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零售业专业术语PPT
- 格式:pptx
- 大小:814.48 KB
- 文档页数:30
诠释零售营运专业术语(中英文). 营运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零售商透过一些硬指标及软指标对其门店的各项作业,起到培训、督导、考核、奖惩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
营运管理的范围涵盖整个门店的运营活动,包括:会员招募与管理、收货、订货、补货、内部转货、内部调拨、防损、盘点、保鲜、陈列、标示、广告与促销、销售、孤儿整理、设备保养与维护、保安(防火、防盗、防投毒、防爆)、收银、存包、退换货、赠品、人员(含供应商促销员)管理、企划与美工、保洁、市调、售后服务、送货、团购、总务及行政等工作。
2. 营运规范(OPERATION STANDARD):营运管理部门对门店的各项营运作业做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作业流程与作业细节,称之为“营运规范”,其目的是提高营运效率,节省人力与费用,提高效益,避免个人或部门闭门造车,按照不规范的方法,提供不规范的服务给顾客。
3. 经营绩效(PERFORMANCE):又称为“效益”,是指营运管理最终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一些指标任务达标的情况,包括:销售额、销售额增长率、毛利额、毛利率、毛利额增长率、损耗率、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增长率、费用率、净利率、投资回报率、资产回报率、人员流动率、存货周转率等等。
4. 布局(LAYOUT):又称为“商品配置图”,系指门店各商品大小组及部门的配置相关位置。
具体的布局最好以货架鸟瞰图表示。
一个合理的布局最好不要有死角产生。
同时要考虑存货周转的速度与周转仓之间的距离,避免高回转商品在距离周转仓最远的地方。
5. 指标(TARGET、GOAL、OBJECTIVE、BUDGET):又称为“目标”,是指在营运管理的过程,公司为门店所设定(或门店设定经公司同意)的一些经营任务。
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
6. 电脑建议订单(OPL、ORDER PROPOSAL LIST):指门店利用信息技术将日均销量、库存数量、交货天数、交货日期、订货单位倍数及最低订货金额等数据结合在一起,运算出“建议订货数量”与“送货日期”。
零售企业专业术语介绍1. 零售零售是指通过销售商品或服务给最终消费者,从而获得利润的商业活动。
零售可以包括线下实体店铺、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应用等渠道。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活动,包括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库存管理和信息流等方面的管理。
3.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根据需求预测和销售情况,合理安排和控制商品的库存量,以确保最佳的库存周转和顾客满意度。
4. 产品定价产品定价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和定价水平,以最大化销售和利润。
5. 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指通过特定的宣传和销售手段,吸引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促销活动可以包括折扣、赠品、打折券和促销广告等。
6. CRM(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指通过有效管理和分析客户信息,建立和维护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从而提高销售和顾客满意度。
CRM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跟踪客户的购买行为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营销和服务。
7. POS系统(销售点系统)POS系统是指用于处理零售交易和销售流程的软硬件系统。
POS 系统可以实现销售记录、库存管理和收款等功能,提高销售效率和准确性。
8. 跨境电商跨境电商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活动。
跨境电商可以打破地理和国界限制,让消费者可以购买海外商品,扩大市场和销售渠道。
9.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指与供应商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及时供应和优质产品。
供应商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协商合同和履行合作协议等。
10. O2O(线上到线下)O2O是指将线上的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店铺相结合,通过线上平台吸引顾客线下购买和消费的商业模式。
O2O可以提供线上线下的无缝购物体验,提高销售和顾客满意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零售企业专业术语介绍,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零售业务中。
零售业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零售业的专业术语:
1.零售:直接将商品或服务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行为。
2.零售商: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家。
3.零售业态:指零售商根据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市场,所采取的不同经营方式。
4.零售战略:零售商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策略。
5.市场定位:零售商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目标市场的需求,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6.商品组合:零售商所销售的商品种类和品牌的组合。
7.价格策略:零售商制定的商品价格和促销策略。
8.促销活动:零售商为了吸引顾客和促进销售而采取的各种活动。
9.库存管理:零售商对库存的控制和管理。
10.供应链管理:零售商对供应商、物流和库存的管理。
11.客户关系管理:零售商对顾客信息和关系的管理。
12.数据分析:零售商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以便制定更好的经营策略。
零售企业专业术语介绍零售企业专业术语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零售企业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术语。
下面将按照一定的分类,详细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
一、销售与营销术语1·POS(Point of Sale):销售点,指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位置,常见于零售店铺或餐饮场所。
2·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指企业通过系统化的方式管理与客户的关系,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3·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某一特定目标或活动的成功程度,如销售额、市场份额等。
二、供应链术语1·SKU (Stock Keeping Unit):库存单位,是指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最小单位,通常对应一个产品或商品的特定规格。
2·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用于物流跟踪和库存管理,基于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追踪。
3·JIT (Just-in-Time):准时生产/供应,是一种供应链管理方式,通过准确预测销售需求,实现原材料和产品的准时供应。
三、库存管理术语1·FIFO (First-In, First-Out):先进先出,是一种库存管理原则,指先进入库存的产品先出售,以保持库存的新鲜度,尤其适用于易腐商品。
2·Safety Stock:安全库存,是指为应对突发需求或供应链异常情况而保留的库存量,以避免缺货风险。
3·ABC Analysis:ABC分析,是货物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类和排序的方法,A类为最重要的货物,C类为最不重要的货物,有助于优化库存管理和采购决策。
四、支付与结算术语1·POS Terminal (Point of Sale Terminal):销售终端,指与消费者进行支付交易的终端设备,如收银机、POS机等。
卖场专业术语零售业常有很多业务术语,一般人可能对这些词会感到比较陌生,通过收集以下是对一些常用术语的解释,希望可以为大家解答一些这方面的疑惑。
卖场常用术语:1、店内码:是由商店自己编制并印刷的条码标签,只限于店内使用,由于某些单品出现的条码录入等问题导致无法收货而做的一个动作,同时也可适用一些特殊的活动需要而对产品进行贴店内码。
2、双条码:双条码系统基本上紧急状况下使用,由于产品缺货可能需要用其他产品代替,可在系统中录入替代产品条码,以解决缺货问题。
原产品作为主条码,替代产品作为副条码,副条码不可以转为主条码。
3、价格标签(价格卡):用于标示商品售价并作定位管理的标牌。
贴于对应商品处,包括:商品编号、商品说明、产地、规格、等级。
4、供应商编号:为方便管理,在电脑系统中,为每位供应商所编的号码,一般为五位数。
只有进入供应商编号,才能进行其他动作。
5、商品编号(货号):为方便管理,在电脑系统中,为每一种商品所编的号码,一般为六位数。
商品编号是卖场核对产品的基础,任何的信息确定都是根据货号来确定的,一个条码只能对应一个货号。
通过货号可查实商品的基本信息,包括进价、零售价,建档日期等等。
6、商品档案:即商品目录,将每项商品基本资料(如品名、品号、规格、单位、成本、售价、供应商等)详细整理成册称之。
7、毛利:产品的售价减去成本(进价),公式为:(售价-进价)/售价,即所谓的倒扣毛利,适用于任何卖场。
8、日平均售量:单项货品日平均售量数。
9、展示品:销售样品,应完整、可运转、清洁、安全。
10、大陈列量:对称为堆箱陈列或山积陈列,在卖场辟出一个空间或将端架拆除,将单一商品或2—3品项的商品作量化陈列。
11、来客数:指店内收银机所统计之某一端时间交易客数。
12、客单价:指由店内收银机所统计之某一段期间总营业额除以该期间之总来客数,得出平均每人购买金额。
13、盘点:定期对店内商品进行清点,以确实掌握该期间的经营绩效及库存情况14、补货:理货员将缺货的商品,依照商品各自规定的陈列位置,定时或不定时地将商品补充到货架上去的作业。
1、主通道:顾客在一走进商场就可以看到的货架间的通道,主要指入口到末端。
2、员工:指任何一位被商场聘任的人。
(公司的员工)3、基本商品:每天销售的商品。
(占所有商品的90%)4、采购员:负责从供应商处采购的人员。
5、存购物车处:购物的推车存放处。
6、整箱包装:纸箱内无分装箱。
7、清仓标签:识别清仓货商品。
(降价+处理)8、亚当信号:商场内提醒小孩走失的信号。
9、B O B :有情况,大件物品内有贵重物品。
(夹带物品)10、LISA :大件物品里隐藏小物品。
11、黑色信号:提醒有剧烈的天气变化。
12、蓝色信号:有炸弹危险。
13、红色信号:火灾。
14、棕色信号:枪击事件。
15、白色信号:员工或顾客意外受伤。
16、竞争价格检查:竞争对手的价格。
(连续性)17、竞争对手:商场范围内的经销商。
18、成本价:购进商品的价格。
19、服务台:放有收银机的服务台,解决纠纷问题。
20、顾客服务经理:监督、协调、收银、迎宾,顾客服务台员工的工作,为收银机提供帮助。
21、展示:有组织、有计划的商品展示。
22、第一分区:除食品超市,专卖店外的商店所有部门。
23、货架端:位于货架两头或一端的商品陈列货架。
24、整理货架前端商品:尽量向前对齐,前排商品整洁有序,无空隙。
25、商品陈列层次:一件商品需用的货架层数。
26、商品标签:商品前的卡片,辨明特征。
27、特卖商品:大量商品放在显眼的位置,货架端做特别促销。
28、商品的标价牌:放在货架上,让顾客注意的标签,标签上印有名称和价格。
29、前区:商场收款台地区,包括前区收银台,服务台和出口。
30、差价:成本和销售价的差价,含有所有交易过程中所有开支。
31、HBA部:美容护发用品部。
32、非食品部:部门编号01----10,13----16,18。
33、毛利:成本和销售之差,毛利高并不意味着高存利,除去成本和开支,才是纯利润。
34、畅销商品:周转快的商品。
35、即兴购买商品:因有效促销技巧而使顾客购买(非必须品),但是能吸引消费者,不在采购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