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全年耗热量的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579.83 KB
- 文档页数:3
采暖负荷计算书一、工程信息项目名称0采暖形式传统形式地理位置0建筑层数5建筑高度18二、基本计算公式计算原理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基本耗热量 K —传热系数 F —传热面积—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室外供暖计算温度α —温差修正系数2.附加耗热量计算公式—考虑各项附加后,某围护的耗热量—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朝向修正—风力修正—两面外墙修正—窗墙面积比过大—房高附加—间歇附加α)(w n j t t KF Q -=j Q n t w t )1)(1)(1(.1j g f m li f ch j Q Q ββββββ++++++=1Q j Q ch βf βli βm βfg βj β2若C<=-1或m<=0,可不计算冷空气渗透耗热量3对于大于六层的高层建筑,计算中,若h<10m 时,h=10m ,当无以上及门窗构造相关数据时,可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门窗隙缝的冷风渗透耗热量房间类型一面外墙有窗房间二面外墙有窗房间三面外墙有窗房间门厅换气次数k0.50.5-1.01.0-1.52门窗隙缝的冷风渗透耗热量:Q 2=0.28*1*1.4*(t n-tw)*k*V4.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计算公式—通过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外门开启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附加率,参见[2]p128表4.1-12三、气象参数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2风力附加系数0热压系数0.25风压系数0.25东/西[朝向修正]0北/东北/西北[朝向修正]0.1南[朝向修正]-0.23东南/西南[朝向修正]-0.13kqj Q Q β⨯=33Q j Q kq β。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热负荷计算方法发布时间:2016-02-24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热量。
它是制订城市供热规划和设计供热系统的重要依据,也是对供热系统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原始资料。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主要有采暖、通风、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等热负荷。
其中采暖和通风用热是季节性热负荷,而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则多是常年性热负荷。
季节性热负荷随气候条件而变化,在一年中变化很大,但在一天内波动较小。
常年性热负荷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在一年中变化不大,但在一天内波动大,特别是对非全天需热的用户。
采暖热负荷在冬季某一室外温度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热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指当室外温度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时,为了达到上述所要求的室内温度,供热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在制订城市或区域供热规划或设计其供热系统时,往往缺乏确切的原始资料,一般只能用热指标法估算,即用单位建筑面积的热指标乘以建筑面积,得出采暖的设计热负荷Q(瓦)。
用公式表示为:Q=qfFqf--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W/㎡);F--建筑面积(㎡)如已知房屋体积,也可采用每立方米建筑体积在室内外温差为1°C时的热指标qv 【W/(m3·°C)】Q=qvV(tn-tw)V--建筑体积(m3);tn--室内计算温度(°C);t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C)。
采暖热指标qv和qf的大小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围体积、密闭性或通风条件、建筑物的类型和外形以及墙窗面积比等许多因素有关,通常是依据实际工程统计分析而得,设计时可参考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具体情况选用。
一、维护结构的耗热量1.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Qj--j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Aj--j部分围护结构的表面积,m2;Kj--j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tR--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ow--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2.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1)朝向修正率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朝向,风的速度和频率也不同。
供热简单知识1.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分一次和二次供热系统,一次由热源单位来提供热源,二次是经过换热站对用户采暖供热(蒸汽系统除外),我公司分东西部供热系统。
2.热量计算公式:Q=C*G(T2-T1)÷1000二次网流量选择原则:G=KW*0.86*1.1/(T2-T1)(地热温差取10℃;分户改造取15℃;二次网直连取25℃)。
采暖期用热:Q*24*167*0.64分户估算水量:一般情况下为3-3.5KG/㎡老式供暖水量:一般情况下为2-2.5KG/㎡地热供暖水量:一般情况下为3.5-5KG/㎡,根据外网负荷确定。
根据45W,50W,55W计算流量情况能得出调整水平关系。
可以实际计算。
3.一、二次网的热量相等:Q1=Q2,C1*G1*(T22-T21)=C2*G2*(T22'-T21'),水C1=C2,一次网温差一般取45℃,直连系统一般选用25℃。
但要和设计联系在一起,高值也可取65℃。
从公式看出温差和流量决定一、二次网热量计算。
4.板式换热器系统阻力正常范围应在5-7mH2O5.民用建筑室内管道流速不大于1.2m/s。
6.压力与饱和水温度关系:7.单位换算:W=1J/S例子:45W/㎡的采暖期的耗热量45*3600*24*167*0.64=0J变成GJ: 0÷00=0.41555GJ/㎡8.比摩阻:供热管路单位长度沿程阻力损失。
若将大管径改为小一号管径,比摩阻增加1-2倍。
9.集中供热管网布置与敷设:管网主干线尽可能通过热负荷中心;管网力求线路短直;管网敷设应力求施工方便,工程量少;在满足安全运行、维修简便前提下,应节约用地;在管网改建、扩建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新设计的管线不影响原有管线正常运行;管线一般应沿路敷设,不应穿过仓库、堆场以及发展的预留地段;尽可能不通过铁路、公路及其他管线、管沟等,并适当注意整齐美观等,还有许多这里不做介绍。
管网布置有四种形式:A:枝装布置,B:环装布置,C:放射布置,D:网络布置。
第三节年耗热量计算集中供热系统的年耗热量是各类热用户年耗热量的总和。
各类热用户的年耗热量可分别按下述方法计算:1.供暖年耗热量n aQ ⋅''''24 kW h/a 0.0864 GJ/a (6-22)n p j n a n n w n p j n n w t t Q Q N t t t t Q N t t ⋅⋅⋅-⎛⎫=⋅ ⎪-⎝⎭-⎛⎫= ⎪-⎝⎭式中'n Q ——供暖设计热负荷,kW ;N ——供暖期天数,d ;'w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n t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一般取18℃;p j t ⋅——供暖室外平均温度,℃;0.0864——公式化简和单位换算后的数值,(0.0864=24×3600×10-6)N ,'w t 及p j t ⋅值按《暖通规范》确定。
2.通风年耗热量t aQ ⋅'''' kW h/a 0.0036 GJ/a (6-23)n p j t a t n w t n p j t n w t t t Q Z Q N t t t t Z Q N t t ⋅⋅⋅⋅⋅-⎛⎫=⋅⋅ ⎪-⎝⎭-⎛⎫=⋅ ⎪-⎝⎭式中't Q ——通风设计热负荷,kW ;'w t t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Z ——供暖期内通风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h/d ;0.0036——单位换算系数,(1kWh=3600×10-6GJ )。
其他符号同式(6-22)。
由于冬季通风室外温度'w t t ⋅通常都高于供暖室外计算温度'w t ,在室外温度等于和低于'w t t ⋅时,通风耗热量保持,即't Q 为定值,因而采用整个供暖期的室外平均温度p j t ⋅来计算通风年耗热量就偏大了。
更准确的计算方法可参阅有关文献。
3.热水供应全年耗热量r aQ ⋅热水供应热负荷是全年性热负荷。
目录全国各城市供热计量收费标准合肥 (2)天津 (2)西安 (2)长春 (2)哈尔滨 (2)银川 (2)山西 (3)石家庄 (3)张家口 (3)甘肃 (4)大连 (4)专家 (5)思考 (5)合肥《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只要安装了计量装置的用户,必须按照流量缴费。
已按规定安装热量计量和调控装置的物业管理区域,实行按表计量方式收费;未安装热量计量和调控装置的物业管理区域,实行按面积收费。
天津据悉,安装计量表的用户平均耗热量指标为98.75kwh/平方米,较本市平均水平110kwh/平方米下降11%。
居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供热计量收费试验的居民退费率在60%以上,退费额在8—18%之间。
西安供暖计量收费实行两部制热价的收费方式。
即热价由固定热费和变动热费构成,固定热费反映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热传导损失;变动热费反映供热所消耗的煤炭、水和人工费等变量成本。
按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收费。
基本热价按房屋面积收取,计量热价按计量表装置读数收取。
长春即基础热费加上计量热费,也就是居民热费=1千瓦时的价钱(或者按兆焦计算)×表数×修正系数(冷山、顶棚住户才可以乘以修正系数)+基础热价。
计量表是“户用型超声热量表”,能够显示的内容包括:累计热量、瞬时流量、累计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温度差、功率和时间等。
此外,热计量表的维护成本很高。
热计量表一般的使用年限是8-15年,每三年就要对热计量表进行检定。
但检定费用非常高,长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于每块热计量表的检定费收费是150元钱,后来经过协调,目前每块热计量表检定费降到了80元,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仅如此,热计量表都需要锂电池,每块电池的价格就达到30-50元。
哈尔滨哈尔滨市现行的标准按照使用面积进行交费。
供热期结束后,供热企业按照每户居民实际使用的用热量测算计量热费,计量热费超过使用面积热费的,不需要补交,按照使用面积收费;计量热费少于使用面积热费的,则由物业公司将节余部分返还给用户或打入下一年的热费。
供暖耗热量计算公式
供暖耗热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
1.当采用集中供热时,常用供暖能耗计算公式为:当日热耗=当日累计耗热量
-前日累计耗热量;当日单位热耗=当日热耗÷面积;累计单位热耗=累计耗热量÷面积;平均单位热耗=当日累计耗热量÷供暖天数÷面积;估计热耗=当日单位热耗×120天。
2.当维护物是贴土的非保温地面时,其温差传热量为Q(j.d),用下式计算:
Q(j.d)=K(pj.d)F(d)(tn-tw)。
3.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a F K * (tn-tw),其中Q表示维护结构的基本耗
热量,W;F表示维护结构的面积,m2;K表示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tn表示室内计算温度,tw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a表示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不同情况下的供暖耗热量,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公式时,需要准确测量和计算相关参数,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供暖系统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公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一、采暖热负荷Qn=q·A10-3 (2.1.2-1)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tk=k1Q`n (2.1.2-2)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sp=0.001163(mv(tr-t1))/T (2.1.2-3)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