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一章_人口与环境_章末整合(湘教版必修2)
- 格式:ppt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84
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表现为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1)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2)发展中国家: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原始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分析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形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等现代科学知识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变化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多为“低—低—低”模式。
(2)多数发展中国家:多为“高—低—高”模式。
(3)我国:基本实现了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的转变。
三、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的限制性产生的原因①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资源问题的表现土地资源①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②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水资源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加快,大气污染加重,气候反常事件增多限制性要求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2.人口容量(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章末整合教材P2~3活动试探1.人口自然增加率:埃及%,美国%。
2.计算结果表明埃及人口增加速度快,美国人口增加速度慢。
3.2010年,埃及自然增加的人口约是147万,美国自然增加的人口约是186万,美国自然增加的人口更多一些。
教材P3活动试探1.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需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术,并同意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此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会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致使诞生率下降;经济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托程度低,诞生率低;受教育程度高,受传统生育观阻碍小。
进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低,手工劳动者不需要同意较高的教育,因此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小,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因此诞生率高;经济欠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低,对子女的依托程度高,诞生率高;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生育观的阻碍大,不易同意新的生育观。
2.略。
教材P4~5活动探讨1.唐朝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岁。
2.我国今世妇女初婚年龄不得早于20周岁”,唐朝妇女初婚年龄岁)比现行法定初婚年龄小。
3.初婚年龄小,意味着第一次生育时刻提早,生育期长,就容易造成诞生率升高。
4.晚婚晚育使世代距离的时刻延长,人口增加减缓,能够有效地操纵人口数量。
教材P6~7活动实践艾滋病,通俗地讲,确实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躯体丧失了抗击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组成要挟的病菌战斗,从而令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使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峻的传染病。
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时期。
此期具有三个大体特点:①严峻的细胞免疫缺点;②发生各类致命性感染;③发生各类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显现各类严峻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教材P9活动探讨1.读表可知,我国历史上人口数量变更的特点是:起伏不定,时多时少,时快时慢。
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以某国家或某区域人口统计图、人口调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某一特定(具有普遍性或特殊性)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运用与人口有关的文字或图表资料,对比不同国家(地区)或同一国家(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及相应的人口问题。
3.以区域图或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等知识。
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01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1)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02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0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而不是人口增长数量多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最少)。
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爆炸”(1)含义: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01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反映近100多年来□02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2.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①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03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04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
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③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主要表现①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05下降,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缩小。
06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②矿产资源:迅速□07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③淡水资源:□④森林资源:大面积□08毁坏。
3.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09最①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高人口数量。
10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②人口合理容量:指在□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