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5.58 KB
- 文档页数:5
欧阳修修改文章的故事摘要:一、欧阳修简介二、欧阳修修改文章的经历1.故事背景2.修改过程及方法3.文章影响三、欧阳修修改文章的启示1.严谨的创作态度2.追求完美的精神3.传承至今的影响正文:【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并称“唐宋四大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欧阳修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卓越成就,还致力于培养后辈,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阳修修改文章的经历】1.故事背景欧阳修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朋党论》是他的一部名篇。
这篇文章原本是为了回应当时朝廷内部对党争的忧虑,欧阳修在文中对朋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
2.修改过程及方法在完成初稿后,欧阳修对《朋党论》进行了多次修改。
他精益求精,力求文字表述更加精准、观点更加鲜明。
在修改过程中,他还向友人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文章进行不断完善。
3.文章影响经过反复修改,《朋党论》成为了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文章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启示。
【欧阳修修改文章的启示】1.严谨的创作态度欧阳修修改文章的过程展现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对待每一篇文章都要认真负责,力求做到最好。
2.追求完美的精神欧阳修对待作品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他追求完美的精神。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要有这种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3.传承至今的影响欧阳修的文章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修改过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我们要借鉴他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通过欧阳修修改文章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创作过程中严谨的态度、追求完美的精神以及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六一居士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号醉翁、六一居士,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六一居士欧阳修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六一居士欧阳修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于公元1007年出生在绵州,当时他的父亲是绵州的军事推官,年龄已有五十六,三年后便去世,留下欧阳修孤儿寡母。
欧阳修幸得母亲与叔叔的照顾与教育,而本人又聪慧刻苦,喜爱读书,十六岁时得到了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爱不释手,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参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欧阳修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前两次都意外落榜了。
公元1029年,欧阳修第三次参加科举,前面都比较顺利,但最后却没能获得状元,而是以十四名的成绩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虽没能夺魁,但也算是不错的名次,欧阳修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得到了西京留守钱惟演的欣赏,欧阳修至此步入了官场。
进入官场后,欧阳修的为官之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后来虽身居高位,但过程实在坎坷崎岖,不过他在文学史上的造诣却颇深。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流传后世的不朽名篇,《渔家傲》、《秋声赋》等作品也是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欧阳修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公元1071年,欧阳修辞官退居颍州,次年与家中过世,享年六十六岁。
后人怎样评价欧阳修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高潮,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
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
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
历史人物欧阳修的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
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
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1007年,欧阳修出生在四川,祖籍是江西。
欧阳修的父亲当时已经56岁,可以说是晚年得子。
不幸的是,欧阳修三岁之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身为家中独子,欧阳修又只是一个孩子,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两人投靠了欧阳修的叔叔,在其家中,欧阳修的母亲教他读书识字,让欧阳修得以与同龄人一样,能学得知识。
1023年,欧阳修进京考试,可是连考两次都失败了。
直到1029年,通过他人担保,欧阳修得以通过国子监的解试。
在国子监学习时,欧阳修更加刻苦勤奋,短时间内,就在多次内部测试中,取得了好的名次。
可惜在殿试中,因欧阳修过于耀眼,众考官为了让他好好沉淀一下自己所学,故没有让他高中状元,只得到了二甲进士。
1031年,欧阳修担任洛阳的留守推官,更与胥偃的女儿成婚。
1034年回朝后,欧阳修担任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当时,已经当过地方官的欧阳修,在了解了民生疾苦,贫富差距后,选择了改革一途。
可惜,宋朝积弱已久,腐烂已深,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改革就能解决问题的。
于是经过多年的政治纠纷,欧阳修的改革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文学上的造诣已经登峰造极,当时无人可比。
1057年,欧阳修担任科举主考官,录取了一批影响了北宋文风的学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欧阳修简介北宋政治家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生
平
导语: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
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引领宋朝文学走向高峰,对整个宋朝文化的繁荣居功至伟,对后世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的散文是宋代散文中成就最高的,其散文创作的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
3年后,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生活常识分享。
欧阳修生平个人简历/ueditor/201803/05/35208eab8a0731cd4086dd78eb6801 9b.jpg" title="" alt="" width="400" height="" border="0" vspace="0" />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
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
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
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
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
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
庆历三年(043),兼掌谏院。
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
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
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
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
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
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
欧阳修简介80字左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康,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文学理论家。
他早年求学于贞观里杨宽,善于文赋、诗文,为南宋文坛领袖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儒家的思想和哲学理念,以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见地著称。
欧阳修除了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外,他还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曾被范仲淹任命为翰林学士。
欧阳修对文学的研究和倡导影响深远,被誉为宋代文学的泰斗。
第二篇示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唐朝宰相欧阳詹孙的孙子。
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擅长诗、文、词、书四书,文学作品骈文质朴,语言精炼,被誉为“史上最佳文赋体诗人”。
他的代表作有《新婚别》、《蝶恋花》等。
欧阳修还致力于古文字研究,并改进了当时的印刷技术。
他在文学、书法领域有极高的成就,被尊为文学泰斗。
第三篇示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他是十一世纪中国文坛上的著名人物,被誉为「欧阳石城」,与苏东坡齐名。
欧阳修文才出众,书法造诣高超,尤擅长隶书。
他的诗文清新明快,意境深远,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他还著有《醉翁谈录》,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集。
欧阳修为北宋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誉为文学泰斗。
第四篇示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李梅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其文风清丽绮丽,名垂古今。
他主张文以革物,吸取前贤,注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情感深刻细腻。
同时他也擅长词曲,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曾和苏轼并称“苏欧”。
其政治主张为内修政治,外交友善,提倡仁政治国。
欧阳修文名传世,为后人所尊崇。
《醉翁亭记》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以其文笔犀利、才思敏捷而著称,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出生在福建福州一个世家望族之家,出身显赫。
他自幼聪颖,学贯古今,擅长诗词、骈文、韵文等多种文体。
他早年就任翰林学士,后担任过各种重要的政府职务,包括翰林侍读学士、宰相等。
他的政治才能备受赞誉,被尊称为“欧公”。
然而,欧阳修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文学才华。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清丽自然,尤其擅长古文。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醉翁亭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醉翁亭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这篇散文以醉翁观察人事、游历山水为主线,既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又反映了社会人情的深刻。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尤其对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以文采斐然、才思独到著称,被誉为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就受到广泛的赞誉,后世文人也多有推崇和效仿。
欧阳修的文学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尊称为“文学宗师”。
关于欧阳修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摘要:1.欧阳修简介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3.欧阳修的现代文阅读理解4.欧阳修对后世的影响正文:1.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之一,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献整理,其散文、诗、词均有很高的成就。
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诗和词三个方面。
(1)散文:欧阳修的散文主张“明道”、“事理”、“言志”,强调文章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反对华丽空洞的文风。
他的散文作品有《朋党论》、《醉翁亭记》、《卖油翁》等,这些作品语言简练,逻辑严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诗: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以写实为主,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无华。
著名诗作有《戏答元珍》、《夜泊牛渚怀古》等。
(3)词:欧阳修是北宋词坛的重要人物,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婉约为特点。
著名词作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浪淘沙·北戴河》等。
3.欧阳修的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欧阳修的作品进行现代文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等方面。
4.欧阳修对后世的影响欧阳修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宋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成为文人学者学习的典范。
后世许多著名文学家,如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都受到欧阳修的启发和影响。
作2023-11-08•欧阳修的生平与背景•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欧阳修的文学创作目录•欧阳修的影响与评价•欧阳修的创作风格与技巧01欧阳修的生平与背景欧阳修的生平简介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1030年(天圣二年)进士及第,先后在洛阳、扬州等地担任地方官。
后来重回朝廷,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1058年(嘉祐三年)上书请免役法,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欧阳修的文学背景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之一,与梅尧臣、王安石等人并称“宋诗四大家”。
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赋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诗歌创作最为出色。
欧阳修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同时,他的散文也以简洁流畅、严谨高雅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之一。
欧阳修的创作特点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此外,他的散文创作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语言简练流畅,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他的诗歌也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02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欧阳修注重饮食,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
他提倡节制饮食,认为饮食不当会影响身体健康。
饮食欧阳修日常生活很有规律,注重起居有节。
他喜欢早起,进行晨练,然后读书、写作。
晚上则以散步、读书、弹琴等休闲活动为主。
起居欧阳修的饮食起居交友欧阳修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
他的朋友既有文人雅士,也有普通百姓。
他通过与朋友的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社交在社交场合,欧阳修表现得大方得体,善于与人沟通。
他通过诗词歌赋与朋友酬唱应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欧阳修的交友与社交欧阳修的旅游与考察旅游欧阳修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感受自然风光。
欧阳修生平介绍欧阳修生平介绍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阳修生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秸秆)画地,教他写字。
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
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
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
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
五年,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书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
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
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
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唐宋八大家简介欧阳修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
诗文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
欧阳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欧阳修代表作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欧阳修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欧阳修代表作有哪些)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名句【原创实用版】目录1.欧阳修及其作品简介2."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的创作背景3."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的名句解析4.结论正文1.欧阳修及其作品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之一,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特,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实际功能和教化作用。
2."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的创作背景"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组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这组诗歌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此时作者因仕途失意,选择归隐田园,过上了闲适的农村生活。
这组诗歌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3."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的名句解析"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中的名句为:“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出自《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在欣赏山水美景时,内心的愉悦和惬意。
这里的“山水之乐”并非只是自然风光的美,更包含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通过品味美酒,作者将这种愉悦和惬意寓于其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4.结论"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是欧阳修晚年创作的一组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其中的名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既体现了作者的文学主张,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简介_欧阳修的词集作品_古诗大全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宋朝诗人、史学家。
与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代表作品:《画眉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翻译】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
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
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玉楼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翻译】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
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成烬。
《踏莎行》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翻译】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梦中作》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简介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
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
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颍州。
卒谥文忠。
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
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
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
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
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
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
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
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
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
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
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
《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
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
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
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
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
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
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
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
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
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
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
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
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他勤
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北宋以及南渡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
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作品集和版本: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有明正德吉州刊本,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清康熙吉水曾氏刊本;《欧阳文忠公集》,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其生平事迹,宋人胡柯撰《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附录于全集;清人杨希闵《欧阳文忠公年谱》,有《豫章先贤九家年谱》本、《十五家年谱丛书》本;清人华孳亨《增订欧阳文忠年谱》,有《昭代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