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精品教案)一滴水流经丽江本课共分为两个课时,建议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配。
第一课时,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研究和反馈,同时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第二课时,学生可以进行具体的感知、交流和展示,并进行当堂检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掌握生字和生词,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水”的行踪。
通过研究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研究,早日成才。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作者在进行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调查时,顺便到丽江进行了一番感受和体验。
本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风光的散文。
在课文中,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丽江的旅行经历。
学生可以了解到丽江古城的美景和建筑风格,感受到丽江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可以从题目入手,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作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态度。
本课还介绍了一些生字和生词,如“驿道”、“矗立”、“翡翠”等,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词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最后,通过研究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眼花缭乱和心神摇荡,了解到丽江的美景和人文风情,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丽江坝是丽江古城的中景,以其森林、田野、村庄、小山、河流、深潭和落水洞等自然景观为特色,充满了神秘感和绿色美。
在丽江坝,一架大水车成为了丽江古城的地标,游客们一定要去拍照留念。
此外,丽江古城的民俗也是难以忘怀的,如银匠擦拭硕大的银盘等,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
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等待后游过丽江的旅程,展现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构思新颖,角度多样,视角独特,具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一滴水经过丽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水和人类生活的故事。
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望初心”。
通过讲述一滴水从云中落下,在丽江的游历中经历了一番磨难和成长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初心的重要性和坚守初心的意义。
1.导入学生语言已经成为人类沟通的工具,水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那么,水和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2.呈现故事情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我选择了几个重要的情节,如水从云中开始旅行,经历了丛林、鸟巢、花坛、雪山等一系列的旅行点,在每个景点,水都遇到了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归纳每个旅行点的挑战和水的反应。
3.学生阅读课文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其中的含义和主题。
在阅读之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 一滴水为什么选择从云朵上落下来?- 探亲之旅中,水遇到了哪些挑战?- 为什么水选择在鸟巢留下自己的印记?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述问题和问题的引导,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原文主题,明白水为何会选择从云朵上落下来,以及在旅途中所经历的挑战对水的影响。
接下来,请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水在旅途中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5.学生展示与分享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6.总结课文主题根据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老师可以总结课文的主题是“守望初心”。
通过水的旅途经历,学生应该意识到初心的重要性和坚守初心的意义。
最后,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你觉得坚守初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样坚守初心?7.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写一篇关于如何守望初心的作文,并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和打算。
作文题目:守望初心,扬帆前行导学案已经通过《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个故事引导同学们思考初心的重要性和坚守初心的意义。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物质,但是它却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灾难和希望,也能够让人深入了解世界自然环境的奥秘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而丽江,是我们祖国的一个迷人的城市,是旅游胜地,更是一个生态保护区。
作为一个旅游胜地,丽江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而作为一个生态保护区,丽江的自然生态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在《环境与生命》这一大单元中的,“环境与生命”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生物进化、人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话题,要求学生掌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丽江”这一城市的背景和特点,了解其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保护的管理措施。
2.了解丽江河流自然的特点和变化,掌握丽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3.掌握自然地理调查、观察和实践的方法,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对丽江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
2.能够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丽江水体监测数据,认识水质变化,及时掌握丽江水体状况。
3.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自觉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丽江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情感目标:1.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动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事业。
2.体验到探究与发现的快乐,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丽江自然环境的常见生物类型,理解其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了解丽江地理环境的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难点:1.分析丽江河流水体状况的原因及其对丽江生态系统的影响。
2.掌握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附答案20《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中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运用的拟人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和爱国情感【学习难点】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旅游资源丰富,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
今天,让作家阿来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带我们去游历丽江,感受丽江。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 眺.望(tiào)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pái huái) 斑斓.(lá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
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2.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者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难点】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准备】1.查资料,介绍作者:2.给加点字注音:闸.()砚.()蘸.()喧哗.()矗.立()苍劲.()翡.翠()眺.望()擦.拭()硕.大()亭台楼阁.()目眩.神迷()3.解释词语:轻盈:喧哗:草甸:亭台楼阁:苍劲:目眩神迷:蜿蜒:徘徊:眺望:4.朗读课文写出一滴水的经过丽江的路径。
5.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6.文章写了丽江哪些方面的美?7.赏析下列句子:(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8.“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目标】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方案】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水是生命之源。
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
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根底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矗.立(chù) 目眩.(xuàn) 开闸.(zhá)徘徊.(huái) 翡.翠(fěi) 砚.池(yàn)蘸.到(zhàn) 擦拭.(shì)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毅。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交流点拨】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20.一滴水经过丽江素养目标1.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相关写作方法。
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学法指引写作视角1.物的视角。
即以物的眼光观察人类,思考人类。
2.人的视角。
即拟人化,本来是“人”处于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介绍物的形状、色彩、结构等,变成“物”为第一人称进行自述。
3.人、物一体的视角。
人变成物,物是观察体验者、叙述者,站在物的第一人称的角度,物有物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人的灵性。
知识导航1.作者简介阿来,1959年生,藏族,当代著名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
200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他的长篇小说还有《空山》《格萨尔王》等。
2.背景介绍阿来曾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文字。
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
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2.通读全文,说说小水滴流经丽江后,认为丽江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风景秀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
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xuān huá()。
(2)我已经bēn liú()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3)古建筑并不是冰冷、孤独地chù lì()着,相反,它满怀温情。
(4)潭水yìng zhào()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啊。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1.驿.道(y ì) 草甸.(di àn ) 矗.立(ch 闸.口(zh á) 徘徊..(p ái hu ái ) 翡.翠(f ěi 掺.入(ch ān ) 砚.池(y àn ) 蘸.到(zh àn 渠.水(q ú) 擦拭..(c ā sh ì) 硕.大(shu辨清字形苍劲:(树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一滴水”象征着作者自己,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丽江之旅。
题目点2.丽江坝作为丽江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中景,是玉龙雪山“一个美丽的大盆地”,那里有森林、田野和村庄,有几座小山,还有河流、深潭、落水洞,充满了神秘1.2.“犹豫”,拟人,童趣十足。
3.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ZK 1.2.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课前就对课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2.掌握“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难点)3.体会与感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重点)作者名片阿来,男,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主要作品: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背景链接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
略有改动。
作者曾经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万丽江的过程,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感受它的美丽、淳木、厚重、和谐。
2.把握文章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运用技巧,并学以致用。
【中考考点】1.常考词:矗立、苍劲、徘徊、斑斓等。
2.常考点:①赏析文章中重要动词的作用。
②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走近作者】阿来,生于 1959 年,藏族,四川人,当代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作品:《尘埃落定》《空山》《蘑菇圈》《大地的阶梯》等。
【文题解读】“一滴水”指文中的“我”;“丽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新颖巧妙,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背景】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受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
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怀揣着对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
最终,阿来写出了《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文章。
【积累运用】课前素材积累(摘抄到笔记本并背诵)只有真心地爱上大自然,才会发觉美无处不在。
——梵·高适用主题:人与自然、保护环境等。
示例:当白炽灯取代了暖阳,钢筋水泥取代了绿树青草,人造的影像取代了自然的景观,我们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赞叹,却又抱怨城市的规整和单调使美失却了栖身之所。
光纤和信号塔让我们得以足不出户畅游寰宇,但就像一个盆景不能替代一片森林,一块屏幕也不能替代一整个变化莫测的自然世界。
美在何处?梵高说:“只有真心地爱上大自然,才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自然是孕育美、滋养美的摇篮。
大到星河灿烂、碧波万丈的壮丽,小到云卷云舒、花开花败的纯净,只要漫步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便会发现步步皆风景、处处见诗意。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矗.立()目眩.()开闸.()徘徊.()翡.翠()砚.池()蘸.()擦拭.()喧.哗()苍劲..()眺.望()喧.腾()硕.大()映.照()奔.流()亭台楼阁.()目眩.神迷()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1)矗立:(2)徘徊:(3)眺望:(4)喧哗:(5)苍劲:(6)映照:(7)硕大:(8)亭台楼阁:(9)五彩斑斓:(10)目眩神迷: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
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游记的特点,梳理作者的游踪,把握作者写作手法的多变。
3.品味作品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品味点拨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丽江古城,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你想知道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吗?请你跟随着阿来的一滴水游历丽江吧!二、教学步骤文题解读作者以“一滴水”的口吻,叙述自己在几百年间游历丽江的经过,介绍丽江的变迁。
知识卡片丽江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作者档案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社转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他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作者介绍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自主学习】1.字音驿()道矗()立闸()口翡()翠砚蘸()目眩()神迷2.解释下列词语目眩神迷:五彩斑斓:晶莹夺目:【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提示: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2.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筑?【拓展延伸】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3.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1.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诗人、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
200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他的散文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疲惫的灵魂,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
2.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轻盈(yínɡ)喧哗(xuān)驿道(yì)奔流(bēn)草甸(diàn)矗立(chù)目眩(xuàn)闸口(zhá)徘徊(pái huái)翡翠(fěi)砚池(yàn)蘸(zhàn)眺望(tiào)流淌(tǎnɡ)擦拭(shì)硕大(shuò)(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②高耸地立着。
()③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④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⑤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3)第1段有什么作用?(4)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5)“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6)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7)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8)第6段写“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么作用?“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9)“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10)第7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1)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12)“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13)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14)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15)“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16)第16段强调“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而开头说“我是一片雪”,第2段写“我”“变成了坚硬的冰”,为什么?(17)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在哪里?(18)丽江不但风景美、建筑美,而且民俗美。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设计一滴水游历丽江的线路图,把握游踪。
2.给景点书写解说词,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3.为家乡游客规划最佳一日游线路,了解家乡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增强自豪感。
学习重点:设计一滴水游历丽江的线路图,把握游踪。
给景点书写解说词,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学习难点:给景点书写解说词,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为家乡游客规划最佳一日游线路,了解家乡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增强自豪感。
一、设计游历线路图
请同学们在下面表格中找出或增添相应的景点位置并标识出来,根据《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内容,为游客们设计出一条旅游线路图。
二、书写景区解说词
解说员一般讲解景点景区的相关地理知识、历史文化(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名人逸事)、民风民俗知识、园林建筑知识、政治经济社会知识等等。
请各位小导游分组,选择以上几个主要景点之一,结合课文内容和小组内的景区图片,写一份向广大游客介绍该景点的解说词。
格式如下: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游玩,我是解说员,
三、宣传家乡小导游
请导游选择武胜县主要的旅游景点,为广大游客设计一条游历线路图,并给每个景点简单的写几句解说词,完成后将你们设计的武胜一日游最佳旅游路线推荐给游客们。
《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把握 景物描写的特点。
2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3 .情感目标: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者,世界未看完,却留在了成都,可见成都的魅力。
我 们大邑有享誉中外的地主庄园,人流如织的西岭雪山等等。
但我们今天都不去,而是要跟随四川作 协主席阿来去浏览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丽江,现在我们来欣赏丽江美景。
出示幻灯片介绍丽江。
A.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慑影留念。
B.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C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D.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有执著追求的梦想,要让原本白纸般的生命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朵。
B.这个令人且眩独迷的美景展示的是火箭的捆绑式助推器和它的上一级脱离掉回地上时的情景。
C.然而发展至今,底特律是"1途奎的传统制造业腹地,硅谷是欣欣向荣的世界级科创中心。
I ).中国狙击步枪项目负责人范方梅始终坚持吹毛求疵,她和她的团队平均每年都要对高精狙击步枪进行上百处改 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 对下列地点由先后顺序排序。
)学生排序路线图:玉龙雪山一一丽江坝一一落水洞一一黑龙潭一一玉河一一四方街一一中河一 一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大海(未到)。
请将下列时间放入相对应的地点:明代、过去了好几百年(现在)、进城之前、黄昏、黎明 自然界(自然景观)、丽江城(人文景观)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八年级一滴水经过丽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展开叙述的独特构思。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丽江的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滴水”的经历,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之情。
2、难点领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丽江的写作意图。
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阿来,藏族,当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等。
丽江简介: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 13 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 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
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四、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道()矗立()闸口()翡翠()眺望()擦拭()徘徊()蘸水()喧哗()2、解释下列词语。
(1)蜿蜒:(2)徘徊:(3)目眩神迷:3、朗读课文,思考:一滴水经历了哪些地方?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2)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有什么好处?2、文本研读(1)一滴水在经过丽江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形象?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3、主题探究作者通过“一滴水”的视角展现丽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写作特色(1)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开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妙处?(2)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六、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丽江古城的导游,请你以“一滴水”的经历为线索,为游客介绍丽江古城。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一滴水游览了美丽的丽江,感受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