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夹书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3
用奶胶制作夹子作文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书上看见一个小发明。
教我们如何做木夹子。
做这个首先需要一个普通的木夹子。
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夹子上的一端贴上卡通人物。
我看我夹子是那么的可爱,于是我可以动手做木夹子。
我找来了制作夹子的材料颜料,夹子,卡通人物,胶水。
我照书上的方法去做,第1步给木头夹子涂上颜料,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给夹子涂上颜色,于是颜料涂多了,颜料马上就花开了。
我马上又调了一些颜料往木夹子上涂。
我好像给他盖了一条被,穿上了一件新衣,真好看。
要涂在中间很困难,我想用手按住夹子,让他翘起来,可是,涂在外面的颜料还没有干。
我的手上已经沾满了颜料,我只能放下夹子,等它干了再涂。
在等待的时候,我用笔在硬卡纸上画上米老鼠的形状,涂上色,勾上边,便把它剪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夹子上的颜料干了,我就把夹子里面也涂上了颜料。
我把刚做好的米老鼠贴了上去。
做好了夹子,发现夹子特别好看。
我看到夹子好像少了点什么东西。
我继续观察,好像是少了星星亮片。
于是我拿起了胶水,把星星亮片粘了上去。
看看美丽的夹子,我说过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起双手改变一切。
让我每天变得更开心。
娘的红色木夹内容排序
娘的红色木夹是一款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风味的文具用品。
它以红色木材为主要材料制成,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而木材则具有自然、环保的特点。
这款木夹的外形设计简洁大方,尺寸适中,携带方便,非常适合作为办公室或家庭使用的文具。
在这款木夹的正面,可以看到一个精美的雕刻花纹。
这些花纹通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比如莲花、云纹、龙凤等等。
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寓意着幸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有些木夹还会配有一些精致的金属装饰,增加了整体的豪华感和质感。
娘的红色木夹在使用上非常实用。
它的夹持力强,可以将纸张、文件等物品夹住,不易滑落。
夹子的夹口平整光滑,不会损伤被夹物品的边缘。
同时,木夹的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无需复杂的操作。
无论是整理文件、存放纸张还是夹住笔记本,都能够轻松完成。
这款木夹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那就是可以作为书签使用。
它的尺寸适中,可以轻松夹在书籍的页面上,方便记录阅读的进度。
木夹的红色外观在书页中显得十分醒目,一眼就能找到所标记的位置。
总的来说,娘的红色木夹是一款集实用性、美观性和文化内涵于一体
的文具用品。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整理和存放文件,还能够作为书签使用,方便记录阅读进度。
同时,它的红色木材外观和精美的雕刻花纹,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作为办公用品还是送礼之物,娘的红色木夹都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木板书优缺点总结引言木板书是一种传统的绘本形式,通过在木板上绘制图画和文字来讲述故事。
它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而现在,它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和受众。
本文将总结木板书的优缺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绘本形式。
优点1. 耐久性强木板书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耐久性强。
由于它使用木板作为基础材料,相比于纸质书籍,木板书更加耐用。
这意味着它能经受住时间和频繁的阅读,无需担心破损或撕裂。
2. 易于清洁相比于纸质书籍,木板书更容易清洁。
由于木板的平整表面,只需用湿布擦拭便可轻松清除污渍或污垢。
这使得木板书成为适合儿童阅读的选择,因为孩子们往往会弄脏书籍。
3. 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木板书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和大字体,这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绘制的图画也往往生动而吸引人,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木板书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有趣而互动的阅读环境。
4. 提倡环保由于木板书使用的是可再生资源——木材,因此它能够促进环保意识的培养。
相比于纸质书籍,木板书的制作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这对于关注环境保护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点。
缺点1. 重量较大木板书相比于纸质书籍更重,这是它的一个明显缺点。
由于木材的密度较高,木板书比起一般的纸质书籍更加沉重。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或力量较弱的读者来说,携带和翻阅木板书可能会有些吃力。
2. 价钱较高相比于纸质书籍,木板书的制作成本较高,所以它的售价也较高。
这使得木板书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不太容易购买,尤其是在有限预算的情况下。
3. 可塑性较差相比于纸质书籍,木板书的可塑性较差。
木板的坚硬特性使得它不太适合表现一些柔软和可变的元素,例如角色的表情变化或流动的布料。
这可能会对一些故事内容的表达产生限制。
结论综上所述,木板书具有许多优点,如耐久性强、易于清洁、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和提倡环保等。
然而,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重量较大、价钱较高和可塑性较差等。
在选择木板书时,我们需要权衡这些优缺点,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希望本文对于理解木板书的优缺点有所帮助,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传统的绘本形式。
夹书板制作方法Bookbinding is a traditional craft that has been used to create beautiful and durable books for centuries. One important tool in the bookbinding process is a book press, also known as a bookbinder's press or a lying press.夹书板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已经被用来制作美丽耐用的书籍几个世纪了。
在制书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夹书板,也被称为书匠夹或小型夹。
To make a book press, you will need a wooden board, metal screws, washers, and nuts. The first step is to cut the wooden board to the desired size. Then, drill holes in the board to attach the screws.要制作夹书板,你需要一块木板,金属螺钉,垫圈和螺母。
第一步是将木板切割到所需尺寸。
然后,在木板上钻孔以固定螺钉。
Next, insert the screws through the holes in the board and attach the washers and nuts to secure them in place. Make sure the screws are tight enough to hold the book pages in place but not so tight that they damage the pages.接下来,将螺丝通过木板上的孔穿过,并固定垫圈和螺母以固定它们。
《渡者之言》原文及翻译周容寓言故事原文: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译文:庚寅年的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城去,命令书童用夹书的木板捆着书跟从。
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着山林。
远望离城大约两里路,于是问船夫:“还可以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地看着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可以进入;快步行走,城门会关闭。
”我恼恨他,以为他在戏弄我,快步赶路。
走到了一半的时候,书童跌倒了,捆书的绳子断开了,书散落一地,书童哭哭啼啼的,来不及马上起身。
等我们整理好书籍捆好书,可是这时南门已经关门上闩了。
我恍然大悟,觉得船夫说的话很有道理。
天下间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地方睡觉的人,真的像这样啊!真是像这样啊!注释:1.自:从。
2.以:用。
3.命:命令.4.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
5.束:捆绑;理书就束:把书捆好。
6.萦:环绕7.许: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二里许:两里左右8.望:遥望.9.因:于是。
10.熟:仔细地,详细地。
11.徐:缓慢地。
12.趋行:快步而行。
趋,疾走。
13.仆:跌倒。
14.就:完成。
15.牡下:指闭门上闩。
牡,门闩。
16近道:很有道理。
近,接近。
道,道理。
15.穷暮:一直到晚上。
穷,穷尽。
17.其犹是也夫:真的像这样啊!其,语气词。
也夫,语气词。
犹:像18.小奚:小僮,年少的奴仆。
19.阖:闭。
20.愠:恼怒,恼恨。
福本子旧时鲁西南地区,有一种妇女用来夹放鞋样子或绣花花样、花线的小书册,叫“鞋样本子”,也叫“鞋样子本”。
它是把一些不足尺长的小型木版画装订成或厚或薄的本子,用一整块家织蓝染布像包书皮一样制成封面封底,封面上再钉缀扣鼻扣眼儿和布盘扣,书脊处用白色棉线“装订”,其外形俨然一本装帧精美的线装书,当地人称它为“书本子”。
在我们当地方言中,“书”通常被读作“福”,所以“书本子”也就念成了“福本子”,又增添了“幸福之本”的含义。
当地有个风俗,儿媳妇“过门”后,婆婆要准备五样女红用具送给她:鞋样本子的蓝布封皮、针线活筐子、纺花车子(纺车)、包囊子(针线包)和剪子。
儿媳妇也随即向婆婆请取丈夫的鞋样和袜样,婆婆从自己的鞋样本子里取出,一起交给儿媳。
从此,作娘的就算把儿子今后的一切打算全部移交给儿媳了,媳妇就将丈夫的鞋样与袜样收取在自己的“鞋样本子”里,伴随一生。
别看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婚嫁用品,但却是由男女两家来共同完成的。
娘家给准备书本子,就是里面的画册,由新娘婚礼这天作为嫁妆带过去。
仪式举行完毕,婆婆再把鞋样本子的蓝布封皮送给媳妇。
当地流行着这样的俗语:“娘家的本,婆家的确(音que)儿,打的粮食没处着(音zhuo,放的意思)。
”娘家的本,就是说鞋样本子是由娘家陪送的,这是书本子的主体;婆家的确儿,“确儿”是土语方言,一般用来指“袼褙”,即“葛贝”。
“贝”应该是史前对纺织制品的统称,所以“葛贝”指的就是葛布,是中国最早使用的服饰纺织制品之一。
葛贝在当地最初是指鞋底,因为我们那儿手纳的鞋底都是用苘麻脱胶后梳理晾干制成的。
山东很多地区都把“袼褙”称为“确儿”,如“布确儿”、“纸确儿”等。
鞋样本子的封皮离不开“确儿”,因为单层布做封皮不够挺妥,太软,总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行。
这个封皮的常规做法是先做同样大小的布确儿,在它外面贴附一层蓝色新布,再做扣,镶扣眼儿,用线仿照线装书的样子在书脊处走明线,一来好看,这是一种对知识的载体的“克隆”,充溢着书卷气;二来多走几道线也结实耐用。
名文欣赏答南诏(1)牒(2)唐胡曾作唐畏保注解牒前件木夹(3),万里离南,一朝至北。
开缄捧读,辞藻焕然。
奖饰过多,欣慰何极。
实以乍回边镇(4),才到藩篱(5)。
且按此朝之旧仪,未委(6)彼国之新制。
不知鹤拓(7),唯认苴咩(8)。
尚呼南诏之佳名,岂见大朝(9)之美号(10)。
要从微耗,且是所宜。
伏承(11)骠信(12)王化风行,君德云被。
雕题(13)屈膝,鴂舌(14)折腰;卉服(15)来庭,毳裘(16)入贡;盖以深明豹略(17),精究龙韬,波伏西天,草偃南土(18)者(19)。
然侵轶我华夏,无乃不可乎?将谓我皇帝有所负于彼邦,边臣有所负于彼国。
虑彼直我曲,获罪于天。
是陈木夹申怀,用贮荣报。
及披回示,已见事根(20)。
止于囚系使人,放归彼国。
始乎小怨,终此深仇。
吞噬我朗宁(21),虔刘(22)我交趾(23)。
取我越隽 (24),犯我益州(25)。
若报东门(26),何乃再四。
夫物居中者尊也,处外者卑也。
是以众星拱之北辰,百谷趋之东海。
天地尚不能违,而况于人乎。
我国家居天之心,宅地之腹。
四方八表,莫不辐凑(27)。
亦犹北辰之与东海也。
诚知土地山河,归于有德。
虽云有德,亦须相时。
苟无其时,安可妄动。
明公博识多闻,岂不见仲尼乎。
仲尼之圣逾尧舜,颜子(28)之贤过皋夔(29),六合(30)茫茫,无立锥之地者,盖无其时也。
适使仲尼生于秦末,乘胡亥之乱(31),用颜回、闵损(32)为宰相,子路、冉有领将军,子贡、宰我充行人(33),子夏、言偃典书檄,虽六合鼎沸,可期月而定也。
当此之时,刘项(34)只可诸侯,韩彭(35)不过一将耳。
圣人虽有帝天下之德,而无帝天下之时,终不妄动。
及子路欲使门人为臣,以为欺天乎(36),及自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37)。
’止于负手曳杖,逍遥倚门,告终而已(38)。
王莽不识天时,苻坚不知历数(39)。
妄恃强富,争帝乾坤。
莽以百万锐师,来袭后汉;光武以五千之众,破于昆阳(40)。
苻以六十万精兵,寇于东晋;谢安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41)。
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
国富兵强,何足恃也!周主杖箠于岐山(42),汉祖脱褐于泗水(43),我高祖起自陇州(44)。
盖明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见其形,未知其兆也。
今与明公陈之,望审参焉。
昔周王承公刘(45)之德,遇殷纣(46)之暴。
刳剔孕妇(47),涂炭生灵。
剖贤人之心,斫朝涉之胫(48)。
三分天下而二归周,文王率诸侯而朝之。
至于武王,观兵孟津。
八百诸侯,不期而会。
尚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退归修德,观乎圣人去就(49),岂容易者哉!及微子去,比干剖,箕子奴(50),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武王方援旗(51)誓众,一举而灭纣者,盖天夺殷而与周也。
我皇方宵衣旰食(52),肩尧踵舜,父事三老(53),兄友百僚。
推赤心于比干腹中(54),悬白日于微子头上(55)。
诸侯合德,百姓欢心。
非天下有人圣如周王,家有姬旦,户生吕望者乎(56)。
汉祖承帝尧之德,遇秦王无道,并吞六国,恃宇宙一家,焚烧诗书,坑灭贤哲,筑长城于紫塞,造阿房于皇州(57)。
鬼母哭蛇(58),人臣指鹿(59)。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是以陈胜一呼,天下响应,汉祖西入,五星(60)都聚者,盖天夺秦而与汉也。
我皇帝方崇诗书,任贤哲,卑宫室,恤黔黎。
野无歌凤(61)之人,朝有问牛(62)之杰。
非天下有人英如汉祖,家有韩信(63),户生张良(64)者乎。
我高祖承玄元之德(65),遇隋炀荒淫。
徭役不常,征敛无度。
竭生民之财产,为巡幸之资粮。
虎噬群贤,猱蒸庶母(66)。
浮沉辽海(67),疏凿汴河(68)。
今年东征,明年西伐,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是以我高祖应天顺地,奄有四海者,盖天夺隋而与唐也。
我皇帝方淡薄声色,杜绝巡游。
梦卜宰辅(69),倚注藩屏(70)。
思成垂拱(71),恶习干戈。
皇天方赞,国人方欢。
非天下有人雄如唐祖,家有敬德(72),户生元龄(73)者乎。
而况越嶲(74)新州,牂牁(75)故地,不在周封之内(76),非居禹迹之中(77),曩日边将邀勋,妄图吞并。
得之如手加骈拇(78),失之若颔去赘瘤(79)。
九牛之落一毛,六马之亡半毳(80)。
何足喻哉(81)!仆(82)虽自绛纱(83),素耽黄石(84)。
既探师律(85),固识兵机(86)。
奉诏填压三巴(87),抚安百姓。
思敦礼乐,耻用干戈。
每伤虞芮之争田,永念姬周之让路(88)。
即不获已,即须训戎。
且蜀地阔数千里,郡列五十城。
户口至多,士卒之众。
可以挥汗成雨,吐气成云。
盖缘从前元戎(89),皆是儒者,有昧(90)见机而作,但守升平之规。
虽分帝忧,不教民战。
是以彼国得以深入,无备故也。
仆示之以三令(91),教之以八阵(92)。
鼓声而进,钲(93)动而退。
甘与之共,苦与之均。
义等埙篪(94),情犹瓜葛。
说礼乐而敦诗书,务耕桑而聚谷帛。
使家藏甲胄,户贮干戈。
赏罚并行,公私共贯。
既识《三略》(95),便可七擒(96)。
不唯喝倒不周(97),亦可劈开太华(98)。
况彼国自长庆以来,搔扰益部。
杀人之父,孤人之母,掠人之妻,鳏人之婿。
焚人之庐舍,使人暴怒;剪人之桑麻,使人寒冻。
蜀人怨恨,痛入骨髓。
仆乘其众怒之势,示其报怨之门。
况抱鸡搏狸,不由人教;乳犬敌虎(99),自是物情(100)。
既仗宗庙之威灵,兼统华夏之精锐。
若乘流纵棹,下坂推车,岂劳力哉。
仆官是宰衡,位当侯伯。
被坚执锐,虽则未曾,济河焚舟(101),平生所贮。
彼国将帅之强弱,邦国之盈虚,坐可酌量,何烦询访。
且六合之外,舟车不及,圣人不言。
彼国在圣人不言之乡,舟车不及之地,纵主上英哲,人臣俊乂(102),亦犹烛龙衔耀(103),只可照于一方;春雷振声,不能过于百里。
天与不取,谈何容易!夫天有五贼,见之者昌(104)。
彼国纵晓六韬(105),未娴五贼。
而欲泥封函谷(106),水灌晋阳(107),何其谬哉!五贼者,夏桀张罗,殷汤祝网,是以仁而贼(108)不仁也;殷纣剖生人,周文葬枯骨(109),是以德而贼不德也;齐国厚征薄贷,鲁国厚贷薄征,是以恩而贼不恩也;项羽杀义帝,汉高祖举哀,是以义而贼不义也;陈后主骄奢,隋文帝恭俭,是以道而贼不道也。
能行五贼,兼晓六韬,方可夺人山河,倾入社稷。
我朝未有五失(110),而彼国徒自陆梁(111)。
以此推之,兴亡可鉴。
何劳远离庭户,始识安危;久习韬略,方明胜负。
而妄要姑息,不务通和(112)。
回示荒唐,一何乖戾!罔念孔、颜之知礼,翻效莽、坚之覆车(113)。
交趾丧亡(114),可知人事;新都失律(115),足见天时。
若望降尊,便希抗礼。
但百谷不趋东海,众星不拱北辰,则不可议也。
苟未如是,则不可改图。
昔管仲入周,不受上卿之礼(116);苏武在虏,无亏中国之仪(117)。
事有前规,固难更易。
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
若彼直我曲,恐招天殃;既彼傲我谦,何患神怒。
见(118)已训齐士卒,调集糗粮(119)。
或玉露垂槐,金风动柳。
建鼓(120)数里,命车(121)指南。
涉嶲吊民(122),渡泸会猎(123)。
继齐、鲁之夹谷(124),绍秦、赵之渑池(125)。
便是行人,岂遗往策。
皇帝圣旨,以其前缄奏闻,不复多谈。
恐乖(126)忠告,谨牒。
【作者介绍】胡曾,唐代诗人,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出生于在邵阳西路竹山湾(今长阳铺镇秋田村),自小聪明好学。
《唐才子传》说他‚天分高爽,气度不凡‛。
《宝庆府志》称赞他‚少负才誉,文藻煜然‛。
唐咸通年间,胡曾去长字赴进士试未第,从此闲居长安。
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节度使,聘胡曾为幕僚。
胡曾仅以一纸檄文,便劝谕西山八国来朝。
后路岩被害,高骈接替路岩任剑南节度使,胡曾复为幕府从事,凡剑南节度使衙门的奏折和公文,多出自胡曾之手。
时南诏骠信兴兵进犯隽州(今四川省西昌市)、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派人以木夹书送高骈,称‚欲借锦江饮马‛。
胡曾为高骈起草《答南诏牒》。
牒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兵,南诏王骠信为牒文中的凛然正气所慑服,请求罢兵和好。
胡曾的《答南诏牒》一纸退兵,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
后高骈调任荆南节度使,渐有异志,于是胡曾毅然辞去幕府之职,赴湘南担任延唐县(今湖南省宁远县)令。
并编著了《九嶷图经》。
胡曾晚年,被朝廷册封三恪,赐锦衣还乡,后‚终老于家‛。
据传,胡曾卒后,朝廷为表彰其功德,曾赐玉石泐碑为志,墓前有联曰:‚草檄平南,万古功勋昭日月;吟诗咏史,千秋翰墨壮山河‛。
【《答南朝牒》写作的时代背景】《答南朝牒》写作的时代背景要从唐王朝与南诏国的战争说起。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皮罗阁建立南诏以后,当时唐王朝正处于开元盛世,所以南诏成立之初,实际是臣服唐王朝的属国。
但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晚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已处于衰落时期。
这时南诏国便脱离唐王朝,投靠吐蕃,并趁安史之乱,夺取了云贵高原大部分土地,变得强大起来,连续发动了对唐王朝的战争。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唐王朝又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使吐蕃、南诏的关系出现裂痕,唐王朝又与南诏结盟,共同打击吐蕃。
但到了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南诏再次派遣大将王嵯巅侵犯西川,并攻下成都外城。
唐文宗派大将郭钊、李德裕到成都再次和南诏立约,互不侵扰。
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南诏骠信世隆又大举兴兵进攻唐王朝西南边境,先后攻占了邕州、交址,占据数年。
南诏此时正是国力强盛、志得意满的时候,并给剑南节度使送来战书,准备进一步进攻蜀地,信中说‚欲借锦江饮马‛,口气十分狂妄。
而唐王朝在此期间,国力薄弱,财力空虚,更由于双方连年混战,双方边境百姓急于休养生息。
《答南诏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胡曾的《答南诏牒》,仅用一封书信,便慑服了势力强大的南诏,挫败了南诏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唐王朝的国威和利益。
重新开始了唐王朝和南诏的友好往来,使双方人们免除了战争之苦,保持了边境安宁,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关于胡曾的《答南诏牒》,五代人何光远在他编撰的《鉴戒录〃卷二〃判木夹》中说胡曾的《答南诏牒》‚天下称为奇绝。
‛【注解】(1)南诏:即南诏国,唐代时中国西南部的奴隶制少数民族政权,其国境包括今云南全部,以及今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缅甸、越南的部分地区。
南诏国是公元738年,由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建立。
公元902年,南诏国的权臣郑买嗣推翻了蒙氏南诏,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长和‛。
(2)牒:文书。
(3)木夹:古代传递文书用的木制夹板,也称木契。
明谢肇淛《滇略上》:‚唐西南夷多用木夹……其制用两漆板夹文书,刻字其上,以为信。
‛(4)边镇: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
(5)藩篱: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栏栅,引申为边疆、边界。
(6)委:知道;未委:不知道,不清楚。
(7)鹤拓:南诏国的别称。
(8)直咩:即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市及其以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