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设备耗材和药物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医用耗材分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用耗材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用耗材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器械,涵盖了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医用耗材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医用耗材进行分类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医用耗材的种类和用途。
一、医疗器械类医疗器械类是指用于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医学目的的器械。
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医疗器械分为多个子类。
1.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剪刀、镊子、钳子等,用于在手术中进行切割、缝合、夹取等操作。
2.检测仪器:如心电图机、血压计、血糖仪等,用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和监测。
3.治疗设备:如呼吸机、输液泵、体外循环机等,用于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
4.影像设备:如X射线机、CT机、核磁共振仪等,用于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和诊断。
二、医用材料类医用材料类是指用于医疗过程中的材料,主要用于包扎、消毒、敷料等。
1.敷料类:如纱布、绷带、胶带等,用于包扎伤口、固定石膏等。
2.消毒用品:如酒精、碘酒、双氧水等,用于消毒伤口和器械。
3.手术用品:如手套、口罩、无菌巾等,用于手术过程中的防护和消毒。
4.注射器具:如针筒、针头、输液器等,用于给患者进行注射和输液。
三、医用耗材类医用耗材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后需要丢弃的材料和器械,主要用于避免交叉感染。
1.一次性耗材:如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管等,使用后即可丢弃,避免交叉感染。
2.护理用品:如纸尿裤、护理垫、护理巾等,用于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卫生。
3.废弃物处理器具:如垃圾桶、废针筒容器、废弃物袋等,用于安全处理医疗废弃物。
四、其他类除了以上三大类医用耗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医用耗材。
1.实验室耗材:如试管、培养皿、离心管等,用于实验室中的实验和检测。
2.植入材料:如骨钉、人工关节、支架等,用于手术中的植入和修复。
3.康复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助行器等,用于患者的康复和辅助行走。
第1篇一、前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简称CPB)技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为心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无血、无污染的手术环境,使得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自20世纪50年代体外循环技术诞生以来,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本人在过去一年的体外循环工作中,积极参与各项手术配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体外循环设备管理(1)负责体外循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跟踪解决进度。
(3)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设备操作技能。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1)术前准备①熟悉手术方案,了解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具体要求。
②与麻醉师、手术医生沟通,明确体外循环参数。
③准备体外循环所需物品,包括管道、插管、氧合器、泵等。
(2)手术过程①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
②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准确、迅速地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连接。
③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外循环参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④严密监测体外循环各项指标,如血流量、氧饱和度、体温等,及时调整。
⑤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拆除,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护理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②协助医生处理术后并发症,如低心排、酸碱平衡紊乱等。
③做好体外循环设备的清洗、消毒、保养工作。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体外循环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体外循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工作氛围和谐。
4. 体外循环技术不断优化,为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1. 工作不足(1)对部分新设备操作不够熟练,影响手术进度。
(2)对部分并发症处理经验不足,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体外循环机技术参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介绍:
体外循环机,即 extracorporealcircuit(ECC),是一种常见的医疗
设备,由四个主要组件组成:气体换向器、血液泵、反应室和可控制的体
温调节装置。
当涉及到较大的体循环机时,它们还可以通过循环回路中的
天然或人造过滤器以及活血装置等附加组件,对采样的血液进行净化和加工。
主要功能:
组成部件:
1)气体换向器:气体换向器用于控制血液和气体之间的流量。
它负
责血液和气体之间的转换,以保持气体的质量和血液的流动。
2)血液泵:血液泵用于将血液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
它由
一个电机驱动,不仅可以提供血液的流动,还可以调节血液的流量和压力。
3)反应室:反应室是一个装有血液和气体的封闭容器,它负责将血
液和气体混合在一起,并允许血液与气体完全混合。
体外循环设备用于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合常用于心脏手术等体外循环设备的应用体外循环设备是一种常用于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的医疗设备,用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等医疗领域,成为了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
一、体外循环设备的原理体外循环设备主要由体外循环机和氧合器组成。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通过导管与体外循环设备相连,然后通过氧合器氧合并清除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再将血液重新输送给患者,从而起到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的作用。
二、体外循环设备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1. 心脏手术前的准备:在心脏手术前,医生会将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并将血液引出体外,然后与体外循环设备连接,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这样一来,医生可以在保证患者血液供应的同时进行手术操作。
2. 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在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设备能够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保持血液循环和氧合,为医生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这样,医生可以进行各种心脏手术,如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脏和肺脏。
3. 心脏手术后的恢复:心脏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患者的血液重新输回体内,将体外循环设备取下,然后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心跳。
体外循环设备的应用使得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更加安全可行。
三、体外循环设备的优点1. 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体外循环设备能够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保持血液循环和氧合,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 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体外循环设备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可行。
3. 增加手术成功率:体外循环设备的应用使得手术中患者的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保护,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四、体外循环设备的风险和注意事项1. 患者感染风险:由于体外循环设备需要与患者的血液相接触,因此存在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过度出血风险:由于手术中患者的血液需要被引出体外,存在过度出血的风险。
急诊医学科仪器设备及药品清单
一、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除颤仪、简易呼吸机、心电监护仪
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
二、急救器械
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救护车(院前急救科)、平车、轮椅、担架。
各种基本器械:紫外线消毒车、氧气吸入器、台式血压计、体温计、洗胃机、诊断床、氧气枕。
三、抢救室药品
心脏复苏药物: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呼吸兴奋药:盐酸洛贝林注射液、尼可刹米注射液、纳洛酮注射液;
血管活性药: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硝酸甘油片;
利尿及脱水药:20%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
抗心律失常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拉帕米注射液、异搏定片;
镇静药: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针;
止痛、解热药: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
止血药:止血敏针、止血芳酸针、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
常见中毒解毒药:氯解磷定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平喘药:氨茶碱注射液,沙丁胺醇气雾剂;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10%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局部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激素类药:地塞米松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
广南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设备操作与维护体外循环是一种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从身体中引出,经过体外循环设备的处理后再回输体内,来维持手术期间完整的血液循环。
体外循环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对于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日常维护要点。
一、体外循环设备的操作流程1. 设备准备在进行体外循环手术前,首先需要进行设备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泵、气体混合器、温度控制器等;检查管路是否畅通无阻塞,并确保无气泡存在;检查血液透析机是否可正常运行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如血液凝固功能、肝肾功能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体外循环建立当设备准备就绪后,需要将患者连接到体外循环设备上。
首先,进行静脉穿刺,将静脉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实现血液引流;然后,进行动脉穿刺,将动脉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实现血液回输。
同时,还需要将体外循环设备的管路连接到患者的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上,确保血液的流动畅通。
3. 体外循环操作一旦体外循环建立完成,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以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这包括调节泵的输液速度和流量,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调整;监控气体混合器的氧气浓度,调节氧合器的工作状态以维持适当的氧合水平;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通过温度控制器进行调节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血液透析机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4. 体外循环结束当手术结束或需要停止体外循环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
首先,逐步减少泵的输液速度,降低血液流量;然后,将体外循环设备与患者的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断开;最后,对患者的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进行相应处理,如包扎、拔除等。
二、体外循环设备的日常维护要点1. 设备清洁体外循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清洁和无菌。
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清洗设备和管路,除去血液和组织残留物,防止细菌滋生。
清洗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并按照清洗剂的说明进行操作。
2. 设备检查定期对体外循环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
高值医用耗材目录一、血管介入类导管:如冠状动脉导管、肺动脉导管、神经导管等。
导丝:用于辅助导管进入目标部位。
支架:如血管支架、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等。
球囊:扩张球囊、药物涂层球囊等。
栓塞材料:如弹簧圈、微球、明胶海绵等。
其他:如血管内滤器、取栓装置等。
二、非血管介入类穿刺针:如活检针、引流针等。
导管鞘:用于辅助导管进入体内。
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
胆道镜:用于胆道探查和治疗。
腔内碎石设备:如弹道碎石器、激光碎石器等。
其他:如胆道引流管、输尿管支架等。
三、骨科植入类人工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
脊柱植入物:如脊柱融合器、椎间融合器等。
骨折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髓内钉等。
人工骨:用于填充骨缺损。
其他:如骨水泥、人工韧带等。
四、神经外科类颅内植入物:如颅骨修补材料、脑深部电极等。
脑脊液引流管:用于脑脊液引流。
颅内血肿抽吸设备:如血肿抽吸针、血肿粉碎器等。
其他:如立体定向仪、颅内压监测设备等。
五、电生理类心电监护电极:用于持续心电监测。
起搏器电极:用于心脏起搏器植入。
除颤电极:用于体外除颤。
心脏临时起搏器:用于短期心脏功能支持。
其他:如电生理刺激器、电生理记录系统等。
六、起搏器类心脏起搏器: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等。
起搏器电池:用于起搏器的能量供应。
起搏器导线:连接起搏器与心脏电极。
其他:如起搏器程控仪、起搏器磁铁等。
七、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体外循环机:用于心脏手术时的体外循环。
人工心肺机:用于心肺功能支持。
血液透析器:用于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过滤器:用于血液成分分离和过滤。
其他:如血浆置换器、血液灌流器等。
八、眼科材料类人工晶体:用于白内障手术。
角膜移植材料:如角膜片、角膜环等。
玻璃体填充物:如硅油、重水等。
青光眼植入物:如青光眼引流阀、青光眼引流管等。
其他:如眼内注射药物、眼表修复材料等。
本目录涵盖了高值医用耗材的主要类别,具体产品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和医疗规范进行选择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