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析概括主题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4
小说阅读之鉴赏小说情节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情节概括题、情节作用题、情节手法题。
情节作用分析题和情节手法鉴赏题常综合在一起考查。
鉴赏小说情节之【概括小说情节】一、1、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命题者在题干中要求“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明确了思考的方向;所设计的四个选项,有的涉及艺术特色(比如A项),有的涉及文本内容(比如B项),有的则涉及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如CD两项)。
这些都可以根据小说内容比较轻松地得出答案。
B项说“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是错误的,因为根据文本可知,先行者所看到的小姑娘形象并非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而A项、C项和D项的分析鉴赏都是正确的。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先判断该项内容是属于“相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然后再在文本中找出同该选项表述相关的答题区间,以之考查其分析是否正确。
比如,A项分析鉴赏的是文本开头部分的艺术特色。
小说已交代先行者已飞离地球两万五千年,此时,地球上“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而城市图像的出现则确实使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确实能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
此项正确。
故知此项分析正确。
2、请概括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1)小说开头部分写宇航员先行者看到的是大爆炸后的地球景象;(2)接着写微纪元(城市图像)的出现,高楼、广场、很多人,还有“一个漂亮姑娘”,她天真地、娇滴滴地与宏纪元中的先行者交流,先行者以为这是虚拟的;(3)最后写着陆后,先行者发现眼中的城市不是虚拟的。
3、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小说主题与情节分析一、主题分析主题是一部小说的核心思想或中心主题。
它是通过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等元素来表达的。
小说的主题通常探讨了人生、道德、社会问题等,使读者思考和反思。
下面就来分析一部小说的主题。
二、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中所发生事件的组织结构,它通过一系列有联系的事件展现故事的发展。
情节包括主要情节线和次要情节线。
下面将对小说的情节进行分析。
三、主题与情节的关系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主题是通过情节来表达的,情节则通过展示不同的主题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主题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1. 主题引导情节主题的设定直接影响着小说的情节。
作者通过选择特定的主题,才能决定故事中发生哪些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发展方式。
例如,如果主题是关于自由与束缚的对比,那么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就会以此为基础。
2. 情节展现主题情节是表达主题的手段之一。
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件,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主题。
例如,如果主题是关于勇气与成长,情节中的人物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战胜这些困难而成长。
3. 主题深化情节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主题。
当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时,主题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
通过情节的细节描写、人物的对话等手法,作者可以让读者逐渐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主题。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下面以一部经典小说《1984》为例进行分析。
1. 主题分析《1984》的主题是对权力、控制和个人自由的反思。
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中的主人公温斯顿的故事,揭示了当权者对个体思想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可怕后果,以及对言论、隐私和独立思考的压制。
2. 情节分析小说的情节围绕着温斯顿的生活展开。
从他开始内心的抵抗,到与女主角朱莉娅的爱情,再到最终被政府迫害并被洗脑,情节呈现了一个充满压抑和恐惧的世界。
通过描述温斯顿与政府的斗争和他的内心矛盾,情节展示了主题中的权力和控制的问题。
小说分析方法总结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艺术等元素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观点。
分析小说是一种深入解读和理解小说内涵的方法,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主题、情感和文学技巧。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几种常见的小说分析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一种重点关注小说文本本身的分析方法。
通过仔细研读小说的文字,分析其语言风格、叙事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主题。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小说的语言风格。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包括词语的运用、句式的构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例如,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常常使用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有助于营造出悬念和紧张的氛围。
其次,我们可以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
包括故事的起承转合、情节的安排和人物角色的发展等。
通过分析叙事结构,我们可以理清整个故事的逻辑和发展,并理解作者希望传达的主题和观点。
例如,在《红楼梦》中,故事的起承转合紧密结合,呈现出贾宝玉等角色的成长和荣辱得失,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堕落。
最后,我们可以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通过借助于形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营造意境和增强文学效果。
例如,在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插叙、夹叙和夹注等手法,既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又让读者对细节和隐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文化背景分析法文化背景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小说所处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其内涵和意义的方法。
每个时代和地区的文化环境都会对小说的创作产生影响,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考察小说所处的历史时期。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都会对小说的写作产生影响。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反映了当时民族危机、封建礼教以及科学文化的冲突和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研究小说所处的地域背景。
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也会在小说中得到体现。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就通过展现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来描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
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1期技法指津一、梳理小说情节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小说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都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就是贯串整个作品的线索。
只要找到了这条线索,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
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
抓住线索,梳理情节,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了解作者的意图。
2.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以人物活动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该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
如《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在情节上紧紧围绕着于勒的形象来构述文章,展开情节。
全家人到哲尔赛岛的旅行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文章的高潮,因为在这里,所有的故事将出现重大转机——所谓的富翁于勒其实只是个卖牡蛎的人。
就像评论家所说的,这是个发人深省的文章结尾,展现了阶级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
3.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每篇小说情节的铺设都有讲究,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是所有优秀小说的特点。
《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
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
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没想到于勒竟發了财,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又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
二姐结婚后,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
菲利普夫妇十多年来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为失望,于是咒骂、怨恨于勒,最终远远地躲开了他。
小说情节跌宕曲折,围绕着于勒贫富的变化,一步一步将情节推向高潮。
二、理解小说的主题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
小说主题分析归纳与总结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通过深入探究小说中隐藏的寓意和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一、主题一:爱与牺牲在很多小说中,爱与牺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
通过描述主人公为了保护他人或实现自己的爱情而做出的牺牲,作者传达了无私奉献和真爱的价值。
例如,在《红与黑》中,主人公朱丽安努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最终证明了爱情比一切都更重要。
这个主题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爱情和牺牲之间的选择。
二、主题二:对抗命运对抗命运是另一个经常出现在小说中的主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常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和困境,通过奋斗和努力来对抗命运的安排。
在《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通过与自己的良心、道德和过去的斗争,最终找到了救赎和自我价值。
这个主题教导着读者要积极面对挑战,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所束缚。
三、主题三:社会阶级和不公正很多小说都探讨了社会阶级和不公正的主题。
通过揭示社会不平等和阶级之间的差距,作者展示了社会的弊端和问题。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通过描绘上流社会的虚伪与空虚,暗示了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这个主题引起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促使他们反思和探索如何消除不公和改善社会。
四、主题四:人性与道德人性与道德是另一个常见的小说主题。
通过人物的言行和抉择,作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判断的难题。
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通过描述主人公与自己内心的冲突,展现了人性的矛盾和道德选择的艰难。
这个主题引发了读者对自己内心的思考,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对以上主题的分析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作为文学形式,在传达作者观点和思想的同时,也启发了读者的思考和重新审视。
每个小说的主题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小说的内涵。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文学类文本阅读大全(一)小说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1.分析作品结构开端,发展,结局,高潮(1)分析小说线索人物,事物;单线,双线;主线,副线;明线,暗线(2)概括小说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概括作品主题蕴含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重在理解形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对情节,人物,环境的具体描绘及其叙述的语言风格故事发展的表现手法顺序,倒叙,插叙叙述人称的表现手法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小说特色的表现手法(营造环境,安排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描写方式1.衬托使主体鲜明突出,主题说明充分,思想表达更强烈2.悬念有设悬和释悬,先设置谜面,适时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3.抑扬可使文势曲折多变,摇曳生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4.对比形成反差,达到表现人物,凸显事件,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5.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画龙点睛的作用6.细节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7.景物描写交代时间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1)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义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2)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语境灵活把握,体会言外之意,揭示*主旨(3)分析句子作用内容,结构传记类文本阅读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文本答题技巧1.理清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注意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精讲精测——小说精讲讲义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高考选取的小说文本,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一、小说三要素1.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它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往往“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小说的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小说(微型小说)的特点1.小。
指篇幅短小、取材角度小。
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
2.新。
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最好每一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
3.巧。
指结构精巧、严密。
创作小小说(微型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等尽可能压缩、集中。
4.奇。
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微型小说)常常在结尾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阅读步骤快速读懂小说“三步法”第一步:理解段落大意,梳理情节脉络。
考生先要逐段理解段意,明确整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然后梳理情节脉络,即弄清楚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并进行概括。
同时,还要弄清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说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时最好在旁边用简明的语句进行标注。
第二步:分析人物、环境,赏析表现手法。
阅读小说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还要注重侧面烘托,从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说鉴赏—情节的概括与梳理小说鉴赏—情节的概括与梳理情节类的具体题目类型1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3情节探究: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1、关于情节的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温馨提示(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关于情节的鉴赏--作用题题型有:(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3关于情节探究题基本内容(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2)探究作者情节如此安排的理由。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小说主题分析知识点一、主题的概念和作用主题是指一部作品或故事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或意义。
它是作品的核心,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手法和元素去展现和阐述。
主题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感悟,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二、主题的呈现方式主题在小说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式:1. 事件与人物的关联:主题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关联来展现。
例如,一个小说可能围绕着亲情展开,通过事件和人物的塑造来表达作者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2. 感情与思想的揭示:主题还可以通过人物的感情与思想来揭示。
这种方式常用于心理小说中,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或对话来表达主题。
3. 象征和隐喻:有时候主题会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呈现。
这需要读者通过对小说的解读和思考去发现其中的象征和隐喻所代表的主题。
三、主题的分析方法为了深入理解和分析小说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主题分析方法:1. 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详细研读和解析,挖掘出隐藏在文字之间的主题。
这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文学知识来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和形象,揭示出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2. 作者意图分析法: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思想和文学观点,分析其创作动机和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
这需要读者深入研究作者的其他作品和相关文献,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3. 读者反应分析法:通过对读者的反应和解读来分析小说的主题。
这可以通过读者的评论、讨论和分析来进行,了解不同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深入了解主题的多重意义和可能性。
四、主题分析案例下面以一部现代小说《荆棘鸟》为例进行主题分析:《荆棘鸟》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代表作之一,主题集中表现了主人公杜兰特对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首先,小说通过杜兰特的行为和对话展现了对自由的追求。
在小说中,杜兰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历经磨难,但从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努力逃离监狱,并寻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束缚和压迫的反抗。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所探讨和揭示的核心观点或思想。
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关键词法通过寻找作品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初步揭示其主题。
关键词通常是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重要概念或形象。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关键词“狂言”和“复仇”不断被提及,暗示了作品的主题是复仇心理和无法实现的报仇。
二、情感与主题关联作品的主题通常与情感相关联。
通过分析作品所引起的情感反应,我们可以推测其主题。
例如,读完《红楼梦》这部小说后,我们可能会感受到深深的悲伤和无奈,这提示了作品的主题是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三、背景与主题关系作品的主题与其背景密切相关。
作者在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创作作品,因此作品的主题往往反映了这些背景的特点。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以极权主义社会为背景,其主题呼应了当时人们对权力威胁的担忧。
四、角色与主题关系作品中的角色常常代表了特定的观点或立场,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作品的主题。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角色的言行,我们可以揭示作品的主题。
例如,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樱桃园》中,主人公脱耳匠的悲惨命运暗示了作品的主题是社会阶级的固化和贫富悬殊。
五、象征与隐喻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常常是揭示主题的重要手法。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意味,我们可以解读作品的主题。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主人公奥利弗·特威스트通过他的命运和遭遇象征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善良。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找出文学作品隐藏的主题。
正确认识和理解作品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欣赏和品味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启示与思考。
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及主题的把握认识小说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人物把握人物形象三要素情节把握情节主题环境鉴赏写作技巧一、概括小说情节安排1.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3.常见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安排基本手法——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⑴完整叙述。
人物+事件+结果⑵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对情节安排的评价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二、赏析把握小说主题、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常见题型:⑴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⑵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⑶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的主旨一、【知识要点】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要素与主旨的关联小说的主旨分析来源就是分析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通过对三要素的具体分析,得出整篇小说的主旨。
小说的主旨一般体现讽刺的意味,讽刺当今社会中不道德的现象等,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教育意义。
(注意:小说的主旨不全是讽刺)【解题技巧】◆提问方式:(1)分析小说的主旨。
(2)如何体现主旨的?◆答题方法:(1)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小说的人物,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等,从而逐步分析得出小说的主旨。
(2)小说的讽刺意义小说往往是通过某个个体折射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分析时一定要重点分析某个个体的特点及言行举止。
3.小说中的表达技巧:(1)表达技巧修辞格:比喻、排比、夸张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等。
(2)表达效果通过具体的情境分析,首先要小说的写作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才可以透彻地分析小说中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其次是要看这些句子出现在文章的位置,不同位置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不同,最后是分析这些句子所用表达技巧的效果。
【解题技巧】◆提问方式:(1)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2)用什么手法展现,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方法:(1)分析句子所用表达技巧从知识梳理中的三种观点入手分析,得出正确的表达技巧,并指出。
(2)分析其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并且要联系整篇小说的主旨。
二、【例题解析】(一)如果只有一件防弹衣子寒四年前,我在读大二,暑期社会实践时,被分到市电视台的一个法制节目组,整日和警察、罪犯打交道,忙得不亦乐乎。
-次,我跟着记者老赵来到刑警队,采访一位据说屡建战功的张大队长。
那天,我们还没来得及架好摄像机,队里就接到紧急命令,说有两个持枪歹徒劫持人质,需要刑警队火速支援。
机会难得,老赵马上向台里请示,希望参加抓捕行动的拍摄,很快得到了许可,前提是:绝对保证自身安全!战前会的气氛非常凝重,张队长布置完任务,拿出了七件防弹衣,把其中的三件交给我、老赵和保护我们的一个刑警,面无表情地说:"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战斗状态,不是去游山玩水拍风景,你要绝对保证两位记者的安全!"刑警响亮地回答之后,协助我们穿上防弹衣。
小说——分析概括主题
教案目标:
1、通过考纲,了解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认识概括小说主题的常规思考角度。
、掌握小说阅读概括作品主题的方法。
、学会在答题中渗透主题意识。
教案过程
一、导入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为什么说有如此大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何谓小说主题?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小说表现出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就是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小说表现出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可是,主题常常是隐晦的,正如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所说:
小说肯定有思想的,有观念的,我的意识里,这种思想和观念都不能显露出来,主旨一明确,内涵反倒小了。
——贾平凹
由于主题隐晦,那么读完小说,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小说主题,又怎样组织语言来概括主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分析概括小说主题。
(板书)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先来了解年高考考纲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老师将涉及主题的内容摘录下来,如下:
二、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理解
、分析综合()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鉴赏评价()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可见,小说的题型中几乎都涉及小说的主题。
哪主题有哪些表现形式?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高考选择题的最后一个选项。
通常,最后一个选项,它是对主题的简要概括。
从考题选项来看主题的表现形式,当然,老师选取的这些选项都是表述正确的选项。
三、从考题——主题的表现形式
、全国卷ⅠⅡ
小说《天嚣》 .实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通过故事,寄寓人生哲理)
、全国卷Ⅲ
小说《玻璃》 .(). 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
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通过故事,针砭时弊)
、全国卷Ⅰ
小说《马兰花》 .(). 发生在马兰花与马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全国卷Ⅰ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小说对马里诺在家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通过人物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当然,这个生活经历常常是虚构的。
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有:
①通过故事,寄寓人生哲理。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④通过人物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通过考题了解了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接下来,同学们尝试分析概括小说《云空和尚》的主题。
四、分析小说主题的思考角度
(一)练习、步步高页分析概括小说《云空和尚》的主题。
参考答案:作者以小见大,写的是“老马”一家之事,然而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老马的悲剧其实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揭示了在生活的重压下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困境和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无奈,表达了作者他们的深切同情和对这个物质社会的反思。
(二)分析小说主题的思考角度(边分析边板书)
①从情节发展看
、梳理情节过程。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被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要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通过情节发展的趋向,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确定小说的主题方向。
②从人物形象(性格变化)看
、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
因为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关联着的。
、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
、通过人物命运,把握创作意图,探究小说主题。
③从环境上看;
、时代背景
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抓背景介绍。
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抓背景时要关注注释或文章后的写作时间。
、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