见后)第四条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1)项或2)(级河道、五级河道。在河道分级指标表中满足(1)和)、43)项者,可划分为相应等级;不满足上述条件,但满足(和()项不低于下3)或(1)、(6)项之一,且(1)、(2)、((5 一个等级指标者,可划为相应等级。第五条河道等级划分程序:一、二、三级河道由水利部认定;四、五级河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认定。各级河道均由主管机关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划出重要河段和一 般河段。可由水利部直接认定其等级。第六条具备某种特殊条件的河道(段),其变更程序同可因情况变化而变更其等级,第七条河道划分等级后,等五条。. .

河道分级指标表

注:1.影响范围中耕地及人口,指一定标准洪水可能淹没范围;城市、交通及工矿企业指洪水淹没严重或供水中断对生活、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 2.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大于100万;大城市人口50-100万;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小城镇人口10-20万。特别重要的交通及工矿企业是指国家的主要交通枢纽和国民经济和 对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工矿企业。 附件二: 关于编制河道等级划分办法的说明 . . 根据《河道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河道划分等级”, 为此,河道等级划分等河道等级标准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现作如下几点说明:我们制定了《河道等级划分办法(内部实行)》一、制定河道等级划分办法的目的5平方公里流域共我国地域辽阔,河道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00万多条,自然属性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都很大。划分等落实河级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各

(精选)自然概况

第二章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一、地形地貌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09′50″~121°44′0″,北纬28°12′45″~28°32′02″之间。东、东南、西南三面濒海,西邻乐清市,南连玉环县,北接黄岩和路桥区。市域东西长55.5km,南北宽35.9km,区域总面积1081.24 km2,其中陆地面积925.8km2。 温岭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浸入东海,西部和西南部多为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局部间有陆屿残丘。地貌单元众多,有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岛屿、港口等,以平原为主。“四山一水五分田”是温岭市地貌的基本特征。 二、河流水系 温岭市境内主要水系为金清水系,其次有西南部若干独立水系。金清水系干流发源于温黄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东行至大溪出谷入平原,经麻车桥、新金清闸流至金清新闸剑门入东海,全长50.8 km。金清水系流域面积1172.58 km2,温岭境内693.05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9.1%,其主要河道有:金清港、东月河、木城河、箬松河等。团结水系干支河道纵横,共计长度49 km,主要河道有:团结塘中心河、场西河、场东河。松南水系主要河道有:超英河、解放河。其他独立水系有桐岭水库灌区水系、横山溪水系、坞根水系、沙山水系和青江水系。桐岭水库灌区水系流域面积22.17 km2,主要河道有:大闾河、半途河、国庆塘河、岙环西片河。横山溪水系流域面积33. 01 km2,主要河道有:黄湾塘内河、殿嘴头塘内河。坞根水系流域面积24.5 km2,主要河道有:坞根塘河、八一塘河。沙山水系包括沙山塘水系诸河道和沙山塘的关塘河。青江水系流域面积46.53 km2,主要河道有:洞后河、七一塘河、青江塘河和跃进塘河,详见附图。 三、水文气象 温岭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湿适中,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根据温岭市气象局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7.3℃;绝对最低气温-6.6℃;绝对最高气温38.5℃;无霜期252天;年平均风速2.3m/s。温岭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581mm (1959~2000年);最大年降雨量2804mm;最小年降雨量853.4mm。

温岭市概况

1、地理位置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南部,西南与温州市乐清接壤,距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区仅50公里,交通区位十分优越。陆路方面,104国道和甬台温沿海高速从温岭市域西部通过,并紧邻方山景区设有高速公路大溪出入口。大溪至东部滨海的一级公路又可直达长屿硐天景区。规划中即将兴建的宁温沿海铁路也将从市域穿过。空运方面,南距温州机场120公里,北距黄岩机场仅25公里,黄岩机场已经开通了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十多条行线。而内河航道直通东海,距海门港40公里,与椒江、黄岩等地往来顺畅。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温岭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滨海平原。雁荡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到市内,市内多数山峰海拔200-300m,最高峰太湖山主峰海拔733.9m。市内地貌有平原、低山、丘陵、台地、海岸、岛屿、滩涂等,以平原为主。 (2)气候 温岭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日照、水资源条件优越。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偏北风,夏季主导风为南偏东风。 气温受地形特点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地处海拔400米的仰天湖,是全市气温的最低点,年平均气温15.2℃。太平镇位于低山环绕的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17.4℃。松门、江厦、岙环由于紧靠滩涂

沿海,气温略低于太平镇。龙门乡四面环海,受海洋性气候调节,年均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年较差、月较差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少。 温度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递减率为0.52/百米。(冬季为0.37/百米,夏季为0.61/百米,春秋两季在0.5/百米左右)。受热条件,向阳南坡比背阳北坡优越,西南坡比东南坡优越。 年平均气温17.4℃,最热月为7月,气温在27.2-28℃之间,绝对最高气温40.6℃(2003年7月15日);最冷月是1月,气温在6.2-6.7℃之间,绝对最低气温-6.6℃(1977年1月2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2.1mm,平均降雨天数为165天,有两个相对雨季和相对旱期,其中3-6月和9月是雨季,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期。平均年蒸发量为1292mm,其中夏秋两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两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1.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各月日照时数以7-8月份为最多,月日照达240小时以上;2月为最少,仅109.5小时。 年平均霜日为114天,最多为145天,最少为80天,霜日出现天数以1月最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51天,最长达285天(1973、1980年),最短220天(1978年)。年平均降雪日为6.8天,最多20天,积雪期主要在1-2月,历年平均积雪日数3.5天,最多为9天。 温岭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等,冰雹、龙卷风等局部性灾害也时有发生,多年年均大风日8.1天。春夏交替时,北方的西伯利亚冷气团与热带的夏威夷暖高压相遇,形成了5-6月份的梅雨;

浙江省河道等级划分技术标准

浙江省河道等级划分技术标准 (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道等级划分的术语和定义,提出河道等级划分的原则、依据、标准、方法、划分程序和权限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的河道等级划分。 2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河道 河流及其两岸堤防(或河岸线)之间水面、边滩、沙洲。 2,2河段 按照一定规则划分的河流段。 2.3流域面积 河道所在流域周围分水线与河道某个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习惯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 2.4河道范围 指河道跨越行政区域的情况,即跨界方式,跨界方式包括上下游、左右岸。 2.5平均河宽 平原河网河道指正常水位相应的水面宽度。 2.6河道行洪能力 指河道排泄洪水的能力,本标准中行洪能力特指山丘区河道承担水库溢洪道泄洪任务的能力。 2.7河道引排能力 指河道排泄洪水、引水供水的能力。 2.8控制对象 河道在行洪排涝和水量调蓄等方面影响到的城市(或人口)、区域面积、交

通、工矿企业等。 3总则 3.1河道等级划分方案 省内河道划分为省级河道、市级河道、县级河道、乡级河道四个等级。 3.2河道等级划分原则 河道等级划分应遵循事权明晰、合理划分、符合省情、因地制宜、便于操作、实用可行、有效衔接、力求协调、立足现状、面向未来的原则。 4河道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指标 4.1划分依据 河道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河道的自然属性、管理属性和功能属性。 4.2等级划分属性指标选用的总体要求 河道等级划分的属性指标应根据山丘区河道、平原河网区河道和滨海岛屿区河道三者实际情况分别选用。 4.2.1山丘区河道等级划分的属性指标 山丘区河道等级划分的自然属性指标为流域面积。 山丘区河道等级划分不考虑管理属性。 山丘区河道等级划分的功能属性指标为行洪能力和控制对象,控制对象包括城市(或人口)、交通和工矿企业。 4.2.2平原河网区河道等级划分的属性指标 平原河网区河道等级划分的自然属性指标为平均河宽。 平原河网河道等级划分的管理属性指标为河道范围。 平原河网河道等级划分的功能属性指标为引排能力和控制对象,控制对象包括城市(或人口)、区域面积和工矿企业 4.2.3滨海岛屿区河道等级划分的属性指标 滨海岛屿区河道等级划分的自然属性指标为流域面积和平均河宽。 滨海岛屿区河道等级划分暂不考虑管理属性和功能属性。

《河道等级划分办法》(水利部水管[1994]106号)

河道等级划分办法(1994年2月21日水利部水管[1994]106号通知发布)第一条为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多目标综合利用,使河道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六条“河道划分等级”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所有河道。 跨国河道和国际边界河道不适用本办法。 河道内的航道等级按交通部门有关航道标准划定。 第三条河道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 (表见后)第四条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五级河道。 在河道分级指标表中满足(1)和(2)项或(1)和(3)项者,可划分为相应等级;不满足上述条件,但满足(4)、(5)、(6)项之一,且(1)、(2)或(1)、(3)项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者,可划为相应等级。 第五条河道等级划分程序: 一、 二、三级河道由水利部认定; 四、五级河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认定。 各河道均由主管机关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划出重要河段和一般河段。 第六条具备某种特殊条件的河道(段),可由水利部直接认定其等级。 第七条河道划分等级后,可因情况变化而变更其等级,其变更程序同等五条。 1河道分级指标表分级指标级别流域面积2(万km)(1)>

5.01~ 50.1~ 10.01~ 0.1< 0.01耕地(万亩)(2)>500100~50030~100<30影响范围人口(万人)(3)>500100~50030~100<30城市(4)特大大中等小交通及工矿企业(5)特别重要中等一般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万kW)(6)>500100~50010~ 100<10一二三四五注: 1.影响范围中耕地及人口,指一事实上标准洪水可能淹没范围;城市、交通及工矿企业指洪水淹没严重或供水中断对生活、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 2.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大于100万;大城市人口50~100万;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小城镇人口10~20万。 特别重要的交通及工矿企业是指国家的主要交通枢纽和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工矿企业。 2

河道等级划分办法

法规名称:河道等级划分办法 法规类别: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水利部 颁布日期:1994.02.21 实施日期:1994.02.21 修改日期: 现行有效:是法规内容: 河道等级划分办法(内部试行) (1994年2月21日水利部水管[1994]106号通知发布) 第一条为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多目标综合利用,使河道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六条“河道划分等级”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所有河道。跨国河道和国际边界河道不适 用本办法。河道内的航道等级按交通部门有关航道标准划定。 第三条河道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河道的自然规模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 度等因素确定。(表见后) 第四条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五级河道。在河道分级指标表中满足(1)和(2)项或(1)和(3)项者,可划分为相应等级;不满足上述条件,但满足(4)、(5)、(6)项之一,且(1)、(2)或(1)、(3)项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者,可划为相应等级。 第五条河道等级划分程序: 一、二、三级河道由水利部认定; 四、五级河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认定。 各河道均由主管机关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划出重要河段和一般河段 第六条具备某种特殊条件的河道(段),可由水利部直接认定其等级。

第七条河道划分等级后,可因情况变化而变更其等级,其变更程序同等五条。 河道分级指标表 注: 1•影响范围中耕地及人口,指一事实上标准洪水可能淹没范围;城市、交通及工矿企业指洪水淹没严重或供水中断对生活、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 2•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大于100万;大城市人口50〜100万;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小城镇 人口10〜20万。特别重要的交通及工矿企业是指国家的主要交通枢纽和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工矿企业。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项目划分

2014年平和县花山溪白叶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工程项目划分 福建继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3月

工程项目划分报审表 (继昌[2015]项分01 号) 合同名称:2014年平和县花山溪白叶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 致:平和县国强乡人民政府 福建芗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的规定,我方已完成 2014年平和县花山溪白叶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项目划分的编制,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现上报贵方,请予以审核批复。 附件:1.项目划分说明; 2.工程项目划分表。 承包人:福建继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日期:2015年3 月 13 日 监理意见: 监理机构:福建芗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监理工程师: 日期:年月日 业主意见: 业主单位:平和县国强乡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 日期:年月日 说明:本表一式 4 份,由施工单位填写,监理机构、业主批复后,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份。

2014年平和县花山溪白叶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 项目划分说明 一、工程概况 2014年平和县花山溪白叶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位于平和县国强乡白叶村,起点为坑尾桥以上300m,终点为白叶桥下游500m。具体建设内容为: 1.河道整治3㎞范围内,全线清理河道淤积; 2.桩号0+234-0+264右岸、桩号0+703-0+727右岸滩地淤积严重,进行清理至河底高程,与岸坡采用1:1顺接; 3.桩号0+703-0+727左岸为拐弯顶冲段,路基受洪水冲刷掏空,采用C20埋石砼挡墙进行加固; 4.全线3㎞范围内,进行岸坡修整; 5.桩号1+592-1+999河段堤防坡脚冲毁严重,采用C20埋石砼进行加固。 二、项目划分原则 1、单位工程及分部工程划分原则:单位工程按独立性划分,分部工程按不同性质段落和断面划分,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划分后原则上不再改变。 2、单元工程划分原则:单元工程按长度和结构划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作调整。 三、项目划分依据 1、2014年平和县花山溪白叶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 2、2014年平和县花山溪白叶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图;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划分方案

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划分方案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某某河道整治工程项目 1.2 项目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某某省某某市的某某河道流域范围内 1.3 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河道清淤、生态修复、防洪工程、河道绿化等多个方面,目的是提升河道整体生态环境,改善水质状况,保护河道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项目划分方案 2.1 规划范围划分 项目规划范围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主要包括水源地和河道起源处,中游主要包括市区范围内的主要河道,下游主要包括河道的尾部和与其他水体交汇的区域。 2.2 工程划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工程部分: (1)河道清淤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对河道内淤泥、垃圾等进行清理和清淤,保持河道通畅度。 (2)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对河道周边的植被和湿地的恢复和修复,保护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3)防洪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对河道周边的防洪堤、堤坝等防洪设施的完善和加固,确保河道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安全。 (4)河道绿化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对河道周边的绿化带和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升河道的景观和生态价值。 2.3 时间划分 项目的整体时间划分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工程施工和验收等多个阶段。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准备工作。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包括各个工程部分的施工和监管。验收阶段主要包括对整个项目的验收和工程保修等。 2.4 资金划分

项目的资金划分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费用、工程施工费用和后期维护费用等多个方面。前期准备费用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勘测测量等费用。工程施工费用主要包括各个工程部分的施工费用。后期维护费用主要包括工程保养和维护等费用。 三、实施方案 3.1 河道清淤工程 (1)上游清淤工程:主要对水源地和河道出口处的淤泥、垃圾等进行清理和疏浚。 (2)中游清淤工程:主要对市区范围内的主干河道进行清理和清淤,恢复河道的通畅度。 (3)下游清淤工程:主要对河道尾部和与其他水体交汇的区域进行清理和清淤,确保河道流通畅通。 3.2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1)上游生态修复工程:主要重点对河道周边的植被和湿地进行修复和保护,建立自然的生态环境。 (2)中游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对市区范围内的植被和湿地进行恢复和修复,提升河道的生态价值。 (3)下游生态修复工程:主要着力于河道尾部和与其他水体交汇的区域的植被和湿地修复工作。 3.3 防洪工程 (1)上游防洪工程:主要对河道上游的防洪堤、堤坝等防洪设施进行完善和加固,确保防洪安全。 (2)中游防洪工程:主要对市区范围内的防洪堤、堤坝等设施进行检修和加固,提升防洪能力。 (3)下游防洪工程:主要对河道尾部和交汇水域的防洪设施进行加固和完善,确保防洪效果。 3.4 河道绿化工程 (1)上游河道绿化工程:主要着力于河道上游的绿化带和植被的规划和建设,提升河道的美观和生态价值。 (2)中游河道绿化工程:主要对市区范围内的绿化带和植被进行规划和建设,改善河道周边环境。

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

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 正文: ---------------------------------------------------------------------------------------------------------------------------------------------------- 广东省河道管理条例 (2019年11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9年11月29日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河道规划 第三章河道保护 第四章河道治理和利用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发挥河道综合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

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河道的规划、保护、治理和利用及其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河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库区、人工水道、行洪区和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的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条河道管理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全面规划、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 河道管理按照水系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河道规划、保护、治理和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河道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河道管理机制,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本辖区内的河道管理有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以及海事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河道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本省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湖长体系,镇级以上设立总河长及各河流、湖泊的河长湖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置河长制办公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需要明确负责河长制工作的机构。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村级河长湖长,履行河道管理的有关职责。 第七条各级总河长是本行政区域内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协调解决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任务落实中的重大问题。 省、市、县、镇级河长湖长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相应河流、湖泊的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协调和督促本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下级河长湖长履行河道管理职责,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等。 村级河长湖长负责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引导村民、居民自觉维护河道整洁。

温岭市主要河道河道治理

6 河道整治措施 根据河道的现状和主导功能的要求,确定河道的平面布置和断面形式,计算其工程量,提出建设防洪排涝指挥系统、加强研究洪涝风险图、推广防洪排涝保险等非工程措施。 6.1 河道平面及纵横断面设计 6.1.1 河道平面设计 1.河道中心线 为了减少征地和拆迁的困难,原则上规划河流中心线采用原河流中心线;局部河段,为使水流平顺且减少河流整治工程量,采用裁弯取直以及向建筑物少的一侧拓宽措施。所有河流走向与原河势流向适应,满足水流转弯半径的要求,不允许折线或急弯,力求平顺、自然、美丽。 2.河流两岸保护范围界线的确定 河流两岸治理保护范围界线宽度(B)由两个部分组成:B=B1+2B2。 B1是满足防洪治涝标准所需的河宽。 B2原则上左、右岸各为15m,满足管理、保护范围的要求。具体划线时,考虑河流两岸的建筑现状,尽可能少拆迁,根据景观、环保的要求,设置10~15m绿化带或休闲区。参见图6-1。 图6-1 河道平面设计 129

为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本规划分析计算了河道中心线坐标,规划河道中心线坐标值见《温岭市主要河道中心线坐标表》;规划河道保护界线、水面线、中心线布置详见《温岭市主要河道规划图集》。 3.护岸的确定 河流两岸的护岸型式主要采用生物护岸,结合城市景观建设,可采用土坡植草、不规则堆石建设。 6.1.2 河道纵横断面设计 1.矩形断面 河道断面为矩形,挡土墙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挡墙,迎水面直立或1:0.1,采取结构美观的条石护面,背水面边坡1:0.3-1:0.4,墙顶设20cm厚的石板盖顶,底板采用30cm厚的C20素砼。考虑温黄平原河道基础土质大多为淤泥,承载力不足,挡墙基础可选用长500cm,直径50cm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搅拌桩双排梅花型布置,排距为100cm。河岸绿化带控制15m,断面设计见图6-2。 该断面特点是护坡顶高程比正常水位高0.3m,正常水位时河水在矩形断面内流动;当洪水发生时,两边护坡绿化带参与排水。 该断面排洪与河道绿化相结合,适用于河两岸建筑物较多拆迁较困难的城区骨干河道。 2.复式断面 河道断面为阶梯状,下部为边坡1:4的梯形,采用自然护坡,在正常水位以上0.3m处设置一宽度为2-3m的亲水平台,平台以上采用草皮护坡,边坡1:4,延伸至地面。河岸绿化带控制15m,断面设计见图6-3。 该断面适用于河边建筑物较少的镇区河道。 3.梯形断面 河道断面为梯形,边坡1:4,采用自然土坡延伸至地面,地面高程控制在设计洪水位以上0.3m。断面设计见图6-4。 该断面投资省,适用于乡村河道。 河道断面设计和平面规划详见《温岭市主要河道规划图集》。 130

温岭箬横镇水晶塘河美丽河道建设工程

温岭市箬横镇水晶塘河美丽河道建设工 程 施工招标文件 招标人:温岭市箬横镇人民政府 联系人:陈先生联系电话: 代理机构:浙江科信联合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杨桂芹联系电话: 2018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须知前附表及投标须知 一、投标须知前附表 二、投标须知 (一)总则 (二)招标文件 (三)标底及投标报价编制依据 (四)投标文件的编制 (五)投标文件的递交 (六)开标 (七)评标 (八)授予合同 (九)其它 第二章工程施工合同 第一部份合同组成 第二部份专用条款 第三章技术规范 第四章工程预算书 第五章投标文件格式

第一章投标须知前附表及投标须知 一、投标须知前附表

二、投标须知 (一)、总则 1.工程说明: 本工程说明详见前附表第1项所述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温岭市箬横镇水晶塘河美丽河道建设工程,主要内容有:温岭市箬横镇水晶塘河美丽河道建设工程总长1163米,内容包括新建C25透水混凝土游步道1110米、松木桩护岸加固、河岸种植绿化等。 本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现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择优选定承包人。 2.招标范围、工期及承包范围 本招标工程的招标范围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3项所述。 本招标工程工期要求详见本须知前附表第2项所述。 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承包范围为:施工图范围内招标人指定的河道建设工程。 3.资金来源 招标人的资金已通过前附表第4项所述的方式取得,并将部份资金用于本工程合同项下的合格支付。 4.资质与合格条件要求 为履行本施工合同的目的,投标人企业资质品级应符合前附表第5项的要求。 投标人的项目负责人资质品级应符合前附表第6项的要求。 报名参加投标的企业必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为具有被授予合同的资格,报名参加投标的企业应提供令招标人满意的资格条件,以证明其符合投标合格条件和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5.合格投标人的产生 经资格预审具有投标条件的施工企业,依照规定程序产生合格的投标人(以下简称“投标人”)参加本工程的投标。 投标人提供的资格申请文件如有瞒报、漏报、伪造或提供虚假证明及其他弄虚作假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