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人有睡眠障碍
- 格式:doc
- 大小:603.00 KB
- 文档页数:8
睡眠障碍的种类和调节方法一、引言睡眠是人体生理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往往导致许多人出现了各种睡眠障碍。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睡眠障碍的种类,并探讨一些调节方法,以帮助患有此类问题的人们恢复正常、健康的睡眠。
二、一些常见的睡眠障碍种类1. 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足够长时间入睡,并且严重影响白天正常功能表现的情况。
失眠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如焦虑、抑郁、生活方式不规律等。
调查数据显示,大约30%至4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上的失眠问题。
2. 嗜睡症嗜睡症是一种异常困倦和过度昏昏欲睡的状况。
患者可能在白天频繁入睡,或者在看电视、开车等需要保持清醒状态时出现困意。
嗜睡症可以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并且可能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在睡眠时发生多次持续性的呼吸暂停,导致氧供不足和频繁觉醒。
患者可能有刺耳的鼾声和周围人觉得呼吸停顿或重新起来等症状。
这种障碍不仅会导致患者无法达到深度睡眠,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4. 非24小时节律睡眠障碍非24小时节律睡眠障碍是指人体内部的生物钟周期不同步造成的一种失眠情况。
患者可能出现日夜颠倒、难以入睡或提前入睡等问题。
这种障碍主要发生在盲人或极少数视力受损的患者身上,他们无法通过感知光线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5. 夜惊症和梦游症夜惊症和梦游症是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
夜惊症多发生在儿童5-12岁时,患者会突然从睡眠中惊醒,出现大声尖叫、心跳加快等现象。
梦游症则是指儿童在深度睡眠中站立或行走,并且可能做出一些危险的动作。
三、调节方法1.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身体建立良好的生物钟。
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上床并起床,不要打乱自己的睡眠时间。
2. 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睡眠环境舒适静谧,减少外界干扰。
睡眠障碍的名词解释睡眠障碍,又称失眠,是指无法入睡、容易醒来,或者在一夜之间多次醒来,以至于无法获得充足优质的睡眠。
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全球约有20-40%的成年人受到影响,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以及焦虑问题患者的比例则远高于正常人群。
无论有多大程度的睡眠障碍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值得关注。
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这种病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也可能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例如噪音、光照、温度等。
此外,影响睡眠的药物、摄入的食物或饮料也可能是睡眠障碍的诱因,特别是咖啡、茶、烟等刺激性物质会对睡眠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个体不同,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更加仔细地探究。
睡眠障碍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无法容易入睡、容易醒来或多次醒来,无法维持一夜的充足睡眠,觉得早晨睡意轻轻的还有头痛、困倦、嗜睡、情绪易怒、焦虑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首先,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每天定时睡觉,保持规律作息。
其次,应该选择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睡眠,睡前可以尝试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当无法入睡时,可以尝试放松、用轻柔的按摩等技巧来放松身心,有助于睡眠。
再者,应该改善饮食习惯,尽量不要在睡前进食,尽量不要在上床前饮酒及抽烟等,以及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饮料,如咖啡、茶、红茶等,这些都会影响睡眠。
另外,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防误用,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几点,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情况,使自己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如果患者的睡眠障碍严重,或者自我缓解措施没有效果,那么就应该尽快前往医院就医,接受正规治疗,以确保个人健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睡眠障碍的表现与危害
导语: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一直忍受着睡眠的折磨,很多时候都不能好好的睡一个觉,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并未加以重视,有的实在太难受了就自行吃一些助眠的药物。
事实上,睡眠障碍的危害很大。
睡眠障碍的表现
1、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嘈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
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2、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睡眠障碍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
睡眠障碍会导致脑力活动的衰退,长期的睡眠障碍还会使大脑的感觉和智力的敏感度降低,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丧失。
睡眠障碍的病因和患病率与日常生活惯、吸烟、咖啡类饮料的摄入、职业因素有关。
调查资料显示约5%-35%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妇女、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患病比例更高。
睡眠障碍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还增加事故隐患及精神疾病危险。
睡眠障碍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
睡眠障碍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有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和我国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常用的有《精神类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指南(ICSD)》。
我国多采用中国精神基本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其有关睡眠与觉醒障碍分类(1995)包括各种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节律紊乱,不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障碍。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其诊断标准包括睡眠障碍几乎为惟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同时,失眠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嗜睡症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其诊断标准包括白天睡眠过多,持续1月以上。
不存在睡眠时间不足、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呼吸暂停,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如猝倒症、睡眠麻痹、睡前幻觉或醒前幻觉等),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嗜睡,以睡眠障碍为症状之一的其他精神障碍。
睡行症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其诊断标准包括在睡眠中起床活动,一般持续数分钟,不到1 h。
现代人睡眠障碍的十大症状作者:王志成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0年第08期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恢复脑力、体力、精力,以及维护生长发育、体内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但是长期睡眠质量不好,会导致精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整天昏昏欲睡、没有精力,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影响体内血压、血脂或者血糖代谢的问题。
特别是长期睡眠障碍引起的症状更是显而易见的,会影响肝脏、肾脏、心脏和脑功能,增加慢性病、肿瘤、代谢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对于睡眠障碍症,其障碍类型和症状表现是形式多样的。
据研究统计,当今人们的睡眠障碍主要有以下十大症状。
这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被称为克莱恩·莱文综合征(KLS),它与睡眠过多、行为和举止不稳以及精神错乱有关。
据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称,大约70%的受感染者是青少年男孩,但也可能发生在年幼的儿童或成人身上。
这种综合征呈波浪状,在发病时,一个人白天和晚上大部分时间都会睡觉,因此被称为睡美人综合征。
发病可能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在此期间,一个人不仅昏昏欲睡,而且清醒时,他们感到困惑、迷失方向和冷漠,许多患者表现认识能力似乎失去了方向。
尽管患者的病因不明,但一些科学家认为是患者下丘脑的一种有助于调节睡眠和体温的功能失调起到一定作用。
无论是被挥舞斧头的人追赶,还是掉落无人的深渊,我们大多数人都曾在某个时刻被噩梦惊醒。
然而,当噩梦从偶尔的烦恼转移到几乎每夜的恐惧时,你可能患有噩梦紊乱障碍。
患有梦魇障碍的人常常醒来时冒冷汗,对可怕的梦境记忆犹新。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迪尔德丽·巴雷特说:“噩梦可能演变成让我们对潜在的危险感到焦虑,甚至创伤后可能害怕睡觉。
”据研究表明,压力和潜在焦虑是引发噩梦的主要因素,正如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是如此。
在严重的情况下,心理咨询或注射镇静剂可能是必要的,以缓解潜在焦虑的恶梦紊乱障碍。
然而如何停止噩夢,如何说服他们的潜意识停止重复噩梦?有专家表示,“人们可以为噩梦想出自己期望的结局,比如有些人喜欢击退攻击者,有些人则喜欢被别人救出来,等等。
40岁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随着芳龄的增长,人们对睡眠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睡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不同芳龄段的人对睡眠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40岁是一个人生中的转折点,这个芳龄段的人对睡眠的需求和睡眠质量都有着一定的特点和要求。
本文将就40岁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这个芳龄段的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睡眠指导。
一、40岁成年人的睡眠需求1. 40岁成年人的睡眠需求与其他芳龄段相比,有着一定的变化。
在这个芳龄段,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逐渐减缓,机体的各种功能也逐渐走向稳定。
40岁成年人对睡眠的需求相对而言会有所减少。
一般来说,40岁成年人的睡眠需求为7-8小时。
2. 40岁成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保持机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转。
而睡眠不足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二、40岁成年人的睡眠特点1. 40岁成年人的睡眠特点主要表现在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上。
随着芳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质量往往会有所下降。
40岁成年人往往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等问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睡眠不稳定。
2. 40岁成年人的睡眠特点还表现在睡眠结构上。
随着芳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的比例可能会下降,相对比例较高的是浅睡眠和中度睡眠。
40岁成年人的睡眠结构需要注意调整,合理安排生活作息。
三、40岁成年人的睡眠管理1.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40岁成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建议40岁成年人在晚上固定的时间入睡,以保持生物钟的稳定性。
睡前避免饮用咖啡、茶和饮酒等刺激性的食物或饮品,减少娱乐活动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入睡质量。
2.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也是40岁成年人睡眠管理的重要因素。
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和舒适,保持室温的适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入睡和保持睡眠质量,减少睡眠中的干扰和中断。
3. 40岁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科学合理的锻炼,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健康域护理睡眠障碍指机体的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过度障碍以及特定睡眠阶段有关的功能障碍的总和。
常见的睡眠障碍形式有:失眠症、过度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异常、与睡眠各阶段或部分觉醒有关的功能障碍。
有资料显示,35%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碍。
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因素年龄老化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各组织功能逐渐下降,大脑皮脂层功能减弱,新陈代谢减慢,影响正常睡眠功能,出现睡眠维持困难,夜间觉醒频率较高,对外界噪声敏感,增加睡眠障碍风险。
环境影响因老年人生活较为规律,生活习惯固定,如处于陌生环境短时间内适应性差易致睡眠障碍;另外,如居住于机场或铁路附近、病房内机械的声音等环境刺激均可致睡眠障碍。
身体疾病健康状况越差,越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社会家庭如社会地位、生活习惯变化,产生失落感和忧虑感,恐惧、绝望情绪,均可诱发睡眠障碍。
此外,焦虑及抑郁类精神类疾病也是引起的睡眠障碍的因素。
如何预防睡眠障碍患者需接受睡眠卫生健康教育指导,平时为自己创造一个最佳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避免强光照射,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服用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等,睡前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稳定的睡眠习惯。
早晨或夜间给予相应的光照,进而调节睡眠———觉醒节律。
针对睡眠障碍的护理措施正确看待身体变化鼓励患者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疾病,保持心情愉悦,同时加强家属支持作用,营造舒适、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促进睡眠质量,增强睡眠信心。
环境护理强化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多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保证睡眠质量。
帮助患者找寻睡眠不良习惯的因素,并引导其构建科学、良好的睡眠行为,如规律活动、午睡时间<30分钟,睡前排尽小便、饮用温牛奶等。
可使用眼罩、耳塞辅助睡眠,适当采用耳穴贴压、中药药枕等中医技术帮助睡眠。
遵医嘱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采取措施预防跌倒。
如果必须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应告知患者长时间使用镇静催眠药可诱发药物依赖性,出现停药反跳性失眠甚至影响记忆力及反应力等不良问题。
如何防治睡眠障碍的问题: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休息。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睡觉房间黑暗、干净并且通风良好。
请保持室内有合适的温度。
保证在睡眠中您拥有足够的毯子和柔软的枕头,要知道舒服的环境才能有好的睡眠。
放松身体,按摩、热水浴(二)放满热水的浴缸放满热水的浴缸会提高睡眠质量。
另外,辛苦工作之后的按摩也效果显著。
按摩和热水浴会驱散您精神上的压力,从而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
(三)让优梦韵欧吉帮助睡眠,调节身心健康。
它可使人体进入生理睡眠的理想境界,还可让人免疫系统增强,机体老化变缓,使人体的生物钟得到调整。
与此同时,还应做到: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思想放松。
②睡前不要过饥过饱。
③卧室里光线要柔和、温度不易过高。
④坚持每天睡前用热水洗脚。
⑤饮食上可多吃些葵花子、大枣,蜂蜜、小米,牛奶等,晚上可饮小米、莲子、红枣、百合粥。
⑥中午过后尽量不饮用茶叶、咖啡、可乐。
⑦睡前不宜饮酒。
虽然酒精可能会使人很快入睡,但同时也会打乱睡眠节律,影响体力的恢复。
⑧不抽烟:尼古丁妨碍人们平稳地进入睡眠和影响睡眠质量,哪怕是在睡前少量吸烟对睡眠也有影响。
如何治疗睡眠障碍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
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
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但根据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碍或者和睡眠相关的疾病,成年人会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
专家指出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
因此,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主要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睡眠失调睡眠失调包括:睡眠量不足;想睡但是无法入睡,直到凌晨两点才能入睡,睡眠质量差;尽管睡了一夜,但是仍感到不能消除疲劳。
四成人有睡眠障碍!带你感受神秘催眠术
今天是国际睡眠日,根据心理卫生中心对居民的睡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每年有睡眠障碍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四成,其中中老年人占六成以上。
医生介绍,在患有失眠的中老年人人群中,女性发病率比男性要高。
这与月经期绝经期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再加上女性性格细腻的特点,使她们更易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而影响睡眠。
成年人八成以上的失眠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但有些失眠症患者对失眠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失眠和失眠后果过分担忧,从而出现焦虑、恐惧心理,这更加剧了失眠,使患者陷入一种失眠焦虑,严重失眠的恶性循环中。
一些外界因素导致的失眠,常引起暂时性失眠。
大多与一过性的
精神紧张、过于兴奋、环境温差变化大等有关,如短期内去除诱因,可不需用药。
但如果出现以下几点现象的,那就说明你已经患上慢性失眠,需要及时就医:
慢性失眠症状
1.花半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入睡;
2.夜晚睡眠总量少于6小时;
3.夜间醒转次数多于2次;
4.比正常睡眠早醒半小时以上;
5.因睡眠不足或困难而感到身体问题至少每周出现3次并持续三个月以上。
带你感受神秘“催眠术”
电影《催眠大师》中,心理学专家将病人催眠。
睡眠障碍虽可用自我调节法调整睡眠,但严重失眠还需寻找心理医师进行诊疗,比如——用催眠术的方法来治疗失眠。
“催眠术”一直让人好奇不已,并被传得神乎其神:比如,它可以让人进入无意识状态,让被催眠者听从指令跳舞唱歌,然后清醒后浑然不觉。
还有传言,称催眠可以让人回忆起前世的记忆,看到自己儿时发生的事情。
在厦门等地甚至办起了催眠师培训班……是否真的如此神奇?
记者前往附二医心理科门诊,找到心理医生戴王磊做了一番“催眠体验”。
催眠能让人无意识地听催眠师的指示?
昨日下午,戴王磊让助手关闭室内所有的灯光和窗户,直至一片漆黑。
而后,记者被安排坐在一张有靠背的椅子上。
随后,他掏出一支带有灯的笔,在暗室中举于记者眼前。
“现在,你看着我手上这支笔的灯,盯着看,继续看,看着它……现在你眼皮有点累,你继续盯着看,不要眨眼睛,累的话闭上眼睛……”记者始终盯着光源,慢慢地,发现光源逐渐分散,变成了一个黄色光球。
眼皮越来越沉重,最终受不了而闭上了。
“现在你动一下你的右手,右手很重,动不了,动不了就不要动;现在抬一下你的左手,你的左手很沉重,抬不起来就不要抬,左手很累,我不想动,什么都不想动……”戴医生一直重复地进行暗示,当他让记者抬手的时候,记者感觉只能够稍微动一下手指,两只手的确很沉重,无法动弹。
“我现在正坐在温暖的阳光下,阳光正照在我的脸上;脸,暖暖的,似乎有,花的香,风,吹在脸上,很惬意;我很想睡,我眼睛睁不开,我不想动,我两只手没有力气,我现在很放松,我没有心事,我就像躺在妈妈的怀里,就像妈妈抱着我一样,我感觉很温馨,我很平静,我很放松;我只想好好地休息,我没有烦恼;阳光很温暖,风很柔和,花很香,我只想静静地坐一会……”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就感觉整个人很放松,好像被带进了戴医生描述的场景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现在从十数到一,数到一的时候,把眼睛睁开。
”静静地坐了一会后,戴医生准备唤醒被催眠的小编,“十、九……一,好,把眼睛睁开,我们清醒了。
”清醒后的记者回忆,意识并没有彻底的模糊,完全能够清楚记得戴王磊说的话,但在他发出将手移动的指令时,只能稍微让手动
一点点身体却非常沉重。
但全身似乎没有力气,意识虽然清醒,但无法动弹,也不想动弹。
最后在似睡非睡的意识下被唤醒过来。
【解析】
潜意识有防御机制,做不到完全控制“被催眠者”
“失眠、社交恐慌、强迫症、抑郁症等轻度的心理障碍,都可以用催眠术来治疗。
”戴王磊说。
但对于失眠症状,一般将患者催眠到睡眠状态即可。
而对于其他心理障碍,则需在催眠状态下不断强化积极的心理暗示。
戴王磊有一个患者重度洁癖,觉得自己衣服鞋子都很脏,觉得根本洗不干净,衣裤鞋袜全部穿一次就扔,连手机也是。
戴王磊在对其催眠后,反复说:“我的衣服很干净,一点都不脏,脏了我可以洗,也洗得很干净,是的,它们都很干净,一点都不脏……”他解释,病人在清醒
状况下,根本听不进医生这番“唠叨”,而在催眠中,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打开,这个暗示会神奇地进入潜意识,改变对方潜意识中的错误想法。
但如此催眠会不会窃取病人隐私?比如,让病人丧失意识,说出银行卡密码?戴王磊说,这个有夸张的成分:“人的潜意识也是有防御机制的,一些催眠表演中,被催眠者听取催眠暗示,会跳舞、唱歌、做出拉提琴、打球的动作,这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认为这样的行为无害才会去做。
但问银行卡密码会一下子击中潜意识中的防御线,对方会立马拒绝掉。
”他还谈到市面上的催眠师培训机构并不靠谱,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官方的催眠师证书认定。
只有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件的人,才有使用催眠术用于医学临床治疗的资格。
催眠会看到前世情景?
据一些传说,催眠会唤醒前世记忆,会看到之前好几世的影像,这个靠谱吗?戴王磊说,这个称之为“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法,大家往往将其与催眠混为一谈。
事实上,两者差别极大。
并且,“自由联想”分析法能够看到“前世”这一说法是“唯心”学说,不足为信。
不过,它的确能让人回忆自己的儿时。
聊到此处,戴王磊冷不丁问记者:“你家在哪儿?”记者一愣:“在龙湾。
”他缓慢问:“家附近有什么?”记者答:“有个公交车站。
”接着,他再问:“那你小时候的家呢?”“多大的时候?”“很小的时候。
”
他说。
此刻,透过诊室的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高楼和蓝天,记者盯着此景,似乎看到了小时候家里所在的院子和院中的大门。
答道:“是个院子,我家在其中一个楼房里,是二楼的一间。
”接着,我们有了如下对话:“你家里的门是木头的吗?”戴王磊问。
“是的。
”“什么颜色?”“黑褐色。
”“门上是不是有一些图案?”“没有,但是门很旧。
”“门上还有什么印象很深的?”他问。
记者思绪一阵飘忽,恍然记起大概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父母出去了,自己透过门上一条很大的裂缝往外看的往事,但不太记得看到了什么。
戴王磊随即岔开话题问别的,问记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往外看,又为什么想往外看,特别想看到些什么。
记者在他的引导下逐渐回忆起门外是一个小伙伴在玩一个塑胶水管的情景。
“他叫什么名字?能记起来吗?”记者肯定地答出他的小名:“叫二宝。
”
回到现实中的记者特别惊讶,才意识到刚才被戴王磊医师进行了一次“自由联想”分析法,但奇怪的是,记者虽能记得三四岁时家中的情景,但这个片段,以及这个小名二宝的小伙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而这次,记者甚至连那个孩子的长相都清晰地回忆了起来。
【解析】
所有的往事其实都在脑海里,只是记不起来了,并不是遗忘
“所有的往事其实都在脑海里,只是记不起来了,并不是遗忘。
”戴王磊解释。
许多人成年后的精神疾病,都源于儿时,主要是3-6岁时的心理创伤。
因为意识中的防御机制,病人将这些带来伤害的痛苦回忆“选择性遗忘”。
但是,对于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反社会人格障碍等重症
精神疾病,有必要利用“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法,挖出当年的伤疤,让这些往事晒出来,才能够对症下药将疾病治好。
戴王磊介绍,有个30来岁在市区工作的病人,一直莫名其妙地有着社交障碍,并且非常害怕老家村子中一名近五十岁的老年人,看见那位老人就浑身发抖,拔腿就跑。
经过“自由联想”才找到缘由,原来这个病人儿时逃票看电影,被这个老人抓到了,受到了对方严厉的呵斥,并受到了严重惩罚。
还有一位撒谎成性的病人,也是因为儿时讲实话被父母责打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对方均在回忆起往事后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番事儿啊!”这和催眠疗法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患者始终保持清醒,并没有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
记者询问,那为什么不寻找成年时痛苦回忆的根源,而要挖掘儿时的记忆?戴王磊说,成年时的痛苦对人格、精神上的刺激并不大,可以自愈,也不会忘记。
而人在幼年,因内心脆弱,当时的一点伤害都可能造成一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