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在隆阳的旅游考察行程
- 格式:pdf
- 大小:362.64 KB
- 文档页数:5
徐霞客对云南美景的记载
徐霞客(1587—1641),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初期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他出生于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自幼博览群书,少年时即游天下,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冬,徐霞客偕兄、弟妇等由吴兴出发,开始了他“万里旅游”的生活。
徐霞客一行从浙江金华府出发,途经金华、衢州、越州(今绍兴)、宁海、宁波、奉化、台州、温州等地,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到达云南昆明。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全国各地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游记。
“以其记山水之奇,写山水之趣,传山水之神”(钱锺书《谈艺录》)。
徐霞客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3月5日至4月14日两次从杭州出发,先后到达江苏江阴、无锡,浙江绍兴等地。
5月7日返回杭州。
在他的游记中有不少关于云南的记述。
在《滇游日记》中写道:“寻山觅水,历五天之久。
”
—— 1 —1 —。
【隆阳】徐霞客的隆阳旅游考察行程文:刘义马一在隆阳文化史上,有两个从古道上走来的外来者是与众不同的,其他的外来者大都是因为生活和生计所迫而来,而这两个人是纯粹为旅游观光而来的,一个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一个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这两大旅行家的到来,使隆阳旖旎的自然风光多了厚重,特别是因为《徐霞客游记》,隆阳的风土人情得以较全面地展现给了世人。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公元1587年1月)。
他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当时世风日下,官场腐败,政治混乱,徐霞客不事钻营更无心仕途,素慕古代圣贤纵情山水、比照风物的豁达自在,更有一腔热情,立志遍游祖国名川大山。
22岁那年他在家乡的胜水桥头登船出航,在30多年的游历生涯中不畏艰辛,风餐露宿,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如果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他共到了云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时年52岁的徐霞客从古道上朝保山隆阳走来了。
从他长期的长途跋涉和风餐露宿的经历,以及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时疾病缠身“双足俱废”并由云南木知府用轿送回家乡的经历来推断,他来到隆阳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太好,他的旅行事业已经接近了尾声。
徐霞客算得上是真正的一名“侠客”,只不过别的侠客是是仗剑而行,他是背负着文房四宝而行。
在考察大自然的过程中,不管困难多么大,条件如何恶劣,他每天都坚持把旅游的经历和考察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下来,据他自己说:“余日必有记”,从未间断过。
他在隆阳境内的旅游考察,无论是从地理科学、自然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科学,还是游记文学方面都获得了接触的成果。
他对所到之处的地质地貌、地热资源进行了实地走访考察,纠正了此前一些史地书籍对隆阳境内山水的错误记载。
另外,徐霞客在隆阳期间,还对所到之处的人文景观深入细致的考察,对一些民风民俗做了“原生态”的记载。
也就是这些兼有文学性和学术性的日记,让我们有机会看到378年前的一个鲜活的隆阳。
徐霞客游记十大景点徐霞一生到过很多地方,他的所到之处大多成为旅游的著名目的地,甚至不少景区的名气已经蜚声海外。
今天我们就洗漱一下徐霞客游记十大景点。
1、曲靖沾益珠江源风景区位于曲靖沾益县北部珠江源头的马雄山麓。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附有徐霞客的专文《盘江考》,记录了徐霞客对珠江源头——南、北盘江发源地的考察活动。
徐霞客订正《明一统志》,把南盘江源上溯至云南宣威县的炎方(在今沾益县北,与今珠江源临近),这是徐霞客对江河源头考察的一大成就。
为了纪念徐霞客在考察珠江源头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当地政府景区内最核心的区域内建立了“霞客亭”和“霞客院”,其中“霞客院”是景区中最主要的旅游接待场所。
2、曲靖廖郭山森林公园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西南部廖郭山又名胜峰山,山上古迹有著名的“胜峰石刻”,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代将领傅友德,在廖郭山大败元军并活捉元云南平章政事达里麻的历史事迹。
1973年辟为公园,现已绿树成荫。
公园内塑有徐霞客石刻坐像,以纪念徐霞客在曲靖石堡温泉和翠峰山佛教圣地等的考察活动。
3、红河泸西阿庐古洞“阿庐古洞”中的“阿庐”为彝族语,意为“有水有石的山洞”,徐霞客考察的泸源洞即指此洞。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记录泸源洞在城西北四里:“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辟于层崖,有三洞焉。
上洞东南向,前有亭;下洞南向,在上洞西五十步,皆在前山之南崖。
后洞在后山之北岗,其上如眢井……”洞上有明代《阿庐洞记之碑》。
2001年在景区公园内建成徐霞客纪念铜像。
4、昆明西山升庵祠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记曰:“由高峣南上,为杨太史祠。
祠南至华亭、太华,尽于罗汉,即碧鸡山南突为重崖者。
……余西一里,饭太史祠”。
可见徐霞客曾在太史祠用餐,然后上太华山进入华亭寺、太华寺、罗汉寺等进行考察。
高峣太史祠,祀四川新都状元杨升庵,故今名为升庵祠,祠北原有明初所建的普贤寺,1994年经过维修后开辟为徐霞客纪念馆。
徐霞客主要旅行事迹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的旅行事迹被誉为中国古代旅行文学的经典之作。
徐霞客的旅行足迹遍及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他的旅行记录详实,对于中国地理、民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贡献。
徐霞客的旅行事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607年到1610年,他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旅行,主要目的是寻找药材和矿产资源。
他在这个阶段的旅行中,对于当地的地理、民俗、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后来成为了他的《游记》的重要内容。
第二阶段是从1613年到1617年,他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地旅行,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理和矿产资源。
他在这个阶段的旅行中,发现了很多新的地理景观和矿产资源,对于当地的民俗、历史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第三阶段是从1617年到1632年,他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旅行,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理和历史。
他在这个阶段的旅行中,发现了很多新的地理景观和历史遗迹,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徐霞客的旅行记录被编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是中国古代旅行文学的经典之作。
《徐霞客游记》共有30卷,记录了徐霞客的旅行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于中国地理、民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价值。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简练、文字流畅、描写生动,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
徐霞客的旅行事迹不仅对于中国古代旅行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对于中国地理、民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贡献。
他的旅行精神和旅行方式,对于后来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徐霞客的旅行事迹,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
幼年好学,博览土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腐败,不愿入仕,专心从事旅行,足迹北至燕、晋,南及云、贵、两广,将观察所得按日记述,后经季梦良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历时近30年,足迹遍及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省市。
据《徐霞客游记》开篇记载,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自浙江省宁海县出西门,游天台山和雁宕山(今雁荡山),著有《游天台山日记》和《游雁宕山日记》。
游天台山的路线为:三月的最后一天自宁海县城启程,四月初一进入天台县境,四月初九离开天台山。
他游览过华顶峰、石梁飞瀑、断桥三曲瀑布及珠帘水、寒岩、明岩、鸣玉涧、琼台、双阙、赤城等地,沿途经过天封、万年、国清、方广诸寺。
游雁荡山的路线为:游天台山后从黄岩进入雁荡山。
四月十一日登灵峰洞,十二日游灵岩,十三日观赏大龙湫瀑布,十四日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雁湖。
万历四十二年(1614)冬至次年春,溯长江而上,游京口、扬州、金陵(今南京)等地,尤其着意于二十四桥明月、三十六曲浊河等名胜古迹。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浔阳叔翁一起,过完春节即由水路南下至杭州,经安徽休宁抵白岳山,再游黄山;又经徽州、金华过仙霞岭到福建崇安,游武彝山(今武夷山)。
有《游白岳山日记》、《游黄山日记》、《游武彝山日记》。
游白岳山的路线为:正月二十六日出休宁县西门,至二月初一日,皆在白岳山。
先游览东部齐云岩景区,包括天门、珠帘水、榔梅庵、太素宫、文昌阁、舍身崖诸胜,并眺览三姑峰、五老峰、紫霄崖。
后经西天门、双溪街游览了西部石桥岩景区,观石桥飞虹、龙涎泉,登棋盘石,游观音岩,寻龙井。
游黄山路线为:游白岳山后,二月初三到汤口,在黄天,浴汤池后从南往北登山,过祥符寺、慈光寺、天门登平天、狮子峰,游狮子林、接引岩,至松谷庵。
由原路下山,十一日出汤口。
云南晋宁汤云明投稿:(约4259字)徐霞客流连南滇池一个文化和科学名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远远大于一个帝王,徐霞客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以自己喜欢和追求的方式度过了不平凡的一生,也为中国乃至于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百科全书。
1638年的10月4日,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第二次从昆明城出来,傍晚从南坝上船,连夜航行到滇池西岸的观音山和白鱼口,天亮以后再横渡滇池20里,来到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州安江村码头,开始了他为期20天的南滇池之旅。
本只想到晋宁与晋宁知州唐元鹤、名士唐大来等短暂告别,然后西行去鸡足山,完成把旅途同行,在路上病故的僧人静闻的骨灰送到鸡足山安葬和考察滇西地区的愿望。
没想到,他一到晋宁,就被南滇池的美景和历史人文所吸引,再加上唐大来(担当和尚)等人的极力挽留,他一待就是20天,在晋宁期间与当地文人雅士下棋谈诗,品茶论道,游览名胜古迹,晋宁20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成为他的《滇游日记(四)》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普通的州府为什么能让游历过大江南北,见识广泛,志向高远的徐霞客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开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文化留客。
晋宁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也是古滇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西汉设益州郡以来,就一直是滇池周边的重镇,它的建城历史比昆明城还要早上千年。
古滇国管辖范围主要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领土主要位于滇池周围,东至石林、泸西一带;北达会泽、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个旧一带;西到安宁及其附近地区,即一个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区域。
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蹻入滇,开启了滇池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汉武帝元封二年,分封滇王,赐予金印,承认了滇国的地位,以及确立了滇国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西晋时,只有16岁的宁州刺史李毅之女李秀,在父亲李毅平定叛军失利而死的情况下,毅然代父挂帅,带领将士多方征战数月,击败叛军,保住了一方平安和国家领土完整,被后世供奉为天女或女神,并建庙宇纪念。
徐霞客的主要旅行事迹
徐霞客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他的旅行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他的主要旅行事迹如下:
1. 赴北京应试:徐霞客年轻时曾赴北京应试,途中登山探险,发现了许多新的自然景观。
2. 治水官巡抚江西:徐霞客在江西任职期间,深入研究了当地的水文地理,提出了许多治水的建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五岳游览:徐霞客曾游历中国五岳,对这五座山脉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撰写了《五岳记》。
4. 西南探险:徐霞客多次前往中国西南地区进行探险活动,他发现了许多新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如四川九寨沟、云南石林等。
5. 东北游历:徐霞客曾前往东北地区,对当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人了解东北地区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之一,他的探险精神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不仅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也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
- 1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志一戊寅 (公元 1638 年)八月初七日余作书投署府何别驾,求《广西府志》。
是日其寿辰,不出堂,书不得达。
入堂阅其四境图,见盘江自其南界西半入境,东北从东界之北而去,不标地名,无从知其何界也。
初八日何收书欲相见,以雨不往。
初九日余令顾仆辞何,不见 ;促其《志》,彼言即送至,而终不来。
是日,复大雨不只。
初十天何言觅《志》无印就者,己复命杀青矣。
是日午霁,始见黄菊大开。
菊惟黄色,不大。
又有西番菊。
广西府西界大山,高列如屏,直亘南去,曰草子山。
西界即大麻子岭,从大龟来者。
东界峻逼,而西界层叠,北有一石山,森罗于中,联系两界,曰发果山。
东支南下者结为郡治 ;西支横属西界者,有水从穴涌出,甚巨,是为泸源,经西门大桥而为矣邦池之源者也。
通海从穴涌出,此海亦从穴涌出。
然此海南山复横截,仍入太守塘山穴中,尤其异也。
广福僧言,此水入穴即从竹园村北龙潭出,未知果否 ?恐龙潭自是锡冈业坞水,此未必合出也。
矣邦池俗名海子,又曰龙甸。
此泸江非广中泸江也。
泸江在南,而此水亦窃其名,不知何故。
矣邦池之南,复有远山东西横属,则其中亦一南北中洼之坑,而水则去来皆透于穴矣。
此郡山之最远者也。
发果山圆若贯珠,横列郡后。
东下一支曰奇鹤峰,则学宫所托,西下一支曰铁龙峰,则万寿寺所倚 ;而郡城当其中环处。
城之东北,亦有一小石峰在其中,曰秀山,上多突石,前可瞰湖,后可揽翠。
城南濒湖,复突三峰:东即广福,曰灵龟山 ;中峰最小,曰文笔峰,建塔于上 ;而西峰横若翠焉。
即名翠屏。
此郡山之近者也。
秀山前有伏波将军庙,后殿为伏波像,前殿为郡守张继孟祠。
张,扶风人,以甲科守此。
壬申为普酋困,城岌岌矣。
张奋不管命,固保城隍,普莫能破,城得仅存。
先是张梦马伏波示以方略,后遂退贼。
二月终,亲莅息宰河招抚焉。
州人服其胆略,贼称为“舍命王”云。
新寺即万寿寺当发果西垂之南,此后山石嶙峋,为滇中所无。
其寺南向,后倚峭峰,前临遥海,亦其中胜处。
前有玉皇阁,东为城隍庙,但在城外。
徐霞客在云南的游踪时间:2020-02-04理论教育联系我们二、徐霞客在云南的游踪云南是徐霞客一生旅游和地理考察的终点(有学者认为,徐霞客离开云南时,是绕道经四川的盐源、西昌、汉源、雅安、峨眉、宜宾、泸州等地,再乘船顺长江东下到黄冈,又从黄冈乘船东下回归故里的。
若此说成立,重病在身全靠坐滑竿行路的徐霞客,也只能途经四川等地,而不能对四川等地进行地理考察,所以笔者认为云南仍是徐霞客“万里遐征”的终点)。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初九日,“万里遐征”途中的徐霞客来到了贵州盘县的亦资孔,因“雷雨大作。
宿于西门内周铺”。
由于《滇游日记一》的散佚,我们无法知道五月初十日至八月初六日徐霞客在曲靖府、云南府、临安府的详细游程,但从散见于《徐霞客游记》内的一些追叙和专题文章,我们仍能大致了解到徐霞客在这段时间内的游踪。
大约是五月初十日,徐霞客从贵州盘县亦资孔经火烧铺越小洞岭,再经明月所过滇南胜境关进入云南。
到交水(今沾益)后,住龚起潜家。
以后,沿南盘江以坐船为主,到了曲靖和陆凉(今陆良),途经石堡温泉和曲靖府城南面的越州。
《盘江考》提到这段旅途经过:“余憩足交水,闻曲靖东南有石堡温泉胜,遂由海子西而南。
”“抵曲靖郡。
出郡南门,东南二十五里,海子汪洋涨溢,至是为东西山所束,南下伏峡间。
桥横架交溪上,曰上桥。
桥西开一坞东向,即由上桥西折入坞,半里至温泉。
泉可浴,泡珠时发自池底,北池沸泡尤多,对以六角亭,曰喷玉。
”“有船南通越州,州在曲靖东南四十里。
舟行至州,水西南入石峡中,悬绝不能上下,乃登陆。
十五里,复下舟,南达陆凉州。
”此后,徐霞客又从陆良至杨林,从杨林的嘉利泽南岸,经过杨林西登老脊,来到了云南的省城昆明。
徐霞客从陆良至杨林,走的是哪一条道路呢?因《滇游日记一》散佚,其他内容中又不见追叙或补叙,我们无法得知。
但距陆良不远之处有名闻遐迩的石门(今称石林),根据徐霞客酷爱探胜和常取间道,尽量不走重复路线的习惯,徐霞客很有可能从陆良西到石门,再从石门北达嵩明县南境,又经大板桥、金马山到昆明城。
徐霞客对云南的描述徐霞客(1587年-1641年)是明末清初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游记作家之一。
他曾多次到云南旅行,对云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以下是对徐霞客对云南的一些描述的相关参考内容:1. 自然风光描述:徐霞客对云南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
他描述道,云南“七百里之南,山势危巇”,“天下绝顶之奇胜也”,“即入此地,山行山水俨然,游目骇然”。
他特别提到云南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形成壮丽的山水画卷。
他还描述了云南的大理洱海,称其为“水面秘色、山环女眷”,美不胜收。
此外,他还赞美了云南的峡谷、瀑布和湖泊等自然景观,形容其如诗如画。
2. 文化人文描述:徐霞客对云南的人文景观也进行了描述。
他对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道:“少数番薄俗,以着人己可。
其砌石瓦屋,融如村落。
”他认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建筑简朴、自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他还对云南的习俗和民风民情进行了细致描绘,包括服饰、婚礼、饮食、农耕等方面。
3. 历史古迹描述:徐霞客还对云南的历史古迹进行了描述。
他对大理的洱海附近的佛寺和佛像进行了详细描绘,并称赞其规模宏大、壁画绚丽。
“壁间所书,亦云传奇,咸贞艳韧,耐久无磨”,可见其艺术价值。
他还描述了云南的古城昆明,并称其“城内四街八陌,纵横直达,别无它类”。
4. 人民生活状况描述:徐霞客对云南的人民生活状况进行了描绘。
他说道:“云南人人精力充沛”,“夜则歌舞,旦则晨钟暮鼓”,形容当地百姓生活充满了动力与活力。
他还描述了云南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包括寺庙祭祀、道教文化、庙会活动等。
徐霞客的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古代旅行文学的杰作,其中对于云南的描述极为详尽。
他以真实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将云南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和人民生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描述不仅给后人带来了对云南的了解,也为云南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