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 格式:ppt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34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著名诗人欧阳修简介著名诗人欧阳修简介说到欧阳修简介,很多人对他的《醉翁亭记》印象非常深刻,但是关于他坎坷的一生,了解的不多。
欧阳修别名醉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著名诗人欧阳修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诗人欧阳修简介 1著名诗人欧阳修简介欧阳修的成长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陪伴的,幸运的是还有个亲戚可以依靠一下,即便不是很富裕,但基本的生活还是可以维持下来。
因为从小家庭就是比较贫穷,所以欧阳修很努力也很勤奋,加上母亲的教育,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欧阳修从小就喜欢广泛读书,十分刻苦加上天生的聪明才智,从小作的文章就比其他人强很多。
于是家人更加用心的培养他的文学才能,他是家人未来的希望。
欧阳修果然没有辜负家人殷切的嘱托,在参加科举考试的路途上即便是满路的荆棘但也没有阻挡他前进的心,即便最后没有拿到状元,但也考的不错,顺利进入官场并担任了职位。
在长大后欧阳修成为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文学方面颇有一番成就,开创了北宋文学的新局面。
他领导了北宋的文学改革与创新,在继承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上,他又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到新领域。
因此他成为了唐朝和宋朝两个朝代的八个散文大家之一。
他的醉翁亭记便是他文学作品的一个典范。
欧阳修还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在官场,他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并与同伴着手进行改革,可是最终抵不过那些官宦的内部操纵,最后被降低了官职。
即便如此也没有影响到他作诗的风格,他仍然比较豁达,面对生活的磨练也很乐观。
从欧阳修的简介来看,他一生虽然坎坷,但是依旧乐观。
实在是令人佩服。
欧阳修散文特点辨析各个时代的文人雅士在促进当时的文化发展和文学交流方面的作用都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在文学名家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比如最早的《诗经》,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汉朝时曹操曹植父子的诗赋创作,然后就是唐朝的书法和诗作,到了北宋时期,那就是诗词和散文的海洋,而宋代比较著名的文学领袖,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在诗词和散文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尤其是他的散文,风格新颖,独开一派文风,成为了各家散文创作的榜样人物,那么欧阳修散文特点是什么呢?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首先在内容上,欧阳修的散文议论、叙事、抒情兼备,都是通过写一些所观所感所作而发,都是言之有物,事出有因。
生查子·元夕[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尊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踏莎行·候馆梅残[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数诗[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一室曾何埽,居闲俗虑平。
二毛经节变,青监不须惊。
三复磨圭戒,深防悔吝生。
四愁宁敢拟,高咏且陶情。
五鼎期君禄,无思死必烹。
六奇还自秘,海宇正休兵。
七日南山雾,彪文幸有成。
八门当鼓翼,凌厉指霄程。
九德方居位,皇猷日月明...朝中措·平山堂[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欧阳修简介及主要成就介绍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欧阳修的简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339篇诗文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
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的诗100首以下是符合要求的欧阳修的诗:1.《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秋怀》——宋·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5.《梦中作》——宋·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6.《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7.《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宋·欧阳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东京。
晴沙踏雨吹面凉,酒阑横笛吹香去。
归来一觉斜阳梦,惆怅西湖十里柳。
柳色披衫金缕凤,翠裙贴扇鸾翔凤。
莺啼燕语乱山愁,南行征子几时回。
人生自古有离别,此恨不关风与月。
8.《赋山茶》——宋·欧阳修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呈深秀,回回方施红。
中蟠结奇葩,正色凌霜冬。
狂词赋茶花,世俗徒惊鸿。
9.《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0.《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1.《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2.《踏莎行》——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欧阳修简介及作品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欧阳修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秸秆)画地,教他写字。
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
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
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
庆历五年,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书为他们分辩,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
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
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
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欧阳修的诗精选十首以下是欧阳修的十首诗精选: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画眉鸟》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4.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宋·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5.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6.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7.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8.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欧阳修《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9.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欧阳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0.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
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在其父欧阳观任绵州推官时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四岁丧父,随叔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庚午年)中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进乐安郡开国公。
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精选欧阳修的十五首古诗:1.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 《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 《踏莎行·候馆梅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5.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6. 《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7. 《诉衷情·眉意》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8.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9. 《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10.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1. 《晚泊岳阳》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2.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1、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宋代〕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2、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欧阳修〔宋代〕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3、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代〕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宋代〕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5、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宋代〕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6、画眉鸟欧阳修〔宋代〕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7、戏答元珍欧阳修〔宋代〕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8、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宋代〕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9、长相思·花似伊欧阳修〔宋代〕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10、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宋代〕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11、诉衷情·眉意欧阳修〔宋代〕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欧阳修个人简历“昔年洛浦见花落,曾作悲歌歌落花。
”你想了解一下文学大家的欧阳修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欧阳修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欧阳修个人简历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欧阳修像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
3年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欧阳修,字永书,庐陵人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字永书,庐陵人原文及翻译 1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字永书,庐陵人原文及翻译 2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工作,名字叫醉翁。
晚年改为六一。
他天性刚直,胆子大。
即使前方有陷阱,他也绝不回头。
即使他被多次贬低,他的野心仍然不变。
谢谢~3. 【英语翻译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原著啊?”让他同修起居注,于是又让他掌管制诰.按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主持嘉佑二年(1056)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所发乞求退休更加迫节.熙宁五年(1072年),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文字的多少恰到好处.议论上,简单而明了,精确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携后进,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泛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书》的纪、志、表,又独立写成了《新五代史》,笔法严谨而文字简练,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苏轼为欧阳修文集作序说:“论说道理与韩愈相似,议论政事与陆贽相似,记叙事情与司马迁相似,诗词歌赋与李白相似.”有见识的人认为这番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个人简历:四岁丧父,家中贫困,母亲郑氏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
他从小读书勤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革新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
卒赠太子太傅,死谥文忠。
诗歌风格:平易疏畅,表现出了议论化、散文化的艺术倾向,开一代宋诗风气。
欧诗今存860余首。
散文风格:明畅简洁,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词作风格:风流蕴藉。
有《六一词》存世。
文学主张:倡导古文写作,进行诗文革新,提倡平实文风。
文学成就:一、推行古文写作。
二、奖掖后进,培养人才。
宋代诗人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门下。
三、在学术文化方面有许多开风气之功。
经学方面,开破传、疑经、重实事之风。
史学方面,《五代史记》是唐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又主编《新唐书》,恢复表谱,改进史志。
金石学方面,《集古录跋尾》是我国第一部以金石证史之作。
文体学方面,首创诗话(《六一诗话》)、正式标举题跋这两种文学样式。
四、他是宋代第一个集诗、词、文兼长的大家,在转变文学时风、促进宋代文学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思想: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利民,有“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晚年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成为保守派。
欧阳修生平介绍欧阳修生平介绍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生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秸秆)画地,教他写字。
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
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
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
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
五年,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书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
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
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
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唐宋八大家简介欧阳修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
诗文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
欧阳修简介_欧阳修的词集作品_古诗大全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宋朝诗人、史学家。
与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欧阳修代表作品:《画眉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翻译】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
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
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玉楼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翻译】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
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成烬。
《踏莎行》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翻译】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梦中作》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的介绍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丧父,虽家贫而好学。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
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
后入朝复职,又升知谏院、知制诰等职,赞助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后,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被外放知滁、扬、颍及应天等州府。
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拜官翰林学士。
嘉祐五年(1060年)升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
宋英宗即位后,被卷入濮议之争中,颇受非议。
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
熙宁四年(1071年)得以太子少师致仕,翌年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
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文纡徐委曲,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
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
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今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
《六一词》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