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黄山的风光和黄梅戏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山风光和黄梅戏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黄山风光和黄梅戏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写作特色的分析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相关资料。
2. 黄梅戏的音乐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山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黄山的美景。
(2)播放黄梅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
(3)简介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的内容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生字词和学习难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内容。
(2)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表达之美。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表达对黄山风光和黄梅戏的喜爱之情,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布置作业(1)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和知识点。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乡风光或传统文化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黄山风光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
2. 组织学生观看黄梅戏的表演,进一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点。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黄山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的美。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黄山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黄山的美景。
2.学生分享对黄山的了解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理解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课文的美。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涵。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欣赏黄山的美1.教师播放黄山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黄山的神奇魅力。
四、积累优美语句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学生跟读并背诵。
2.学生分享自己的积累,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作业布置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关于黄山的其他文章。
七、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黄山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同时,学生积累了优美语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山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对黄山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1.2 教学内容黄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
黄山的著名景点:云海、日出、奇松、怪石。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解黄山的基本概况,引导学生提问并解答。
第二章:黄山的奇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地质作用、气候条件。
黄山奇松的特点:形态各异、挺拔秀丽。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黄山奇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讲解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提问并解答。
第三章:黄山的怪石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怪石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黄山怪石的形成原因:地质作用、气候条件。
黄山怪石的特点:形象逼真、千姿百态。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黄山怪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讲解黄山怪石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提问并解答。
第四章:黄山的云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云海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黄山云海的形成原因:气候条件、地形特点。
黄山云海的特点:波澜壮阔、变幻莫测。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黄山云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讲解黄山云海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提问并解答。
第五章:黄山的日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日出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黄山日出的形成原因:地理条件、气候特点。
黄山日出的特点:霞光万丈、壮观瑰丽。
5.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黄山日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讲解黄山日出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提问并解答。
第六章:黄山的气候与生态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特殊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一章:黄山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认识黄山的著名景点和自然风光1.2 教学内容黄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介绍黄山的著名景点介绍,如云海、日出、奇松、怪石等黄山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描述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的美景视频播放黄山的宣传片分组讨论黄山的特色和魅力1.4 教学评估学生能复述黄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学生能列举黄山的著名景点和自然风光第二章:黄山日出2.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日出的时间和观赏地点欣赏黄山日出的美景和拍摄技巧2.2 教学内容黄山日出的时间和观赏地点介绍黄山日出的美景描述和拍摄技巧分享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日出的美景视频播放黄山日出的拍摄过程实地考察黄山日出观赏地点2.4 教学评估学生能说出黄山日出的时间和观赏地点学生能描述黄山日出的美景和拍摄技巧第三章:黄山奇松3.1 教学目标认识黄山奇松的特点和形态了解黄山奇松的传说和故事3.2 教学内容黄山奇松的特点和形态介绍黄山奇松的传说和故事分享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奇松的形态和特点视频播放黄山奇松的传说和故事实地考察黄山奇松的生长环境和形态变化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描述黄山奇松的特点和形态学生能讲述黄山奇松的传说和故事第四章:黄山云海4.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云海的形成和观赏时间欣赏黄山云海的壮丽景象和拍摄技巧4.2 教学内容黄山云海的形成和观赏时间介绍黄山云海的壮丽景象描述和拍摄技巧分享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云海的景象视频播放黄山云海的拍摄过程实地考察黄山云海的观赏地点4.4 教学评估学生能说出黄山云海的形成和观赏时间学生能描述黄山云海的壮丽景象和拍摄技巧第五章:黄山怪石5.1 教学目标认识黄山怪石的特点和形态了解黄山怪石的传说和故事5.2 教学内容黄山怪石的特点和形态介绍黄山怪石的传说和故事分享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怪石的形态和特点视频播放黄山怪石的传说和故事实地考察黄山怪石的生长环境和形态变化5.4 教学评估学生能描述黄山怪石的特点和形态学生能讲述黄山怪石的传说和故事第六章:黄山生物多样性6.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价值认识黄山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类6.2 教学内容黄山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价值介绍黄山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分享6.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视频播放黄山生物多样性的宣传片实地考察黄山的生态环境6.4 教学评估学生能说出黄山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价值学生能列举黄山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种类第七章:黄山文化和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欣赏黄山的文化和艺术作品7.2 教学内容黄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介绍黄山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展示7.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的文化和艺术作品视频播放黄山的宣传片实地考察黄山的文化遗址和艺术景点7.4 教学评估学生能说出黄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学生能欣赏黄山的文化和艺术作品第八章:黄山旅游攻略8.1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制定黄山旅游计划了解黄山旅游的路线和景点选择8.2 教学内容黄山旅游计划的制定方法介绍黄山旅游路线和景点选择的建议8.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旅游路线和景点视频播放黄山旅游攻略的宣传片实地考察黄山的景点和路线8.4 教学评估学生能制定出合理的黄山旅游计划学生能选择合适的黄山旅游路线和景点第九章:黄山摄影技巧9.1 教学目标学习黄山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拍摄黄山美景的构图和曝光技巧9.2 教学内容黄山摄影的基本技巧介绍拍摄黄山美景的构图和曝光技巧分享9.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摄影的作品视频播放黄山摄影的教程实地考察黄山的美景并进行摄影实践9.4 教学评估学生能掌握黄山摄影的基本技巧学生能拍摄出具有构图和曝光技巧的黄山美景照片第十章:黄山旅游的可持续性10.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旅游的可持续性概念和重要性探讨黄山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0.2 教学内容黄山旅游的可持续性概念和重要性介绍黄山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分享10.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黄山旅游的可持续性实践案例视频播放黄山旅游可持续性的宣传片小组讨论黄山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0.4 教学评估学生能理解黄山旅游的可持续性概念和重要性学生能提出黄山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黄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介绍补充和说明:黄山作为中国的著名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对黄山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黄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山的自然美景。
(2)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运用写作、绘画等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黄山美景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山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黄山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3)黄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黄山独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2)黄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3)黄山文化的历史渊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山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山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山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山的基本情况。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黄山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介绍黄山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措施。
(3)阐述黄山的历史文化内涵。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黄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描绘黄山的美丽景色。
(2)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表现黄山的独特风貌。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黄山美景的理解。
2. 搜集更多关于黄山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黄山美景的认知和感悟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山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够描述黄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黄山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黄山的美景。
(2)要求学生圈出生僻词语,并查找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黄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黄山美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掌握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描述黄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段落。
(3)理解作者对黄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2. 教学要求:(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有关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篇1教学内容本文是一篇解说词。
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晦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一、导入新课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
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
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
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
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
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
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
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一章:黄山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及自然景观特点。
2. 掌握黄山的主要景点和旅游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旅游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黄山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背景。
2. 黄山的自然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黄山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路线。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背景。
2. 组织学生观看黄山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黄山的自然景观特点。
3. 设计黄山旅游路线,让学生了解黄山的主要景点和旅游信息。
第二章: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 认识黄山的奇松景观,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素养。
教学内容:1. 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和生长环境。
2. 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价值。
3. 黄山奇松的欣赏方法和保护意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黄山奇松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其形态特点和生长环境。
2. 邀请专家讲座,讲解黄山奇松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价值。
3. 组织学生进行黄山奇松的实地观察和欣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章:黄山怪石教学目标:1. 认识黄山的怪石景观,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黄山怪石的形态特点和分布情况。
2. 黄山怪石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3. 黄山怪石的欣赏方法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黄山怪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其形态特点和分布情况。
2. 邀请专家讲座,讲解黄山怪石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黄山怪石的实地观察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黄山云海教学目标:1. 认识黄山的云海景观,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黄山云海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规律。
九年级《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黄山的历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黄山的美景。
(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2)黄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飞红滴翠记黄山》。
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PPT等。
3.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通过展示黄山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黄山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教师讲解黄山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黄山的景色特点和文化背景。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例如查找黄山的其他相关资料,或者写一篇关于黄山的短文。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查找黄山的其他相关资料,了解黄山的历史和文化。
3. 写一篇关于黄山的短文,可以描述黄山的景色,也可以讲述黄山的传说故事。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黄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黄山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特点等。
教学内容:1. 黄山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黄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黄山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对黄山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二章:黄山的自然景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黄山的主要自然景观。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黄山的奇特山峰。
2. 黄山的壮丽云海。
3. 黄山的美丽日出。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的奇特山峰、壮丽云海和美丽日出等自然景观。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黄山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黄山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黄山的人文景观。
2. 培养学生对人文景观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黄山的寺庙和道观。
2. 黄山的石刻和文化遗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寺庙和道观以及石刻和文化遗迹。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兴趣。
第四章:黄山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黄山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黄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黄山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2. 黄山的文学创作和艺术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的相关民间传说和故事。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黄山的文学创作和艺术作品,如诗文、绘画等。
第五章:黄山旅游与保护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黄山旅游的发展和保护。
2. 培养学生对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黄山的旅游资源和发展。
2. 黄山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旅游的发展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黄山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六章:黄山的名人游客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曾经到访黄山的著名人物。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浏览。
本文篇幅较长,通过浏览,知其大意;
(2)跳读。
电视旅游风光片特点之一是自由的变换角度介绍自然风光,在解说词中就体现为过渡、跳脱。
要适应这一特点,指导学生跳读;(3)归类。
本文介绍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而又相对独立的,要让学生清楚相应内容的起始段落,理清文章脉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2)体会黄山景色的雄奇壮丽,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2)黄山的雄奇壮丽的美。
2. 难点解说词跳脱、遥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话说长江》片头及主题歌,由此导入课文。
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介绍了祖国的秀丽山川,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江滴翠记黄山》就是风光片中介绍黄山部分的解说词。
欣赏黄山的图片,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五岳指什么?我们知道泰山有天下雄之称,华山有奇险天下第一之誉。
但这还比不上黄山,现在我们就随着柯蓝一起去游览黄山。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学习生字词
3.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点拨】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还介绍了黄山的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归类。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分别写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的段落。
【提示】本文前三段总写黄山。
自第四段至文末,分别从六个方面介绍黄山。
学生通读课文,找出相应段落并不困难。
2、分组研讨。
【学生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六个组,分别读介绍黄山的六个方面景物的文字,概括其特点。
【点拨】奇峰:奇。
秀。
高和险,
古松:苍翠奇特,生命力强
怪石:千姿百态,
云海:轻盈、皎洁、柔美、飘舞,
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温泉:惬意舒适
3、难点探究。
【学生活动】(1)思考:作者说,“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
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这里,“外在美”和“内在美”各指的什么?
【提示】(1)石头本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
黄山峰石的名字,凝聚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体现了人们的情趣。
这是外加上去的,是“外在美”。
峰石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
5、总结点拨。
教师简单总结解说词与一般游记散文的不同,学生简单了解,不必在文体区别上多费精力。
6、尝试吟诵。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吟哦讽诵,尝试背诵。
(四)课内小结
【总结反思】
1.本课的重点是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对解说词的特点,教师点到即可,不必深究。
另外,本文篇幅较长,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对课文内容就不能“细嚼慢咽”、面面俱到。
2.课后搜集资料,在班级搞一个黄山风光图片展。
四、思索:本文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
请说说作者是怎样奖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
讨论并归纳:文中写黄山巧石的部分:“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等景物的描写,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伟大的是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
先听巧石的名字就给我以丰富的想像力,有拟人的,有喻物的,所以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加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
总之黄山的自然景物在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后达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其实作者把自然美的黄山通过文字描写出来的时候,从中已经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了。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