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9)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阐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哲学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都在逐渐加强。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阅读与归纳能力需提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
通过区块链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工具希沃白板、抢答牌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播放视频一. 导入——区块链发展大会视频师:2019年,区块链技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直霸屏。
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火热?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新课讲授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一)学习目标展示(二)预习效果反馈(三)新课探究——科技改变生活区块颠覆未来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
1.联系的含义师:区块链能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原因是什么呢?生:···技术强大,连接世界。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
(2)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调整原有的,建立新的。
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的。
总之,要一切以、和为转移。
【自学检测】1、中国对外石油依赖度是比较高的,2007年净进口原油3.8亿吨,对外依赖度达40%。
到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估计要超过50%。
这说明()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C、联系具有多样性D、自然界存在着联系2、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
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
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B、联系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3、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等,这体现了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条件性D、多样性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地球村,这说明了()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C、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任何联系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我的困惑】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探究案】【问题探究】【判断】1、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当中。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一、联系的普遍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
1、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客观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破坏生态不利于人的生存。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探究一 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提醒:不能把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混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辩证联系,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升华2013年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00元和9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07元和0.08元,油价上调后,直接受影响的是运输成本增加,同时还将波及制造业、石油化工、纺织业等大片下游行业。
化肥、农用薄膜、柴油发电等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运输成本的增加会拉高菜价。
本轮油价上调会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对我国CPI 也是个挑战。
油价、农产品价格、CPI之间有何关系?上述材料蕴涵哪些哲理?答案(1)油价上调影响化肥、农用薄膜、柴油发电、运输成本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影响到我国的CPI。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名师点拨准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虽然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两个事物之间就不存在具体的联系。
典例1水是维持生命的理想液体,缺了水,人类和地球将不复存活,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的沙漠,生命的迹象将消失。
【学习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学习重、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链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自主梳理与课堂探究】(注:D级问题理科学生不作要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2)表现:①内部联系:②外部联系:③整个世界:3、要求:【注意】①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②事物的联系既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横向联系),也包括事物与它的过去和未来的的联系(纵向联系)。
即:(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2、类别: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的联系与的联系。
【拓展】①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由事物的客观性决定的。
②事物的联系虽然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l、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意义(1)联系多样性的原因及表现(2)意义2、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拓展】:联系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每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方法论要求是:把握条件,建立新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课堂探究]:1、P55课堂探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B级)2、(2009广东高考)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政治: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
升】
思】。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核心素养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能运用联系的含义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理解联系的内涵,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既包括事物间的外部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多要素的内部联系。
教学难点:区别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哲学上的联系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播放《习主席在世卫大会发言》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联系有初步的感受。
环节二知识讲解:随着疫情爆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
防控疫情发生,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
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餐饮业、旅游业基本停滞。
结合材料分析,第一,事物与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站在疫情地图前,没有哪个国家或哪个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彼此休戚与共、命运相连。
第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内部联系):新冠肺炎是通过呼吸系统感染的,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
内部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以及肺部。
具体指鼻腔,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
呼吸系统发挥作用是内部各器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作用的结果。
说明事物内部各部分,诸多要素之间存在着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相关推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1日本大地震》每当我们提到512,每一个中国人脸上都会显现出一股哀伤、痛苦的神情,一次里氏8级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而2011年3月11日这一天,无疑又是让无数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在这一天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相信关于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我们的地理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做了一定的分析了,下面我就请咱们的同学们针对这次大地震谈谈你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学生活动:(提示学生可以从地震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来谈)提问:好的,通过我们对日本大地震的分析,我们得知,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日本,但是它的影响会波及到全世界,那么从哲学角度来看,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讲授新课:刚才我们通过日本大地震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高中政治(9)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预习任务:填空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内涵: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联系的表现: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____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_的。
(3)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将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的,不以_____________为转移。
(2).类别:事物的联系就其与____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事物的联系和____事物的联系。
(3).方法论要求:
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_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_____性。
离开事物的_______,抓住事物的______相似之处,_______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_______联系,改变事物的_______,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_______。
3.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根据不同的角度,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________、________和外部联系、________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________等。
(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______和______的各种条件。
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______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的________,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______、______和_____为转移。
⑶联系多样性的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_______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_____与_____的辩证关系。
【B:课堂活动单】
课题: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
联系的含义A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见B
重点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见B
(二)合作探究:
联系是普遍的是不是就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呢?
活动二:联系的客观性
(一)独立思考:请阅读课本第55-56页,思考: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
2、联系客观性的表现有哪些?
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二)合作探究:
联系是客观的是不是就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活动三:联系的多样性
(一)独立思考:请阅读课本第56-57页,思考:
1、联系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
3、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C:检测巩固卷】
一、【易混易错】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5、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6、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二、单项选择题
7.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
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
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11.苏州、南通和新加坡三方决定,在苏通长江大桥北侧4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建成一个融生产、生活、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生态保护示范区、综合产业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区。
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2.一则幽默:电视里正在播放举重比赛颁奖仪式,一个运动员登上领奖台,高举起奖杯。
爷爷问:“那个举杯子的是谁?”孙子说是重量级举重冠军,爷爷很生气。
“还重量级呢,那个杯子我也举得起来!这冠军一定是走后门得来的。
”爷爷的评论
A.说明了事物的非本质联系 B.体现了事物的表面联系
C.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D.表明了联系的多样性
13. 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
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9课时
BBBBBB,CCBD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