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
- 格式:doc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4
天津大学介绍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治学方针享誉海内外。
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天津大学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占地面积2.1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29.0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5.00万册。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
在3个学科门的22个一级学科、74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0个学科门的40个一级学科、127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任教师2032人,博士生导师489人。
博士生2302人,硕士生7404人,本科生15848人。
天津大学建校116年来,为祖国培养了20余万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余位,大学校长50余位。
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21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
科研成果2001年-2021年,学校有3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41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二级的区别
一级硕士点和二级硕士点区别如下:
1、授予学位不同:一级硕士点是具有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二级硕士点只能授予本二级学科的学位;
2、下设学科不同:每个大门类下会设若干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再设若干二级学科;
3、专业数量不同:一级学科专业数量有限,二级学科专业数量较多。
一、予学位不同
一级硕士点:一级硕士点也叫一级学科硕士点,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下属学科为二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一级硕士是具有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的授予权。
二级硕士点:二级硕士点也叫二级学科硕士点,只能授予本二级学科的学位,不能授予所属一级学科下其他二级学科的学位。
二、下设学科不同
一级硕士点:每个大门类下会设若干一级学科,如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一级学科。
二级硕士点:一级学科下再设若干二级学科,如数学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等5个二级学科。
博士、硕士学位就授至二级学科,一般意义上的博硕士点数指的就是可以授予博士和硕士的二级学科的数目。
三、专业数量不同
一级硕士点:一级学科是按照国家的专业目录设置的学科,数量有限。
二级硕士点:二级学科是一级学科下的分支,专业数量较多,也就是说,一个一级学科下往往有很多个二级学科。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简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
1954年成立天津大学建筑系。
1997年6月,天津大学进行学院制改革,在原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下辖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艺术设计系,以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建筑物理与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平台、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天津大学建学科技开发公司等基层单位。
学院现有在职的教职工100余名,教师88名。
其中教授(研究员)27名、副教授28名,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25名,中国科学院院院士1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长期任教的特聘外籍教授2名。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业务素质高。
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或从国外留学、进修归来的中青年教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科研及生产实践项目,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外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教学成果。
多年来,全院教师开展了多方面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
我院学生在参加的国际、国内重大设计竞赛中屡创佳绩,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1992年和1995年经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我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先后获全国首批建筑学专业教学优秀资格认证。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可授予“建筑学学士”和“建筑学硕士”学位。
城市规划专业也于2000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并于2004年获得优秀资格认证。
天津大学特色专业介绍天津大学特色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借着天大的工科招牌,有不错的就业。
但就这两个专业来讲,本科部分的排名不占优势,毕竟这个专业全国有太多的学校都开设了。
这个现在还是大类招生,在大三会分专业。
分为通信和电信,两个的主要课程相差不大,很多专业课都一样。
以后就业主要都在通信领域,比如中国移动,尤其是河北移动和天津移动就能解决掉相当的职业需要。
电子科学与技术天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排名前三。
但是天大有两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精仪学院和电信学院各有一个,光电子实力全国第一,在精仪学院,精仪学院也是天大最好的学院之一;微电子在电信学院,实力要稍逊一筹,不过就业还是挺好的,而且薪资不错,尤其是芯片设计方向。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天大港航在全国排名始终是前三以内,只有大连理工和河海大学的可以与之争锋,历来大工和天大都在争港航第一的排名,大工港航侧重波浪,天大港航侧重泥沙,就业形势还不错,工资也不错。
就业如果做施工会比较辛苦,工作地点流动,做设计等工作地点稳定相对。
工商管理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全国排名大约十四左右,但是在天津大学是工科学校,工商不是主流,这个学科也是相对是边缘学科,重视程度不如某些以商科为主流的学校。
不过相对而言,在工商学科排名相当的情况下,天大的分数要比那些商科学校分数低(虽然绝对分数还是挺高的)。
化学工程与工艺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绝对前三,曾被并入清华过,就业完全不用愁。
而且这个专业很好进,过天大线一般就可以。
开学之后新生会自动被分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高分子合成、精细化工、电化学六个方向,不可以自主选择的。
成绩好大三之前可以转方向。
建筑学天大的建筑专业全国数一数二,原本就是“老四所”之列的,另外的就是重庆、东南、华南理工。
教育部学位办2009年的学科评估,建筑学一级学科名列前8位的`是清华、同济、天大、东南、华南、重大、哈工大和西安建筑大学,恰恰这8所就是国内的老八所建筑强校。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是以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
1998年以来,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原管理学院)陆续取得了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数量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尤其在金融工程、数量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天津大学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2010年设立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学科形成了经济与金融计量理论与方法、创业与中小企业融资、复杂经济系统建模与优化、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等研究方向。
为了满足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从2012年开始,我校应用经济学按照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该专业着重面向各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及大型企业培养所急需的、兼备较强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应用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该学科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在计算实验金融、金融工程、经济与金融计量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本学科共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委托项目10余项。
科研经费达到300余万元。
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经济与金融计量理论与方法;2.创业与中小企业融资;3.复杂经济系统建模与优化;4.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学科目标1.掌握知识的能力1.1掌握管理、经济、工程领域相关知识1.2具备熟练运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的能力2.具备创新与批判思维2.1能够从跨学科视角分析评估学术理论2.2能够运用系统性创新思维解决学术研究问题3.自主学习与持续学习能力3.1在学习、科研方面有所追求,具备自主学习能力3.2不断追踪前沿知识4.沟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4.1具备社会交往能力4.2理解并践行伦理行为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天津大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基本概况天津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立通信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
本学科初创可以追溯到成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电机系电信组。
1952年,天津大学成立电讯工程系,叶培大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为第一任系主任,下设无线电通信与广播、电话与电报通信和长途电讯三个专业。
1952—1955年三年间,共有4届214名学生毕业,他们中许多人为新中国早期的邮电和通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5年,按照国家院系调整的战略部署,本学科隶属的电讯工程系主体调往北京,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邮电学院。
本学科再建始于1958年天津大学重新创办的无线电技术专业,1978年通信与电子系统(后改为通信与信息系统)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重点学科。
五年来,在学科和依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色明显。
本学科共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20人);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级特贴专家3人,天津市授衔专家3人。
龚克教授2001年获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在国内外通信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本学科现设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2)高速光纤通信理论与技术;(3)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4)隐蔽通信与信息对抗;(5)先进网络技术及应用。
本学科拥有天津市数字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电视与图像信息研究所等省部级基地。
本学科近年来经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三十余部;获得发明专利几十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863”等科研项目百余项。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0(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光学仪器学科的主要部分,本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我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点之一。
该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重,注重军民两用技术的结合,已发展成为一门涉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综合学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主要从事仪器工程设计方法,仪器精度、优化及可靠性设计,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虚拟设计与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近代光学与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研究:主要从事干涉与偏振测量,光学非球面检测,激光多普勒及光散射测量,紫外测量,三维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微小型光机电系统技术:主要从事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检测,微小型机器人及其有效载荷技术,微小型运动及传感仿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4.微纳米测试与测控技术:主要从事微观形貌测量、纳米测量、纳米计量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5.精密测试与计量:主要从事几何量测试与仪器,远程、在线及智能化测试,计量专家系统与计算机精度仿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6.光电信息传感与处理技术:主要从事光学遥感技术,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新方法与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7.瞬态、动态测试技术:主要从事动态与瞬态参数测试与标定技术,动态信号采集与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8.传感器技术及实验仿真:主要从事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传感器特性测试,多传感器监控系统,近感探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培养目标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坚实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和所属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在本学科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1.关于天大学术型硕士(毕业颁发工学硕士学位):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总共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门类,每大门类下设若干一级学科。
其中工学门类代码为08,下设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等32个一级学科。
其中机械工程的代码为0802,下设四个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对应的本科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制为2.5年。
新生入学后双向选择指导教师。
(初试与复试都是不分小专业的,甚至录取通知书上也不会注明专业,直至开学选导师之后才确定小专业。
在天津大学机械学科对小专业基本上没有明确概念,完全取决与导师的方向。
所以要慎重选导师。
)初试科目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除了保研的,本校的还有十几个考上的吧,其他大部分都是非211院校的,而且毕业学校水平一般都是接近211,在某些省份重点线上招生,当然其他水平的也不乏其人。
08年及以前分专业招生复试分数线一般320左右,09年扩招,复试分数线是300,11年340左右,进入复试大概110人左右,刷掉20人左右,据说刷掉的大部分都调剂到本院力学系了。
专业型硕士(毕业颁发工程硕士学位):09年开始工程硕士开始对应届生开放,学费与学术性硕士相同,全日制,毕业有学位证和毕业证。
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跟工学硕士的基本一样,就多出来3个学分的实践学分。
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二者仅仅是名称上的区别。
工程硕士的奖学金单独评。
一般在复试时回填张表,来选择是否愿意调剂到工程硕士,一般都填愿意。
工程硕士也是两年半,其中有一年在企业实习。
天大机械803 考研资料/item.htm?id=244078085932)电子打印版详细答案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版本有很多错误,且非常不完整,市面的答案都是非常简略的,写在试卷上的。
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学位论文是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研究生本人在学期间从事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是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
为保证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实现学位论文格式的规范化,在《天津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十一分委会的论文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1、论文结构要求学位论文应采用汉语撰写;一般由十一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扉页,(3)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目录,(7)正文,(8)参考文献,(9)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0)附录,(11)致谢。
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天津大学统一印制的封面)论文题目:应是整个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为准。
指导教师:除工程硕士写两名指导教师外(含一名企业导师),其他一般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
(2)扉页(见样例)(3)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说明:《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里的“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和“导师签名”均不能为空,否则不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学位。
(见样例)(4)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500~800字左右(限一页),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之间用中文标点的分号隔开。
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7个)。
(见样例)(5)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
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各关键词之间用中文标点的分号隔开。
(见样例)(6)目录“目录”二字为黑体小二号,居中,“目录”两字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
下空一行为各级标题及其开始页码,一级标题采用黑体小三号,二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三级标题采用黑体小四号。
天津大学四大王牌专业是哪四个?天津大学四大王牌专业1、建筑学天津大学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学是起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仅次于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处于第二梯队。
建筑学是天津大学最火的专业之一,每年的录取平均分数都是学校最高的,考上的难度非常大,毕业后的就业面非常广,平台也非常大,校友资源也非常丰富,不是一般学校可以比的。
2、水利工程天大是我国最早设立水利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同时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
天大水利工程专业就业面比较广,可以接通建筑、港口、市政、环保等领域,入门是比较难的,但是转行比较容易;市场上水利工程专业人才比较少,各行各业都需要水利人才,并且这个行业的经验是日积月累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
3、化学工程与工艺毋庸置疑,这是天津大学最好的专业,没有之一。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常年排在全国第一位。
要想知道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真实实力,必须要了解其历史。
1952年,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是由当时的北洋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河北工学院化学系合并而来,可想而知,当时这些著名大学的化工学科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基本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但是这些年化工行业不景气,虽然天大化学工程与工艺找工作没问题,但是发展前景与其他王牌专业比,稍显逊色。
4、仪器科学与技术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有过程监测与系统、现代传感与测试信息技术及系统、精密测控技术及仪器智能化等三个研究方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天津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近三年就业率都是99%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天津大学14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天津大学参评的25个一级学科中,14个学科进入A类,占参评学科总数的56%,较第三轮学科评估有较大提升。
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在四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第一。
天津大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与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基本概况天津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学科是天津大学的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在国内内燃机领域具有领先的学术优势,在国外也有较高的声誉。
是首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及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始建于五十年代初,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内燃机专业。
现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学和科研人员50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13人。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了包括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教育部轻型动力工程研究中心、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内燃机产品质检中心、机械工业摩托车油品评定中心、中国石化二冲程油品评定中心、商务部出口产品技术服务中心等9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在内的教学和科研机构。
实验室和研究室总建筑面积20000 余平方米,占地面积40余亩。
建有占地1000余亩的国际先进水平的试车场和标准车辆噪声试验场。
现代化高水平专业实验室21个。
拥有发动机实验台架78 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总值超过2个亿。
本学科以“能源、环境、顶天、立地”为科研宗旨,主要从事内燃机燃烧新理论与控制技术、内燃机有害排放物控制、内燃机新型燃料与燃烧、新型车用动力系统与控制、内燃机振动噪声与现代设计理论等研究。
近年来,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了2项国家973项目,承担了100余项国家973、863、自然基金等国家课题以及100余项企业委托技术开发课题,年均科研经费在4000万元以上。
已初步成为了我国内燃动力工程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源头的创新基地,“在内燃机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内燃机技术领域起到了“开拓和牵引作用”。
与国外13所知名大学合作共同建立“天津大学内燃动力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每年吸引20余名国际内燃机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本专业国际化课程教学和科研合作。
定期举办“清洁高效内燃机燃烧国际会议”、“先进发动机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内燃机燃烧、节能、净化学术年会”等,主编《内燃机学报》和《燃烧科学与技术》等高水平刊物。
天津大学文件天大校研〔2018〕5号各学院(部)及各有关单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可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为做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学位〔2017〕9号)和《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学位〔2018〕17号)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实施办法》,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天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实施办法2.天津大学自主审核新增学位授权点论证报告编写提纲天津大学2018年7月11日(联系人:蔡继红;联系电话:85356075)附件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可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为做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学位〔2017〕9号)和《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学位〔2018〕17号)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应坚持“服务需求、保证质量、前瞻引领、规范稳妥”的原则,应有利于我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分为新增《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内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新增《学科目录》外的交叉学科,以及对现有学位授权点的调整。
学位授权点调整按照《天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办法》(天大校研〔2016〕3号)的规定进行。
第四条学校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建设发展目标、整体布局、阶段任务与保障措施。
通过后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应向社会公开,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查。
期中可进行一次修订。
申请新增的学位授权点应当是已列入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教育科学文摘2020年第3期高等教育二级学科的生存空间与发展方向高耀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天津300072《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约2300字学位授权点不仅是一种知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组织形态.更是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载体和依托。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学位制度,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取得国家的学位授权资格,满足学位授权审核的基本条件才有资格进行相应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并在获得授权后接受政府部门的评估管理。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改革中,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一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作用.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竞争力也应首先从学位授权审核制度改革中寻求突破口和着力点。
从授权审核特征的角度回顾新中国学位授权与管理的历史可知,一方面.我国学位授权审核的重心有逐步下移的趋势;另一方面,学位授权审核呈现出明显的“单轨授权”特征从最初的按照二级学科单轨授权逐步过渡到按一级学科单轨授权,且学位授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单一标准”特色,这里的“单一标准”主要指在授权审核时过于凸显对学术标准的审核。
从实践过程来看.“单轨制”学位授权审核确实有两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方面.从管理视角来看,按一级学科单轨授权实际操作的工作量相对较小,更加方便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从培养视角来看.一级学科授权更加有利于规范招生条件、培养流程、培养标准、资格考试、论文答辩等一般意义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
但是,按一级学科单轨授权与管理中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按一级学科授权与管理不利于学科特色的形成。
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曾指出,二级学科是学者和学术研究的真正场域,-级学科往往更具有虚拟的意义而很少有真正的学术意义。
其次.从管理实践的视角来看,目前按一级学科单轨授权审核的制度设置某种程度上缺乏制度弹性和灵活性,可能会对省级层面和高校层面的办学自主性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制度约束”,个别情况下还可能会严重限制(甚至挫伤)部分二级学科点的办学积极性,进而不利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