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手术切口分类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手术切口分类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国际通用手术切口分类1. 腹部切口
- 上腹部横行切口
- 下腹部横行切口
- 中线切口
- 参形切口
2. 胸部切口
- 乳房切口
- 前外侧切口
- 后外侧切口
- 腋窝切口
3. 头颈部切口
- 颞部切口
- 颈部切口
- 甲状腺切口
- 颌面部切口
4. 上肢切口
- 肩部切口
- 上臂切口
- 肘部切口
- 前臂切口
- 手部切口
5. 下肢切口
- 髋部切口
- 股部切口
- 膝部切口
- 小腿切口
- 足部切口
6. 脊柱切口
- 颈椎切口
- 胸椎切口
- 腰椎切口
- 骶椎切口
7. 其他切口
- 会阴切口
- 肛门切口
- 阴道切口
- 鼻切口
- 口腔切口
该分类系统旨在统一手术切口的命名和描述方式,便于医疗记录和沟通。
切口的具体位置和大小根据手术需求而定。
切口的分类及切口愈合的分级
切口是外科手术过程中切开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切口,根据其位置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切口:
1. 中线切口:切口位于腹部的正中线,常用于腹腔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和腹部开放手术。
2. 斜切口:切口呈斜线,用于手术需要更好的暴露操作区域,常见于乳房手术和颈部手术。
3. 水平切口:切口位于水平方向,通常用于胸腔手术和腰椎手术。
4. 曲线切口:切口呈弧形,常用于瘢痕修复手术,如妇科手术中的剖宫产手术。
切口愈合按照愈合情况的好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级:
1. 一级愈合:
切口两边的组织紧密拢合,愈合迅速,切口周围皮肤没有明显红肿和渗液,切口边缘无组织溢出。
这是最理想的愈合情况。
2. 二级愈合:
切口愈合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创面感染或分离,切口周围可能出现轻度红肿和渗液,这种情况下创面愈合速度较慢,可能需要额外的处理和照顾。
3. 三级愈合:
切口较大,愈合过程中出现了创面感染或坏死的情况,需要清创、换药等治疗措施。
切口的愈合速度较慢,可能需要延长康复时间。
切口的分类及愈合情况的分级,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和评估切口手术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护理措施,确保切口的良好愈合。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如:(1)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病损切除术、甲状腺根治术、甲状腺改良根治术(2)乳腺手术:乳房切除术、乳房部分切除术、乳房次全切除术、乳房改良根治术、乳房根治性切除术、乳房扩大根治性切除术、乳房病损切除术、乳头切除术、乳腺腺叶切除术、乳房象限切除术、乳房缩小成形术、皮下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术(3)腹股沟疝手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直疝-斜疝修补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膝、髋、肩关节镜检查手术(5)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体瘤摘除术、颈部神经鞘瘤摘除术、(6)颅骨肿物切除手术:颅骨切除减压术、线形颅骨切除术、条带状颅骨切除术(7)白内障手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针吸术、晶状体囊内摘除术、膜性白内障剪除术、晶状体单纯抽吸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经后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经颞侧晶状体囊外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发性白内障切开术(8)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瓣修补术、瓣成形术、瓣切开扩张术、心脏乳头肌修补术、主动脉瓣膜下环切除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未闭修补术、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流出道补片修补术、大血管转位矫正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切开术、心肌切开术、心内膜切开术、心室切开术、心房切开血栓清除术、冠状动脉肌桥切断术、心脏动脉瘤切除术、心脏动脉瘤修补术、心肌部分切除术、心脏病损切除术、心室病损切除术、心室异常肌束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开颅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脑膜瘤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引流术、颅内血管成形术、开颅探查术、脑切开术、脑叶切开术、脑神经束切断术、脑胼胝体切开术、脑白质切开术、杏仁核海马切开术、丘脑切开术、苍白球切开术、大脑半球切除术、额叶切除术、颞叶切除术、脑室切开引流术、脑室分流术、椎管成形术、椎管减压术(10)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部分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肾脏手术: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根治性切除术、肾囊肿切除术、肾固定术、肾修补术、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2)妇科手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出术、卵巢囊肿剥出术、子宫肌瘤剥出术(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13)口腔手术:面颈部未涉及口鼻腔和唾液腺的脂肪瘤切除术、未发生感染的鳃裂囊肿摘除术、腮腺良性肿物浅叶切除术、下颌下腺良性肿物切除术(14)其它手术:包括骨肿瘤、关节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它体表肿瘤手术,鞘膜积液手术,额面部体表肿块手术,腮腺肿瘤手术,头颈部肿瘤切除术、睾丸固定术、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赘生指切除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
0类切口: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腹腔手术切口。
I类(清洁)手术:手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等。
II类(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III类(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IV类(污秽-感染)手术: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
易将II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I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椎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胳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卵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断离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为II类。
易将I类切口混淆为II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
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
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I类。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一、一类切口二、二类切口三、三类切口四、不统计。
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
以下是 7 条关于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的内容:
1. 嘿,你知道吗?妇科切口也有等级之分呢!就像爬山有不同难度级别一样。
比如说剖宫产的切口,那可就是个重要的例子。
它属于哪种等级的切口呢?就是要好好了解的呀!
2. 哇塞,妇科切口等级可不好搞混哦!这就像区分不同口味的糖果一样重要。
像一些简单的妇科手术切口,不就是那种比较容易区分的糖果口味嘛,可得清楚得很呐!
3. 喂喂喂,想想看,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可是很关键的呢!好比我们上学的考试成绩分级一样。
要是把复杂手术的切口等级搞错了,那不就像考试不及格一样糟糕呀!
4. 哎呀呀,别小看了这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呀!就像把不同的衣服分类整理。
比如说宫颈手术的切口,这到底该归到哪个等级呢,不搞明白能行?
5. 嘿!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可是马虎不得哟!这跟区分不同类型的小狗差不多重要。
某些妇科肿瘤手术的切口,那真的是要认真对待等级分类呢!
6. 哇哦,这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真的很特别呢!就像辨别不同旋律的歌曲。
一个不注意,把等级弄错了,不就跟唱错歌一样尴尬啦!
7. 啧啧啧,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一定要清楚呀!就好像区分白天和黑夜一样明显。
像那种极特殊的妇科手术切口等级,不搞清楚怎么行呢!
结论:妇科切口等级分类标准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了解并掌握呀!。
手术切口分类与标准手术切口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性质的不同,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并且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对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手术切口的重要性和规范。
一、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手术切口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中线切口,沿着人体中线进行切口,常用于腹部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剖腹产等。
2. 横切口,切口呈横向,常用于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等。
3. 纵切口,切口呈纵向,常用于胸部手术、颈部手术等。
4. 斜切口,切口呈斜向,常用于关节手术、四肢手术等。
5. 曲切口,切口呈曲线状,常用于面部整形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二、手术切口的标准。
手术切口的标准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性质和患者情况而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确定切口的长度,既要保证手术操作的空间,又要尽量减少创伤。
2. 切口位置,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性质确定切口的位置,既要方便手术操作,又要美观、不影响功能。
3. 切口层数,根据手术需要确定切口的层数,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既要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又要尽量减少组织损伤。
4. 切口形态,根据手术需要确定切口的形态,可以是直线、弧形、S形等,既要方便手术操作,又要减少术后疤痕。
5. 切口愈合,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切口愈合的方式,可以是自然愈合、缝合愈合、粘合剂愈合等,既要保证切口愈合的良好,又要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结语。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标准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
临床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也要了解手术切口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以促进术后的康复和恢复。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关于手术切口分类相关问题的指引各科室:近期在对外科手术病历检查中发现有部分临床医生对手术切口分类混淆的现象,现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制定此指引,供临床医生参照执行。
现在病历中需要填写手术切口分类的医学文书有《手术风险评估用表》和《新版病案首页》,但两者中“手术切口类型”与“手术切口清洁程度”的定义有所区别,临床医生在填写不同用表时要根据各自的要求进行填写。
一、依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文件要求,《手术风险评估用表》中对手术切口根据清洁程度分为四类(具体定义详见附表),分别为Ⅰ类切口(清洁切口)、Ⅱ类切口(清洁-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污染切口)、IV类切口(感染切口)。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Ⅰ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临床中有一定偏差,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2、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等。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等。
4、易将IV类切口混淆为Ⅲ类切口的有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坏死组织清除术等。
二、依据《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要求,《新版病案首页》中对手术切口根据切口类型分为四类(具体定义详见附表),分别为0类切口(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Ⅰ类切口(无菌切口)、Ⅱ类切口(沾染切口)、Ⅲ类切口(感染切口)。
产后伤口的种类在产后,一些妇女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后伤口。
这些伤口可能由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或手术引起。
了解各种产后伤口的类型和治疗方法对于妇女迅速康复至关重要。
1. 阴道撕裂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阴道的组织可能会在压力下撕裂。
阴道撕裂通常会在分娩后进行缝合。
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撕裂,包括一度到四度撕裂,当中四度撕裂是最严重的。
2. 剖腹产切口剖腹产是一种通常采用的分娩方式,它需要通过在腹部进行手术,产生剖腹产切口。
这种切口通常需要缝合,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
3. 阴道会阔术切口有些情况下,妇女可能需要进行阴道会阔术,这种手术将会阔开阴道口。
这也可能引起切口需要缝合。
4. 阴道破裂虽然较少见,但在分娩过程中,阴道可以破裂。
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缝合。
5. 子宫剖宫产口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口是不可避免的。
对子宫切口进行适当的缝合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6. 会阔术后伤口阴道会阔术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这些伤口通常需要进行缝合和适当的照顾。
7. 阴道埋藏式插管在一些产后治疗中,可能需要插入阴道内插管。
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口,需要妥善处理和护理。
对于以上所述的不同类型的产后伤口,妇女需要密切关注伤口的恢复情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适当的伤口护理、定期换药和避免感染是很关键的。
如果出现持续的疼痛、红肿、渗液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产后伤口的恢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照料。
母婴保健专业人员将为妇女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产后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手术室切口分类及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内特殊的工作场所,对于手术室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手术过程中,切口的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手术室切口的分类及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手术室切口分类根据切口引起的感染风险,手术室切口可以分为无菌切口、清洁-无菌切口、清洁切口、污染-感染切口等。
1. 无菌切口:指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未经损伤的切口。
如择期剖宫产的子宫切口、择期阑尾切除术的腹壁切口等。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很低,因此要求手术环境要保持最高的无菌度。
2.清洁-无菌切口:指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已经干燥,无出血、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的切口。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较低,但仍需保持无菌操作环境。
3.清洁切口:指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有出血、分泌物或其他污染物的切口。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较高,需加强对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操作。
4.污染-感染切口:指在手术室外进行的手术,手术部位受到严重污染的切口。
这类切口的感染风险非常高,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
以上是根据切口的感染风险分为的分类,通过对切口的分类,可以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1.手术室切口管理的目的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减少手术切口引起感染的风险,保障手术的成功进行。
制定切口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保证手术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度,提升医护人员的意识和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
2.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定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人员应对手术室环境进行全面管理。
医院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指导,要求手术室内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此外,还要负责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达到无菌的标准。
3.手术室切口管理的具体要求为了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需要制定手术室切口管理的具体要求。
主要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切口管理方面的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手术室切口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对手术室内的环境执行无菌操作标准,保持手术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度;对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一、一类切口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囊肿卵巢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子宫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多囊卵巢综合征(斯-利二氏综合征)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术Ⅰ类切口卵巢黄体破裂卵巢修补术Ⅰ类切口注意:1.如卵巢囊肿手术中囊肿破裂致囊液外渗手术切口则要定为下一类“二类切口” 。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
一、一类切口
二、二类切口
三、三类切口
四、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