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才外流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0
韩国落后城市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近年来,韩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然而,与发达的首尔市相比,韩国的某些落后城市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韩国落后城市的现状,并探讨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这些城市的发展。
1. 韩国落后城市的特点韩国的落后城市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经济低迷: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吸引力的产业和投资机会。
- 人口减少:由于经济不景气,年轻一代倾向于离开这些城市,导致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
- 基础设施滞后:相对于首尔等发达城市,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例如道路、交通和公共设施等。
- 教育资源匮乏:相对缺乏的经济和人口规模,这些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年轻人的教育发展机会。
2. 韩国落后城市现状分析韩国落后城市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2.1 经济发展低迷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工业和农业部门。
相比之下,首尔和其他一线城市在技术创新和现代服务业方面更具优势。
此外,缺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限制了这些城市的发展潜力。
2.2 人口外流和老龄化问题由于经济低迷和缺乏机会,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这些城市,前往大城市或者海外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
这导致了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削弱了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活力。
2.3 基础设施滞后相对缺乏的发展资源和投资,导致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状况差、交通系统不便利和公共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能力和吸引力。
2.4 教育资源匮乏这些城市的教育资源有限,高质量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对较少。
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限制了年轻人的教育发展机会和知识储备,也影响了这些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
3. 韩国落后城市现状的原因分析韩国落后城市现状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3.1 中央集权政策韩国政府的中央集权政策导致了首尔的发展优先,而其他地区的发展较为滞后。
韩国为什么房价会暴跌韩国为什么房价会暴跌韩国房价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即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资金大规模外流,韩国房地产市场遭受严重冲击;二是内部因素,即韩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经十分严重,政府多次出台的调控政策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效。
韩国人习惯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而美联储加息后,美国的利率提高,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回流美国。
这导致韩国房地产市场资金流出,市场需求大幅减少,房价自然也开始走低。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逐渐膨胀情期间,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购房需求激增。
为了提振经济,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0.5%的历史低位,并在这一水平停留了约一年半。
但同时由于经济部分封锁,这期间完工上市的新房数量急剧减少,导致供给不足。
另一个刺激需求的因素则是所谓的逆周期房地产政策。
为稳定房价,上一任总统文在寅执政期间推出了多轮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包括限制购买用于出租的投资性房产,以及对持有多个房产的业主征收重税等。
但这一系列政策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但未能稳定房价,反而刺激那些还在观望的潜在购房者们一窝蜂地涌入市场,试图赶在政府进一步收紧政策,房价更大幅度上涨之前购入。
这最终导致了追逐市场的疯狂抢购潮。
行业前景堪忧房价下跌也加剧了房屋建筑公司的困境。
根据韩国国土交通部的数据,1月全国未售出房屋超过7.5万套,为20XX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一年半前增加了五倍多。
这可把房地产公司逼急了,他们正使出浑身解数去库存。
据彭博社报道,在首尔周边的一个城市中,一家开发公司推出了抽奖活动,购买公寓的业主有机会赢得一辆奔驰车。
还有开发商用香奈儿包包和苹果无线耳机作为礼物来吸引用潜在买家前往参观样板房。
在乐高乐园开发商去年秋天债务违约事件过后,韩国央行和政府承诺提供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政策支持,以安抚投资者。
同时韩国政府还在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放松了房地产市场的多项监管措施。
问题核心是项目融资,这是许多开发商利用的一种短期债务工具。
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现状、问题及走向沈荣华一、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现状的基本判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的人才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人才工作现在处在最好时期(这个时期起码持续5-15年)。
总体判断我归纳了四句话: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党管人才的组织架构基本建立,人才工作已经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2006年《我国人才资源状况》的权威报告,以及这次我们的调查,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成就,具体有以下6个方面。
第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人才资源的开发。
到2005年,全国共有各类人才7390.3万人,其中,党政人才663.9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70.3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53.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195.6万人,高技能人才835.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79万人,人才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第二,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
由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005年,全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3543.5万人,占59.3%。
其中,研究生107.6万人,占1.8%;大学本科1317.6万人,占22.1%;大学专科2118.3万人,占35.4%。
第三,人才结构得到改善。
从专业技术人才的所有制结构分析,到2005年,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33.1%,人才结构的这种变化趋势,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人才层次看,我国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全国共有两院院士140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15.1万人,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63个,博士后工作站1018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2万人。
收稿日期: 2008-12-07 作者简介: 汤秀丽(1980-),女,河南商丘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师。
第25卷第1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 .25No .12009年2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 n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 oelectric Power (Social Science ) Feb 12009对朝鲜族农村女性外流状况的人类学研究汤秀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摘 要: 选择朝鲜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珲春市敬信镇金塘屯为考察对象,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主要从朝鲜族农村女性外流的现状、特点、影响等方面,考察当今中国朝鲜族农村女性外流现象。
并试图分析朝鲜族农村女性大量外流对其自身、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等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朝鲜族;农村女性;外流 中图分类号: F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44(2009)01—0035—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朝鲜族农村女性进城或出国务工人数不断增多,朝鲜族农村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减少趋势。
本文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金塘屯为例,探讨与分析朝鲜族农村女性外流的现状、途径、原因及后果。
一、金塘屯女性外流现状及特点金塘屯地处该村村公所敬信镇东北3.5公里处,位于二道泡和三道泡之间,也叫黑顶子、三道泡,北与苏联交界,东与四道泡,南与九沙坪,西与二道泡相连。
金塘屯西北高,东南低,土质肥沃,但由于地势比较低,易遭洪涝灾害。
据统计,1970年,金塘屯有230户人家,人口最多时有1001人。
1988年,金塘屯下辖7个生产组,165户,727人,全是朝鲜族。
[1](P185)由于人口不断外流,现只剩下100余户,200多人。
改革前,金塘朝鲜族女性几乎没有外出的,只有极少数女性通过与城里人结婚移居到城市。
国际劳动力市场与海外就业1、边境工人:指保护自己在本国国境内的居住地,但一般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往来穿梭于在邻国边境地区的工作点与家庭所在地之间的工人。
2、临时接纳型劳动力流动:指接纳国把外籍劳动者只当做本国经济复苏的加速剂,实行临时雇佣。
3、对外承包:指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主要通过政府间协议,参加竞争性投标和与得标的外国承包商协商并签订合同,承揽项目部分工程。
4、新型劳务人才:一种是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不需要中介,自行出国谋生,不归劳工部管理。
另一种是无技能或半技能人员,需要通过代理才能出国谋职。
5、联合输出:借以把管理工作输出和材料输出同劳工输出结合起来。
6、国际劳务输出:劳动者从一国向另一国或国境外某一地区转移,在国外或外地劳动,同时获得劳动收入,按国际惯例,这部分劳动者称为移民工人。
7、劳务输出培训制:所有派往国外的人员,离境前必须接受时长不等的出国前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介绍驻在国的国情和法律等,经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凭证书办出国手续的劳务输出制度。
8、代理服务型模式:指国内一次性收费,公司与劳务签订有偿性服务合同,工人工资归个人所有,工人与国外雇主直接签订雇佣合同的服务模式。
9、国际移民:离开本人的祖国籍或此前的常驻国,跨越国家边境,迁徙至另一国家的人。
10、侨汇: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或侨居在本国的外国公民,汇回其祖国的款项。
11、劳务输出代理制:劳务输出人员的选拔,培训及派出过程中,全部手续一般是由劳务出口代理公司办理。
12、项目制移民工:由移民工人的雇主带往他国,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特定项目工作的工人。
13、金卡制度:指韩国实施的,相当于美国绿卡制度的金卡制度,从海外招聘高级人才,以帮助中小风险企业解除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口。
14、中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指国内从事对外经济合作的公司,根据对外签订的合同,派遣各类专业人员和劳务到国外或境外从事经济活动。
16、国际人口迁移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在:1、国际迁移在政治性方面表现在急剧增加。
浅析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姓名: 赵世超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年级: 2011 级学号:任课教师: 李香喜浅析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赵世超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大量离开家乡,或到大城市打拼,或出国打工,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使原来朝鲜族人口聚集的村庄出现“空巢”,如何控制人口外流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延边地区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中心,研究该地区朝鲜族人口的发展变化状况,对全国朝鲜族人口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朝鲜族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对策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口占全国朝鲜族人口的60%,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中心。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近年来出现负增长状况,本文对延边朝鲜族人口的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一、延边朝鲜族人口现状朝鲜族是中国18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量在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十二位。
在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的时候,朝鲜族以其人口的低增长、低生育、较高的文化素质独秀于中华民族之林。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
1993-2008年延边朝鲜族人口总量变化(单位:人)年份1993年1994年1996年2000年2003年2007年2008年人数资料来源:朴美兰《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探析》由上表(1993-2007年延边朝鲜族人口总量变化)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的人口呈现出负增长趋势,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延边地区人口安全问题,影响着延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00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总人口为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55%,比1952年建立自治州时的62.01%下降了23.46个百分点。
跨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标签:跨国人口流动;流动原因;国家安全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人口的跨国流动,从深层次来分析,影响人口跨国流动主要有政治、经济与自然等三方面原因。
同时,全球化时代下的跨国人口流动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对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
在此情况下,中国更应在处理跨国人口流动问题时谨慎而行。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自古有之,本文所分析的“跨国人口流动”主要研究的是在二战结束后,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过程中各国间出现的人口流动。
随着跨国人口流动的全球性发展,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人口跨国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和自然等三个方面。
第一,影响人口跨国流动的政治原因。
首先,国家通过相关政策,尤其是民族和移民政策对人口的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二战结束后,各国入境政策逐步清除了种族主义倾向,吸引了大量移民的流入。
1962年加拿大出台《移民调节法》和1965年美国颁布《移民与民族事务法案》都有效地为非欧洲族裔的入境者打开了进入两国的大门,使得更多的外来人口以移民身份合法地进入这些国家。
冷战时期,由于西德法律给予东德人以相等的政治与经济地位,至1990年初,去西德的东德公民逾1000多万人次,通过各种途径在联邦德国定居的约有20万人,这也造成了东德人才和劳动力大量流失。
可以看出,主要移民国家出入境政策的调整,对人口的跨国流动的产生事实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其次,国家的政治动荡影响人口的流动。
国家战乱频仍造成了非洲大量难民。
据统计,非洲难民1965年不过50万人,到1980年已突破500万人。
1972年,长达17年的苏丹内战结束时,有20万苏丹难民生活在埃塞俄比亚,17.8万人在乌干达,6.6万人在前扎伊尔,2.2万人在中非共和国。
1983年苏丹内战再度爆发。
由宗教和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又使几十万苏丹人沦为难民。
浅谈中韩文化交流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韩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各具特色,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艺术的交融与碰撞,推动文明的互鉴与共存。
中韩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还能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韩文化交流还可以促进两国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推动世界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加深合作内涵,促进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1.2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中国和韩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双方的文化交流始于早期的商贸和外交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加深,不仅在语言、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有所影响,还在传统节日、饮食、服装等方面有所交流。
汉字文字的传入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古代,韩国曾数次向中国学习汉字文字和文化,形成了汉字文化的基础。
韩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也受到中国文学的启迪,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韩国文学。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韩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双方通过高层互访、文化节日、教育交流等形式加强了文化合作。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韩文化交流的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双方文化的融合也更加紧密。
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为今后更深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正文2.1 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分析中韩文化交流在近年来有了显著的进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双方之间的交流涉及到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
中韩间的人员往来日益频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韩游客相互访问,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随着文化节日和活动的增多,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中韩的文化产品在对方国家也受到了欢迎。
全球价值链中新兴市场国家地位提升一、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现状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
新兴市场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在全球价值链中崭露头角。
从制造业来看,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例如,中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玩具制造,到高端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涉足。
印度在软件外包服务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承接了大量来自欧家的软件业务。
巴西在农产品加工和矿业等领域也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一定地位。
在服务业方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菲律宾在呼叫中心等业务流程外包领域表现出色,为全球众多企业提供客户服务支持。
新兴市场国家的服务业正逐渐从传统的低附加值领域向金融、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一个重要优势。
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跨国企业在新兴市场国家设立工厂和业务部门。
其次,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再者,政府的政策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产业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
二、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表现(一)产业升级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首先体现在产业升级上。
以中国为例,过去主要以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为主,如今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5G通信、高铁制造等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
中国的企业不仅能够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还能够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
印度在软件行业也从最初的简单编码工作逐渐向软件开发的高端环节迈进,具备了一定的软件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
(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在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方面都有显著进步。
例如,巴西在农业科技领域不断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适合本国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人才梯队管理)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跨国流动高级科研人才的计划:要求欧盟国家至少拿出国内生产总值的3%作为科研投入,在欧盟范围内建立对研究人员能力和成绩进行评估的共同标准,让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相互流动更为便利,为外国科研人员到欧盟工作提供方便等。
2.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失是人才跨国流动中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
据世界银行统计,仅仅在1969-1979年的10年间,美国就接受了近50万名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外来移民,其中3/4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中的一半来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
据估计,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发展中国家流入到发达国家的技术移民总数超过了200万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1年的一份题为《国际移民趋势》的报告,显示了近期主要发达国家吸引外国高技能人才的状况3.人才流失的其他方向欧盟人才向美国的流失属于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失现象。
事实上,不仅欧盟,其他发达国家在对某些发达国家的人才交换中也存在人才流失。
例如,加拿大也存在着向美国的人才流失现象。
另外,据澳大利亚研究生协会调查,该国的研究生外流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仅1992年就有60%的自然科学研究生毕业后外流,这些外流的研究生多是流向其他发达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失不一定是真正的人才流失。
因为发达国家人才在向其他发达国家流失的同时,也吸引着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人才。
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交换中,发达国家往往是人才收益国。
即使如此,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其人才流失现象也十分担忧和重视。
此外,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向西方国家的人才流失也比较引人注目。
据统计,仅1992年头7个月中,独联体国家共有10.7万人被获准到国外定居,其中4.8万人到联邦德国;4.3万人去了以色列,8500人去了美国,3400人迁入希腊,其中大部分是知识分子。
东欧国家人才向西欧的流失也十分严重。
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向西方的人才流失主要是由共产主义制度的解体所导致的工作机会减少、科研投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以及其他的社会后果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