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利用外资形势与经济新常态下的思考2015修改版
- 格式:ppt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59
利用外资的现实隐忧与对策建议长期以来,利用外资是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实际利用外资自2003-2014年保持了十二年的全国第一。
但2013年以来,江苏利用外资呈下降态势,并在2015年被广东超过。
今年上半年,根据商务部口径,江苏实际使用外资131.68亿美元,重回全国第一。
但同时也要看到,江苏利用外资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保持在全国的位次不后移仍面临不少挑战。
江苏利用外资的环境和形势分析一是全球经济总体复苏缓慢,跨国投资增长乏力。
我国在2015年吸收外资的全球排名从第一降到第三,吸引外资进入总量趋稳的结构调整期。
在这一背景下,江苏利用外资在总量上要有所提升难度不小。
二是制造业吸引外资规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端制造业吸引外资有望提升。
我国当前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
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与此同时,江苏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内竞争。
另一方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在这个方面,江苏具有一定的优势,应努力将高端和先进制造业打造成吸引外资的新亮点。
三是服务业利用外资呈上升趋势,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力军。
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从2011年起已经连续4年超过制造业。
一方面源于我国服务业不断扩大开放,外资服务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另一方面我国人才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与现有外资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紧密契合。
可以说,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提升是确保利用外资总量提升的关键。
江苏目前仍然是以制造业利用外资为主,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的任务非常紧迫。
四是利用外资的制度和政策竞争更趋明显。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自贸区试验,在自贸区的改革举措没有得到复制推广之前,江苏既是“成本高地”,又是“制度和政策洼地”,同时面临来自三个区域的竞争压力,一是本已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国家在加入TPP后又增添制度优势,二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虹吸压力,三是中西部一些地区出台特殊的优惠政策,在吸引体量大、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外资。
经济新常态下外商直接投资新变化、新问题、新对策陈才麟(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摘 要:充分把握新常态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新变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稳中放缓,来源地发生显著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深化改革对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成效显著。
积极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我国利用外资额占全球比重快速下降,引资压力加大,外资来源地“香港独大”,但技术外溢效应不断减弱,逐步“去工业化”,外资区域分布两极分化,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贸易促进作用减弱。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大力推动外资由“量”到“质”的战略转变;实施差异化的吸引外资优惠政策;深化自由贸易区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改革;加快我国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加强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招商引资管理水平。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自由贸易园区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054-05 [作者简介]陈才麟(1992-),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取得巨大成功,在资金、技术和现代管理等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开始深度融入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持续放宽外商直接投资准入条件和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360亿美元。
国内一些文献也给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结论。
沈坤荣和耿强(2001)通过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具有技术外溢效应与学习效应,提高了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1];郭克莎(1995)认为外资的大量进入增加了国内企业提高生产水平、转变经营方式的压力和紧迫感,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资金和技术基础[2];裴长洪(2006)研究认为,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以及产生的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3]。
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天门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激活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在利用外资上存在的外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使得外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化。
为此,我们最近对外资企业、商务、工商、税务、外汇指定银行等部门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天门市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截止xxxx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3家。
其中,经营期满的企业5家,外资转内资的3家,未领营业执照的5家,因法定地址变更而外迁的1家,法院宣告破产的1家,历年经工商局注销营业执照的73家,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5家。
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有2家因资本金未到位等原因尚未投产,真正正常运转的有13家。
13家外资企业总投资额3227万美元,注册资本2664万美元,协议外资1863万元,外商历年累计实际到资1860万美元。
从调查情况看,“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天门市经济的发展。
一是为天门市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
xxxx年至xxxx年,天门外贸出口逐年增长,各年外贸出口额由935万美元增加到237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8.4%。
其中外资企业的外贸出口额由316万美元增加到xxxx年平均增长率达138%。
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由33.8%上升到87%。
二是为地方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据调查,13家外商投资企业用工5095人,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对地方产业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三是为地方财政增加了税收。
xxxx年至xxxx年全市外资企业分别上交税金1405万元、1173万元、899万元、1410万元和870万元。
二、天门市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外资企业涌入天门,对天门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河南省利用外资形势分析与展望2015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不断加强利用外资工作,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升,为全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2015年河南省利用外资回顾1.2015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稳健增长(1)利用外资质量提高,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
2015年全省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2家,合同吸收外资73.7亿美元,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60.9亿美元(含投资性公司再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境外借款、境外上市融资、设备出资等),同比增长7.77%,完成全年目标的100.6%(见图1)。
全省新批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5个,投资总额81.5亿美元,占新批项目总额的92%;新增合同外资52.5亿美元,占新增合同外资的87.5%,单个项目合同引进外资3889万美元,项目规模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2015年,一批战略投资者继续在豫扩大投资。
一是富士康在航空港区新设富超科技(郑州)有限公司和鸿富胜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投资额分别为3000万美元和4500万美元;在兰考新设兰考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29000万美元;在濮阳新设正一特殊材料(河南)有限公司,投资额4500万美元;在南阳新设富阳新能源科技(南阳)有限公司,投资额2500万美元;富泰华精密电子(济源)有限公司增资4亿美元,富阳新能源科技(南阳)有限公司增资1800万美元。
二是境外上市企业纷纷扩大河南投资。
香港上市公司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增资4.9亿美元,德国上市公司濮阳雪鸟贸易有限公司增资7400万美元,香港上市公司河南天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增资1.6亿美元,香港上市企业建业地产向河南建业环球美食城置业有限公司增资2977万美元。
三是行业龙头扩大投资。
双汇集团、百威英博、隆丰皮草等龙头企业2015年均增加了投资。
新常态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思考———中国外经贸2015年新春形势分析会上的演讲作者:隆国强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5年第2期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机遇在过去的三十几年,中国走出了一条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开放,来推进工业化的成功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沿着过去三十多年的老路继续原来的战略。
我想主要存在下面三个重要的变化:(一)第一个变化,是我们自己的变化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推进工业化,特别是过去三十几年,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化,推进了工业化,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减速,一开始很多同事都认为,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波动。
因为在过去三十年,我们其实经历过好几次周期波动。
但经过非常审慎的研究,特别是对国际上一些追赶性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最后中央得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
新常态其实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习总书记在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从九个方面,对新常态新的趋势、新的特点做了阐述。
在此之前,在APEC会的时候,总书记从三个方面做了概括:第一就是我们从高速或者超高速的增长进入到一个中高速增长,这是一个速度的回落;第二个就讲到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第三个增长动力的转换,从过去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转向依靠创新、依靠效率的提升,来寻找新的动力。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中央也提出来,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真正的新处,需要我们改革到位,新的增长动力要到位,新常态对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它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以后,它本身的发展目标,会进行调整。
对于我们未来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以后,可能更多的要强调怎么能够寻找到中国经济新的动力,就是我们说的怎么能够真正形成一个靠创新驱动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新的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