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效用论(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8
微观经济学第五讲效用论第五讲效用论(一)第一节效用论概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论和边际分析法效用的概念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注意,商品是否有效用,须具备两个条件:(1)消费者是否有消费的欲望;(2)商品是否有满足欲望的能力。
主观心理评价相应问题,下面说法正确吗?同样的一个苹果,不管是今天,明天,还是后天,对小明来说,其效用都是一样的。
同样一件棉衣,不管是在寒冷的北方,还是在炎热的南方,对小明来说,其效用都是一样的。
同样一个香蕉,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其效用都是一样的。
一元钱对穷人和富人来说其效用是一样的。
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基数效用19世纪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
是指用基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如1,2,3…。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例如:小王今天听课的效用是9>8效用单位,打球的效用是5效用单位,则总效用为13效用单位序数效用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使用。
是指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如第一,第二,第三…。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有点类似于香、臭、美、丑一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例如:小王认为今天宁愿去逛街,而不愿来上课。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28730 6 1 2 30 5 2 4 28 4 3 6 24 3 4 8 18 2 5 10 10价格边际效用总效用商品数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财富越多,效用满足越大。
——经济学假定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效用(Utility):人们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主观的。
效用的度量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用1,1.5,2,2.2,3等实数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是指用第1,第2,第3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没有精确的大小,只有顺序的比较。
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精确度量的;•效用是可比较的,可加减的。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e 的满足程度。
用TU表示。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变化最末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化量。
具体地说就是,当消费者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总效用的增加(减少)量。
用MU表示。
MU很少会变成负值。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❽边际效用的表达式❽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关系(微分-积分关系)0()lim Q TU Q MU Q∆→∆=∆《炸鸡翅膀》的故事:炸鸡翅膀(块)总效用边际效用0016211315418520621721820图示:总效用、边际效用变动规律62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即效用的增量不断递减的。
原因:生理或心理原因(☆)注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种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
(☆)想象一个问题未来科学的发展,“效用”(身心满足程度、幸福快乐和痛苦程度),能否可以量度?•在19世纪,一些哲学家相信,消费物品和劳务所获得的福利或效用确确实实是可以衡量的。
他们的想法是,创造一种机器。
☆偏好与效用满足•偏好的基本假设完全性(必居其一)传递性所有商品都是“好”的,“负商品”的比较罕见偏好与效用满足是一回事吗?(后者是根源,但二者并不完全同一)121212,,X X X X X X 122313,X X X X X X思考•是基数效用论合理一些,还是序数效用论更合理一些,为什么?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定义:给消费者相同效用满足的所有商品组合所连接成的曲线或多维曲面•无差异曲线图xy I 1I 3I 2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凸性(凸向原点)•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xyI1I3 I2第三节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MRS)(RC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Why ?)-y MRSxy x ∆=∆xy I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品:边际替代率是常数•完全互补品(非连续、零或无穷大边际替代率)第四节消费者预算约束•购买所有商品的总支出小于等于总收入(一般都取等号)1122P X +P X I预算线的特征•绘制一条预算线•预算线斜率的含义X2X11122I=P X +P X预算线的变动•收入变化(下降)•价格变化(上升)•所有价格非规则变化的影响X2X11122I=P X +P X X2X11122I=P X +P X 2P第五节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均衡:——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
第三章效用论(一)效用论1.效用(1)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我们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
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它和人的欲望联系在一起,使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里评价。
对于效用大小的度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而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
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他们分别是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2)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总效用含义T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或者说,是指消费者从事某一消费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TU=f(Q)。
边际效用定义MU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如总效用函数为TU=f(Q),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ΔTU/ΔQ。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第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
第二,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4)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三章效用论一、选择题1.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C.本题考察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当P X=P Y= P n,要满足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必须使MU X=MU Y=MU n.2.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解析:D.本题考察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当λ=1,要满足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必须使,即MU X=P X MU Y=P Y MU N=P N3.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A.均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B.并不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C.有可能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D.是这个消费者边际效用达到最大的需求数量解析:A.本题考察效用论如何推导出需求曲线,当消费者只购买一种商品时,满足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货币的边际效用λ可以假设不变,随着消费者消费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多,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愿意出的价钱也递减。
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价格下消费者对应的消费数量都满足均衡条件,令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
4.一个消费者愿意为第一杯啤酒支付11元,为第二杯支付7元,为第三杯支付4元,为第四杯支付2元,为第五杯支付1元。
如果每杯啤酒的价格为2元,则此消费者效用最大时消费者剩余是()元。
A.25 B.23 C.16 D.15解析:C.本题同时考察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和消费者剩余计算方法。
当消费者只购买一种商品时,满足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第四杯啤酒带给消费者和2元钱相同的效用,正好市场价格是2元钱,此时总效用最大。
第三章效用理论主要内容:1、利用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从不同角度考察消费者的行为,得出消费者用有限收入选购商品以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不确定性和风险问题。
第一节边际效用分析一、欲望1、欲望。
指人们的需要。
或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2 、欲望的五个层次(1)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伤害、受剥削、失业等。
(3)社会的需要——心理需要。
如感情、爱情、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的需要——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欲望是多种多样而无穷无尽。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欲望。
但满足人们的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
理由:①客观所能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一定的资源只能提供一定量的产品。
②时间是有限的。
在人的有限生命中,不可能使一切欲望与需要得到满足。
③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
欲望或需要的满足是以他人提供的劳务为前提的。
3、欲望的规律(1)强度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该物品的增加而减小。
(2)享受递减规律。
即随着欲望的满足,人们得到的享受是递减的。
二、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1、效用。
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人们之所以要消费商品和服务,是因为从消费中他们的一些需要和爱好能得到满足,例如消费食品能充饥,多穿衣服能御寒,看电影能得到精神享受,等等。
我们把这种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能得到的满足感称为效用。
效用可以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来度量。
这里所说的效用,不仅依存于物品本身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客观的物质属性(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而且物品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还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也就是说,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也不具有客观标准。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看它能否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论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